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永
當說真話的成本和風險增大,而作用和效果不確定時,說真話的人就越來越少。
鄧小平說:“一個革命政黨,就怕聽不到人民的聲音,最可怕的是鴉雀無聲?!睂τ谡莆諞Q策權的領導干部來說,能夠聽到真話,就會少走或不走彎路,少犯或不犯錯誤。
但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不講真話、不聽真話的現(xiàn)象。領導干部為何難以聽到真話?怎樣才能聽到干部群眾真實的聲音呢?
當前,黨內外敢于講真話、善于聽真話現(xiàn)象還不普遍,真話面臨的環(huán)境還不容樂觀。究其原因,從說話者的角度看,一是不敢說。領導干部身邊工作人員或班子成員對一些問題看得比較真切,或礙于情面、或心存顧慮不敢說出來,或在表達意愿時受到某些阻力干擾、利誘甚至威脅,導致民意失真。
二是不愿說。當講了真話起不到任何實際作用時,講了也白講,群眾寒了心,覺得講不講都無所謂。
三是不能說。有人愿意說真話,但是沒有渠道說,或者有渠道但是不暢通,干部群眾說不上話或沒地方說話。
從聽話者的角度看,一是愛聽漂亮話、恭維話是人性的弱點,領導干部也不例外;二是官本位思想嚴重,一聽到贊揚聲就笑,一聽到批評聲就跳,影響了說真話的積極性。
從社會風氣和制度環(huán)境分析,在說假話盛行的地方,說真話是有風險的,輕者會受到冷落,重者會遭到打擊報復。如果對說真話、道實情的干部被“扣帽子”、“穿小鞋”,而對阿諛奉承、說假造假者卻加以提拔,當說真話的成本和風險增大,而作用和效果不確定時,說真話的人越來越少就不難理解了。
政治風氣和制度環(huán)境直接影響每個人的行為方式,具有明確的導向作用。由于有的真話直擊問題,有的揭露矛盾,有的挑戰(zhàn)權威,甚至有的真話危及領導干部或小團體不當利益,導致一些領導干部面子掛不住位子坐不穩(wěn)、權威受威脅、利益受損害等問題。由此有可能遭受打擊報復、引火上身。
因此,營造敢說真話的環(huán)境,需要領導作示范,制度作保障,風氣來推動。干部群眾在工作中能不能說真話,關鍵取決于政治語境是否安全。個別地方和單位民主風氣不濃,“一言堂”現(xiàn)象嚴重,干部群眾的話語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和落實,對說真話的干部群眾抓辮子扣帽子、打板子。
只有健全完善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不斷強化黨員干部的民主意識和責任意識,才能使廣大黨員干部認識到講真話是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只有不斷提升話語環(huán)境安全指數(shù),營造寬松、包容的和諧氛圍,才能讓說真話者各抒己見、知無不言。
如果一個地方、一個單位的干部群眾所說的真話受用、管用,甚至經常被重用,那些性格剛直、敢說真話的魏征式的“刺頭”干部能被選拔到各級領導班子中來,那么這個單位就會充滿生機活力,團結干事的激情就會明顯增強,事業(yè)就會長足發(fā)展。
當年,朱镕基重用“敢于當面反對、使我下不來臺的人”堪稱典范。同時,領導干部也要為因說真話而受到排擠、孤立和打擊的同志撐腰打氣,只有把說真話的人用起來,讓說真話的人香起來,才能讓本地本單位說真話的人多起來,干實事的人動起來。
有人把真話比作水龍頭里的水,水龍頭開大了,真話就會嘩嘩地淌出來;水龍頭開小了,那真話就只能點點滴滴地流出來;水龍頭擰緊了,那真話就沒有了。當假話沒有了“市場”,真話成為常態(tài),一個清明的政治環(huán)境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