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微信公眾平臺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014-12-08 01:07方法林
      職業(yè)·下旬 2014年11期
      關鍵詞:公眾平臺高職院校微信

      方法林

      摘 要:微信公眾平臺的出現(xiàn)形成了新型的網(wǎng)絡社交和傳播方式,影響和豐富了人們的社交手段,對社會生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本文探討了微信公眾平臺在高職院校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及其模式構建和實踐,分析了將微信公眾平臺引入教學中的作用和需解決的幾個問題,以期促進微信公眾平臺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微信 公眾平臺 高職院校

      課 題:本文是江蘇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基于蘇派教育視角下的江蘇高等教育發(fā)展研究——以江蘇旅游類高職建設為例》的支持成果,基金編號:B-b/2011/03/04。

      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明影響了人類的行為模式,同時也給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式帶來很大的挑戰(zhàn),移動應用的豐富為教育領域研究和實踐帶來新的變化和機會。2012年8月,騰訊公司針對企業(yè)、媒體、明星等團體用戶推出一項微信用戶訂閱服務模式——微信公眾平臺,其作為一種移動社會化通訊平臺,使用戶可以享受到二維碼訂閱、消息推送、品牌傳播等個性化服務。微信公眾平臺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術語,“而是一個蘊含著文化傳播、人際交往、社會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種復雜語義的時代命題?!碑斍昂芏鄬W校都使用了學習管理系統(tǒng)平臺,微信可以從移動端補充和完善學習管理系統(tǒng)功能,如互動交流、信息查詢、信息發(fā)布等。

      Sharples 等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喜歡在家里和在移動中獲取課程資源并進行交流,他們不喜歡與廣泛使用的辦公和通信工具不一樣的專用“學習管理系統(tǒng)”。顯然過去的一張嘴、 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個PPT遠遠不能滿足課堂教學的要求了,而微信作為學生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種軟件,可以方便、無縫地從移動角度增強對課程學習支持,為學習者提供課程信息、課程資源和師生溝通的便利。

      一、微信公眾平臺在教學中運用的可行性

      1.微信公眾平臺

      微信公眾平臺是在微信的基礎上新增的功能模塊,是主要面向名人、政府、媒體、企業(yè)等機構推出的合作推廣業(yè)務,它可以通過推送文字、圖片、語音、視頻、音樂等消息,設定自動回復或一對一交流等方式,向關注用戶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務,從而達到推廣營銷的目的。當前它已被大量應用到傳媒、文化、行政、旅游、金融等諸多領域。

      2.技術上的可行性

      只要有QQ號都可以加入微信公眾平臺,無門檻的限制,如果QQ號還沒有注冊使用個人微信,則可以直接在微信公眾平臺登錄注冊。如果QQ號已經注冊過個人微信賬號,則可以重新申請QQ賬號登錄注冊,并且可以和私有的微信賬號進行綁定,操作上極其便捷。教師如果通過平臺發(fā)送消息,就會在終端通過微信平臺通知用戶,具有同步性。因此學生一旦加入,只要教師發(fā)送信息,學生實際上是被強制閱讀推送的信息,信息的抵達率幾乎是百分之百。為了滿足與學生在課外溝通的需要,聲、圖、字并用的效果更好,而微信的普通公眾賬號正好具備了群發(fā)文字、圖片、語音三個類別的內容,而認證之后的賬號擁有更高的權限,能推送更漂亮的圖文信息。這類圖文信息也許是單條的,也許是一個專題。一個班級的學生較多,需要分組,便于討論、溝通,這一點微信公眾賬號可以通過后臺的用戶分組和地域控制,實現(xiàn)消息的精準推送。

      3.嘗試對象的可行性

      據(jù)騰訊官方公布的信息,微信用戶從年齡分布上看,20~30歲的青年占了74%;從職業(yè)的分布來看,大學生占了64%。現(xiàn)代學校學生的主體是90后,這一主體更加注重個性,是一切新技術的最先享用者和推廣者,是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他們敢于顛覆主流、顛覆權威、顛覆傳統(tǒng)。微信公眾平臺因其操作的便捷性、人際交流的高時效性、內容推送的豐富性、消息推送的精準性等特點,符合青年學生群體的消費理念、生活方式、交流習慣和渠道,深受年輕學生追捧。這些都為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教學中的推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為此,筆者在南京旅游職業(yè)學院旅游管理學院121旅游管理單招班做了一個調查。該班有48名學生,手機擁有率達100%,QQ開通率達100%,手機微信開通率達93%,愿意通過微信與老師溝通的比例達99%。每位學生手機號碼都有贈送的最低30M的數(shù)據(jù)流量,還有多數(shù)學生每月需增加無線上網(wǎng)流量。

      因微信公眾平臺向公眾開放,每個人都可以用QQ號碼開通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并在微信平臺上實現(xiàn)和特定群體的文字、圖片、語音的全方位溝通、互動。因此基于上述條件都具備的情形下,筆者以旅游策劃課程為例,將微信公眾平臺嘗試性地應用到教學中。

      二、微信公眾平臺用于教學輔助的模式構建與實踐

      1.構建微信公眾平臺教學輔助的模式

      2.以旅游策劃課程為例的實踐

      第一,使用QQ號碼登錄http://mp.weixin.qq.com/,以教師的姓名申請個人訂閱號,然后提交姓名、身份證號以及本人持證的相片,在“賬號名稱”填寫“旅游策劃”,也就是正式使用后學生搜索時所看到的名字。上傳旅游策劃授課教師的個人頭像,個性頭像點擊保存后會生成一個二維碼,將該二維碼發(fā)給全班學生和平行課的教師,學生和平行課的教師用手機掃描該二維碼后,可以添加為好友,也可以搜索該微信號添加好友。

      第二,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分為六個版面,即個人信息設置、用戶管理功能、素材管理功能、群發(fā)消息功能、消息查看功能、待辦事項功能。為了方便管理,在微信公眾平臺里點擊“用戶管理”欄目,將班級學生按8人一個小組分成6個學習小組,并給每個小組設置一個名稱,將班長添加到星標組里,以方便查找和發(fā)送信息。

      第三,在微信公眾平臺里點擊“素材管理”欄目和“群發(fā)消息”欄目,以“節(jié)慶策劃”這一章為例,課前發(fā)一份圣誕節(jié)相關的資料,先用音頻提前祝所有學生圣誕節(jié)快樂,再發(fā)一份往年旅游企業(yè)圣誕節(jié)的策劃方案和圖片以及討論題供學生預習,以便上課時討論。

      第四,為了檢查發(fā)出去的效果,在“消息查看功能”欄目里查看最近三天學生發(fā)過來的信息。由于學生發(fā)送的信息時間和數(shù)量無法固定,比較零散,每個星期由班長負責整理歸類學生發(fā)送的信息,然后再傳給老師。老師看完后,通過平臺回復信息,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在“待辦事項功能”欄目里查看到近期關注授課教師的學生數(shù)量變化和接收信息的數(shù)量變化,以便及時處理收到的信息。endprint

      第五,通過平臺進行評價。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對學生策劃方案一一進行展示,并給予點評,這不但時間上不允許,也會影響部分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過去沒有更好的辦法處理這個問題,現(xiàn)在有了微信公眾平臺,教師和學生可以將微信的“圖片”“語音”“多人群聊”等功能合理地應用到旅游策劃課程中,使其成為教師和學生溝通的一個重要橋梁。可將學生的作品發(fā)送到微信公眾平臺,以便做到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等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這種評價方式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與進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更有助于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微信公眾平臺在高職院校教學應用中的積極作用

      1.突破教師與學生面對面溝通的局限性,有利于師生在空間上、時間上加強聯(lián)系

      微信公眾平臺應用到教學上,促進了教師與學生的全方位溝通和交流。如作業(yè)的布置、教師課堂上沒有時間講述的內容延伸以及相關問題的提醒等,不但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還提高了教學工作效率。學生在每一次學習的過程中,也借助微信公眾平臺,通過文本、視頻、音頻等多種交流方式,與教師增加了互動。

      2.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不僅僅停留在課堂知識上

      通過微信公眾平臺,使師生關系不僅僅局限于知識的交流,還包括精神和情感層面的交流。正如一位學者指出的,“現(xiàn)代教育交往的一個顯著癥候是師生之間的面對面、直接言語的交往在減少,而傳輸文字符號、圖片、圖表、圖像信息等的間接交往形式在增加”。

      3.有助于學生移動學習的實現(xiàn)

      傳播學大師麥克盧漢曾言,“每一種技術都對人的交往模式進行重組?!边^去師生的交往局限在課堂中,有了微信公眾平臺,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在地鐵、汽車、車站、機場或某一個特定等待的場合隨時學習,教師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將文本、音頻、視頻等多種適合移動學習的材料群發(fā)給自己的學生,也可以通過相關頁面將問題的答案發(fā)送給特定的學生,因此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學習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從這個層面上,微信公眾平臺的誕生有助于移動學習的實現(xiàn)。

      4.有助于教師之間的交流

      學校的課程教學往往是一門課多個教師上課,為了保證教學的一致性,需要統(tǒng)一教學大綱、統(tǒng)一備課、統(tǒng)一課程內容,因而需要教同一門課的教師之間加強交流,互通有無。有了微信公眾平臺,教師之間的溝通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教師可以組建“課程小組”,突破時空界限,將自己的授課視頻和教學心得群發(fā)給其他教師,或者就同一個內容展開討論,在交流、討論中使教師對本門課程的理解和認識得以升華。同時,不同的教師還可以通過平臺了解到其他班級學生的學習狀況。

      四、微信公眾平臺在高職教學中應用需解決的幾個關鍵問題

      一是雖然當前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很高,但有部分家庭困難的學生無法參與進來(由于流量費用問題),因此學校要能提供穩(wěn)定良好的校園無線網(wǎng)支持,才能保證這項工作廣泛而持續(xù)地推行下去。

      二是微信公眾平臺本身的功能需要完善和提升。由于微信支持的語音素材規(guī)格是60秒內、MP3格式,在一定時間內群發(fā)消息數(shù)量受限,申請認證需要一定的條件,因此微信公眾平臺自身功能目前尚不足以完全滿足教學各方面的需要,還要進一步完善各項功能,才能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三是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微信只是為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采取的一種學習輔助工具,傳統(tǒng)課堂教學依舊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形態(tài)。不能淡化課堂教學,將教學主體搬到微信上,更不能依仗微信解決教學中存在的所有問題,只有合理地發(fā)揮微信在教學前后的輔助作用,才能克服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不足,使其最大限度地輔助教師完成整個教學過程。

      四是微信公眾平臺雖然在內容上支持文本、圖片、語音、視頻等多種格式,但教師在設計時要思考如何進一步設計適合的音頻和視頻格式,補充、完善學習內容。還要注意到絕大部分90后學生的特性,讓他們愉快地閱讀和欣賞各種圖片、文字。

      五是教師本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尤其是年長的教師更要敢于接受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挑戰(zhàn)。學校要從頂層設計的方面考慮,使教師、學生、職能部門都積極地投入其中,才能推動此項工作全方位展開。

      五、小結

      目前,微信公眾平臺在教學中的應用也僅僅處于探索階段,問題在所難免。教師應通過教學實踐及時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調整思路,使微信技術能真正更新教學手段、輔助學生學習,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同時充分挖掘微信的移動學習支持功能,讓微信為移動學習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創(chuàng)新應用空間。

      參考文獻:

      [1]楊立淮,徐百成.“微博”網(wǎng)絡生態(tài)下的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青年研究,2011(11).

      [2]Mike Sharples,Dan Corlett,Susan Bull,et al.The Student LearningOrganiser[A].In:Agnes Kukulska-Hulme,John Traxler(Eds.), MobileLearning:A Handbook for Educators and Trainers[C].London:Routledge,2005.

      [3]武曉莉.微信拜年還未成氣候[N].中國消費者報,2013-02-20.

      [4]白浩,郝晶晶.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4).

      [5]吳全華.現(xiàn)代教育交往的缺失、阻隔與重建[J].教育研究,2002(9).

      [6]BBC.傳播學大師——麥克盧漢[N].中國科教,2006(10).

      (作者單位:南京旅游職業(yè)學院旅游管理學院)endprint

      第五,通過平臺進行評價。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對學生策劃方案一一進行展示,并給予點評,這不但時間上不允許,也會影響部分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過去沒有更好的辦法處理這個問題,現(xiàn)在有了微信公眾平臺,教師和學生可以將微信的“圖片”“語音”“多人群聊”等功能合理地應用到旅游策劃課程中,使其成為教師和學生溝通的一個重要橋梁??蓪W生的作品發(fā)送到微信公眾平臺,以便做到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等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這種評價方式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與進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更有助于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微信公眾平臺在高職院校教學應用中的積極作用

      1.突破教師與學生面對面溝通的局限性,有利于師生在空間上、時間上加強聯(lián)系

      微信公眾平臺應用到教學上,促進了教師與學生的全方位溝通和交流。如作業(yè)的布置、教師課堂上沒有時間講述的內容延伸以及相關問題的提醒等,不但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還提高了教學工作效率。學生在每一次學習的過程中,也借助微信公眾平臺,通過文本、視頻、音頻等多種交流方式,與教師增加了互動。

      2.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不僅僅停留在課堂知識上

      通過微信公眾平臺,使師生關系不僅僅局限于知識的交流,還包括精神和情感層面的交流。正如一位學者指出的,“現(xiàn)代教育交往的一個顯著癥候是師生之間的面對面、直接言語的交往在減少,而傳輸文字符號、圖片、圖表、圖像信息等的間接交往形式在增加”。

      3.有助于學生移動學習的實現(xiàn)

      傳播學大師麥克盧漢曾言,“每一種技術都對人的交往模式進行重組?!边^去師生的交往局限在課堂中,有了微信公眾平臺,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在地鐵、汽車、車站、機場或某一個特定等待的場合隨時學習,教師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將文本、音頻、視頻等多種適合移動學習的材料群發(fā)給自己的學生,也可以通過相關頁面將問題的答案發(fā)送給特定的學生,因此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學習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從這個層面上,微信公眾平臺的誕生有助于移動學習的實現(xiàn)。

      4.有助于教師之間的交流

      學校的課程教學往往是一門課多個教師上課,為了保證教學的一致性,需要統(tǒng)一教學大綱、統(tǒng)一備課、統(tǒng)一課程內容,因而需要教同一門課的教師之間加強交流,互通有無。有了微信公眾平臺,教師之間的溝通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教師可以組建“課程小組”,突破時空界限,將自己的授課視頻和教學心得群發(fā)給其他教師,或者就同一個內容展開討論,在交流、討論中使教師對本門課程的理解和認識得以升華。同時,不同的教師還可以通過平臺了解到其他班級學生的學習狀況。

      四、微信公眾平臺在高職教學中應用需解決的幾個關鍵問題

      一是雖然當前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很高,但有部分家庭困難的學生無法參與進來(由于流量費用問題),因此學校要能提供穩(wěn)定良好的校園無線網(wǎng)支持,才能保證這項工作廣泛而持續(xù)地推行下去。

      二是微信公眾平臺本身的功能需要完善和提升。由于微信支持的語音素材規(guī)格是60秒內、MP3格式,在一定時間內群發(fā)消息數(shù)量受限,申請認證需要一定的條件,因此微信公眾平臺自身功能目前尚不足以完全滿足教學各方面的需要,還要進一步完善各項功能,才能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三是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微信只是為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采取的一種學習輔助工具,傳統(tǒng)課堂教學依舊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形態(tài)。不能淡化課堂教學,將教學主體搬到微信上,更不能依仗微信解決教學中存在的所有問題,只有合理地發(fā)揮微信在教學前后的輔助作用,才能克服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不足,使其最大限度地輔助教師完成整個教學過程。

      四是微信公眾平臺雖然在內容上支持文本、圖片、語音、視頻等多種格式,但教師在設計時要思考如何進一步設計適合的音頻和視頻格式,補充、完善學習內容。還要注意到絕大部分90后學生的特性,讓他們愉快地閱讀和欣賞各種圖片、文字。

      五是教師本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尤其是年長的教師更要敢于接受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挑戰(zhàn)。學校要從頂層設計的方面考慮,使教師、學生、職能部門都積極地投入其中,才能推動此項工作全方位展開。

      五、小結

      目前,微信公眾平臺在教學中的應用也僅僅處于探索階段,問題在所難免。教師應通過教學實踐及時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調整思路,使微信技術能真正更新教學手段、輔助學生學習,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同時充分挖掘微信的移動學習支持功能,讓微信為移動學習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創(chuàng)新應用空間。

      參考文獻:

      [1]楊立淮,徐百成.“微博”網(wǎng)絡生態(tài)下的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青年研究,2011(11).

      [2]Mike Sharples,Dan Corlett,Susan Bull,et al.The Student LearningOrganiser[A].In:Agnes Kukulska-Hulme,John Traxler(Eds.), MobileLearning:A Handbook for Educators and Trainers[C].London:Routledge,2005.

      [3]武曉莉.微信拜年還未成氣候[N].中國消費者報,2013-02-20.

      [4]白浩,郝晶晶.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4).

      [5]吳全華.現(xiàn)代教育交往的缺失、阻隔與重建[J].教育研究,2002(9).

      [6]BBC.傳播學大師——麥克盧漢[N].中國科教,2006(10).

      (作者單位:南京旅游職業(yè)學院旅游管理學院)endprint

      第五,通過平臺進行評價。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對學生策劃方案一一進行展示,并給予點評,這不但時間上不允許,也會影響部分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過去沒有更好的辦法處理這個問題,現(xiàn)在有了微信公眾平臺,教師和學生可以將微信的“圖片”“語音”“多人群聊”等功能合理地應用到旅游策劃課程中,使其成為教師和學生溝通的一個重要橋梁??蓪W生的作品發(fā)送到微信公眾平臺,以便做到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等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這種評價方式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與進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更有助于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微信公眾平臺在高職院校教學應用中的積極作用

      1.突破教師與學生面對面溝通的局限性,有利于師生在空間上、時間上加強聯(lián)系

      微信公眾平臺應用到教學上,促進了教師與學生的全方位溝通和交流。如作業(yè)的布置、教師課堂上沒有時間講述的內容延伸以及相關問題的提醒等,不但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還提高了教學工作效率。學生在每一次學習的過程中,也借助微信公眾平臺,通過文本、視頻、音頻等多種交流方式,與教師增加了互動。

      2.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不僅僅停留在課堂知識上

      通過微信公眾平臺,使師生關系不僅僅局限于知識的交流,還包括精神和情感層面的交流。正如一位學者指出的,“現(xiàn)代教育交往的一個顯著癥候是師生之間的面對面、直接言語的交往在減少,而傳輸文字符號、圖片、圖表、圖像信息等的間接交往形式在增加”。

      3.有助于學生移動學習的實現(xiàn)

      傳播學大師麥克盧漢曾言,“每一種技術都對人的交往模式進行重組?!边^去師生的交往局限在課堂中,有了微信公眾平臺,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在地鐵、汽車、車站、機場或某一個特定等待的場合隨時學習,教師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將文本、音頻、視頻等多種適合移動學習的材料群發(fā)給自己的學生,也可以通過相關頁面將問題的答案發(fā)送給特定的學生,因此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學習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從這個層面上,微信公眾平臺的誕生有助于移動學習的實現(xiàn)。

      4.有助于教師之間的交流

      學校的課程教學往往是一門課多個教師上課,為了保證教學的一致性,需要統(tǒng)一教學大綱、統(tǒng)一備課、統(tǒng)一課程內容,因而需要教同一門課的教師之間加強交流,互通有無。有了微信公眾平臺,教師之間的溝通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教師可以組建“課程小組”,突破時空界限,將自己的授課視頻和教學心得群發(fā)給其他教師,或者就同一個內容展開討論,在交流、討論中使教師對本門課程的理解和認識得以升華。同時,不同的教師還可以通過平臺了解到其他班級學生的學習狀況。

      四、微信公眾平臺在高職教學中應用需解決的幾個關鍵問題

      一是雖然當前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很高,但有部分家庭困難的學生無法參與進來(由于流量費用問題),因此學校要能提供穩(wěn)定良好的校園無線網(wǎng)支持,才能保證這項工作廣泛而持續(xù)地推行下去。

      二是微信公眾平臺本身的功能需要完善和提升。由于微信支持的語音素材規(guī)格是60秒內、MP3格式,在一定時間內群發(fā)消息數(shù)量受限,申請認證需要一定的條件,因此微信公眾平臺自身功能目前尚不足以完全滿足教學各方面的需要,還要進一步完善各項功能,才能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三是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微信只是為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采取的一種學習輔助工具,傳統(tǒng)課堂教學依舊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形態(tài)。不能淡化課堂教學,將教學主體搬到微信上,更不能依仗微信解決教學中存在的所有問題,只有合理地發(fā)揮微信在教學前后的輔助作用,才能克服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不足,使其最大限度地輔助教師完成整個教學過程。

      四是微信公眾平臺雖然在內容上支持文本、圖片、語音、視頻等多種格式,但教師在設計時要思考如何進一步設計適合的音頻和視頻格式,補充、完善學習內容。還要注意到絕大部分90后學生的特性,讓他們愉快地閱讀和欣賞各種圖片、文字。

      五是教師本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尤其是年長的教師更要敢于接受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挑戰(zhàn)。學校要從頂層設計的方面考慮,使教師、學生、職能部門都積極地投入其中,才能推動此項工作全方位展開。

      五、小結

      目前,微信公眾平臺在教學中的應用也僅僅處于探索階段,問題在所難免。教師應通過教學實踐及時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調整思路,使微信技術能真正更新教學手段、輔助學生學習,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同時充分挖掘微信的移動學習支持功能,讓微信為移動學習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創(chuàng)新應用空間。

      參考文獻:

      [1]楊立淮,徐百成.“微博”網(wǎng)絡生態(tài)下的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青年研究,2011(11).

      [2]Mike Sharples,Dan Corlett,Susan Bull,et al.The Student LearningOrganiser[A].In:Agnes Kukulska-Hulme,John Traxler(Eds.), MobileLearning:A Handbook for Educators and Trainers[C].London:Routledge,2005.

      [3]武曉莉.微信拜年還未成氣候[N].中國消費者報,2013-02-20.

      [4]白浩,郝晶晶.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4).

      [5]吳全華.現(xiàn)代教育交往的缺失、阻隔與重建[J].教育研究,2002(9).

      [6]BBC.傳播學大師——麥克盧漢[N].中國科教,2006(10).

      (作者單位:南京旅游職業(yè)學院旅游管理學院)endprint

      猜你喜歡
      公眾平臺高職院校微信
      微信
      微信公眾平臺在醫(yī)院圖書館的應用現(xiàn)狀調查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微信
      微信
      栾城县| 百色市| 鄂伦春自治旗| 宁陵县| 美姑县| 信宜市| 浠水县| 惠州市| 灌阳县| 东兴市| 无为县| 法库县| 开化县| 荔波县| 滁州市| 桦甸市| 博乐市| 德江县| 青岛市| 盐津县| 酉阳| 承德县| 普格县| 曲周县| 曲靖市| 青岛市| 施秉县| 慈利县| 安仁县| 清涧县| 来凤县| 大埔县| 翁牛特旗| 海阳市| 开平市| 扎囊县| 航空| 景谷| 肃北| 鄂托克前旗| 秭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