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玲
(咸陽師范學院 化學與化工學院,陜西 咸陽712000)
殼聚糖(CS)是一種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相容性和較強的抗菌防腐保鮮能力等特性,廣泛應(yīng)用于醫(yī)藥、食品、環(huán)保、農(nóng)業(yè)等行業(yè)。希夫堿反應(yīng)一直被應(yīng)用于殼聚糖的化學改性研究中,使殼聚糖大分子和醛基類化合物交聯(lián)反應(yīng)得到的希夫堿,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并能在水溶液中不溶保持穩(wěn)定存在。
用小分子醛類化合物與殼聚糖進行交聯(lián)反應(yīng)的研究已有報道,交聯(lián)后的殼聚糖與純殼聚糖相比,其力學性能、耐酸性及化學穩(wěn)定性均有較大的改善,其吸附性比殼聚糖有所提高[1~3]。但未見與天然高分子多糖淀粉(ST)的衍生物雙醛淀粉(DAS)的希夫堿反應(yīng)。本文先將淀粉氧化為雙醛淀粉,再與殼聚糖希夫堿反應(yīng)生成CS-DAS希夫堿。選取胭脂紅為吸附質(zhì),對CS-DAS希夫堿的吸附動力學和熱力學進行研究。淀粉在形成雙醛淀粉時,不是所有糖環(huán)上的C2和C3都轉(zhuǎn)化為醛基,而是有一定的取代度,兩醛基同時與殼聚糖氨基反應(yīng)因空間位阻大,C2位上的醛基的反應(yīng)活性比C3位上的高[4],通常只有C2位上的醛基反應(yīng)。經(jīng)反應(yīng)后所得到的希夫堿聚合物同時具有五胺和胺基,都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殼聚糖雙醛淀粉希夫堿合成過程如下:
可溶性淀粉,分析純,四川省彭州市軍樂化工廠;殼聚糖,南京克里斯醫(yī)藥原料有限公司,脫酰度為90%;高碘酸鈉,分析純,天津福晨化學試劑廠;冰乙酸,分析純,天津市河東區(qū)紅巖試劑廠。
稱取3.24g高碘酸鈉固體,加入30mL蒸餾水在室溫下攪拌使之溶解,稱取4.27g可溶性淀粉,加入其中,攪拌均勻,引入圓底燒瓶中,在35℃恒溫水浴鍋中攪拌反應(yīng)3h,取出后水洗抽濾至中性,并加入少許酒精和丙酮洗滌,防止結(jié)塊,于40℃的鼓風干燥箱中干燥后粉碎即得樣品。
醛基含量測定:
準確稱取0.20g雙醛淀粉樣品,置于150mL錐形瓶中,加入10mL的蒸餾水溶脹一段時間,然后移入10mL濃度約為0.20mol/L的NaOH溶液搖勻,將錐形瓶置于70℃水浴中加熱約2min后,迅速在流動冷水中冷卻1min,再準確移入10.00mL的0.20mol/L的H2SO4搖勻,滴加2滴濃度為1%的酚酞作指示劑,用上述的NaOH溶液進行滴定。雙醛含量計算公式為:
雙醛含量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D(%)=(C1V1-2C2V2)/(m/161)×100%
式中:m為樣品質(zhì)量(g);C1為NaOH溶液的濃度(mol/L);V1為NaOH消耗的總體積(L);C2為H2SO4的濃度(mol/L);V2為準確加入H2SO4的體積(L);161表示含雙醛基團的淀粉葡萄糖單元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
計算得:D(%)=10.37%。
先將殼聚糖進行預(yù)處理,稱取6g殼聚糖溶解于1%的乙酸溶液中,得白色糊狀物質(zhì),去除雜質(zhì),緩慢用50%的NaOH滴加,中和直到不再出現(xiàn)沉淀,用蒸餾水洗滌沉淀1~2次,調(diào)節(jié)pH值為中性,再用蒸餾水多次洗滌沉淀。用丙酮浸泡24h,過濾,于60℃干燥24h,得精制殼聚糖5.4g。
按照CS∶DAS物質(zhì)的量比為2∶3,質(zhì)量濃度為10%的量將CSDAS分別溶于2%的乙酸和水溶液中,溶脹一定時間后,二者混合加入一定量環(huán)氧氯丙烷,令反應(yīng)物在70℃下反應(yīng)12h,產(chǎn)物用1mol/L的NaOH調(diào)節(jié)反應(yīng)液pH值至中性,過濾,洗滌,干燥后得CS-DAS希夫堿。
配制胭脂紅濃度分別為5、10、20、30、40mg/L的溶液,測定在波長508nm處的吸光度A,繪制標準曲線方程y=0.0278x+0.0326(R2=0.9997)。
(1)動力學吸附:將0.05g殼聚糖雙醛淀粉加入20mg/L的胭脂紅溶液100mL容量瓶中,于25℃每隔10min吸取上清液,測定溶液濃度,用公式(1)計算吸附量。
式中,Q 為吸附量,mg/g;C0、C1分別為吸附前、后胭脂紅溶液濃度,mg/L;m 表示吸附劑質(zhì)量,g;V 表示吸附溶液體積,mL。
(2)熱力學吸附:將0.05g殼聚糖雙醛淀粉希夫堿加入到濃度分別為5、10、20、30、40mg/L的100mL胭脂紅溶液中,震蕩搖勻后,靜置2h,過濾,測定濾液濃度,用公式(1)計算吸附量。
吸附過程的動力學研究吸附量隨時間的變化過程,即吸附速率。實驗選擇在溫度為25℃、溶液pH=7時,用20mg/L胭脂紅溶液進行吸附的研究。
(1)擬一級模型
一級吸附動力學模型可以用Lagergren方程來描述[5]:
對式(1)從t=0到t>0(q=0到q>0)進行積分,寫成直線形式為:
式(1)及(2)中qt為t時的吸附量,qe為平衡吸附量,k1為一階吸附速率常數(shù),單位為min-1.
圖1 吸附率隨吸附時間的變化曲線Fig.1 Effect of adsorption time on adsorption rate
圖2 吸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Fig.2 Effect of adsorption time on adsorption capacity
圖3 胭脂紅溶液的一級擬合吸附曲線Fig.3 The first-order reaction dynamic fitting curve of carmine solution
圖4 胭脂紅溶液的二級擬合吸附曲Fig.4 The second-reaction dynamic fitting curve of carmine solution
吸附量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2,用公式(2)對圖2結(jié)果作lg(qe-qt)~t 曲線圖,曲線方程為lg(qe-qt)=1.084-0.0249t,見圖3。計算得k1為0.0573,R2=0.9929。
(2)擬二級模型
擬二級模型同樣可以用來描述吸附動力學過程[6]。反應(yīng)的微分方程如下:
對上式(3)進行積分,寫成直線形式為:
用式(4)對動力學吸附結(jié)果作t/qt~t 曲線圖,曲線方程t/qt=0.0852+0.0304t,見圖4。可得k2為0.0108,R2=0.9999。圖3和圖4均為直線,且具有很好的線性相關(guān)性,說明吸附反應(yīng)可以近似用一級和二級反應(yīng)模型來描述。比較二者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平方值R2,相對于擬一級反應(yīng)模型,擬二級結(jié)果相關(guān)性更好,更能真實地反映CS-ST希夫堿吸附胭脂紅的反應(yīng)機理。
當胭脂紅濃度為10、20、30、40mg/L,CS-DAS希夫堿濃度為0.5g/L時,吸附結(jié)果如圖5和圖6。
圖5 吸附率隨胭脂紅濃度的變化曲線Fig.5 Effect of carmine concentration on adsorption rat e
圖6 吸附量隨胭脂紅濃度的變化曲線Fig.6 Effect of carmine concentration on adsorption capacity
從圖5和6可見,當吸附劑濃度不變時,隨胭脂紅濃度的增大吸附率下降,而吸附量逐漸上升。當胭脂紅濃度為10mg/L時吸附率最高為61.48%;當其濃度為40mg/L時,吸附量最大為22.16mg/g。
本實驗通過淀粉氧化為雙醛淀粉,測得雙醛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為10.37%,與殼聚糖縮合反應(yīng),在反應(yīng)物物質(zhì)的量比(nCS∶nST)為2∶3,反應(yīng)時間12h,反應(yīng)溫度70℃的條件下合成CS-DAS希夫堿。以其為吸附劑,以胭脂紅為吸附質(zhì)進行動力學及熱力學吸附實驗。動力學結(jié)果表明,吸附速率隨吸附時間延長逐漸減小,90min后吸附平衡,擬一級吸附動力學方程和擬二級吸附動力學方程的線性相關(guān)性都很好,都可以用來描述希夫堿對胭脂紅的吸附過程,但是擬二級動力學擬合效果更好,其動力學方程為t/qt=0.0852+0.0304t,R2=0.9999。
[1]葛華才,馬志民,鄭大鋒,等.微波輻射下甲醛交聯(lián)殼聚糖香草醛希夫堿的制備及吸附性能[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4(10):40~43.
[2]魏永鋒,張?zhí)K敏.具有包絡(luò)作用的殼聚糖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J].應(yīng)用化學,2005,22(7):772~775.
[3]孟華, 解正峰, 胡君, 等.新型雙席夫堿類化合物的合成及晶體結(jié)構(gòu)[J].有機化學, 2008, 28(8): 1423~1427.
[4]GUO LEI, SUN CHANGMEI, LI GUIYING.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of Zn(Ⅱ)adsorption on crosslinked starch phosphate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1: 510~515.
[5]ROJAS G, SILVA J, FLORES J A, et al.Adsorption of chromium on to cross-linked chitosan [J].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5(44): 31~36.
[6]KARTHIKEYAN T, RAJGOPAL S, MIRANDA L R.Chromium(Ⅵ)adsorpt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Hevea Brasilinesis sawdust activated carbon [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5(124): 19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