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平
清朝雍正年間,大將軍年羹堯深得皇帝器重,成為當朝最有權(quán)勢的“紅人”。書生蔣衡聽說年羹堯惜才愛才,便約了幾個同門去投奔。
蔣衡來到年羹堯府上。年羹堯見他書法飄逸,談吐非凡,很是滿意,當即許諾道:“你跟著我干,保證下科狀元非你莫屬!”蔣衡一愣,心想狀元是由皇帝欽定,他的口氣怎么這么大?于是沒做聲,退到一邊。年羹堯同樣也承諾了其他人,還指定了下科的榜眼、探花。
才子們都高興不已,唯獨蔣衡憂心忡忡。他偷偷地對一位至交說:“年大將軍自恃功高權(quán)重,濫做越權(quán)出格之事,恐怕他離災(zāi)禍不遠了,我們得盡快遠離?!焙糜颜秊榉赓p而高興,不以為然地說:“大將軍勢力如日中天,多少人巴不得投奔他,你瞎操什么心!”可蔣衡主意已定,第二天就假裝生病要回家。年羹堯挽留不住,便拿出千兩黃金相贈:“我把狀元位置給你留著,病好后再回來吧!”蔣衡一再推托,最后勉強拿了100兩路費。
那之后,沒多久蔣衡就聽說年羹堯被皇帝打入牢中,還牽連了不少人。因年羹堯奢華淫逸,送人錢財不到黃金500兩不予追究,蔣衡躲過一劫。
驕縱狂妄之人無法長久,縱然他權(quán)力再大,人們也應(yīng)當遠離,否則遲早會惹禍上身。
素材解析:從年羹堯自身而言,他的死確實有點咎由自取。他自恃功高,妄自尊大,作威作福,絲毫不知謙遜自保,不守為臣之道,做出超越臣子本分的事情,已為輿論所不容;而且他結(jié)黨營私,貪贓受賄,“公行不法,全無忌憚”,為國法所不容,也為雍正所忌恨。這就犯了功臣之大忌,勢必難得善終。所以《清史稿》上說,隆、年二人憑借權(quán)勢,無復(fù)顧忌,罔作威福,即于覆滅,古圣所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