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 璇
跑線記者:如何打開“計生報道”新局面
□ 文/陳 璇
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也是被稱為“天下第一難”的工作,如何做好人口計生工作宣傳報道,從基層百姓角度出發(fā),提供更多權威、實用的服務信息,潛移默化地倡導婚育新風,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
計生報道 跑線記者 廈門日報
一方面,對現(xiàn)行生育政策和條例的報道一定要準確,不能以訛傳訛。
2012年,關于全面“放開兩孩”政策的小道消息不絕于耳,網絡媒體大肆炒作,網民群眾議論紛紛。不少市民信以為真,計劃備孕。2012年8月21日,《廈門日報》11版及時刊登時任廈門市人口計生委主任陳秀蕊的專訪,開宗明義:“可以肯定地跟大家說,目前中央還沒有生育調整政策出臺,今后若有調整,我們會及時通過正面途徑告訴大家。社會上有傳說可以普遍生兩胎,這是‘非主流’的聲音?!辈㈡溄印耙虺徽魇丈鐣狃B(yǎng)費,如何征收?”“什么情況可以生二胎”等政策解讀,正面的、權威的觀點,及時平息了負面輿論,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專訪刊出后,各大媒體包括新浪網、鳳凰網等大型綜合性門戶網站紛紛轉載。一位市民看到報道后還當面找到記者表示感謝:“我和老公都計劃再要一個孩子了,看了你們的報道,才知道網上的新聞是假的,不然懷上就麻煩了?!?/p>
2014年1月12日,福建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福建省“單獨兩孩”政策將于2014年正式實施,但沒有具體時間表?!稄B門日報》2014年1月13日A11版及時刊出提醒《“單獨”提前生二孩?先別急!政策正式出臺前生仍有可能被征社會撫養(yǎng)費》。
另一方面,遇計生政策調整時應及時全面解讀。
2012年底,新修改的《福建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在省十一屆人大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四次會議上通過,廈門市原人口計生委經謹慎討論,于2013年3月28日在《廈門日報》以《四年生育間隔規(guī)定已取消》為題,對新《條例》進行重點解讀,及時傳達了最新政策。
2014年4月,福建省“單獨兩孩”政策在清明節(jié)前夕正式出臺,記者克服清明節(jié)假期的不利因素,積極采訪寫稿,于節(jié)后上班第一天,即4月8日,用整版篇幅報道《我市約2.5萬對單獨夫妻可生兩孩》,詳細解讀福建省“單獨兩孩”政策細則,分析政策放開后一兩年內對廈門市人口增長形勢、就醫(yī)就學等民生問題所產生的影響,市人口計生部門為方便群眾采取的便民措施,并圖解“單獨夫妻如何申請再生育”“申請再生育要準備的材料”等,既有權威解讀,又有民生服務,實用又貼心。第二天,同城媒體才跟進此新聞,且報道援引的材料均來自《廈門日報》。
2014年7月,《福建省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實施細則的通知》公布實施,廈門結合實際提高獎勵扶助標準,7月5日,《廈門日報》A05版《計生家庭每人每年獎勵1800元 符合條件可到居委會申請》,對細則進行分析解讀,明確解答“誰可以領?”“如何申領?”讓讀者一目了然。
人口計生工作關系到千家萬戶,涉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一個重大的民生問題。在特定歷史條件下,計劃生育工作曾經主要依靠行政措施強制推進,但近一兩年計生工作環(huán)境、輿論環(huán)境、社會法制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計生工作者工作的方式方法也隨之改變。因此,新聞宣傳也應該跟隨轉型,與時俱進。
近年來,廈門市人口計生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已全面構建起獎勵、優(yōu)先、優(yōu)惠、扶持、保障、救助“六位一體”的人口計生利益導向政策體系,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關愛女孩行動、生育關懷行動和幸福工程等,讓計生家庭在政治上有地位、社會上受尊重、經濟上得實惠、生活上有保障,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促進了傳統(tǒng)觀念的轉變,群眾實行計劃生育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明顯增強。
在記者的努力下,《廈門日報》對這些工作進行了大量的宣傳報道,僅以2014年為例,就有《汀溪鎮(zhèn)溫暖女孩家庭》《農村計生困難戶每戶將獲5000元幫扶金》《網上可預訂免費計生藥具》《五顯鎮(zhèn)推出“祝你好孕”補助制度》《“準生證”網上可辦 最快一天拿證》等上百篇貼心又實用的計生惠民幫扶新聞。2014年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廈門日報》又利用一整版報道《服務與幸福相伴,計生與人生同行》,從政策利民、服務親民、管理便民等角度總結了幾年來全市人口計生工作的主要作法。這些便民、利民、親民的舉措讓百姓切切實實地享受到了實惠,通過報道和宣傳,也讓百姓更加理解計劃生育政策,一線計生工作者漸漸覺得“天下第一難”不再那么難,很多時候已經變成“甜蜜的事業(yè)”。
新時期的計生工作,已從單純的抓“大肚子”轉變?yōu)殛P懷“人的生命全過程”。從備孕、懷孕、生育、幼教、入學、助學到生產、生活、養(yǎng)老、保障,計生工作幾乎都有涉及。在幫扶與受助這個過程中,發(fā)生了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故事主角可能是基層計生工作者,也可能是受助的計生群眾,這些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普通人的故事最能打動人心。
如《廈門日報》2014年2月27日A08版,《最美計生人》,從4位基層計生工作者服務育齡群眾和計生家庭的點滴小事入手,國家政策、惠民舉措都通過他們的工作落實到群眾身上,他們的喜怒哀樂代表了整個群體的實際處境,報道引起讀者的廣泛關注和好評,其中海滄區(qū)計生服務站的賴紅還因此候選為“全國最美基層計生工作者”。
近兩年來,失獨家庭成為國內新聞的熱點,失獨家庭的困境得到很多媒體的關注,失獨家庭集體上訪的新聞也不絕于耳。為幫助這些不幸家庭走出心理陰霾,重沐生活陽光,廈門市先后出臺多項幫扶政策措施,從經濟、生活、健康、心理、養(yǎng)老等多方面送去關愛。從2014年8月份開始,《廈門日報》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對這個特殊群體進行了系列報道,如8月28日B09版的《風雨同擔 暖心幫扶》、9月19日A08版的《量身定制保障到位 計生特殊家庭吃下定心丸》等,講述一個個失獨家庭,如何在計生工作者的幫助下,一步步走出心理陰霾,開始新生活的小故事。他們有人愛上了攝影,有人成為熱心的社工,有人又生了新寶寶……這組系列報道,引起了相關部門對這個特殊群體的重視,各區(qū)紛紛出臺新政策,鼓勵志愿者、社工和社會機構介入,進一步幫助他們重樹生活的目標和信心。
(作者單位:《廈門日報》)
編 輯 陳國權 2468711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