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光
情系小城 如入畫境
◎孫曉光
“山城”通化是一個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它山清水秀、人杰地靈。我對它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流露出對這個城市的“愛”,對家鄉(xiāng)的情。它沒有首都北京的文化,也不具備古都南京的風蘊,更缺少天堂蘇杭的優(yōu)雅。但它在我的心目當中卻有著一種更為別致的情,更為經(jīng)典的“愛”。每個人都知道愛是偉大的,偉大而高潔之處就在于它的純真和無私無畏、無欲和無求。
那么這種愛體現(xiàn)在另一個方面是什么呢?那就是抗日戰(zhàn)爭英烈們的壯舉,他們的品行換回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楊靖宇將軍的不屈不撓,英勇就義;王鳳閣司令的“不吃亡國糧”,壯烈犧牲;還有空軍高級將領高志航部隊遭遇日本敵機空襲, 不幸被炸彈命中。這些先烈是熱愛祖國,熱愛我們這一方水土的英雄,他們用生命譜寫了愛的篇章,而我也因為和他們同住一城而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他們的英雄壯舉將永存我心中,時刻不忘,并一直激勵著我一路前行。他們的戰(zhàn)略和事跡將永遠是我該學習的力量和榜樣。
清晨我漫步在江邊的小路上,微風拂面。太陽從云彩中出現(xiàn),并悄悄地露出了它的笑臉,那紅黃交錯的色彩和又大又圓的臉,普照著人間,給人們帶來了無限溫暖和無比幸福。新的一天開始了,真好!“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早晨人的思維是最真、最純、最敏銳的,感悟也是最深的時刻。你看那道路兩旁的小樹,被修得齊齊整整一般高矮,濃密的樹葉像是玉女剛沐浴完那垂肩的秀發(fā),一陣微風吹過,葉子隨風輕輕地飄蕩,嫩綠的樹葉和陽光交相輝映,金碧輝煌。那樹上的雨露,點點斑斑,在陽光的照射下像珍珠一樣閃閃發(fā)光,灑滿一地,刺人的雙目,感人的心聲。明亮似珍珠一般。它親切地向人們招手,好像在說:“大家早上好,新的一天愿你們有新的氣象?!?/p>
晨練的人們在江邊匆忙走過,江上釣魚老者怡然而自得,他在等待著魚兒上鉤的時刻,同時又享受這情景交融的美好。那江水靜靜地流淌,不時有星光點點的微波,一層一層、一閃一閃,像魚鱗一樣波光粼粼,這時“水天一色,漁舟唱晚”,漫草清香,生機一片。那山如巨龍一樣,扭動身軀,起伏不定。云霧籠繞于山間,氣象萬千變化,似幻,似夢,是境,還是真?這時玉皇山上的迷宮也在霧中時隱時現(xiàn),時朦時朧,讓人琢磨不定,理解不了。更突出了這個“迷”字的特點。于是我一邊觀景,一邊登上玉皇之顛,山路崎嶇難行,它在鍛煉人的意志和品行。同時它也把人帶入了自然的境界,這不正是戰(zhàn)國“莊周子”,天地與我一同在,萬物與我共榮共生的“齊物”狀態(tài)嗎?它在培養(yǎng)人耐性的同時讓人真正地懂得了生活,理解了人生。
山里的空氣清新,視野開闊。叢林中有唏唏的鳥叫聲,悠悠揚揚、瀟瀟灑灑地讓我想起了“鳥鳴山更幽”這句詩的真實意境和準確含義。玉皇山的門口是一個大花池,花的色彩唯美至極,黃色的花,黃得耀眼;紫色的花,紫得神秘;白色的花,白得純潔;而那紅色的花更加昭示人們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這是花的海洋,情的再現(xiàn)。他們吐露著春的氣息,夢的回旋。在花壇的旁邊有幾棵疏疏密密的大樹,樹葉在陽光的照耀下,晶瑩剔透,那綠色的單純再配上花絢爛的色彩,還有那上上下下不停舞動的雙蝶,都構成了一幅完美的畫卷,怪不得蘇軾評價王維的畫會說:“謂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謂摩詰之詩,詩中有畫。”這情景、這意境不就是一幅富有詩意的畫作嗎?一陣微風吹過,樹葉嘩嘩作響,讓你感覺到空氣的流動給大自然帶來的氣息和摯愛。
花壇的旁邊是老年人鍛煉身體的地方,他們隨著音樂的響聲翩翩起舞,他們不會因為有人嘲笑動作的笨拙而停止心境的放飛,在他們的心里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開心、快樂、愉悅、幸福、健康。所以他們特別的陶醉,陶醉于夢想的成真。那種興奮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飛繞并升騰。大自然孕育了萬物,那萬物和人的生活應該走到一起,當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面對著辦公桌時,面對各種裝有文件的柜子和書桌時,我們可曾想到過走出家門與自然界的融合,靜靜地聽聽風的聲音,冥冥(當冥想講)地感受情的再現(xiàn)。放松一下心情,感悟一下自然界的生靈之美麗,物華之天寶。
所以我愛小城通化,因為它山美,水美,人更美。
(作者單位:通化師范學院)
(責任編輯 馮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