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科研人員對Google Scholar的采納行為及啟示*

      2014-12-03 08:27:26董文鴛
      圖書與情報 2014年4期
      關鍵詞:易用性可用性科研人員

      董文鴛

      (嘉興學院圖書館 浙江嘉興 314001)

      2004年,著名搜索引擎公司Google推出學術搜索引擎Google Scholar,為科研人員的搜尋包括開放存取資源在內(nèi)的各類學術信息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Google Scholar不僅收錄傳統(tǒng)的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和圖書,還收錄了來自學科知識庫、機構知識庫、專業(yè)學術網(wǎng)站、科研人員個人主頁等多種來源的免費學術信息資源。2006年1月,Google宣布將Google scholar擴展至中文文獻領域,供中國用戶更方便地搜索學術信息資源。

      科研人員是學術交流中的關鍵要素,他們既是學術信息資源的提供者,也是利用者。那么,經(jīng)過近10年發(fā)展,Google scholar是否確實得到了國內(nèi)科研人員的利用?哪些因素影響了科研人員對Google scholar的采納行為?對于以信息服務為工作核心的圖書館而言,又能從中得到哪些啟示?本文期望通過問卷調(diào)查與分析,尋求上述問題的答案。

      1 文獻回顧

      Google Scholar一經(jīng)問世,便引起了國內(nèi)外學者的廣泛關注,現(xiàn)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Google Scholar功能分析與評價。如 Kayvan 等對Google Scholar和Web of Science的引文分析功能進行了比較分析,認為Google Scholar對論文被開放存取資源引用的情況有更高地顯示度,因此更能適應數(shù)字化科研環(huán)境的需求;耿海英等對 Web of Science 和 Google Scholar的引文檢索功能進行比較分析后,指出Google Scholar的優(yōu)勢包括檢索語種不受限制、期刊選擇不存在主觀偏見、收錄文獻類型多樣化以及可識別不同引用形式等。

      (2)Google Scholar對圖書館的影響。有學者指出,Google Scholar的出現(xiàn)對圖書館提升服務水平是一個較好的機遇,如可以為圖書館的參考咨詢服務提供更好的文獻保障和新的技術支持,為圖書館的文獻傳遞服務提供了鏈接計劃。同時也對圖書館服務功能與角色定位、文獻傳遞成本以及參考咨詢館員的業(yè)務素質(zhì)提出了挑戰(zhàn)。

      (3)Google Scholar的應用研究。如 Onyancha的研究結果表明,利用Google Scholar可以用來評價未被ISI收錄的期刊的學術影響力,這對于開放存取期刊的評價、甄選與利用創(chuàng)造了調(diào)節(jié),同時也使得綜合采用引文分析、文獻出版數(shù)量等多個指標進行學術評價成為了可能;胡玲指出,在科技論文查新工作中,利用Google Scholar將具有使查新檢索操作簡便化、獲得最有價值的文章及提高查新質(zhì)量等優(yōu)勢。

      綜上所述,國內(nèi)外的相關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絕大部分研究均是針對Google Scholar本身進行討論,少有研究針對Google Scholar的用戶進行,因此有必要對其用戶采納行為及影響因素開展研究,從用戶的角度反映出Google Scholar的優(yōu)勢與不足。

      2 理論模型與研究假設

      用戶行為一直是信息系統(tǒng)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基于不同角度的用戶行為理論模型也相繼被提出,其中,由Davis于1989年所提出的技術接受模型(TAM)是目前在信息技術用戶行為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理論模型,該模型重點關注影響用戶接受或拒絕某項信息系統(tǒng)/技術的感知因素,同時明確指出信息系統(tǒng)特征等外部因素對用戶的感知產(chǎn)生顯著影響。TAM模型主要包括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兩大核心指標,其中,感知有用性是“用戶相信使用某一特定信息系統(tǒng)能提升其工作績效的程度”,感知易用性則是“用戶相信使用某一特定系統(tǒng)的難易程度”。Davis及后續(xù)的研究還表明,在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之間還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感知有用性與使用行為之間的關系強度顯著高于感知易用性與使用行為之間的關系強度,這意味著如果信息系統(tǒng)對用戶的工作績效有積極作用,用戶將愿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學習如何使用系統(tǒng),而如果系統(tǒng)對提升工作績效作用不大,即使系統(tǒng)容易使用,用戶也不太可能去使用該系統(tǒng)。

      為了更好地明確是哪些因素影響我國科研人員對Google Scholar的采納行為,本研究以TAM為基礎并進行了適當擴展構建了理論模型。模型包括來自TAM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態(tài)度,并將系統(tǒng)質(zhì)量、界面可用性作為感知易用性的外部變量,將社群影響、信息資源質(zhì)量、系統(tǒng)質(zhì)量和界面可用性作為感知有用性的外部變量,采納行為則是模型的因變量,態(tài)度則是采納行為的直接前因變量(見圖1)。

      TAM模型中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對態(tài)度、采納行為的影響,感知易用性對感知有用性的影響已經(jīng)被大量的研究所證實,本研究據(jù)此提出如下假設:

      H1:科研人員對Google Scholar的態(tài)度顯著地正向影響其采納行為;

      圖1 科研人員對Google Scholar的采納行為理論模型

      H2:科研人員對Google Scholar的感知有用性顯著地正向影響其采納行為;

      H3:科研人員對Google Scholar的感知有用性顯著地正向影響其態(tài)度;

      H4:科研人員對Google Scholar的感知易用性顯著地正向影響其態(tài)度;

      H5:科研人員對Google Scholar的感知易用性顯著地正向影響其對Google Scholar的感知有用性。

      科研人員對Google Scholar的采納行為模型假設社群影響、信息資源質(zhì)量和感知易用性是感知有用性的直接影響變量。社群影響(Social Influence)是來自于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UTAUT)的核心概念,指的是個人執(zhí)行某一行為時所感受到的周圍群體的壓力和影響程度。有研究表明,感知壓力和個人的重要參考群體,如家庭成員、朋友及同事,可以對用戶的特定行為產(chǎn)生實質(zhì)性的影響,并且感知壓力在中國文化的情境下更為顯著。因此,本研究假設如下:

      H6:社群影響顯著地正向影響科研人員對Google Scholar的感知有用性。

      Google Scholar收錄的信息資源質(zhì)量是一個受到了較多關注的研究主題,不少研究都表明,Google Scholar比圖書館購買的數(shù)據(jù)庫收錄范圍更廣、更具有跨學科性。如Walters將 Google Scholar與 ArticleFirst、SSCI、SocINDEX等11個商業(yè)數(shù)據(jù)庫進行比較后發(fā)現(xiàn),Google Scholar的查全率表現(xiàn)最優(yōu)。Google Scholar收錄的文獻類型豐富,不僅包括期刊文獻,還包括大量的會議論文、圖書、開放存取資源等,而由于用戶在進行信息搜索時,能否搜索到各種類型的文獻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指標,尤其是在目標文獻并不明確或者進行嘗試性檢索時更是如此。因此,本研究假設如下:

      H7:Google Scholar的信息資源質(zhì)量顯著地正向影響科研人員對Google Scholar的感知有用性。

      在本研究中,系統(tǒng)質(zhì)量和界面可用性被假設為對科研人員的感知有用性與感知易用性有顯著影響,這兩個變量決定了用戶認為Google Scholar對其研究的作用和使用時所需要付出的努力。系統(tǒng)質(zhì)量和信息資源質(zhì)量是兩個不同的用于測量信息系統(tǒng)性能的重要指標,系統(tǒng)質(zhì)量聚焦于信息系統(tǒng)本身。將系統(tǒng)質(zhì)量的概念擴展至學術搜索引擎,其范疇應該包括系統(tǒng)是否穩(wěn)定可靠、能否快速響應用戶的檢索需求、能否為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以及能否為用戶提供多種信息分析功能等方面,上述內(nèi)容都將影響到用戶對學術搜索引擎有用性和易用性的感知。界面可用性最初來源于上世紀80年代“對用戶友好”的概念,目前是衡量信息系統(tǒng)用戶界面的關鍵指標之一。有學者指出,界面可用性包括有用性和易用性兩層含義,有用性指的是系統(tǒng)能否實現(xiàn)一系列功能,易用性指的是用戶與界面的交互效率、易學性及用戶的滿意度。學術搜索引擎的界面可用性,包括從界面是否友好、布局是否合理、瀏覽機制是否科學等方面,而這些方面也都會直接影響用戶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因此,本研究假設如下:

      H8:系統(tǒng)質(zhì)量顯著地正向影響科研人員對Google Scholar的感知有用性;

      H9:界面可用性顯著地正向影響科研人員對Google Scholar的感知有用性;

      H10:系統(tǒng)質(zhì)量顯著地正向影響科研人員對Google Scholar的感知易用性;

      H11:界面可用性顯著地正向影響科研人員對Google Scholar的感知易用性。

      3 研究方法

      研究模型共包括8個因子,每個因子均采用多個指標進行測度,所有測度項均以現(xiàn)有文獻為基礎,以提高測量量表的內(nèi)容效度,所有測度項均采用Likert 7分量表。問卷初步編制完成后,選取了20名教師進行測試,然后根據(jù)他們的意見對問卷部分指標進行了修改,以提高問卷的可讀性和可理解性。修改后的問卷發(fā)布在問卷星網(wǎng)站上,并從科學網(wǎng)以及各高校網(wǎng)站上獲取科研人員的Email發(fā)送調(diào)查邀請。調(diào)查從2014年2月5至3月5日,回收問卷314份,剔除無效問卷18份后,得到有效問卷296份。其中,男性占52.7%,女性占47.3%;67.9%的科研人員具有研究生學歷;50.7%的科研人員年齡在30~45周歲之間;所有的被訪者都表示曾使用過Google Scholar,這表明Google Scholar在科研人員中得到了廣泛認可。

      4 研究結果

      4.1 信度及效度分析

      信度可通過Cronbach’s α系數(shù)予以反映。一般而言,Cronbach’s α系數(shù)達到0.6即可接受,超過0.7則較為合理。本研究中各變量的編號、測度項內(nèi)容及其Cronbach’s α系數(shù)值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各變量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均超過了0.8,說明數(shù)據(jù)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測量量表的信度可以接受。

      效度是指測量工具能夠測出其所要測量的特征的正確性程度,效度越高,即表示測量結果越能顯示其所要測量的特征。效度包括收斂效度和區(qū)分效度,收斂效度測量相同概念里的項目之間的相關度,區(qū)分效度測量不同概念里的項目之間的相關度。良好的收斂效度要求因子載荷大于0.5、組合信度(CR)大于0.6且平均方差萃取量(AVE)大于0.5,良好的區(qū)分效度要求潛變量的AVE都大于與其它潛變量的相關系數(shù)的平方。測量量表的收斂效度和區(qū)分效度如表2、表3所示。

      從上可以看出,各指標值均符合要求,說明測量量表具有較好的收斂效度和區(qū)分效度。

      4.2 模型及假設檢驗

      本研究利用AMOS20.0進行路徑分析,對模型及假設進行檢驗,結果表明模型適配度符合要求且絕大多數(shù)假設得到了支持,具體如表4所示。

      根據(jù)模型與假設檢驗的結果,本研究確定了科研人員對Google Scholar的采納行為模型(見圖2)。結構方程模型的結果也表明,各前因變量對采納行為的解釋量達到了40.5%,說明模型對科研人員的采納行為具有較高的解釋力。

      5 啟示

      本研究結果表明,TAM模型中的核心變量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態(tài)度確實與科研人員的采納行為密切相關,信息資源質(zhì)量、系統(tǒng)質(zhì)量和界面可用性則是影響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的外部因素,社群影響則不會對感知有用性產(chǎn)生顯著影響。同時,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態(tài)度等變量對采納行為的解釋力達到了40.5%,說明該模型能較好地反映出科研人員對Google Scholar采納行為的影響因素。

      研究結果證實,科研人員之所以使用Google Scholar,是因為他們認為Google Scholar是一個獲取學術信息資源的重要途徑(β=0.337,p<0.001)。通過Google Scholar科研人員不僅可以更方便地獲取傳統(tǒng)學術信息資源,還可以獲取大量商業(yè)數(shù)據(jù)庫沒有收錄的信息資源(如開放存取資源等)。Google Scholar的出現(xiàn)使得部分科研人員不再使用圖書館網(wǎng)站,轉(zhuǎn)而利用Google Scholar進行檢索并利用其所提供的鏈接獲取全文,Google Scholar的出現(xiàn)的確給圖書館帶來了挑戰(zhàn)。同時,Google Scholar也給圖書館帶來了機遇,它為圖書館提高數(shù)字資源的顯示度和利用率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此,圖書館一味地詆毀或排斥Google Scholar對科研人員的價值顯然不是明智之舉,而應該將Google Scholar作為圖書館提升服務水平的一個工具,鼓勵科研人員通過Google Scholar獲取圖書館所購買的全文。當然,圖書館也應該使科研人員知曉,通過Google Scholar所獲取到的大部分全文并非是免費的,而是由圖書館所購買的數(shù)據(jù)庫提供,從而體現(xiàn)圖書館的價值。

      表1 測度項內(nèi)容及變量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

      表2 測量量表的因子載荷、組合信度和平均方差萃取量

      感知易用性是影響科研人員感知有用性(β=0.201,p<0.01)和態(tài)度(β=0.360,p<0.001)的重要因素。使用一個較為簡單信息系統(tǒng),更多的用戶會傾向于認為其是有用的并形成積極的態(tài)度,最終對其采納行為產(chǎn)生正向影響。對于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與服務而言,如何減輕用戶負擔、提高檢索系統(tǒng)的易用性也至關重要,尤其是對于購買了大量商業(yè)數(shù)據(jù)庫的圖書館而言更是如此。由于數(shù)據(jù)庫都有一定的收錄范圍,用戶在查找文獻時,首先需要了解所需的資源存儲在哪個數(shù)據(jù)庫中,然后才能進行檢索。同時,現(xiàn)有的數(shù)據(jù)庫檢索界面大多較為復雜且各不相同,系統(tǒng)質(zhì)量也參差不齊。上述問題無疑加大了用戶獲取信息資源的難度。科研人員使用Google Scholar時并不需要關心論文是存儲在哪個數(shù)據(jù)庫中,只要圖書館已經(jīng)購買了該論文,便可以通過Google Scholar提供的鏈接直接獲取全文,這無疑為圖書館改善信息服務創(chuàng)造了條件,圖書館可以考慮將Google Scholar作為圖書館所購買資源的一個集成式入口,為科研人員的信息檢索與利用提供便利。

      表3 測量量表的區(qū)分效度

      表4 結構方程模型的擬合指標值及假設檢驗結果

      圖2 科研人員對Google Scholar采納行為模型的驗證結果

      系統(tǒng)質(zhì)量和界面可用性被證實是同時影響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的重要因素。Google Scholar的系統(tǒng)質(zhì)量較高,不僅對用戶的操作響應迅速,同時具備檢索功能與引文分析功能,還與圖書館所購買的數(shù)據(jù)庫資源之間建立了無縫鏈接。在界面可用性方面,Google Scholar不僅檢索界面簡潔友好、符合用戶使用習慣,而且檢索結果界面的瀏覽機制科學合理,正是Google Scholar優(yōu)異的系統(tǒng)質(zhì)量和界面設計使其贏得了科研人員的青睞。這對圖書館網(wǎng)站建設與數(shù)據(jù)庫的選購提供了借鑒與參考,圖書館在網(wǎng)站建設時需以用戶為中心,從用戶的需求出發(fā)對資源進行有效組織與揭示,如根據(jù)用戶的行為習慣組織資源內(nèi)容與服務流程,將信息檢索窗口作為圖書館網(wǎng)站的重要內(nèi)容,盡量減少內(nèi)容的鋪排與羅列,從而提升網(wǎng)站質(zhì)量與界面可用性。同時,Google Scholar也證實了集成式檢索的重要價值,因此圖書館網(wǎng)站可以考慮資源的統(tǒng)一檢索,如在圖書館網(wǎng)站主頁給出集成式檢索入口,使用戶通過一次輸入就能對圖書館所有數(shù)字資源進行檢索,以提升用戶對圖書館網(wǎng)站的感知易用性和滿意度;在數(shù)據(jù)庫的選購方面,圖書館不僅要考慮其所收錄的資源質(zhì)量,還需要考慮其系統(tǒng)質(zhì)量和檢索界面,甚至可以將其與Google Scholar進行比較,以確定該商業(yè)數(shù)據(jù)庫是否值得購買。

      除系統(tǒng)質(zhì)量和界面可用性之外,信息資源質(zhì)量(β=0.236,p<0.001)被證明是影響科研人員感知有用性的重要因素。Google Scholar收錄的信息資源學科覆蓋面廣、資源種類豐富,不僅收錄了全球主流出版機構所出版的期刊文獻,還收錄了學位論文、圖書、預印本、技術報告等多種文獻,其來源也不只局限于學術出版機構,還包括專業(yè)學會網(wǎng)站、學科知識庫、機構知識庫、開放存取期刊等。不可否認,資源建設一直是圖書館工作的重點,各大圖書館不僅購買了大量的商業(yè)數(shù)據(jù)庫,也開發(fā)了不少特色數(shù)據(jù)庫,不過對于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數(shù)字資源(如開放存取資源等)的重視程度不夠,不少圖書館僅對開放存取資源進行簡單的鏈接。因此,圖書館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開放存取資源的組織與揭示,將開放存取資源與圖書館館藏資源進行深度整合,提升信息資源整體質(zhì)量,為用戶提供更優(yōu)質(zhì)的信息服務。

      [1] Kayvan K, Thewall M.Sources of Google Scholar citations outside 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A comparison between four science disciplines [J].Scientometrics,2008, 74 (2):273-294.

      [2] 耿海英,肖仙桃.Web of Science 和 Google Scholar引文檢索功能比較[J].圖書與情報,2007,(3):100-102.

      [3] 潘珩.國外 Google Scholar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J].情報科學,2012,30(1):77-80.

      [4] 方錦平.Google Scholar的學術特性及對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的影響[J].圖書館學研究,2009,(6):77-79.

      [5] Onyancha O B, A Citation Analysis of Sub-Saharan Afric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Journals using Google Scholar [J].African Journal of Library, Archiv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09, 19(2): 101-106.

      [6] 胡玲.Google Scholar在科技論文學術查新中的作用[J].編輯學報, 2008, 20(4):359-360.

      [7] Davis F.D.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MIS Quarterly, 1989, 13(3): 319-340.

      [8] Cothran T.Google Scholar acceptance and use among graduate students: A quantitative study [J].Library&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2011, 33(4): 293-301.

      [9] Venkatesh V., Morris M.G., et al.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ward a unified view [J].MIS Quarterly, 2003, 27(3): 425-478.

      [10] Walters W.H.Google Scholar Search Performance:Comparative Recall and Precision[J].Portal: Libraries and the Academy, 2009, 9(1):5-24.

      [11] DeLone W.H.&McLean E.R.The DeLone and McLean mode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A tenyear update[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3, 19(4): 9-30.

      [12] 王波,盛金根,李永建.人機界面可用性測試與評估研究綜述[J].現(xiàn)代計算機, 2012,(6): 26-28, 35.

      [13] Hartson H.R.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terdisciplinary roots and trends[J].The Journal of System and Software, 1998,43(2): 103-108.

      猜你喜歡
      易用性可用性科研人員
      基于文獻計量學的界面設計可用性中外對比研究
      包裝工程(2023年24期)2023-12-27 09:18:26
      科技部等五部門聯(lián)合發(fā)文開展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
      政務軟件易用性評測探究
      電子測試(2022年8期)2022-05-30 07:44:22
      科研人員破譯黑豬肉特征風味物質(zhì)
      基于輻射傳輸模型的GOCI晨昏時段數(shù)據(jù)的可用性分析
      治療艾滋病,中國科研人員有了新發(fā)現(xiàn)
      廣東公安科研人員風采
      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網(wǎng)站易用性評價調(diào)查問卷
      移動應用界面動效易用性研究
      空客A320模擬機FD1+2可用性的討論
      河南科技(2015年7期)2015-03-11 16:23:13
      同心县| 舟曲县| 泌阳县| 鱼台县| 五家渠市| 义乌市| 利辛县| 西乌| 哈密市| 来凤县| 高邮市| 东港市| 宁武县| 怀化市| 新建县| 日照市| 武强县| 永平县| 浮梁县| 嘉峪关市| 新和县| 连云港市| 曲沃县| 平远县| 普兰县| 邯郸县| 巴林左旗| 平南县| 扶沟县| 通城县| 惠水县| 上思县| 三河市| 武定县| 鲁山县| 冀州市| 梅河口市| 荣成市| 莒南县| 自贡市| 且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