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桃
摘 要:教會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是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學講中獲取信息,在學講中讓學生有根據(jù)思考;在學講中解讀信息,引學生多角度思考;在學講中理解信息,讓學生有深度思考等是引領學生在思考的有效措施。讓學生學會思考,需要教師做好“導趣、導向、導疑、導法、導饋?!?/p>
關鍵詞:學講;思考;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265-01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學會生存》一書指出:未來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學習方法、不會學習、不會思考的人。成就一個人偉大事業(yè)的前提就是懂得主動思考,思考是財富積累的第一步,也是財富升值保險的第二步。贊可夫名言:“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怎樣引領學生在學講學會思考。
一、學講中獲取信息,讓學生有根據(jù)思考
學會思考是小學生心理需要,小學生年齡小,學習目的不明確,思維不成熟,他們一方面有較強的好奇心和表現(xiàn)欲,另一方面滿足于一知半解。思考問題有一定盲目性和隨意性,教師既要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內(nèi)驅力,讓學生主動學習,又要有一定導向,讓學生思考有目標。學講提出具體要求,才會使學生進入有序自學狀態(tài)。比如:“認識比的意義?!眱蓚€數(shù)相除叫做兩個數(shù)的比,關鍵是相除,不是相加、相減。再者:找出自己讀不懂的地方,比誰理解深。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讀,就給學生讀的方向,讀的目標,及讀要完成的任務,便于學生操作,促使學生達到“會學、善思”。
二、學講中解讀信息,引學生多角度思考
多角度思考就是從不同方面、不同形式思考,以求對知識深入全面理解,從而促進思維發(fā)展。
1、交流中思考
標準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自學后匯報,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用激勵性、啟發(fā)性語言,激發(fā)學生說的欲望,讓學生真實表達自己的觀點,用發(fā)言來反饋思考。聽的學生也要在聽中思考,既要杜絕事不關已,漠不關心的思想,也要禁止隨意打斷別人發(fā)言壞習慣,要能聽出發(fā)言人的要點,對發(fā)言做出自己的判斷,汲取他人優(yōu)點,辨識他人錯誤。如:解決問題策略—分類列舉,有這樣一題訂閱科學世界、七彩文學、數(shù)學樂園,最少訂一本,最多訂三本,有多少種不同訂閱方法?學生在匯報訂兩本時,生1:可以訂不同兩本,可以訂相同的兩本。生2:我不同意生1的看法,訂兩本相同的書重復,我們用錢買相同的書既浪費又沒有意義。有效指出列舉要做到不重復。教師適時評價,同時可以多問幾個為什么,把問題引向深入,使學生經(jīng)歷交流—反思—修正—再交流。用他人思想啟迪、激活自己的思維,把思考引向深入,學生思維在交流中得到鍛煉。
2、討論中思考
討論是思維碰撞出火花的基石,是提高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有效手段,合理討論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理解,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合作研討意識。比如學習平面圖形以后,學生實地測量一塊三角形草坪面積,測量底的長度并不難,測量高時學生也隨意拉一條線段就認它為高,顯然是學生對書本知識與實際操作脫臼,我有意問“三角形底與高什么關系?”生:互相垂直?!叭我庖粭l線段一定是高嗎?”一句話激活學生思維,學生馬上頓悟,高是垂直與底的,并不是任意一條線段都垂直與底,他們迅速討論起來,有的說測量多次找最短的一條就是高,也有的說:“太麻煩,只要固定頂點A,從點A拉到頂點B,從B點向C點移動,移動中最找最短一條就是高。教師定準討論基點,把握討論時機,提供有效討論素材,給學生討論空間,使學生的思考有序,學生思維在討論中得到磨練。
3、爭辯中思考
爭辯是學生思維真實暴露直接形式,也是學生認知從模糊走向明晰有效途徑。教師要善于捕捉,給學生爭辯機會,使其成為教學寶貴資源,成為學生探究知識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新起點。比如認識二分之一“把一個圓分成兩份,每一份一定是它的1/2嗎?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后都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無形中就形成兩個大陣營,正方和反方分別選出一名代表開始爭辯,學生爭辯中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學生思維在爭辯中得到凝練。
4、探究中思考
著名數(shù)學家波利亞說:“學習知識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內(nèi)在規(guī)律和聯(lián)系。如:學習減法的運算定律,形如a-(b-c)=a-b+c,學生在練習總是出現(xiàn)很大問題,不知道該怎樣。老師舉生活實例來理解,可在學生做作業(yè)時就想想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運用規(guī)律,自然領悟減法運算定律,學生思維在探究中得到精煉。
5、反思中思考
反思是一個人進步天梯,學生學會反思就擁有走向成功法寶。學生自學后對知識理解往往有一定片面性,正確分析自己錯因也是推動學生學會思考有效手段。如A、受思維定勢影響。練習時我出了五道題:前面四個是單選,第五個是雙選。結果全班同學95%錯誤。調查原因:“學生都說會,前面都是單選,這題我也只從前找到一個答案就再沒向下看了?!盉、知識負遷移影響。學生就受這種負遷移的影響,依然停留在數(shù)據(jù)表層,不能考慮當不夠完整剪下來出現(xiàn)邊角料時怎么處理,不能結合實際操作,深入思考。
三、學講中理解信息,讓學生有深度思考
理解信息是離開課本發(fā)現(xiàn)課本以外的東西,是學生思維一個跨躍,從感性認識發(fā)展為理性認識過程,教師提問過高,學生無從下手,挫傷學生積極性,提問過簡單,調動不起思維興趣,教師提問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知識貯備,遵循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循序漸進,首先讓學生回顧,使學生在整理中學會思考。如自學“比的意義”先回顧書上例子游泳池長與寬的比。初步感知比的形式(除法)。其次模仿舉例,嘗試中思考。理解“比”的內(nèi)涵,生成體育中2:0的計分方式并不是比,理解洗滌劑中洗滌液與水的比,糖水中糖與水的比,學生思維在教師有度的扶放中自然達到那個水準。
讓學生在自學中學會思考,教師起主導作用,需要教師做好“導趣、導向、導疑、導法、導饋。”從而使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得到最佳結合,思考是一種習慣,一種品質。從產(chǎn)生思考意識——掌握思考方法——形成會思考技能——養(yǎng)成思考習慣——提升人的生命質量。它需要教師長期引領,也是教師教學藝術運疇,更是教師教學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