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鵬 (山西省長治市城區(qū)上南街小學,046000)
“仰臥起坐”學練方法新探
馮鵬 (山西省長治市城區(qū)上南街小學,046000)
國標項目:提供基本教法 實施有效鍛煉
在訓練學生“仰臥起坐”時,體育教師不僅要知道一些訓練的原理,還需要創(chuàng)編出一些有趣有效的輔助性練習方法,才能提高訓練的實效性。
(一)腹肌練習的固定形式
按腹肌不同的固定形式,可選擇“上固定”的練法如懸垂舉腿、仰臥舉腿等;“下固定”的練法如負重仰臥起坐等;“無固定”的練法如仰臥兩頭起等。按腹肌不同工作類型,可選擇向心工作、離心工作的結(jié)合練習。
(二)腹肌練習方法的類別
1.動力性練習
“力——速關系”的動力性研究證實,較低負荷、高速收縮的爆發(fā)式訓練,力量指標顯著提高,也證明了負荷、收縮速度在力量訓練中的重要意義(見圖1)。
因此,在仰臥起坐教學實踐中,可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差異性來調(diào)節(jié)負荷強度,如用調(diào)節(jié)啞鈴、沙袋重量及橡皮筋彈力等來完成仰臥起坐,同時注重學生完成動作的收縮速度。
2.靜力性練習
研究表明,軀干前屈的角度不同所需要的力量不同,當上體抬起與地面成45°時,腹部處于“抗阻力生長機能”最佳受力時機。因此,筆者在實踐中用“長繩”作為45°標志點,引導學生完成仰臥起坐(見圖2)。
(一)巧用常規(guī)器械的練習
1.利用啞鈴、沙袋、橡皮筋等器械發(fā)展腹背肌力量
對抗阻力訓練是增強力量的基本原則,因此在教學中可通過手握啞鈴、上臂捆綁沙袋、對抗橡皮筋帶等多種手段輔助練習仰臥起坐(見圖3),針對能力差的學生可通過變化啞鈴重量、沙袋重量及橡皮筋彈力強度等來增強腹背肌力量。
2.巧用“廢舊球”學練仰臥起坐
在引導學生學練仰臥起坐時,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存在“偷懶”現(xiàn)象,即仰臥起坐時平躺在墊子上故意做短暫休息。為了克服偷懶現(xiàn)象,又能限制學生利用地面反作用力完成動作,切實鍛煉腹肌力量,我采用將廢舊球(足、籃、排)固定于練習者身后墊子上的方法,引導學生完成仰臥起坐收到了良好效果(見圖4)。
(二)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進行的練習
仰臥起坐就本身動作而言較為枯燥,尤其小學生的意志力、注意力都相對較弱,以游戲和競爭的形式來學練仰臥起坐更能激發(fā)興趣,調(diào)動積極性。因此,筆者創(chuàng)設了以下幾則團隊游戲,收效較佳。
1.運輸“彈藥”(圖5)
每組學生形成縱隊,每人仰臥屈膝用臀部壓住后面學生的雙腳,屈膝角度可作調(diào)整,用毽子、沙包等軟物作為“彈藥”,裁判員發(fā)令后,每組最后1名隊員仰臥后用雙手從身后圈中每次取1件軟物,以仰臥起坐的動作從后向前用雙手傳遞“彈藥”,直至運輸完規(guī)定的所有“彈藥”,完成任務最快的隊為勝。
2.接龍比快(圖6)
每組學生排成縱隊站好,每名隊員需依次完成“V字型”路線的仰臥起坐,即仰臥起坐時增加身體縱軸旋轉(zhuǎn)(右肘向左腿碰觸或左肘向右腿碰觸)來鍛煉腹內(nèi)、外斜肌。每位隊員仰臥平躺時雙手從后圈中取出1個沙包或毽子等軟物,先以右肘向左腿碰觸仰臥起坐并將手中的軟物置于左圈中,然后再從后圈取1件軟物完成1次左肘向右腿碰觸仰臥起坐并將手中的軟物置于右圈中,直至將后圈中軟物取完為止,然后替換成為固定雙腳者同時將所有軟物還原至后圈中,下一位隊員依次接力,看哪一組所有隊員先完成任務為勝利之隊。
3.坐位神投手(圖7)
畫一大一小兩個圓圈,每組學生圍繞大圓圈仰臥屈膝躺在小墊上,每名學生頭頂處的圈里放置一定數(shù)量的沙包、毽子等軟物,裁判員發(fā)令后,學生雙手從頭頂圈里取出1件軟物,以仰臥起坐的方式把手中的軟物投向小圓圈中心,直至所有軟物投完,命中率最高的學生被評為神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