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偉平 江曉玲
[1.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上海201203;2.挪威船級社(中國),上海200336]
船舶系泊屬具主要指帶纜樁、導纜孔、滾輪導纜器等服務于船舶系泊和拖帶系統(tǒng)的鐵舾件(簡稱系泊屬具),在船舶系泊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隨著船舶大型化發(fā)展,在對空船重量的嚴格要求之下,如何快速選擇系泊屬具,保證安全、牢靠,同時盡可能減小重量,是很有必要的。
系泊屬具標準從型式、規(guī)格、材料、焊接和強度等方面對系泊屬具進行約束,并作為系泊屬具選擇的直接依據(jù)。目前國內系泊屬具標準有國內標準,、日本標準(簡稱JIS)、國際系泊拖帶屬具標準(簡稱ISO),其中國內標準分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均簡稱國標)。
為實現(xiàn)快速精準地選擇目的,有必要對各標準進行梳理,分析其特點,查找異同。
按照國內習慣命名,主要系泊屬具分類及標準見表1。
帶纜樁主要以普通帶纜樁(廣式基座帶纜樁)和簡易帶纜樁為主。
ISO 3913—1977(E),明確規(guī)定了焊接式帶纜樁的型式、規(guī)格、材料、焊接以及強度校核要求[1],是最早的普通帶纜樁國際標準。
GB/T 554—2008和JISF 2001—1995基本參數(shù)基本一致,均以ISO 3913—1977為基礎,增加了公稱直徑為350 mm、450 mm和560 mm的帶纜樁型式,共計14種規(guī)格。ISO 13795—2012中帶纜樁規(guī)格減少,公稱直徑主要集中于150~600 mm之間。該標準中普通帶纜樁公稱直徑在250~550 mm之間又分為A和B型,其中A型板厚較大,B型板厚較小。
從各基本參數(shù)來看,ISO 13795—2012標準中帶纜樁樁柱厚度明顯增大,同時樁柱位于基座以上的高度也有所減小。這種改變可以增大帶纜樁橫剖面模數(shù)、降低彎曲力臂,從而增大帶纜樁強度。
從安全載荷信息來看,國標、ISO 3913—1977和JIS僅僅給出帶纜樁系泊作用力及帶纜樁強度校核標準,ISO 13795—2012不但提供系泊載荷,還提供拖帶載荷,同時增加了2根纜索系泊時的安全載荷。此外,ISO 13795—-2012對簡易帶纜樁有詳細說明。
綜合上述,國標中帶纜樁規(guī)格較多,因此滿足普遍意義上的系泊設計要求。但由于拖帶載荷缺失,需要針對拖帶載荷進行強度分析。
ISO 13795—2012中帶纜樁公稱直徑限制在600 mm以內,樁柱厚度較大,安全載荷較大,拖帶載荷的信息齊全,適合于大型船舶或甲板面空間受限、安全載荷較大的船舶。
針對特定載荷的非標準的帶纜樁的設計,其樁柱厚度可以參照ISO 13795—2012。
導纜孔通常根據(jù)安裝位置分為甲板式和舷墻式,根據(jù)巴拿馬運河特殊要求衍生出特定的導纜孔型式,即巴拿馬運河導纜孔。巴拿馬運河導纜孔根據(jù)通孔面積有單式(大于650 cm2)和雙式(大于900 cm2)之分[2]。此外,導纜孔根據(jù)外觀樣式有圓形和方形之分,這里不做累述。
國標GB/T 34—2007中導纜孔分為三類,其中A類為長圓鑄鋼導纜孔(舷墻式),B類為方圓鑄鋼導纜孔(甲板式),C類為圓鋼焊接導纜孔。ISO則包含兩種標準,即導纜孔標準ISO 13713—2012和閉式導纜孔標準ISO 13729—2012,每一標準又規(guī)定A型導纜孔為甲板式,B型導纜孔為舷墻式。JISF 2005關于閉式導纜孔的描述僅僅針對甲板式導纜孔,與GB/T 34—2007中B型一致。
國標沒有關于閉式導纜孔的描述,從外觀型式來看,GB/T 34—2007中 A型導纜孔類似于 ISO 13713—2012中 B型導纜孔,GB/T 34—2007中 B型導纜孔和JISF 2005閉式導纜孔則類似于ISO 13713—2012中A型導纜孔。國標中導纜孔適用于纖維索、麻索和鋼絲繩。
ISO 13713—2012導纜孔(即系泊導纜孔)主要用于纖維索和尼龍索的系泊和拖帶情況,而ISO 13729—2012閉式導纜孔則適用于鋼索,二者在剖面型式上也存在一定差異。由于導纜孔表面為弧形,對于鋼絲繩而言,為保證鋼絲繩與孔體表面完全貼合,ISO 13729—2012建議孔體表面直徑為鋼絲繩直徑的 12 倍[2]。
JISF 2005—1975雖為閉式導纜孔標準,但從其描述信息來看,與國標中甲板式導纜孔等效。該標準同時指出孔體表面直徑約為鋼絲繩直徑的8倍左右[1]。
從上述標準的基本信息來看,CB/T 34—2007中導纜孔規(guī)格較多,同時推薦鋼絲繩、麻索和合成纖維纜索的直徑,便于較快選擇,但沒有給出安全載荷,只能依照鋼絲繩或纜索的破斷力進行判斷。對于同一規(guī)格的導纜孔,ISO 13713—2012所要求的孔體厚度較大,可以獲得較大的安全工作載荷,但由于鋼絲繩直徑受限于孔體表面半徑,因此增加厚度的方法可能不是最優(yōu)方案,除非用于解決同等規(guī)格卻有著較大破斷力鋼絲繩的系泊或拖帶問題。對于閉式導纜孔,ISO 13729—2012中種類較多,信息齊全,但由于孔體深度較大,重量往往相應增加,因此適宜大型船舶系泊設計的快速選擇。對于巴拿馬導纜孔而言,GB/T 11586—1989和 JISF 2017—1982則包含了5種規(guī)格,其規(guī)格尺寸適中,可以滿足系泊設計的基本需求,而且更為便捷。
JISF2005—1975指出,舷墻式導纜孔強度要強于同等規(guī)格的甲板式導纜孔。ISO 13713—2012中同等規(guī)格的舷墻式導纜孔和甲板式導纜孔相比,安全載荷相同,孔體厚度有所減?。ú?~8 mm)。在這方面ISO 13729—2012中A/B型導纜孔孔體的厚度差異高達10~20 mm,似乎不合常理。
導纜滾輪主要由滾輪和基座組成。滾輪本體通過銷軸固定于基座之上。基座可根據(jù)滾輪的數(shù)量調整基本尺寸,可分為2滾輪導纜器和3滾輪導纜器,一般用于舷側,故稱舷側滾輪導纜器。此外,滾輪安裝到基架之上,可設置于甲板面任何地方,基架上設置纜索防脫裝置——羊角,又稱羊角滾輪導纜器。這里僅就滾輪本身進行陳述,不包括基座部分。
2011開始實施的導纜滾輪標準GB/T 3861—2011(簡稱新標)替代原標準CB/T 58—1983和CB/T 3861—1999(等效 GB 10105—1988)(簡稱舊標)。滾輪種類也增加至3類,即凸式鑄造導纜滾輪(A型)、平式鑄造導纜滾輪(B型)和鋼板導纜滾輪(C型)。簡單說,A和C型滾輪的滾輪本體高過銷軸上螺母或與之齊平,滾輪上部設置防塵蓋;B型滾輪的銷軸上螺母高過滾輪本體,暴露于外部,而且不設防塵蓋。滾輪本體通過上下襯套與銷軸接觸,銷軸在兩襯套之間為變斷面過渡。
JISF 2014則強調開式滾輪(A型)和閉式滾輪(B型)的區(qū)別,開式滾輪指銷軸上端不需要固定其他,類似國標中A型滾輪軸銷的端部,而閉式滾輪頂部則有擋板約束。
ISO 13755—2012(簡稱13755)也描述了3種類滾輪,即無防塵蓋鑄造滾輪(A型)、帶防塵蓋鑄造滾輪(B型)和帶防塵蓋板式滾輪(C型),其中C型滾輪類似新標中C型滾輪。
滾輪通過襯套與銷軸直接接觸,滾輪所受外力將由銷軸支持,銷軸由此承受彎矩,因此銷軸為滾輪強度校核的主要部件。CB/T 3861—2011中導纜滾輪銷軸在上下襯套之間采用變斷面過渡,與JIS F2014—1987中AF/AS型導纜滾輪及ISO 13755—2012中的C型滾輪相似。ISO 13755—2012中A型和B型滾輪根據(jù)滾輪直徑采用不同的銷軸型式,滾輪直徑小于300 mm時,銷軸分別通過上下襯套與滾輪本體接觸,上下襯套處直徑相同,襯套之間銷軸部分直徑增加;當滾輪等于或大于300 mm時,銷軸通過同一襯套與滾輪本體接觸,軸徑不變。
需要注意的是,新標替代原標準CB/T 58—1983和CB/T 3861—1999(簡稱舊標),其中B型導纜滾輪規(guī)格尺寸的描述幾乎等同于CB/T 3861—1999,但用于核準滾輪銷軸的計算載荷卻明顯減小。
從國內導纜滾輪的新舊標準來看,新標雖然增加了種類,滿足設計的多元化需求,但滾輪和銷軸具體尺寸不夠全面,需要借助舊標。新標中銷軸材料不變,但直徑略大,滾輪安全載荷卻有所下降,因而偏于保守。
從國內外標準來看,國標提供了安全載荷和纜索直徑信息,便于快速選擇。從重量角度可以獲知,板式滾輪可以有效降低滾輪重量,不失為一種優(yōu)良選擇。
ISO 13755—2012明確銷軸材料的屈服極限不小于350 MPa,高于國標。從銷軸強度計算角度來看,增大銷軸軸徑、降低銷軸高度可以有效提高安全載荷,同時對重量影響不大,如ISO 13755—2012中A/B型滾輪。
滾柱導纜器由水平滾輪和垂向滾輪組成,并依賴滾柱的導向作用實現(xiàn)多角度導纜,又稱萬向導纜器。滾柱導纜器中,垂向滾輪彼此平行位于同列,水平滾輪上下平行布置,當滾輪導纜器不設有上水平滾輪時,稱為無上錕滾柱導纜器。滾輪導纜器根據(jù)滾柱的個數(shù)可以分為三滾柱導纜器、四滾柱導纜器和五滾柱導纜器等。三滾柱導纜器與四滾柱導纜器結構形式類似,但不含上水平滾輪,是無上錕滾柱導纜器的一種。
本文僅針對四滾柱導纜器進行分析,基本標準參見 CB/T 3062—2011,ISO 13733—2012及 JISF 2026—1980。
從各標準基本數(shù)據(jù)來看,無論在型號和基本數(shù)據(jù)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國標包含10種型號,多于JIS的6種,ISO則在JIS的基礎上向更大規(guī)格方向擴大了范圍。在國標和ISO標準中,所有滾柱直徑是相同的。JIS中水平滾輪直徑較垂向滾柱直徑減小,上滾柱直徑最小,這種設計基于垂向滾柱和下水平滾柱起到主要導纜作用,因此更為合理。
從標準中規(guī)定的安全載荷來看,國標更加偏于保守。
ISO包含滾柱導纜器規(guī)格范圍較大,適宜較大船舶。
雖然滾柱導纜器可以實現(xiàn)導纜的靈活性,但其結構較復雜,重量較大,而且保養(yǎng)費用偏大,如無特殊要求,建議采用滾輪導纜器。
基于上述標準梳理分析結果,可以獲得如下信息,供系泊屬具選擇參考:
1)國標中對于導纜孔和巴拿馬導纜孔的安全載荷是空白的,為快速選擇導纜孔帶來了困難。巴拿馬導纜孔型式規(guī)格較多,基本滿足系泊設計的常規(guī)要求。國標中導纜滾輪的安全載荷偏于保守。
2)國標基本實現(xiàn)系泊屬具的多元化,可以滿足船舶系泊設計的基本需求。
3)JIS很多標準與國標有相似之處,但細節(jié)描述更加詳細,值得借鑒。
4)ISO標準除巴拿馬導纜孔標準外,規(guī)格較多,信息詳細,系泊屬具安全載荷齊備,便于快速精準選擇。特別對于帶纜樁的選擇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其基本參數(shù)可作為國標帶纜樁非標件設計的依據(jù)。
5)ISO標準中很多系泊屬具規(guī)格較大,利于大型船舶系泊屬具的選擇。
6)從ISO標準中系泊屬具的規(guī)格和基本尺寸來看,與國標存在較大差異,特別是閉式導纜孔和A/B型導纜滾輪,因此系泊設計時,要特別注意。
以散貨船為例,根據(jù)規(guī)范[3]要求,提供的系泊屬具選擇信息供參考,具體見表2。其中,系泊屬具規(guī)格為滿足纜索破斷力或安全載荷要求時的最小規(guī)格,實際選型時需要根據(jù)船舶甲板面空間、實際選取纜索破斷力等因素進行調整。
表2 系泊屬具選擇信息
續(xù)表
本文通過對帶纜樁、導纜孔等主要系泊屬具標準的梳理分析,從規(guī)格、基本參數(shù)、安全載荷等角度分析了國標、ISO標準及日本標準的特點及異同,為快速選擇系泊屬具提供合理建議。同時,以散貨船為例,給出系泊拖帶屬具推薦型式,供系泊設計參考。
[1]ISO 3913—1977 welded steel bollarcls[S].1977.
[2]OPNoticetoshipping No.N-1-2014(Reu.1),Jan[S].2014.
[3]IACS002—2012.Common Structural Rules for Bulk Carriers[S].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