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龍應臺

      • “民主教”癡迷者的怨怒
        “文化部長”的龍應臺女士也忍不住跳出來痛批民進黨當局抗疫不力。龍應臺寫道:“這三周來讓我寢食難安的……是當局對同胞死亡的態(tài)度。那種掌權的強硬傲慢,那種慣性的居高臨下,那種認為所謂‘政府戰(zhàn)略高于‘庶民生命的理所當然的霸道,令人駭異;這權力的傲慢,聲調(diào)的居高臨下,以生命為政治代價的權術,我們并非不曾見識過,但絕對不是在一個‘民主政府”。臺灣當局的很多行為都應當受到批評,但龍應臺批評火力的立足點比較特別。她在上述文字中指責的種種現(xiàn)象,不僅在我國臺灣地區(qū)能看到,在

        環(huán)球時報 2021-06-152021-06-15

      • 陪伴,是歲月最溫暖的饋贈
        心的情話,正如龍應臺在《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中所說的:“此生唯一能給的,只有陪伴”。這是一部關于親情、教育與感恩的生命讀本,是一部關于上一代和下一代、小我與大我的時光札記。自母親美君失智之后,龍應臺便懷著崇高的“溫情與敬意”,決心放棄一切,全身心陪伴失智的母親,開始寫信,這一寫就度過了三十年的光景,美君這個樂觀、善良、摯愛生命的女子,在龍應臺的信中綻開了一幅跨時代的時光畫卷?!短扉L地久:給美君的信》是一部思索親情,致敬母親、生命的優(yōu)秀作品,匯集了女朋友、

        參花·青春文學 2020年9期2020-09-01

      • 讀《天長地久》有感
        標題,這本書是龍應臺寫給她母親的。書中并沒有用大量篇幅寫作者與母親之間的事,而是寫作者與他人之間的事,再聯(lián)系到自己與母親。文章并沒有探討很深刻的問題,比較接近我們的生話,從她寫的部分事件中,我也能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讀完全書,我最先思考的是如何與父母相處,不過不是現(xiàn)在,而是未來。書中最開始便寫了龍應臺與父母相處時后悔的事件,她以為自己是在為自己的父母著想,但實際上卻傷害了他們。讀到這兒,我便在想,自己以后是否也會在未來對父母做同樣的事?我的父母又是否對我的

        美文 2019年18期2019-09-20

      • 目送
        作者:龍應臺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從龍應臺的《野火集》看到她的《目送》,十多年過去了,這個曾經(jīng)的女戰(zhàn)士仿佛卸下了渾身的裝備,成為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她儼然成為一位鄰家大姐,為我們講述著父母的老去、孩子的遠行、朋友的離開……十年的時間,當我們不再憤青,不再倔強,脫離了稚氣慢慢變得成熟;我們面對生活的不容易,開始不再憤怒而是學會了坦然面對?;蛟S這就是成長的一部分,我們時刻都在和熟悉的事告別,和熟悉的人告別,做以前從來不會做的事。這或許是成長的副作用,

        科教新報 2019年31期2019-09-10

      • 我們,能給你們什么呢
        燃起“野火”的龍應臺,近些年的作品展示的更多是溫情和冷靜,例如,《目送》《孩子,你慢慢來》和《親愛的安德烈》,記錄了一個母親和兩個兒子的日常。2018年剛剛出版的新作《天長地久》,是龍應臺寫給自己的母親(美君)的19封信的合輯,雖然美君早就因失智而認不出自己的女兒了。在這本書里,龍應臺是美君的女兒,也是兩個成年混血兒子的母親。因著龍應臺,三代人的故事交集著。龍應臺在思考:如何對待曾經(jīng)被歷史碾碎了身心的上一代?如何對待無話可說、用背對著你但是內(nèi)心其實很迷茫的

        博覽群書 2019年1期2019-02-17

      • 淺析龍應臺《目送》中的生命哲學
        周藝摘要:龍應臺出生于臺灣,是我國著名的作家、評論家?!赌克汀肥?span id="j5i0abt0b" class="hl">龍應臺的晚年作品,通過細膩的寫作手法,獨特的魅力使文章總體展現(xiàn)出濃厚的親情、友情、愛情及個人思緒,向讀者傳達出對生命的感悟和體會。本文對《目送》中的生命哲學進行探索,為高中語文散文學習提供寫作素材。關鍵詞:龍應臺;《目送》;生命哲學《目送》的體裁是散文,全文以“情”貫穿整個文章,通過對去世的父親、逐漸衰老的母親及與兒子相處的點點滴滴進行記錄,為我們描述了生命的哲學。龍應臺曾因為作品《野火集》登

        北方文學 2018年30期2018-12-27

      • 天長地久:給美君的十九封信
        》中,臺灣作家龍應臺寫道,“我們出生在山河破碎的時代里,你們讓我們從滿目荒涼中站起來,志氣滿懷走出去?,F(xiàn)在你們步履蹣跚、不言不語了——我們,可以給你們什么呢?”“你們”,指的是龍應臺的母親美君,以及他們那一代同齡人。禁語行禪時,65歲的龍應臺決定:放下一切,回鄉(xiāng)陪伴失智的母親,開始寫信。她借助女兒的視角跨代凝視了上一代的生命往事,也順應母親的視角,觸及了眾多的話題:女性權利、個人史的書寫與代際溝通、生命教育、老齡化和臨終關懷……你了解你的母親么?龍應臺的父

        齊魯周刊 2018年37期2018-11-26

      • 龍應臺《目送》中的剛性與柔情
        要:一直以來,龍應臺的文字都是以針砭時弊著稱,所寫多為關乎國家大事的雜文,文風尖銳而犀利,但在《目送》一書中,她卻一改常態(tài),以一個普通人的角度對自己的生活以及生命態(tài)度進行了敘述,其中雖有剛性的一面,但更多的卻是深邃、憂傷但又不失美麗的柔情,本文正是從這一角度,對龍應臺《目送》一書展開了深入思考。關鍵詞:龍應臺;剛性;柔情《目送》是臺灣著名女作家龍應臺所創(chuàng)作的一本散文集,全書共由七十三篇散文組成,記錄了她在人生中與父母、兄弟、兒女間的點點滴滴,以及從中對生死

        北方文學 2018年32期2018-11-19

      • 質(zhì)疑是最好的學問
        張宸菲(原創(chuàng))龍應臺在臺灣清華大學任教時,曾有一次給了班里每個學生從0分到100分各不相同的分數(shù)。她給一個平時學習刻苦、成績優(yōu)良的女生不及格,批注的理由是“論文的注腳寫得太凌亂”這樣一個看上去并不那么嚴重的問題,而另外一個平時調(diào)皮搗蛋、這次的作業(yè)也沒有怎么認真完成的男生,她卻出人意料地給出了100分。發(fā)完試卷后,龍應臺密切地關注每一個同學臉上那不可置信的表情,她希望有人可以站起來當面質(zhì)疑她批改的分數(shù),可是學生們很快收起了一臉的震驚,馬不停蹄地做起別的事來。

        愛你 2018年24期2018-11-14

      • 和母親做朋友,趁現(xiàn)在還有時間
        天長地久作者:龍應臺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年:2018年8月龍應臺的文字有溫度。十年前,她寫兒子,直呼“親愛的安德烈”,一派熱烈天真;如今,她寫母親,書名為《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看似沖淡,其實情深似海。褪掉文學外衣,龍應臺關注的是現(xiàn)實問題,她用這本書,教給年輕人,歲月如白駒過隙,母親一天天老去,我們?nèi)绾巫?,才能不留遺憾。龍應臺在《天長地久》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描寫20世紀的苦難。比如五四運動時的火燒趙家樓事件;軍閥混戰(zhàn)中食不果腹的饑民;從1912年

        方圓 2018年19期2018-11-08

      • 憂傷而不悲傷 感人而不傷人
        然地面對生死。龍應臺在《目送》中就為世人指明了生死大事的真諦:生命是一種從出生到死亡、從孩童到老年的自然而然的過程,是一種規(guī)律性的存在,沒有人能改變的不可抗力,因此我們面對生命的自然流逝也要有一種坦然放手的人生態(tài)度。關鍵詞:龍應臺;目送;生命哲思一、生命總要長大成熟,放手才能走得更遠孩子是生命的開端,但孩子并不可能一輩子都是孩子,孩子總是要隨著時光長大的。而這種生命體一旦長大就會逐漸有了自知,有了要獨立的渴望。這時候,面對渴望高飛的他們,你的放手反而會是一

        北方文學 2018年24期2018-11-06

      • 有價值的善良
        對善心的威脅。龍應臺是臺灣著名的女作家,曾擔任“臺灣文化部部長”,在讀者中擁有很高的人氣。龍應臺心地善良,特別是面待那些弱勢群體時,她總會伸出援手去幫助對方。一年,龍應臺和一位慈善人士一同去參加一個座談會,當她們準備乘坐地鐵時,看見前面的臺階上正伏著一個老年乞丐,對方可憐的樣子讓龍應臺頓生同情之心,她立即上前幾步,掏出身上僅有的幾百元錢塞給了對方。然而,讓龍應臺驚訝的是那位慈善人士,他不僅沒有幫助老年乞丐,竟然還大聲地呵斥道:“請你趕緊離開這里,不要擋了別

        情感讀本·道德篇 2018年7期2018-09-17

      • 質(zhì)疑是最好的學問
        劉素萍著名作家龍應臺在大學任教時,給期末試卷打分,為每一個分數(shù)寫了眉批,0分有0分的理由,100分有100分的緣由。她還特地給一個成績優(yōu)良的學生批了低分,原因是這個學生論文的注腳寫得比較凌亂。試卷發(fā)下去以后,龍應臺耐心地等待學生們來找她當面質(zhì)疑,好告訴他們分數(shù)的去向,耳提面命叮囑細節(jié)部分。結果,一個學生都沒有來找她質(zhì)疑。直到半年之后,龍應臺自己坐不住了,她苦苦追問學生們:“試卷發(fā)下去半年多了,難道你們對自己的分數(shù)沒有質(zhì)疑?為什么你們不來和我討論自己的奇怪分

        故事家·花開不敗 2018年7期2018-09-10

      • 龍應臺《目送》中生命的個體孤獨感
        要】《目送》是龍應臺“人生三書”之一,也是“人生三書”的最后一本,是龍應臺在經(jīng)歷了父親的逝,母親的老、病,兄弟的相聚又分離,孩子的叛逆遠去等一系列重大轉(zhuǎn)折之后寫下的對于人生悲歡離合的獨特感悟。在《目送》中,我們讀到了另一個龍應臺:不再談犀利的社會議題,不再關心國家大事,而是以溫婉細膩的筆觸,描繪最平常的生活之美,充斥著對親人的眷戀和對命運輪回的敬重,向我們講述一場場生命的“目送”。本文將從生命的個體孤獨角度入手闡述龍應臺關于生命的思考。【關鍵詞】龍應臺;《

        智富時代 2018年7期2018-09-03

      • 龍應臺:我為什么直呼母親的名字?
        陽臺的對面,是龍應臺的書桌,93歲的美君坐在書桌旁的沙發(fā)上,頭發(fā)全白,垂著頭,似乎在打盹。為了不讓美君白天睡太多,龍應臺這時會離開書桌,拿來玫瑰水,對美君說:“來,抬頭,不要睡,給你香香,噴一下喔?!比缓笪姑谰人?。那是泡好涼過的洋甘菊茶,用湯匙一匙一匙喂,生怕嗆著她,像小時候美君照顧自己。不用工作時,龍應臺會抱著資料,和美君緊緊地擠在沙發(fā)上,希望她能感覺自己的體溫以及重量。不僅如此,龍應臺還時常把資料朗讀出來,讓美君聽聽自己的聲音,不管已經(jīng)患上阿爾茲海默

        南都周刊 2018年8期2018-08-29

      • 辭官后的龍應臺:與母親最后的日子
        劉瑋從龍應臺在屏東住所的陽臺上眺望,會看到遠處電線上經(jīng)常有鳥駐足,鳥來自電線嗎?不,她說,鳥來自電線后面的大武山和山后的太平洋;山很高,水很深。龍應臺以此景做比喻,母親就像電線上的小鳥,那個時代就是后面深邃的高山和波瀾壯闊的大海。從臺北往南400公里,屏東縣有一個五萬人口的小鎮(zhèn)叫潮州,三百年前廣東潮州人移民至此。龍應臺的母親應美君,就住在這里。美君今年93歲,自2004年父親龍槐生過世后,龍應臺14年來每兩周就會回潮州哥哥家一次,探望身患失智癥的母親。20

        看天下 2018年22期2018-08-15

      • 質(zhì)疑是最好的學問
        張宸菲龍應臺在臺灣清華大學任教時,曾有一次給了班里每個學生從0分到100分各不相同的分數(shù)。她給一個平時學習刻苦、成績優(yōu)良的女生不及格,批注的理由是“論文的注腳寫得太凌亂”這樣一個看上去并不那么嚴重的問題,而另外一個平時調(diào)皮搗蛋、這次的作業(yè)也沒有怎么認真完成的男生,她卻出人意料地給出了100分。發(fā)完試卷后,龍應臺密切地關注每一個同學臉上那不可置信的表情,她希望有人可以站起來當面質(zhì)疑她批改的分數(shù),可是學生們很快收起了一臉的震驚,馬不停蹄地做起別的事來。下課以后

        愛你·陽光少年 2018年8期2018-05-14

      • 基于時代背景下的林語堂和龍應臺作品風格比較
        摘要】林語堂和龍應臺作為20世紀的中國文學大師,二者一生都著作豐厚,享譽中外,他們的作品在港臺、大陸甚至整個華人世界都產(chǎn)生了意義深遠的影響,為后人留下了極為寶貴的文學財富。然而,基于多方面的原因,他們的作品在風格上卻各有千秋,本文在比較他們作品風格異同的基礎上,就造成他們作品風格差異的原因作了分析?!娟P鍵詞】林語堂;龍應臺;作品風格;比較;原因分析【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一、林語堂和龍應臺作品風格比較(一)淺談林語堂作品現(xiàn)代以來,中國文學界

        課外語文·上 2018年6期2018-05-14

      • 莫讓錯過成了過錯
        張光茫著名作家龍應臺出了一本新書《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湖南文藝出版社2018年8月第1版),這次的內(nèi)容很特別,是講母女恩情。美君是龍應臺的母親。書中,龍應臺堅持一貫的風格,剛勁的筆鋒下帶著溫情,書寫當下才是唯一的天長地久,莫讓錯過成了過錯。書中,龍應臺的19封信,是對生命信念的親身實踐,是對上一代的感恩致敬,是對下一代的溫柔提醒。龍應臺的母親應美君出生在戰(zhàn)亂的年代,小小年紀便離開故鄉(xiāng)漂泊到臺灣,含辛茹苦地將幾個孩子帶大。如今,美君患上了阿茲海默癥,已經(jīng)

        華人時刊 2018年12期2018-02-27

      • 等待三天,美好出現(xiàn)
        的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在紐約的街頭買東西時,迎面走過來一個賣鮮花的老太太。看樣子,老太太大約有七十歲了。龍應臺注意到,這位老太太穿著相當破舊,衣服好像很長時間都沒有洗過,早已看不出顏色。同時,老太太的身體看上去相當虛弱,步履蹣跚,一只手拄著拐杖,一只手拿著一大束玫瑰花,在風中吃力地走著。然而,她仔細觀察,竟然發(fā)現(xiàn)老太太的臉上卻滿是喜悅之情。龍應臺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急忙走上前去,精心挑選了幾支玫瑰花,同時對老太太說:“老人家,您看起來很高興?。 薄盀槭裁床荒?/div>

        作文評點報·中考版 2017年7期2017-03-06

      • 不要小看細節(jié)的意義
        小事情。”作家龍應臺與李安有過一段對話。龍應臺問:“電影里的電車是按當年的尺寸建造的嗎?”李安說:“所有的尺寸都是真的,包括三輪車的牌照和牌照上面的號碼?!薄半娪袄锢仙虾5慕志笆侨绾闻某鰜淼模俊薄拔业难芯繄F隊下了很大的功夫,而上海制片廠也大手筆地重現(xiàn)了上海老街?!薄敖ㄖ牧夏兀俊薄耙彩钦娴?。”龍應臺覺得不可思議,追問了一句:“街上兩排法國梧桐也是真的嗎?”“一棵一棵種下去的?!辈⑻嵝?span id="j5i0abt0b" class="hl">龍應臺:“如果再看《色·戒》的影片,注意看易先生辦公室里的那張桌子。民國時

        做人與處世 2016年24期2017-01-21

      • “普世價值”正在失去秀場
        劉仰龍應臺最近在香港大學演講的一段視頻引發(fā)較高的網(wǎng)絡熱度。網(wǎng)上普遍評論“龍應臺被打臉”,這應該是不喜歡或討厭龍應臺者的一種解讀。我認為,以龍應臺的文化修養(yǎng),“打臉”的說法可能有點過,至少就現(xiàn)場表現(xiàn)而言,龍應臺并沒有多少可供取笑的,她的尷尬是另一種更深層的尷尬。從龍應臺演講的內(nèi)容看,她試圖在不同人的不同啟蒙歌曲中尋找一種超越政治的文化因素,反映跌宕起伏的歷史變遷中某種永恒的東西。在我看來,這其實是龍應臺這類知識分子的一個共性——當臺灣代表被請出聯(lián)合國時,臺灣

        環(huán)球時報 2016-12-202016-12-20

      • 是非觀
        馮傳友龍應臺在某次接受采訪時,提起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一家名牌運動鞋廠捐出八千雙跑鞋給文化局搞活動,鞋廠經(jīng)理還允諾她帶孩子到店里去買鞋,給她打?qū)φ?。她十三歲的孩子正巧從德國飛來,于是帶他去買鞋。孩子雖然喜歡那個牌子的鞋,卻說:“不過媽媽,你要知道,你去買就是腐??!”龍應臺大吃一驚。孩子淡淡地說:“經(jīng)理半價優(yōu)待是因為你和他們合作,那是由政府衍生出來的優(yōu)惠。別忘了,德國民主黨主席吉斯正是利用公務坐飛機累積的附贈里程去度私人假期而下臺的?!薄爱敃r我既慚愧又驕傲

        公務員文萃 2016年11期2016-11-21

      • 龍應臺被兒子教育
        任仁作家龍應臺還在官場時,有一次,一家名牌運動鞋廠捐出八千雙跑鞋給文化局搞活動,經(jīng)理允諾只要她帶孩子到店里買鞋,一律打五折。這天,十二歲的兒子安德烈從德國來看她,龍應臺很高興,就帶他去買鞋。孩子雖然喜歡名牌鞋,但是,挑了半天就是不買。龍應臺以為是因為價格太高,就說:“媽媽和這家店有商業(yè)合作,因此會有打折,很便宜的,不要擔心,看好什么隨便拿。”安德烈歪著腦袋弄明白事情之后,搖了搖頭說:“媽媽,要是這樣我就更不能買了。”龍應臺問:“為什么???”安德烈鄭重地說:

        做人與處世 2016年15期2016-10-24

      • 龍應臺《目送》的語言特點
        要:《目送》是龍應臺“人生三書”之一,也是“人生三書”的最后一本,是龍應臺在經(jīng)歷了父親的逝,母親的老、病,兄弟的相聚又分離,孩子的叛逆遠去等一系列重大轉(zhuǎn)折之后寫下的對于人生悲歡離合的獨特感悟。在《目送》中,我們讀到了另一個龍應臺:不再談犀利的社會議題,不再關心國家大事,而是以溫婉細膩的筆觸,描繪最平常的生活之美,充斥著對親人的眷戀和對命運輪回的敬重,向我們講述一場場生命的“目送”。關鍵詞:龍應臺 目送 語言特點 寫作特點 情感意蘊一.龍應臺特有的語言剛性這

        文學教育 2016年8期2016-05-14

      • 《銀色仙人掌》
        仙人掌》作者:龍應臺龍應臺小說集,呈現(xiàn)的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龍應臺。本書匯集龍應臺發(fā)表在海峽兩岸重要文學期刊《小說月報》《聯(lián)合文學》上的小說。其中多篇,發(fā)表之后就鎖進了抽屜,被作者遺忘。作者出遠門浪跡天涯去了,背著一個人們看不見的行囊,行囊里面的輕重,只有作者自己知道。旅途是逆向的,從一個人的荒野到滾滾紅塵,像一個持假護照的地下工作者,在白天經(jīng)營跌宕的世界,在夜晚解讀靈魂的密碼。

        寧夏畫報 2016年3期2016-04-21

      • 方圓薦書
        節(jié)的邊上,推薦龍應臺的一本老書《目送》。有個女性朋友特別喜歡龍應臺,言必稱《野火集》多么多么好,說那些激揚文字的后面,對虛無主義和犬儒主義的批判和憂慮,令人上癮。然而在我看來,《目送》這本書才是真正的龍應臺。拂除了一切需要端起來的架子以及需要很深刻批判的龍應臺,給人一種細膩的感覺,尤其是講親情講到父親入土的時候,情緒的纏綿,久久難以平復?!拔衣亍⒙亓私獾?,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

        方圓 2016年7期2016-04-20

      • 柔情似水的情懷
        龍應臺的文字,真是文如其人:“橫眉冷對千夫指”時,有大丈夫的英雄氣概,筆鋒過處,針針見血;“俯首甘為孺子?!睍r,有少女般溫婉情懷,細致入微,美妙動人。以《目送》而言,我體會更多的是她那種柔情似水的情懷。她寫人到中年的傷、愁、悲、累,寫女人為人女、為人母時的多重身份給予她的最深沉的“目送”;寫在成熟與純真之間女人終生所求的心境和情懷。最終,她對人生的感悟凝成了《目送》。龍應臺在《目送》中把她的傷、愁、悲、累作為情感主線,表達自己人到中年時的思索。她在《寒色》

        作文通訊·初中版 2015年4期2015-07-10

      • 我首先是一個“人”,然后才是“女人”
        作家、批評家,龍應臺的文章犀利率直、豪氣萬丈,她深刻的思想力和獨立精神總是走在時代思想的前沿。作為女性主義者,龍應臺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審視女性的生存困境,以此呼吁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她抨擊男權中心的社會思想文化、號召女性走出男權價值體系的藩籬。本文擬從龍應臺的雜文《女子與小人》、小說《在海德堡墜入情網(wǎng)》等作品入手,解讀龍應臺的女性觀。關鍵詞:龍應臺;女性觀;《女子與小人》;《在海德堡墜入情網(wǎng)》龍應臺,華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支筆。1952年生于臺灣,1974年畢

        北方文學·中旬 2015年5期2015-05-30

      • 人生
        龍應臺設想一個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沖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那跑五千米的人,看見那跑百米的人全身緊張、滿面通紅,心里會“顫抖”嗎?不會的,因為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清晨散步遛狗的人,看見那跑五千米的人氣喘吁吁地追過來了,他會因此而恐懼,覺得自己要被“淘汰”了嗎?不會的,因為他知道自己是來散步的。你真的“平庸”嗎?其實要看你自己站在哪一條跑道上。如果你決定做清晨散步的人,怎么會有“平庸”的問題呢?會不會你的氣定神閑,你的溫和內(nèi)斂,你的沉

        作文·初中版 2015年5期2015-05-15

      • 龍應臺的1000天
        “文化部長”的龍應臺也在其中。那晚,她率先拋出訊息,稱“配合總辭”,她一千天“文化部長”任期就此結束。龍應臺提出辭呈之時,正是“文化部”“基礎工程”的代表性計劃之一─國民記憶庫上線屆滿周年之際。國民記憶庫,顧名思義,便是收羅每位國民的生命記憶,而這些個人生命史匯集起來便成為一個龐大的歷史數(shù)據(jù)庫,因此,龍應臺數(shù)次在公開場合強調(diào),“每位國民的個人史背后,才是最真誠的國家史。”她試圖透過這個計劃來打開民眾“記憶的抽屜”,豐富、拼湊、還原、解構真正的國家歷史?!澳?/div>

        齊魯周刊 2014年50期2014-12-23

      • 等待3天,美好就會出現(xiàn)
        ,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在紐約街頭買東西時,迎面走來一個賣鮮花的老太太。看樣子,老太太約有70歲了。龍應臺注意到,老太太穿著相當破舊,衣服臟得已經(jīng)看不出原來衣料的顏色了,而且老太太的身體看上去相當虛弱,步履蹣跚,一只手拄著拐杖,一只手拿著一大束玫瑰花,在風中吃力地走著。再仔細觀察,她竟然發(fā)現(xiàn)老太太的臉上滿是喜悅之情。龍應臺抑制住心中的好奇,急忙走上前去,精心挑選了幾支玫瑰花,對老太太說:“老人家,您看起來很高興啊?!薄盀槭裁床荒??一切都是這么的美好!”老太太咧

        知識窗 2014年9期2014-12-08

      • 朱自清與龍應臺親情散文的比較研究
        者好評和熱議。龍應臺,作為臺灣著名華文作家,其親情散文文筆溫柔纖細,深情動人,讀來溫馨有味,情意盎然。作為不同時期親情散文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作家,朱自清與龍應臺的散文創(chuàng)作,既有相似之處,風格又各有特質(zhì)。本文將以文本細讀為依托,從主題意蘊和藝術風格兩個方面對其散文作品《背影》和《目送》進行比較分析,進而發(fā)掘出朱自清與龍應臺親情散文各自的豐富內(nèi)涵和美學價值,使他們親情散文創(chuàng)作的特點得到更清晰地顯現(xiàn),引發(fā)讀者對于其散文作品的多角度理解。關鍵詞:朱自清 龍應臺 親情散文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4年10期2014-11-22

      • 等待三天,美好出現(xiàn)
        臺灣著名女作家龍應臺在紐約街頭買東西時,迎面遇見一位賣花的老太太??礃幼樱咸s有70歲了。只見她步履蹣跚,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拿著一大束玫瑰花,在風中吃力地走著,然而臉上卻滿是喜悅之情。龍應臺見狀急忙走上前去,精心挑選了幾枝玫瑰花,同時跟老太太搭訕:“老人家,您看起來很高興啊。”“為什么不呢?一切都是這么美好!”老太太咧開嘴回答道,滿臉擁擠的皺紋像極了手中簇擁的花朵?!澳愫苣艹袚鸁馈!?span id="j5i0abt0b" class="hl">龍應臺接著說。然而,老太太的回答卻令人大吃一驚:“耶穌在星期五被釘在

        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中學生 2014年10期2014-10-15

      • 龍應臺為官這兩年
        文化部長”時,龍應臺沒和任何人商量。那年她60歲?!叭绻偻?年,我不會干。如果這輩子還要用一次大力氣,這是最后一次。”一個龍應臺,兩千多人的“文化部”,千頭萬緒。7年前就反思過自己“知識分子的傲慢”很多人覺得,《野火集》里那個彪悍的龍應臺,這兩年“變?nèi)彳浟恕?。這一點,龍應臺并不否認。2007年,在發(fā)表文章《孟子與小科員》中,龍應臺就反思過自己“知識分子的傲慢”。在“文化部長”任職記者會上,龍應臺回憶起之前為官期間常與臺北市議會針鋒相對的情景,就表示自己“

        領導文萃 2014年17期2014-09-22

      • 龍應臺為官這兩年
        是最后一次?!?span id="j5i0abt0b" class="hl">龍應臺脫掉鞋子,赤著腳踩在草席上。在西裝革履的人群中間,她似乎并沒感到什么不自在,她把手背在身后,偶爾像小女孩一樣踮起腳,腰間細長的紅色皮帶若隱若現(xiàn)。身邊的官員一副“向長官報告”的姿態(tài)跟她聊天,她倒是大刺刺地開著玩笑,眉毛揚得高高的。不施粉黛,一對金屬耳環(huán)格外醒目。這是一棟剛修復不久的日式建筑,房梁上的油漆剛剛刷過,鋪在地板上的草席帶著點夏天的味道。龍應臺有些驕傲地告訴在座,這個修繕后的“齊東詩舍”,將用于舉辦詩歌相關的活動,作為臺灣“詩歌復

        中國新聞周刊 2014年20期2014-09-17

      • 人生
        龍應臺設想一個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沖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那跑五千米的人,看見那跑百米的人全身緊張、滿面通紅,心里會“顫抖”嗎?不會的,因為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清晨散步遛狗的人,看見那跑五千米的人氣喘吁吁地追過來了,他會因此而恐懼,覺得自己要被“淘汰”了嗎?不會的,因為他知道自己是來散步的。你真的“平庸”嗎?其實要看你自己站在哪一條跑道上。如果你決定做清晨散步的人,怎么會有“平庸”的問題呢?會不會你的氣定神閑,你的溫和內(nèi)斂,你的沉

        閱讀與作文(高中版) 2014年9期2014-09-01

      • 龍應臺學教育
        慢來》一書,是龍應臺站在女性的角度、媽媽的視角給兒子寫的成長手記,但看這本書時,我是站在教師的角度去閱讀和欣賞的,并從中吸取了很多教育智慧。讀著龍應臺的文字,我又一次重新認識了孩子。我強烈地認識到,每個孩子都帶著我們永遠無法理解的秘密,安安(龍應臺的兒子)超強的、靈活的語言表達能力就說明了這點。由于安安爸爸、媽媽、老師各有自己的語言系統(tǒng),所以,耳濡目染的安安竟能靈活地運用四種語言——國語、德語、方言德語、瑞士語來稱呼同一個物體,能根據(jù)來訪客人是西方人還是東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4年6期2014-07-25

      • 和他一起成長
        家的時候了?!?span id="j5i0abt0b" class="hl">龍應臺拎著行李箱立在一棟別墅前。不變的小鎮(zhèn)景色、不變的大門和草坪,讓她在按響門鈴的一剎那感覺仿佛回到了4年前。似乎下一刻,兩個鬈頭發(fā)、胖嘟嘟像小熊一樣可愛的兒子就會喊著媽媽,撲到她的懷里??蓵r光真的不曾改變一切嗎?4年前,龍應臺受馬英九的邀請回到臺北工作,將當時14歲的大兒子安德烈和10歲的小兒子菲利普留在了克倫貝格小鎮(zhèn)。離開兩個可愛的孩子,讓身為母親的龍應臺非常思念。在離開德國的那些日子里,龍應臺經(jīng)歷了離婚和喪父的雙重打擊,孩子成了她溫暖的

        讀者 2014年12期2014-05-23

      • 龍應臺:讓孩子快樂地去平庸
        荊棘在臺灣學者龍應臺的“人生三書”——《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目送》中,母子對話早已超越了一位母親對一個孩子的講述,而是不同國度不同教育背景下兩代人的文化對視。龍應臺的受傷筆記:“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于你的別人”上世紀80年代,在寫《野火集》這樣憂國憂民震聾發(fā)聵作品的同時,龍應臺也在創(chuàng)作《孩子,你慢慢來》這樣充滿母性氣息的“育兒日記”。1999年,龍應臺應時任臺北市長馬英九之邀,離開旅居十多年的德國,出任臺北市“文化局長”。

        齊魯周刊 2014年16期2014-05-07

      • 深刻睿智 觸及人心
        識到,這位叫“龍應臺”的作家說得有多么正確——金錢存折與時間存折是成反比的,時間存折是看不到余額的。生活中蘊含著很多哲理,但大多數(shù)人都發(fā)現(xiàn)不了,這時候,就需要有睿智的人,或者睿智的文字來點撥和啟發(fā)。龍應臺的文字經(jīng)常承擔這樣的角色,它們深刻,揭示你很少發(fā)現(xiàn)的秘密,它們睿智,一語道破“天機”。這樣的文字,你是不是很羨慕呢?其實,這些文字的背后,是廣泛的閱讀和深入的思考,不經(jīng)過這兩道工序,文字不會有分量,更不會有深刻和睿智的色彩。如果你真喜歡龍應臺的文字,那么,

        小學生·新讀寫 2014年3期2014-03-20

      • 臺灣公民教育的三種路徑建構
        程的標志性人物龍應臺為探索臺灣公民教育的路徑建構作出了重要貢獻。龍應臺主要從學校、社會和家庭三大路徑探索和引導臺灣公民教育的建構:不僅在學校的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中尋找一切可用于實施公民教育的機會,還指導民眾如何在臺灣社會政治生活的觀察和參與中獲取公民教育,更善于從家庭教育的瑣碎和細節(jié)中發(fā)掘公民教育。[關鍵詞]龍應臺 臺灣 公民教育 路徑建構[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843(2013)02-0102-05公民教育對于公民社

        現(xiàn)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 2013年2期2013-05-28

      • 龍應臺與“立委”為預算吵架
        局“文化部長”龍應臺先是痛批“立法院”審預算的方式好比“香蕉共和國”、落后且毫無章法,隨即遭藍綠“立委”一致反批“芭樂部長”、“委屈就別干”。 據(jù)臺灣《聯(lián)合報》、《中國時報》17日報道,得知預算被刪后,龍應臺批評“立法院”預算審查制度落后且毫無章法,“我們不是香蕉共和國啊!”她表示,文化對臺灣是特別需要的,此次送審的預算是“文化部”歷經(jīng)8個月盤點編列而來,被刪7.6億元,等于否決了“文化部”之前所做的努力。她強調(diào),尊重“立法院長”王金平及“教育

        環(huán)球時報 2013-01-182013-01-18

      • 文化官員龍應臺
        過60歲生日的龍應臺,一身黑衣配一條鮮亮的橙色絲巾,出現(xiàn)在臺灣媒體的面前,正式接任臺灣“文建會主委”一職。由于臺“文建會”將于今年5月20日之后轉(zhuǎn)制為“文化部”,龍應臺若在此之前不被撤換或辭職,便有望成為臺灣地區(qū)首位“文化部長”。輿論普遍認為,龍應臺這位在兩岸三地都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家、知識分子,是強調(diào)文化的馬英九手上的一張王牌。“龍卷風”作家身為“外省第二代”,龍應臺走的是一條典型的“臺灣精英”之路。她的父親龍槐生原籍湖南衡山,母親應美君則來自浙江淳安,兩

        鳳凰周刊 2012年7期2012-04-09

      • 龍應臺再入政壇燃野火
        人事變動,作家龍應臺出任“文建委主委”。5月20日,臺灣“文建委”將升格為臺灣“文化部”,龍應臺即將成為臺灣第一任“文化部部長”。臺灣輿論認為,龍應臺接任對臺灣文化界來說是個好消息,馬英九說要以文化立臺灣,以龍應臺的高度和長期對文化的思考,她有能力用文化領導臺灣的發(fā)展。也有人表示,龍應臺太有個性,容易得罪人,當年擔任臺北文化局局長時對文化教育的推動相對不足。當然,更多人對龍應臺充滿期待。未來,龍應臺肩負的是實現(xiàn)馬英九對于臺灣“文化元年”、臺灣成為“華人文化

        博客天下 2012年4期2012-03-01

      • 綠營緊盯龍應臺“大中國情懷”
        臺灣著名女作家龍應臺15日正式接任“文建會”主委,立即被綠營盯上,有民進黨“立委”直接叫嚷“龍應臺的大中華文化史觀很強烈”,將檢驗她“是否尊重臺灣多元文化”。臺灣《中國時報》的評論稱,面對綠營戴著有色眼鏡逐個檢視臺新“內(nèi)閣”成員,馬當局宜“小心為上”。據(jù)臺灣《聯(lián)合報》16日報道,龍應臺曾在以馬英九為市長的臺北市政府擔任文化局長,馬英九對她很倚重。但民進黨“立委”管碧玲稱,龍應臺的大中華文化史觀很強烈,但臺灣的多元、本地文化才是全球競爭力基礎,未來龍應臺能否

        環(huán)球時報 2012-02-172012-02-17

      • 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與陌生人也許,龍應臺的孤獨是在她未出生時就已注定了的。1949年,湖南衡山火車站。火車馬上要開了,一歲的龍家長子龍應揚在奶奶懷抱里,他的媽媽——二十四歲的江南少婦應美君今天要來接他。半年前,為與駐守廣州的丈夫、國民黨軍官龍槐生團聚,美君抱著應揚離開家鄉(xiāng)浙江淳安。戰(zhàn)亂時的火車擁塞不堪,就像個大罐頭,塞得滿滿的。弧形的車頂上人們用繩子把自己綁著,一過山洞就會有人掉下來,死在滾滾車輪下。想到車里已有幾個孩子、老人暴斃,美君臨時決定在湖南衡山站下車,將懷里的嬰兒交

        雜文選刊 2010年12期2010-05-14

      • 和我們的兒子們
        安德烈》里作者龍應臺說,她知道她的兒子安德烈愛她,“但是,愛不等于喜歡,愛,不等于認識?!备鼮榧怃J的是她進一步又說:“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仿佛可以不必了?!蔽覀兌紱]有錯。分別只在我當時面對的是幼子,龍應臺面對的是成年的兒子。安德烈的父親是德國人,他本人是德國籍,龍應臺在他14歲時只身赴臺灣任職,任職4年再見兒子時,發(fā)現(xiàn)她與兒子之間有了一堵無形的墻,她感到兒子“愛”她卻不“喜歡”她,她問“我的可愛的安安哪里去了

        幸?!傋x 2009年8期2009-12-01

      • 風,往哪個方向吹
        》,二十多年來龍應臺始終堅守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知識分子本色,懷抱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對公共事務的關懷,以獨立的批判精神介入公共場域?qū)懽?,掀起了一陣陣“龍卷風”,因此,龍應臺成為介入公共場域?qū)懽鞯闹R分子的象征符號。2003年之后龍應臺香港階段的創(chuàng)作文風,似乎在悄然變化著。風,究竟往哪個方向吹?在紫藤廬和星巴克之間1999年11月龍應臺應當時的臺北“市長”馬英九之邀,出任臺北市第一任“文化局長”,歷時三年三個月零三天(1999.11.6~2003.

        臺港文學選刊 2009年4期2009-10-21

      • 誰來挑戰(zhàn)龍應臺?
        猶豫要不要批評龍應臺。而且,對這樣一位1980年代中期憑借《野火集》猛烈抨擊國民黨威權統(tǒng)治、大力倡導公民意識的“民主斗士”,對她的任何善意批評,都可能被某些人士利用。10月24日午后,去三聯(lián)韜奮圖書中心參加場面異常火爆的“龍應臺《目送》新書見面會”。似乎只有一個女生就龍應臺早年文章對北京的印象表達了一些不同意見,其他眾多提問,幾乎都是壓倒性的崇拜。但龍應臺去年的《親愛的安德烈》(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12月)就讓我有些反感。一位旅美的朋友更“刻薄”:“

        文化縱橫 2009年6期2009-08-27

      • 龍應臺:為亡魂上一炷文學的香
        覺異常平靜”。龍應臺說。采訪她的那一天,龍應臺把自己縮小在臺北亞都麗致飯店巴賽麗廳一個昏黃角落,清瘦的臉龐發(fā)散出如母親般的、溫柔的光。那一炷香,她說的是《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天下雜志)是龍應臺2009年出版的新書,對她來說,這是一本非在2009年10月到來之前出版不可的書,也就是說,必須“壓迫著自己”在2009年夏天結束之前完成,然后編輯、排版、付印。2009年,之于臺灣,這是中華民國政府遷臺60年;之于大陸,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

        鳳凰周刊 2009年30期2009-05-11

      • 母與子
        明1999年,龍應臺應當時的臺北市長馬英九之邀,離開旅居十多年的德國,出任臺北市文化局長,這時她的兩個兒子一個14歲,一個10歲。出任局長3年,龍應臺一天一通電話打給孩子。2003年,馬英九連任臺北市長,要求龍應臺再做一屆文化局長,文化界要求她留任的呼聲也很高,但龍應臺卻堅辭,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多留一些時間給孩子?!澳菚r我一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沒有周末,沒有個人生活?!?span id="j5i0abt0b" class="hl">龍應臺說,突然感覺,“會不會你贏得了全世界,但你失去了你的孩子?”2004年5月開

        作文與考試·高中版 2008年20期2008-10-21

      • 龍應臺挑戰(zhàn)魯迅?
        學中文系之邀,龍應臺在中大舉行了一次關于臺灣文學的演講,又一次刮起了"龍卷風"。就在這次演講中,龍應臺再次談到了魯迅,并對魯迅提出了挑戰(zhàn)---"覺得自己的雜文比魯迅好"。龍應臺何出此言?是不是有點目空一切?龍應臺有沒有受過魯迅的影響?你有沒有受過魯迅影響?"這恐怕是龍應臺始料不及的問題。其實,臺灣的文化政治環(huán)境使得魯迅和一大批大陸作家的作品成為禁書,直到1987年臺灣政治解嚴之后,這些作品才逐步解禁。她本人是在1987年之后才讀到魯迅的作品。在1984年開

        南風窗 1999年9期1999-06-14

      • 應該出現(xiàn)“龍應臺
        。想起了臺灣的龍應臺。讀過她的《龍應臺論小說》及其他,那犀利的言之及物、直面對手的文章,使人思考、震動。(不是說她的評論就是公允的定論。)大陸的文藝評論界似乎有所不足,缺乏震撼的文章;對于某種引起公眾注意的問題,缺少深刻地探討。譬如前一陣對賈平凹的作品,眼下對莫言的《豐乳肥臀》,似乎點到就算了,未能從社會學的、文藝學的諸方面進行深入地研究和討論。(不是求結論。)——應該出現(xiàn)“龍應臺”!

        讀書 1996年9期1996-07-15

      • 給深圳友人的信
        見聞。臺灣作家龍應臺帶兩個稚子來北京度假,有什么收獲?“北京印象之一”是《吵架》,登在上海《文匯報》一九九三年十月三十一日第五版,寫她從走下飛機就開始的吵架經(jīng)歷,寫她的七歲兒子的心靈震撼,不動聲色的文字有直入人心的深刻。好事的《中國青年報》十一月九日也登了這篇文章,改題為《在北京被吵架》,標題過于直露,但“被”很傳神,說《中國青年報》“好事”實是因為報社后來在報上登啟事找龍應臺聯(lián)系并送她稿費,而且事情有了繼續(xù)發(fā)展——龍應臺的文章引起了一位署名“河翁”的感慨

        讀書 1995年2期1995-07-15

      敖汉旗| 都昌县| 东兴市| 淮南市| 上栗县| 于田县| 长治县| 天台县| 长寿区| 威信县| 临潭县| 沧源| 东辽县| 霍城县| 枣阳市| 易门县| 和平县| 台东市| 安塞县| 久治县| 揭东县| 罗源县| 文安县| 平凉市| 新宁县| 德江县| 芦溪县| 平邑县| 四子王旗| 长岛县| 华阴市| 吴堡县| 琼结县| 周宁县| 三河市| 将乐县| 桦川县| 乌拉特中旗| 鹤峰县| 周宁县| 阿巴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