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雪
“媽,我要喝水!”
“媽,我的襪子呢?”
“媽,陪我玩一會!”
聽著兒子這一聲聲吆喝,我的心也跟著一次次失落。這失落不是因為呼喚里的各種要求,而是郁悶于他對我的稱謂:我不一直都是“媽媽”嗎?怎么就成了“媽”呢!
第一次聽到他喊“媽”的時候,我記得自己怔了一下,問他:“這是跟誰學(xué)的呀?”兒子說是在漫畫書里看到的。我以為他只是覺得新鮮好玩,模仿一下而已??蓻]想到,從那以后,我就成了“媽”。
其實,我很清楚自己為什么郁悶——從“媽媽”到“媽”,僅一字之差,但對兒子來說,卻意味著成長。“媽媽”是向內(nèi)的,意味著依賴和保護(hù);而“媽”是向外的,意味著獨立和出發(fā)。“媽媽,我要吃雪糕”,是一種請求,而“媽,我要吃雪糕”,則更像是把自己的決定告知一下。兒子模仿的不只是一種叫法,而是向往著像漫畫里的人物一樣,能夠獨自去闖蕩,不要像小寶寶一樣,整天膩在媽媽懷里,什么都要聽媽媽的話。
兒子長大了,我卻失落了。我知道這不應(yīng)該,可就是沒辦法。直到那一次,我重讀了龍應(yīng)臺的那段話。
龍應(yīng)臺在《目送》中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yuǎn)。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這段文字,我以前看的時候,覺得本來就是正常并且正確的人生,不必感慨,不必凄涼,但現(xiàn)在再看,卻有落淚的沖動。
看來,從懷胎那一天開始,我已經(jīng)習(xí)慣了和兒子“二合一”;現(xiàn)在,我也要學(xué)著習(xí)慣他把自己一點一點地從我身上拆分出去了,這是他成長路上必經(jīng)的過程,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天大的考驗!
給我些時間吧,我相信自己最終能適應(yīng)兒子的改口,并為此由衷欣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