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剛
(西華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成都 611700)
體育教學是目前高校學生鍛煉身體、學習運動技能的主要途徑,是提高學生們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高校體育教學承擔著提高學生素質教育、培養(yǎng)全面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對學校體育教學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體育教學的目的是鍛煉學生的身體,培養(yǎng)學生體育能力,這種體育能力包括體育運動能力、體育操作能力、體育創(chuàng)造能力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說思維能力是一個綜合概念,它包括思維分析、比較綜合、判斷概括等是一個抽象推理的過程。思維分析主要是通過對事物特征的不同而將他們區(qū)分開來;比較綜合要求既要全面整體的看待事物,找出他們的聯(lián)系,又要對他們進行對比分析,明確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判斷概括是在前面工作的基礎上,綜合整理并得出結論。
體育教學不同于別的文字科教學,它要求教師和學生充分的互動,要全方位的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趣味性,這樣既便于教師順利、有效的開展教學課程,也有利于學生們更好的掌握技、戰(zhàn)術要領。一般情況下,只有學生先熟練的掌握各種運動的技術要領,具備一定的體育理論知識和運動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們發(fā)散主觀思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是新思維不斷沖擊舊思維,新舊思維不斷沖擊,相互修正從而再形成新的思維過程。思維的形成過程呈現(xiàn)螺旋式上升狀態(tài),在這個不斷更新前進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漸得到提升?,F(xiàn)代體育教學的途徑主要有教師直觀的動作示范,觀看媒體教學視頻,學生的實踐練習等,“教”與“學”是教學過程的兩個方面,在這個過程中調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極為重要,它實踐關系到教學成績與教學效果。只有不斷的發(fā)散思維,才成在學習中推陳出新,才能進步和提高,可以這樣說沒有思維就沒有提高。
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如何有效的調動學生的體育興趣與運動積極性;如何有效、高效的完成教學目標提升教學質量;如何將體育教學更好的向前推移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學校體育教師和體育工作者亟待解決問題。從實際教學經驗出發(fā),并通過多方面的觀察交流,我們認為要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媒介,是人們進行思維和交際的工具,它的主要特征是傳承性和交際性。語言是一個大的概念,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釋義,它包括語音、語速、語氣、語調,也有口頭語言、書面語言的區(qū)分。在體育教學主要是以口頭語言為主,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發(fā)揮語言的藝術與魅力,用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用語言引導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用語言和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交流。在體育課堂上,教師針對不同運動項目,可以適當加入形象生動的比喻,運用不同的語氣、語調,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此外,語言調動還包括口訣促進,體育教學中的口訣是對不同技術動作進行總結概括的精華,具有指導性和形象性。運用口訣教學既便于學生記憶,也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不同技術動作的理解,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將直觀動作與理論指導有機結合在一起,學習起來更加容易。比如田徑運動中的投擲鉛球教學,投擲鉛球動作主要是蹬、轉、送、挺、揮、撥六個步驟,這六個字既簡潔生動,又能表述動作的特點,學生學習和掌握也更加方便快捷。
意念屬于心理學的范疇,有點類似于潛意識,意識主要包含三個層面: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不管是意識、意念還是意想,統(tǒng)統(tǒng)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應,是客觀能動的反應。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意識指導實踐,客觀、合理的意識對實踐的發(fā)展起促進作用,反之,違反客觀規(guī)律、不合科學的意識則會阻礙客觀事物的發(fā)展。體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分支,在體育教學之下又包含許多不同的運動項目,包括足球教學、籃球教學、田徑教學、健美操教學等等,這些各式各樣的體育運動項目之間既緊相聯(lián)系,有相互區(qū)別各有特色。意識支配人體的活動,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念,讓他們在學習不同的運功項目時,既能做到觸類旁通,又能充分理解每一項運動的個性特點。
學校體育教學的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們的身體,增進學生們的健康,“健康第一”是學校體育教學的總的指導原則,在這個總原則之下,還要做到安全、技能、特長、趣味的把握。體育教學是各項體育運動項目教學的總括,那么既然是運動項目,就必然涉及運動技能的提升問題。雖然學校體育教學不同于專業(yè)體校,不要求學生們掌握那么扎實、專業(yè)的運動技能和功底,但是最基礎的技術要領和運動技能還是要具備的。因為學生們只有具備了一定的專項運動技能基礎,才能發(fā)散思維、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有所收獲和進步。換句話說,你對一個對于運動一竅不通的人講運動思維,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說,運動技能的提升與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相聯(lián)系的,運動技能是學生們發(fā)散思維的基礎,而思維能力的提升又會反過來促進運動技能的進步。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制定有針對性、可行的教學計劃和方案,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習能力是指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要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要主動學習、要會學習。學生聽老師講課是被動的學習,而學生自己學習則是主動的學習,在學習主動自學的過程中,各項思維意識被積極的調動起來,學習的效率也會大大增加。當前“終身體育”、“全民體育”的口號此起彼伏,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體育運動的重要性,這也給學校體育尤其是高校體育提出了新的課題。高校體育是學校體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社會體育的基礎,因此,高校體育不同于中學體育,它的目的不僅僅是鍛煉學生的身體,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它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自覺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逐漸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鑒于此,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為學生們親身示范動作,還要鼓勵學生們自學自練,自我摸索,由于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不同于專業(yè)體校,因此,在學生們掌握技術動作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們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出學生們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們逐漸養(yǎng)成自學自練的習慣。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思維能力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一種開創(chuàng)性的思維活動,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成建立在長期積累探索的基礎上,是推理、想象、聯(lián)想、判斷、理解的綜合思維過程。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體育教學中是極為重要的,縱觀體壇上那些星光閃耀、戰(zhàn)果碩碩的體育明星,他們的成功不可否認勤學苦練的結果,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艱辛,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善于在平時訓練中發(fā)散思維,對技術動作進行合理的開創(chuàng),所以比賽中屢創(chuàng)佳績。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教師可以依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選取學生們樂于接受的教學環(huán)境,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鍛煉身體、提升技能、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作為我國高校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全面型人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過程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其它專業(yè)課程一樣,它也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職能。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促進體育教學更好的向前發(fā)展是高校體育教師和體育教學工作者面臨的重要問題。學生是體育教學開展的主體,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直接關系到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能力的方法不勝枚舉,本文主要羅列了語言調動、意念強化、技能提升、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思維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意義重大。
[1]魏喬.淺析大學生思維能力在體育教學中的培養(yǎng)[J].當代體育科技,2012(34):49,51.
[2]孫艷.體育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
[3]陸立權,黃智.試論創(chuàng)新思維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1.
[4]孫毅紅.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和模仿能力[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6).
[5]康江龍.體育教學中大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