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榮
摘 ? 要:小班化教學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給予學生更高的參與度。如何讓家庭文化背景不同性格又迥異的孩子都能自發(fā)的參與學習,就小班化語文教學的一些實踐,談談我校實行小班化教學的背景和基礎,以及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創(chuàng)設互動共進的教育教學氛圍、組建合作型的學習小組、營造學習型的班級文化等問題的一些舉措。
關鍵詞:小班化;學生實踐
一、實行小班化教學的背景
由于家庭經濟文化的巨大差異,導致入學新生的巨大差異:無論從行為習慣還是學前教育水平都是如此。我們不可能給這些孩子設置一個相同的起跑線,更不可能割裂家庭因素的影響,在這樣的前提下用傳統(tǒng)大班教學,這樣做不利于大多數(shù)學生的成長。由此,我校開展了小班化教學的嘗試,讓來自不同階層,不同文化背景家庭的孩子盡可能在原有基礎上找到適合其自身成長的途徑。
二、實施基礎——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能力差異
經過多年的小班化教學的實踐和探索,我認識到: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最重要的舞臺,“在教學互動中提升質量”是關鍵,“充分挖掘每一個孩子的潛能”是目標。要努力實現(xiàn)這一目標,必須做到:“厚師德”,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能力差異。學生的家庭文化無高低之分,區(qū)別的只是我們自身喜好;學生能力無本質差別,有的只是發(fā)展方向和水平的差異。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最棒的,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發(fā)展的道路。不因教師自身的文化背景產生喜好把孩子簡單歸類,“有教無類”方能“因材施教”。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是一朵需要耐心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他們的心理脆弱,情緒易波動,所以通過正面的接觸或從家長那兒了解孩子的特點,成為新接班老師的首要任務。
三、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創(chuàng)設互動共進的教育教學氛圍。
小班的組織形式不同于大班,給師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多時空。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常以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的方式展開,教師點名,學生回答,教師的主觀因素無形中決定學生說的欲望和說的機會,時間一久,能說會道的孩子更加能說了,而不好表露的孩子更加沉默了,甚至游離到課堂之外。在調動全體學生投入課堂,努力落實“人人參與”中我做了以下嘗試:
1.為每節(jié)語文課譜上“序曲”,開展“一讀一說”活動。
即每節(jié)語文課前安排一分鐘誦讀和一分鐘談話。一讀——經典誦讀:由值日班長領全班學生吟誦,古詩、歇后語、弟子規(guī)、三字經、數(shù)字成語這些典范語言都是最好的素材;一說——自由談話,談話者為全體學生,由學習委員提早一天通知準備,全班誦讀結束后站到講臺前大聲說話。說話內容可以根據(jù)個人喜好自由選擇。在我班,學生喜歡活潑的形式,有時猜謎語、講兒歌、講故事,有時是成語接龍、一字開花、小小傳話筒,也有說電視新聞、身邊趣聞、暢談理想等。自由談話者如能做到神情自然、語言規(guī)范,贏得同學掌聲的均可獲得值日班長發(fā)給的獎勵卡。這些集知識性、趣味性、挑戰(zhàn)性于一體的活動,既訓練學生的表達,也不失為訓練全體學生“聽”的良好方法。
2.為師生互動過程中的新奇感“保鮮”,不斷調整學習形式。
朱熹說過:“教人不見情趣,必不樂學。”為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參與度,我在課堂中專門制作了兩個百寶箱,里面裝上色彩艷麗的圓卡,上面分別寫上學生的學號與各小組的編號。設計讀拼音、讀詞語、認生字、讀課文等較為淺顯的訓練時,抽簽決定交流對象。學生對這種隨機的形式充滿期待,也有助于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每節(jié)課中,凡是已經抽取的號子暫不放入百寶箱,使參與面更加廣一些。
3.為學習有困難的孩子“撫平”挫折感,保持學習的動力。
由于學生學前的語言基礎參差不齊,課堂上的表現(xiàn)總有許多意外的生成,有時一個平翹舌音發(fā)錯,糾正四五次依然不見起色,學生不僅會感到沮喪,更會害怕同伴異樣的眼神。除了明確告訴每一個學生“我們人人都會有不足,有不足的問題,我們才會有提升的空間”。更可以讓出錯的孩子在班里尋找一名喜歡的小老師,課后互相幫助糾正,掌握之后到教師跟前匯報,最后根據(jù)兩名學生的學與教給予適度的獎勵。對于課堂提問出錯的孩子,鼓勵其向班里一至二位好朋友當堂求助,現(xiàn)場解答。在聽的活動中,如果記住了稍縱即逝的信息,學生就已經在傾聽同伴的解答中得到了提高。
四、全面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組建合作型的學習小組
學生成長家庭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不同,因而個性不同。內向與外向,害羞或張揚本無優(yōu)劣之分,但在這個競爭社會中要更快的融入團體,展現(xiàn)自己,必須勇于表達,樂于交流,小組練習說話即是極好的方式。
合作學習小組組建的基本原則是根據(jù)學生的性格類型差異組合而成。每一個小組中大致包含內向型、外向型和中和型孩子,引導孩子認識同學的優(yōu)點,各有所長才是好小組,用“找朋友”(可具體)的方式,在引導下相對自由組合,人數(shù)為4人。對合作學習小組的整體評價是能否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剛入學的孩子口語表達的欲望不同,能力不同,但在小學低段,在書面能力還很薄弱的情況下,語言文字的積累、內化、運用在很大程度上表現(xiàn)于口語形式。
五、拓寬語文學習的路徑,營造學習型的班級文化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p>
教室空間是班級文化的載體,利用教室空間的開展學生的作品。開展生動活潑形象直觀的評價活動,即易于操作,又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歡迎,還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積極向上的空間。如我設計了”自學園地“,就是讓學生把自己課外學到的語文知識貼到上面,內容相當廣泛,一個生字,一句成語都可以換取一顆紅心貼在知識點上。這樣激發(fā)了孩子的上進心,促進孩子自學互學,雖然傳統(tǒng)但很實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