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靜蘭寇秀紅
(1.廣東實驗中學,510055;2.北京市朝陽第一少兒體校,100123)
新考試方案背景下的體育教學策略及實踐思考
曾靜蘭1寇秀紅2
(1.廣東實驗中學,510055;2.北京市朝陽第一少兒體校,100123)
《2013年廣州市中考體育考試實施意見》對廣州市中考體育考評制度作了較大幅度的調整,使考試內容、方法、標準更具科學性,勢必進一步促進社會、學校、家長對初中學生體育鍛煉的關心和重視。如何在新的體育中考方案指導下,因地制宜地組織實施好初中體育教學工作,是今后較長時期內體育教學實踐中必須研究探索的問題。
(一)考試分值有了新構成
由原來統一考試“一錘定音”變成由統一考試和體育素質綜合評價兩個部分構成??荚嚪种等匀粸?0分,分值結構調整為統一考試40分、體育素質綜合評價20分。其中,體育素質綜合評價由初中體育與健康課成績、體育運動技能測試成績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測試成績等3個項目共同組成。體育與健康課成績10分,體育運動技能7分,《標準》成績3分。2013年只計算初三年級成績,從2014年起要計算初中3年的成績。
(二)考試項目有了新調整
在統一考試方面,必考項目由原來的200米改為800米(女)、1000米(男)。選考項目則由原來的10多項里挑選1項改為在立定跳遠、三級蛙跳、一分鐘跳繩、投擲實心球、推鉛球中選1項。普通考生要參加以上2個項目的考試,成績取2個項目的平均分,再乘以0.4。
(三)考評方法有了新改進
考試評價方法增加了體育素質綜合評價部分,把學生體育與健康課成績、2項體育運動技能測試成績和《標準》測試成績進行綜合評定,能較全面地反應學生真實的體育態(tài)度與體質健康水平。
(四)對特長生有了新規(guī)定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在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的通知》及相關實施方案要求,在初中階段代表學校運動隊參加區(qū)級以上體育比賽,獲得區(qū)級比賽前3名,或市級比賽前6名,或省級以上比賽前8名的學生,可直接獲得體育運動技能分7分。
(五)對特殊考生有了新分類
針對特殊考生,此次調整按照其運動能力及障礙程度進行了詳細的分類與分級,并制定了相應的考試辦法。考生可按有關規(guī)定申請免考、擇考、緩考或特殊體育考試。其中,視力障礙、聽力障礙、智力落后、自閉癥譜系、腦癱、肢體障礙的學生,可申請參加特殊考試。
(一)堅持“健康第一”的理念,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
將“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落到實處,充分發(fā)揮體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它著眼于學生和社會長遠的需要,要求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打基礎,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基礎,為將來走向社會打基礎。
(二)加強領導,形成合力
體育教育教學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隨著中考體育制度的改革發(fā)展,體育教育教學越來越得到社會、學校、家長的關心和重視。新出臺的中考方案,呈現出分值變、項目難、內容多、特殊考生也考等與以往中考政策不同的特點,牽動著全體初中生、家長及學校的神經,給體育教育教學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和壓力。只有加強領導,科學管理,形成合力,合理配備教學資源、增強體育教師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才能化壓力為動力,提高學校的綜合教育水平和競爭力。
(三)教研一體,優(yōu)化教學內容
針對新課程、新中考方案的實質內容,開展訓練項目與檢測評估的教學實踐科研,既要解決目前教學中面對的實際問題,又要有前瞻性,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為教學的組織、實踐、評價和管理的過程提供方法和策略,為教學科目的設置和合理搭配提供理論依據和支持。積極探索和實踐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優(yōu)選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組織形式,克服單一運動技術教學向綜合運動技能轉變;推動教學與考評機制的健全完善,加速教師隊伍從經驗型向科學管理型轉變,不斷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與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穩(wěn)步提高。
(四)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
新的考試方案增加了體育素質綜合評價部分,強化了過程評價,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其中,選考項目和平時體育與健康課成績,更加注重學生個體身體素質和平時訓練情況,項目的變化將引起社會、學校、家庭對學校體育的重視,轉化為學生自覺鍛煉的“催化劑”,激發(fā)學生主動積極參與體育學習活動,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學習習慣。體育教師要通過教學的改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調動學生“自主學練”的積極性,使每一名學生通過主動的訓練學到技能擁有特長,奠定終身體育鍛煉的基礎。同時,學校要進一步發(fā)揮特色運動項目的優(yōu)勢,推動學校體育教學整體素質和特色運動水平的提高與發(fā)展。
以廣東實驗中學為例。
(一)場地設施運用與練習科目有機結合
學校初中部體育場地有1個4條道的200米田徑場、2個標準籃球場、1個室內球場、1個非標準化的籃球場、4條道的100米直跑道和1個綜合體育館。結合場地條件和學校特色,體育課教學采用單元化教學模式,將體育場地劃分為6塊。其中,每個年級劃分2塊,每3周按順序進行輪換,1個學期至少能完成1次輪換循環(huán)。對應每塊場地,全面合理設計練習科目,有效克服場地設施的客觀局限,充分實現教學需求和練習科目的循環(huán)提高。
(二)整體設計教學與測評內容,分年級梯次推進
1.初一年級:以培養(yǎng)學生體育課堂的良好行為和運動興趣為主,讓學生熟悉并掌握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常規(guī)標準與要求,培養(yǎng)自覺練習和鍛煉的體育行為習慣。在完成教學考試的基礎上,在初一下學期期末安排年級統考800米、1000米(男),滿分40,成績計入年級總分排名。
2.初二年級:著重提高學生的運動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傳授學生掌握科學鍛煉的方法技能。初二要完成2項技能測試和立定跳遠、三級蛙跳、跳繩、實心球4個自選項目的考查,且每學期期末組織年級體育統考,滿分40,成績計入年級總分排名。
3.初三年級:著眼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有針對性地重點突破,考訓結合,以訓促考,綜合提高學生體育測評應用技能。按照中考新考試方案的要求,組織2次模擬考試和1次聘請專業(yè)裁判的實考練習,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
(三)豐富學校體育特色文化,激發(fā)學生鍛煉熱情
學校歷來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堅持體育、藝術和科技的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有良好的體育特色文化教學基礎和條件。
1.豐富校園課外體育活動內容,進一步活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氛圍。每學期計劃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如全校性的體育節(jié),年級組的籃球賽、跳繩、踢毽、拔河等,吸引更多的學生主動參加體育活動,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參與鍛煉的行為意識。
2.拓寬體育節(jié)競技項目覆蓋面,激發(fā)學生運動潛能。合理設計單項和團隊項目競賽比例,讓更多的“旁觀者”參與進來,變?yōu)楦傎愴椖康闹鹘牵浞终{動學生為團隊爭光的積極性。
3.發(fā)揮運動隊和特長生的引導示范作用,以點帶面,促進學校整體運動水平的提升。羽毛球、乒乓球、籃球、游泳、田徑是學校體育特色強項,在省、市各類比賽中名列前茅,不僅是競技體育成績好,對學校體育、群眾體育的開展也具有較大的影響力。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良好技能素質,讓他們參與到學生與學生的互幫互教中來,不僅培養(yǎng)尖子生更“尖”,同時帶動其班級、年級身邊的學生一起參與體育特色項目。
4.合理調整課程時間安排,為學生鍛煉創(chuàng)造更多的條件。在校領導的重視下,學校2012年開始修改了課程時間安排,從下午16:35開始調整為學生課后活動時間,學校所有的運動場地對學生進行開放。同時,每天下午課后活動時間,都安排有教師與學生一起訓練,廣泛開展培優(yōu)輔差,促進學校學生整體體能素質提高。
(四)適應新考試方案要求,積極創(chuàng)新教研方式
新的中考考試方案的考試項目多、分值細、要求高,對體育教師的教學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提高認識,創(chuàng)新觀念,以新考試方案為導向,開展體育教學實踐活動;二是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做到“全面兼顧、一專多能”;三是要兼顧經驗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和方法。為適應新考試方案、新要求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重新審視教研思路和方式,使之與新考試方案發(fā)展相匹配,已顯得非常迫切。
1.增強教研活動計劃性。制訂教研活動計劃,做到主題明確、準備充分,提前確定時間、地點、規(guī)模、形式,充分研討活動內容、標準和目標,以確保每一次活動都能順利進行和達到預期的效果。
2.拓寬教研評價范圍。做到教案與實際教學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整體效果與授課環(huán)節(jié)評價相結合,確保教評質量。
3.豐富教研形式。在組織看課、評課、議課的同時,還應開展聘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校際參觀交流等更具針對性的教研形式,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
4.適時組織集體備課活動。針對新考試方案難點、重點科目,安排集中討論,組織實地教學演練,開展教師間現場互學交流,優(yōu)選教學方案,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5.及時總結、認真反思。每一次教研活動結束后及時寫好活動總結,肯定活動成功之處,反思活動存在的問題,提出今后活動的改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