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吃空餉”,想到最多的是有一定級別的官員,用手中的權力,為身邊的人提供方便,不勞而獲。比如陜西大荔縣副縣長任教訓,為正在上學的兒子辦理了工資關系。
這是最明目張膽的“吃空餉”,可能也是最特例的“吃空餉”。在一個縣采訪時,我們了解到當地普通公務員“吃空餉”的方式有十多種??梢哉f千奇百怪,甚至無孔不入。
比如有工作調動了,但就是不轉工資關系的。至于原因,無非是那邊工資高點,這邊工資低點,“能多占點公家的‘便宜就多占點”。該縣一次性就清理了11個這樣的人。
還有長期不在崗、不上班的,其中花樣更多。有借調人員,既不在借入單位又不在借出單位上班;有以請病事假為由,自己跑到外面打工的;也有確實生病了,但考慮到病退工資低一些,就長年請假……
有人也“聰明”,知道長期不在崗肯定會被查,就少花點錢請他人頂崗,自己跑去做點小買賣,甚至擅自經商辦企業(yè)或在企業(yè)兼職。
八項規(guī)定出臺以前,有一批鄉(xiāng)鎮(zhèn)或縣級部門的公務員,基本上是上午到單位上班,下午都不見了人。這算不算一種“吃空餉”呢?
對于“吃空餉”,目前記者采訪的地方基本上是只要改正了,就可以過關。但既然“吃空餉”有這么多方式,處理的方式是不是也應該多幾種呢?客觀原因造成的,可以從輕處理,但有些具有很強主觀故意的,總不能就讓他們這么白吃了吧?
美國去年不就爆出一個丑聞,環(huán)保署高管謊稱自己是特工,每周五都“曠工”,以此變相領取了35萬美元工資,被判刑32個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