任寅
《圣殤》(韓國電影2012年出品,獲69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金獅獎,編劇導(dǎo)演金基德)這部電影若和小說比較品讀,更有趣味。
基本情節(jié)是這樣的:李江道是一個十惡不赦的高利貸收賬者,他沒有家人,也沒有戀人,生活的重心就是每天上門向欠債人討債。他生性冷酷,手段殘忍,常常用暴力威脅對方,甚至還把 欠債人人打成殘廢。那些被江道追討過債務(wù)的家庭,從此都過上了喪失尊嚴的破碎生活??墒峭蝗挥幸惶欤粋€名叫江美善的中年婦女來到了江道的面前,并聲稱自己就是他的親生母親,而江道就是自己那個走失已久的兒子??释H情的江道在半信半疑之下和這個女人開始了一段特殊的“母子關(guān)系”。漸漸品嘗到親情溫暖的江道卻不知道,一場陰謀正等待著他......
影視作品改編的小說有很多是借著原作的名頭,是出版社和制片方想多賺點錢的營銷手段。不過小說相比影視作品也有天然優(yōu)勢,比如說影視劇中一個肉眼很容易錯過的細節(jié),在小說中會以文字的形式直接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雖然可能只是三五個字,但還是提醒讀者這個細節(jié)是存在的,不要忽略掉。
影視作品和小說也是互有利弊。同樣的情節(jié)用畫面展現(xiàn)明顯會比文字敘述有震撼力。拿金基德來說,他的電影就極重視畫面的營造,這與他的繪畫功底有關(guān)?!妒憽方Y(jié)尾,卡車拖著江道的尸體畫出了一條細細的紅線,這個殘忍的情節(jié)在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出現(xiàn),凸顯出了殘忍之外的,江道人性的復(fù)蘇,表達效果比一句“……貨車后面,拖出一道黑黑的長長的痕跡”要好得多了。
當然,《圣殤》小說相比電影更加詳細。小說按江道和“媽媽”兩條線路敘述,事件敘述得比電影更全面,也加入很多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這也是小說的優(yōu)勢,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影視劇很難表現(xiàn)出來。這類小說因此是個很好的補充,補充了原作中沒有的細節(jié),幫助讀者更詳盡的了解這個故事。
黃螺絢的小說版還是可圈可點的。對電影中一些不盡人意之處做了改動,比如說故事的懸念,電影揭露得有點早,小說是直到最后一刻才揭曉真相,雙線敘事的結(jié)構(gòu)限制了讀者能夠獲取的信息,結(jié)構(gòu)上比接近上帝視角的電影更精妙。當然,最值得注意的還是細節(jié),那些我們在電影中疏漏的細節(jié),那些將清溪川這個破敗的舊工業(yè)區(qū)描繪得更加破敗的細節(jié)。
小說一開始用了很多字來描繪江道的房間:
“空蕩蕩的客廳里到處都是江道的腳印……昨天吃剩下的整個鰻魚骨頭被扔在地上……客廳里再怎么說都只有骨頭,廁所地板上和洗臉臺上可就堆滿了各種果皮啊,內(nèi)臟啊,還有各種吃剩下的食物……裝著鰻魚內(nèi)臟的黑色垃圾袋承受不住水柱的壓力癟了下去,浴室的地板漸漸積起水來,鰻魚的血也慢慢蔓延開來?!?/p>
在電影中,廁所地上的鰻魚內(nèi)臟有一個特寫,但除此之外,整間屋子還算干凈,書架也擺得整整齊齊。想必是小說作者為了營造文字的畫面感,才將房間寫得更加邋遢。如果說電影是靠暴力場面體現(xiàn)江道的無人性,那么小說中骯臟的房間則放大了江道殘暴背后的自暴自棄。自暴自棄讓江道多了點可憐之處,但是他的可憐跟那些被他弄殘廢的人來說就不值一提。
而真正可憐的人都活得凄凄慘慘。被江道弄殘的人都是老實本分的小作坊主,因為高利貸而毀掉了平靜的生活。一個鮮明的對比是:踏實干活的人連溫飽都是問題,而橫行霸市的人衣食不愁。江道不必說,收入穩(wěn)定,江道的老板張社長更是出手闊綽,玩牌的時候“拿著一卷一卷的鈔票”。清溪川這個地方被描述成暴力失去了約束,不法之徒肆意妄為的黑暗地帶。
如何改變這個困境?金基德給出的答案是“愛”。很老套的辦法,但是相比用愛去感化壞人的鐵石心腸的老梗,老金是用愛毀滅了壞人。
又一個鮮明的對比是:江道不懂什么是愛時還能活著(雖然他不是個活著的“人”),但他遇到“母親”,懂得怎么去愛別人后,他卻走上了毀滅的不歸路。江道用自我了斷的方式去償還自己犯下的罪孽,這當然可以說是愛的力量,但是愛沒有帶來希望,帶來的卻是毀滅。觀眾盡管看到了這個壓抑晦暗的環(huán)境下還是有愛的存在,可是絕對高興不起來。
最可怕的事情,不是為了生存而摒棄道德,是愛不再是目的,而成為了復(fù)仇的手段。
不知道金基德對這個世界是否有惡意,即使是相對溫暖如《空房間》,主人公都是在試著去逃避現(xiàn)實世界。黑暗如《圣殤》就更不用說了。不過一個有趣的共同點是,兩部電影的男主都是大孩子:《空房間》的男主將撬開陌生人家的門當成是有趣的冒險,《圣殤》中江道這個極度缺乏關(guān)愛的男人在承認了“母親”的存在后對她產(chǎn)生了極強的依賴,這種依賴甚至讓他差點釀下大錯(《圣殤》是用原始的性沖動來表現(xiàn)江道極度缺少的母愛,“性”也是金基德電影的常見標志)。在道德崩壞、價值觀重構(gòu)的環(huán)境,重新喚醒人性的辦法唯有“愛”,而金基德更傾向于“母愛”。金的影像里時常有非理性的、依照本能行動的人,他們的發(fā)育更晚,性格更趨近于孩童的本真。雖然說《圣殤》中母愛的力量有些夸大,“母親”的復(fù)仇的手段細想很愚蠢,但是不要忘記的是,“母親”毀掉他的另一個“兒子”的動機,正是為了她已死去的真正的兒子。
“愛”是雙向的,不是單獨一方的付出后就會終結(jié)的存在。我堅信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