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后殖民角度解讀《告訴我要殺誰》中主人公的身份迷失和構建

      2014-12-11 12:58:50賈紫瑩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4年1期
      關鍵詞:白人倫敦身份

      賈紫瑩

      (鄭州大學外語學院)

      從后殖民角度解讀《告訴我要殺誰》中主人公的身份迷失和構建

      賈紫瑩

      (鄭州大學外語學院)

      《告訴我要殺誰》是印度籍小說家奈保爾的一部杰出的短篇小說,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個印度青年從印度來到倫敦后尋求生存的生活狀態(tài),和在新的環(huán)境中他所經(jīng)歷的身份迷失和身份追尋的過程。本文運用了當代后殖民主義理論,特別是霍米·巴巴的“模仿”思想,通過分析主人公追尋自我文化身份到迷失自我的過程,探討了西方文化對前殖民地人思想的侵略和滲透以及這些人在文化歸屬問題上的困惑和迷失,揭示出放棄本土文化而一味追求西方文化并不會給自己帶來一個新的身份,反而會導致人格的分裂和自我身份的迷失。

      身份迷失 身份追尋 模仿

      一、引言

      在當代后殖民主義文學中,很多文學作品的主題都是聚焦在了“身份的迷失”,作品都表現(xiàn)了前殖民地者面對宗主國文化時,他們思想所受到的影響和滲透,并在此之下經(jīng)歷的身份的迷失和不斷地追尋構建新的身份。對于剛擺脫宗主國殖民統(tǒng)治的殖民地者來說,他們面對著雙重文化,骨子里有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文化,又被宗主國的文化所滲透,但與宗主國文化格格不入,從而對自己的身份產生了懷疑。在這個社會中,周圍的一切都顯得陌生而無法真正融入,因此陷入了孤獨、虛無之中。印度籍小說家奈保爾的短篇小說《告訴我要殺誰》以此為主題,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個印度青年身在異國他鄉(xiāng)的生存狀態(tài),和在此環(huán)境中他所經(jīng)歷的身份迷失和身份追尋的過程。

      二、主人公身份的迷失

      “流散(Diaspora)”一詞出現(xiàn)在西方的語言文化語境中,它形容的是一些前殖民地的流散者宗主國在施加的文化霸權的影響下,對自己本土的傳統(tǒng)文化漸漸疏離,甚至對其產生反感,認為這樣的文化是落后的、愚昧的,而對西方宗主國的文化充滿向往。漸漸丟失了原本的身份,但卻很難融入新的社會文化中,成了內心孤獨的社會的邊緣人。小說主人公“我”身處倫敦文化背景下,就是這樣一個流散者的典型的代表。

      在小說的開頭就體現(xiàn)出了主人公身份的迷失和不確定:“我失去了所有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我唯一的朋友就是弗蘭克……他們知道要去哪兒……我不知道自己將要去哪兒。我只能等待將要發(fā)生的事。”“我”像一個浮萍一樣,不知該何去何從,也體現(xiàn)出了主人公內心的孤獨、失落,缺少歸屬感。

      之后,作者就開始了敘述自己小時候在印度家里,并且描述了生活中的小事情。父親、母親和姐姐都沒有接受多少教育,思想簡單。我們生活得很窮苦,家人似乎對這種生活習慣很滿足,但“我”卻覺得那種生活十分老套,令人鄙夷。在小說中,處處都可以體現(xiàn)出主人公對印度本土傳統(tǒng)生活的局限有所不滿。而“我”的叔叔是名律師,他受到過良好的教育,生活在倫敦,有著體面的工作,因此,從小到大,“我”一直將他作為我心目中的“大人物”。叔叔也是我們一家人的驕傲,每次他來我們家,都成為村里關注的大事情?!拔摇毕矚g他說話的樣子和舉止,內心里覺得那是文明的屬于倫敦白人的方式。其實,在這里,“我”的叔叔代表的就是印度本土人眼中的西方宗主國世界,我對生活在那里、受教育充滿了向往,希望成為叔叔那樣的人。而相比之下,對代表了本土文化的家人父母,我卻充滿了鄙夷和不滿,甚至稱自己的母親為“愚蠢的女人”。主人公急于擺脫印度本土局限的環(huán)境,內心對自己原本的身份開始否定、擺脫,已經(jīng)開始迷失了自己的身份。

      三、身份的追尋和重新構建

      “我”向往倫敦的文化和生活,渴望成為叔叔那樣的人,但遺憾自己錯過了機會,于是便將希望寄托于弟弟猶達身上,四處借錢送弟弟去倫敦讀書。其實主人公向弟弟猶達身上寄托了自己改變身份的愿望。但在叔叔家里,猶達受到了不好的待遇,嬸嬸和她的兩個女兒對其態(tài)度惡劣,生活上十分刻薄。從某種角度來說,她們正是站在宗主國的角度以白人的眼光來看待我們這些人,在她們眼里,自己所代表的白人是文明的、進步的,而我們這些充滿印度本土文化的人就是落后的、愚昧的、心里有所看不起的。也正是這種眼光和排擠,使漂泊在倫敦宗主國的前殖民者與這個新的環(huán)境、文化格格不入,不被接受,被排擠在社會的最邊緣,丟失了過去,卻又不能融入現(xiàn)在的社會,引起了身份的迷失。

      為了照料在倫敦學習“航空工程”的弟弟,“我”來到了倫敦,開始謀生,拼命賺錢。來到了這個他向往的充滿文明的地方,“我”渴望快速融入這個新的環(huán)境、新的文化,成為這個社會的成員。于是,主人公開始了模仿周圍的一切,學著按照他所羨慕的倫敦人那樣的生活方式開始自己的生活。他渴望通過模仿有所改變,并特別欣慰于這樣的改變。他發(fā)現(xiàn)弟弟被接到叔叔家生活一段時間后,他的舉止言行都發(fā)生了細微的改變,有了倫敦人的那種文明,主人公從內心深處是羨慕弟弟的:“他的口語中開始有一點點優(yōu)雅的重音……這種發(fā)音方式是受過教育的人的發(fā)音方式。我喜歡他的這種新的說話方式,盡管這種說話方式讓我羞于看他……”[2]74這句話中“受過教育的人”指的就是受到過良好教育的有修養(yǎng)的人?!拔摇敝孕哂诳此?,是因為他意識到了弟弟尤達已與自己不同,弟弟受到了文明的良好的教育,而自己從沒受過西方良好的文化教育,因此是個粗俗的人。而這也體現(xiàn)出了在主人公的心中,宗主國文化是先進文明的,而傳統(tǒng)的本土印度文化卻是落后、不文明的。

      “模仿”(mimicry)是霍米·巴巴提出來的后殖民理論術語,指被殖民的屬民自覺或不自覺地采納征服力量即西方國家的外在形式并內化其價值觀和準則。[2]主人公模仿著西方宗主國白人的生活方式,但在模仿之中,自己與原有的本土文化越來越疏離,甚至背棄了印度本土文化,走向了精神放逐之路,并企圖在新的文化中建構新的文化身份。他努力工作,拼命賺錢,賺得越來越多的錢讓他感到了滿足,找到了自信和存在感?!澳清X讓我覺得整個倫敦都是我的……”主人公覺得自己重新又找到了新的身份。

      四、身份的再度喪失

      霍米·巴巴指出:“如果堅持母國文化認同,那么移民在新的移居地將永遠是他者;如果采取認同新居地的態(tài)度,則將被同化而失去固有的文化特征。”[2]36-37因此,當模仿者面對宗主國文化和母國文化的沖突時,他會趨向于認同宗主國文化,失去自我“固有的文化特征”。[3]176在小說中,主人公是為了在新的環(huán)境中獲得生存才進行模仿,這種模仿只是在一些表面上的效仿,例如從說話的語音上、衣著打扮上和言行舉止上等,而內在并沒有完全拋棄掉原有的傳統(tǒng)文化,因此這種模仿是無法獲得宗主國文化的認同的。

      對倫敦的向往,渴望成為那里的一員,像宗主國的白人一樣生活。主人公努力地適應、模仿著倫敦的一切,拋棄了那個他所看不起的印度本土傳統(tǒng)文化,但是卻仍然無法融入這個社會。在這里,他永遠是受人排擠的“他者”。到最后,他所經(jīng)營的店鋪用掉了他的全部財產,而最后卻失敗虧損。不僅如此,在這個白人社會他永遠被當成他者,每天受到這個社會給予的不公的待遇,處處受到歧視和凌辱。社會上處處以白人利益為先的規(guī)章制度也使得他的生意進行得舉步維艱,面對種種,主人公徹底崩潰了。然而最后徹底將主人公摧垮的是他最在乎的弟弟尤達,弟弟一直是他的希望,自己來到倫敦尋求生存以及所經(jīng)歷的一切苦楚都是為了弟弟能夠在這個文明的新環(huán)境中有所成長,有一個好的前程,而弟弟卻對他的種種遭遇無動于衷。最后,主人公發(fā)現(xiàn)弟弟并沒有像他所說的那樣,在學習航空工程或計算機,而是頹廢不堪,一無所成。他覺得自己之前的所有努力都白費了,未來也沒有了任何希望,內心被摧垮了。在小說的最后,他悲嘆道:“我看到我殺了自己。我最后的一點勇氣也漸漸消失了。我一直知道那個我要買下倫敦的幻想是愚蠢的?,F(xiàn)在那個幻想破滅了?!边@也就最后表明了主人公重新追尋構建新的身份的失敗,在宗主國社會文化中,再次迷失了自我,喪失了身份。

      五、結語

      這篇短篇小說,展示了主人公在面對西方宗主國對印度本土文化的滲透時迷失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并努力通過模仿構建新的文化身份,但最后失敗再次迷失身份的全過程。這向我們揭示了西方殖民文化對被殖民的第三世界本土文化造成的種種破壞。第三世界的人們面臨著文化認同的危機,他們盲目地去模仿、追尋西方文化,試圖能在新的文化中重新構建自己身份,而背棄原有的身份。但“背棄”和“模仿”并不會帶來一個新的文化身份,反而會促成自我身份的喪失。

      [1]孫妮.V.S.奈保爾小說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7.

      [2]劉象愚,羅鋼.后殖民主義文化理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3]梅曉云.文化無根——V.S.奈保爾為個案的移民文化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4]羅世平,劉德剛.后殖民主義小說與主題性[J].當代外國文學,2008(3).

      猜你喜歡
      白人倫敦身份
      白人的暴行是如何將昔日被奴役者在重建時期爭取到的進步變革一手粉碎的 精讀
      英語文摘(2022年8期)2022-09-02 02:00:22
      新西蘭殺戮事件凸顯白人極端主義在全球影響之廣
      英語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12
      淘氣大偵探暴走倫敦
      學生天地(2018年36期)2019-01-28 08:13:42
      影史上第一個黑人與白人接吻的鏡頭,是他剪輯的!
      電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6
      去往倫敦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14
      跟蹤導練(三)(5)
      他們的另一個身份,你知道嗎
      倫敦暢游記(一)
      互換身份
      放松一下 隱瞞身份
      今日教育(2014年1期)2014-04-16 08:55:32
      尤溪县| 沿河| 武山县| 高唐县| 商南县| 丰台区| 于田县| 江阴市| 亚东县| 娱乐| 兴和县| 永福县| 大竹县| 蒲城县| 吉木乃县| 曲阳县| 邯郸县| 浙江省| 龙口市| 固安县| 呼伦贝尔市| 榕江县| 钟山县| 苍溪县| 正阳县| 新邵县| 潜江市| 临颍县| 界首市| 武胜县| 磴口县| 长沙县| 华安县| 遵义县| 阜阳市| 蒲江县| 西乌珠穆沁旗| 石景山区| 清水河县| 疏附县| 高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