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菊蘭,馮 明,吳秋玲,趙彥鵬,李朝喧
(1.山西中醫(yī)學院,山西太原 030024; 2.山西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山西太原 030024)
近年來,我國酒精性肝?。ˋLD)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酒精已經(jīng)成為導致肝損害的第二大病因[1],僅次于病毒性肝炎,其危害性已經(jīng)引起人們的廣泛關(guān)注。酒精性肝病是慢性肝病的主要類型,肝細胞反復發(fā)生脂肪變性、壞死和再生,最終導致肝纖維化和肝硬化。ALD病因復雜,發(fā)病機制不明確,治療效果不盡人意。我們在門診采用五苓散為基礎方化裁組成健脾化濁方(茯苓15g,豬苓10g,桂枝6g,白術(shù)10g,澤瀉 10g,生山楂 15g,虎杖 10g,草決明 15g),從2008年7月-2010年12月共治療酒精性肝病65例,取得了較好療效,總有效率達74.3%,顯效47.6%。該實驗主要探討健脾化濁方對實驗性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響。
1.1.1 實驗動物 健康雄性SD大鼠SPF級54只,體重(180±20)g,山西醫(yī)科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飼養(yǎng)于山西中醫(yī)學院實驗中心動物室,室溫控制在22℃左右(室溫上下相差不超過2℃),分籠飼養(yǎng),進行普通飼料喂養(yǎng),大鼠自由飲水、進食。
1.1.2 主要試劑 MDA測定試劑盒、總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測定試劑盒均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產(chǎn)。
1.2.1 分組與造模 54只健康雄性SD大鼠正常飼養(yǎng)1w后,隨機取9只正常飼養(yǎng)作為正常對照組,其余45只隨機分為模型對照組、聯(lián)苯雙酯組、健脾化濁低劑量組、健脾化濁中劑量組和健脾化濁高劑量組,每組9只。按照周寧等[2]的飼養(yǎng)辦法(采用1%膽固醇、5%豬油以及10%玉米油、84%基礎飼料進行混合制成飼料),并結(jié)合孫怡寧等[3]的方法,以5g/(kg·次)作為白酒初始量,每天早上8時給大鼠灌胃白酒,以后每10d根據(jù)大鼠的活動、反應及體重情況逐步增加酒量1g,最終達到8g/(kg·次)。前后共9w造模完成。
1.2.2 給藥方法 實驗用藥由山西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制劑室提供,每日上午8時給大鼠灌胃,連續(xù)30d。健脾化濁低劑量組、中劑量組和高劑量組按1mL/100g體重灌胃給藥,每毫升分別含生藥1g、2g、4g。正常對照組和模型對照組給予等量0.9%氯化鈉注射液灌胃,聯(lián)苯雙酯組用相應藥物制成水溶液等量灌胃治療。
1.2.3 指標觀察及檢測方法 于第30天末,所有大鼠均禁食12h,以離斷頸椎法處死大鼠,取出肝臟,HE染色,光鏡下觀察大鼠肝臟病理組織改變;制備肝勻漿,采用TBA法檢測肝勻漿中SOD活性和MDA含量,其方法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嚴格操作。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
各組大鼠肝組織SOD活性和MDA含量比較,結(jié)果見表1。
表1 各組大鼠肝組織SOD活性和MDA含量的比較 (±s)
表1 各組大鼠肝組織SOD活性和MDA含量的比較 (±s)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1)P<0.05;與模型對照組比較,2)P<0.05;與聯(lián)苯雙酯組比較,3)P<0.05
?
模型對照組中大鼠肝組織SOD活性比正常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MDA含量較正常對照組升高(P<0.05)。各治療組大鼠肝組織中SOD活性均高于模型對照組,MDA含量均低于模型對照組(P<0.05)。健脾化濁方高、中、低劑量組肝組織中SOD活性均高于聯(lián)苯雙酯組,MDA含量均低于聯(lián)苯雙酯組(P<0.05)。
健脾化濁方由茯苓、豬苓、桂枝、白術(shù)、澤瀉、生山楂、虎杖、草決明組成。方中以茯苓和白術(shù)益氣健脾化濕,桂枝溫化水飲、通陽利水,澤瀉配茯苓、豬苓加強利水、導濕下行、化痰行瘀,也體現(xiàn)“見肝之病,當先實脾”法則;生山楂開胃消食、化滯消積、活血散瘀,用于肉食積滯、癥瘕積聚、腹脹痞滿,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山楂具有降血脂、降血壓、抗心律不齊和強心作用;虎杖活血散痰、降血脂;有實驗證明草決明煎劑或決明子散劑喂飼大鼠8w,能降低高血脂癥大鼠血漿膽甾醇、甘油三酯含量及肝組織中甘油三酯含量[4]。以“五苓散”為基礎的健脾化濁方諸藥合用,共奏健脾養(yǎng)肝、氣血并調(diào)、痰瘀并治之功。實驗結(jié)果提示,健脾化濁方可以降低ALD大鼠肝組織中MDA含量,提高SOD活性,阻斷ALD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從而發(fā)揮治療作用。中藥高劑量治療組對大鼠血清生化學指標改善明顯,肝臟脂肪變性程度較輕,與正常組接近;中藥低、中劑量組以及聯(lián)苯雙酯組也能改善大鼠的肝組織病理情況,但沒有中藥高劑量組效果明顯。中藥低、中、高劑量組對肝勻漿SOD、MDA含量的影響要優(yōu)于聯(lián)苯雙酯組。該課題對指導臨床及抗酒精性脂肪肝的新藥開發(fā)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和應用價值。
[1]莊輝.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病學[M]//江正輝,王泰齡.灑精性肝病.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1:3-11.
[2]周寧,厲有名.大鼠酒精性肝纖維化模型的構(gòu)造[J].東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3,22(2):93-97.
[3]孫怡寧,尚榮軍,羅金燕,等.白酒灌胃法建立大鼠早期酒精性肝病模型[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2(6):22.
[4]趙振名,張麗,王義和,等.復方?jīng)Q明子沖劑對大鼠血脂調(diào)節(jié)的研究[J].武警醫(yī)學院學報,1998,7(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