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美金融恐怖平衡生成基礎、維系困境及化解思路

      2014-12-16 15:57:26劉建江黃雅韻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4年6期
      關鍵詞:外匯儲備

      劉建江+黃雅韻

      摘 要:中美經濟增長方式的差異性是導致中美金融恐怖平衡的根源,直接反映的是全球商品與美元流動的方向性失衡。在現(xiàn)行國際貨幣體系(BWII)下,美元固有的高風險性及美國對債務型經濟的高度依賴,導致其融資成本不斷上升,債券融資需求持續(xù)擴大。中國促進經濟轉型與投資多元化的努力,導致對美元資產需求相對減少,加之美國經濟增長模式調整及制造業(yè)重振,意味著美國輸出美元交換中國商品的互補性格局正在逐步向競爭性格局轉化,這使得繼續(xù)維系中美金融恐怖平衡格局面臨困境。該格局的有效化解還有賴于雙方現(xiàn)有發(fā)展模式的成功調整,同時中國也需要促進外匯儲備資產管理多元化,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關鍵詞:經濟增長方式;金融恐怖平衡;制造業(yè)重振;外匯儲備

      一、引 言

      中美兩國的貿易與投資活動不僅關系到自身的經濟發(fā)展,也關系到世界經濟政治的平衡與穩(wěn)定。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通過出口的快速增長,獲得順差與美元,積存了大量外匯儲備,2014年3月底高達3.95萬億美元,美國則通過經常項目逆差與資本流動輸出美元,并通過吸引中國等國家購買美國以國債為代表的金融資產使美元回流美國,維持中美兩國資金流的平衡。美方統(tǒng)計,2013年美國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達4 748.64億美元,來自中方的逆差高達3 372.91億美元,占其逆差總額的71.03%。中方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對美國貿易順差是2 189.2億美元,但卻占當年整體貿易順差2 311億美元的94.7%。中美這種商品與資金流動規(guī)律,一些學者將其描述為“金融恐怖平衡”(the balance of financial terror)(Laurence Summers,2004{1};巴曙松,2009{2})。在這種商品與資金流動的趨勢中,若中國不繼續(xù)大量買入美元資產甚至拋售美元資產,將成為美元危機的隱憂,甚至引發(fā)美國經濟危機和全球衰退。反之,若美國出現(xiàn)債務違約,或者美元大幅度貶值,則中國又不得不賣出美元資產,最終的結果是兩派俱傷。為了雙方共同的利益,中國需要高額持有美元債券,也需要維持美元匯率的穩(wěn)定,美國需要維持美國債券的信譽,保持美元匯率的穩(wěn)定,并創(chuàng)造足夠的吸引力吸引資本回流,中美雙方共同維護這種平衡關系。

      中美之間這種資金與商品流動的依存關系也反映了長期以來存在的“中心國”(美國)與“外圍國”(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國家、OPEC成員等)國際分工架構?!爸行膰泵绹ㄟ^貿易逆差方式向世界提供美元,然后又憑借發(fā)達的金融市場體系吸引“外圍國”(中國)的資金流入,形成資本和金融項目盈余(Dooley et al,2005)。{3}羅納德·麥金農(2005)認為在美元本位制下,中國以高額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國債是美元資金循環(huán)的必要環(huán)節(jié)。{4}有學者從全球金融形勢來分析,認為美元地位仍然無法替代,投資于美國政府債劵,既是中國高額外匯儲備的首選也是無奈的選擇。{5}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在中美金融恐怖平衡格局中,中國被迫承擔起維護美元穩(wěn)定的義務,這與當前中國的獲益與身份不對稱。美國國債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龐氏騙局,中國應停止增持,改持黃金或大宗商品{6},高額持有美國國債弊大于利{7}{8},應較早實施逐步減持美國債券措施。{9}根據(jù)余永定(2012){10}的估算,中國作為全球的重要債權人,2011年還給債務人支付了多達270億元的利息。實際上,中國直到2011年才停止單方面擴大美國國債總量的行為。不僅如此,2011年5月以來,美國國內關于國債上限遲遲不能決策的博弈,意味著美國將政治問題置于金融穩(wěn)定之上,加之受當年8月初標準普爾下調美國3A主權信用評級至AA+的沖擊,這給出于經濟利益考量來持有美國國債的中國出了難題。因此,余永定(2011)指出,想要改變我國持有美國政府債券的狀態(tài),而不引起嚴重的政治和金融后果可能為時已晚。{11}

      由此可見,學者們多從全球美元流動規(guī)律來探討中美之間金融恐怖平衡,同時也認識到中國持有巨額美國國債的影響已不僅僅表現(xiàn)在經濟層面,還外溢至政治領域,金融恐怖平衡影響面越來越廣。本文試圖從國際分工、中美經濟發(fā)展模式、大國經濟特征等角度來分析金融恐怖平衡的生成邏輯及維系困境,并探討化解途徑。

      二、中美兩國金融恐怖平衡的生成邏輯

      1. 國際分工催生中美兩國不同經濟發(fā)展模式

      雷達、趙勇(2009){12},徐建煒、姚洋(2009){13}等描述了20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的一種基于金融市場比較優(yōu)勢的新形態(tài)國際分工體系,即金融—制造相對分離的國際分工體系。在這一體系當中,美、英等金融強國由于金融業(yè)發(fā)達(英國衰落后,美國成為核心),相對于制造業(yè)具有比較優(yōu)勢,因此出口金融服務產品,表現(xiàn)為資本金融項目盈余。德、日兩個老牌制造業(yè)大國和后來崛起的亞洲四小龍,在制造業(yè)方面具有比較優(yōu)勢,因此出口制造業(yè)產品,表現(xiàn)為經常項目的盈余。傳統(tǒng)的石油輸出國,他們則以提供能源性產品參與國際分工體系當中,其經常項目也長期保持盈余。

      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改革開放進程加快,并逐步融入到新型國際分工體系當中。我國充分發(fā)揮勞動力比較優(yōu)勢,實施出口導向型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積極吸引外資,努力擴大出口,形成了一種外需依賴型經濟發(fā)展模式,并迅速躍升為世界制造業(yè)大國,2010年制造業(yè)占全球比重首次超過美國,2013年加工貿易順差高達3 638.2億美元。在對外貿易快速發(fā)展過程中,中國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同時大量購買美國的金融產品,以世界最主要的最終消費品的提供方與美國國債最大的海外持有者身份緊密地融入到以美國為核心的金融—制造分工體系當中。

      20世紀60年代以來,以國際分工為基礎,美國開始了“去工業(yè)化”(Deindustrialization)的進程,進入80年代,去工業(yè)化進程加快,美國產業(yè)結構也轉向了以服務業(yè)為中心的第三產業(yè),制造業(yè)空心化現(xiàn)象日益凸顯。到2009年,制造業(yè)占GDP的比重已下降至11%,而第三產業(yè)所占比重上升到了80.7%,其中服務業(yè)中的金融、保險與房地產為代表的廣義金融服務業(yè)占GDP比重高達21.1%(見表1)。在這一過程中,美國不斷積累金融業(yè)的比較優(yōu)勢,以美元霸權為基礎,逐漸成為金融服務產品的壟斷者,并用金融產品來交換制造業(yè)產品,成為國際分工體系中金融產品的提供方。

      美國在全球金融產品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可以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實體經濟支撐,國內低儲蓄率、高投資率成為常態(tài)。例如美國國內居民儲蓄率,2005年一度下跌至負數(shù),2008年后雖然大幅度上升,到2014年3月上升至3.8%,但仍然處于較低水平。于是美國不論是政府還是普通百姓,負債越來越大,表現(xiàn)在外部就是長期巨額的經常赤字。因此,美國逐步演變成了一種具有“高消費、高負債、低儲蓄”為特征的債務推動型增長模式。

      2. 中美兩國不同發(fā)展模式進一步強化金融恐怖平衡格局

      (1)中國消費低迷的經濟增長模式具有高額持有美國國債的內在要求

      在依賴出口與投資的經濟增長模式下,我國國內消費長期不旺,外匯儲備超額增長,2013年底增長到3.82萬億美元,約占全球外匯儲備的32%,比世界第二大外匯儲備國日本多了2.55萬億美元,是2001年的近17倍(見表2)。高額外匯儲備需要尋找輸出途徑,增持美債既是被動選擇,也符合出口導向戰(zhàn)略的需要,是國際分工體系得以維持的需要。中方巨額貿易順差積累的外匯儲備回流到美國,可為美國債務型增長模式夯實基礎,推動美國的消費和投資需求,間接帶動中國的出口增長。因此,長期以來,我們已習慣于美國經濟繁榮帶動世界對外貿易繁榮的局面。

      從中美雙邊貿易來看,美方統(tǒng)計,中方2000年取代日本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地,占美國貿易差額總額的16.86%,到2010年高達50.69%,2012年高達59%。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2001年僅786億美元,2007年上升到4 776億美元,但在此后的3年內,增持美國國債達到1.160 1萬億美元,這也意味著這一期間中國約40%的外匯儲備轉化為美國國債,其中2008~2010年,中方得自美國的順差有90%轉化為國債增量(表2)。到2013年底,中國持有美債已高達1.268 9萬億美元,占各國所持美國國債總額的21.9%,比日本多出864億美元。

      (2)美國債務型經濟增長模式推動美國國債持續(xù)擴大

      美國債務推動型經濟增長模式,屬于一種高消費、低儲蓄的增長模式,實體經濟的支撐力度不斷下降,而虛擬經濟、金融經濟所占比重日益上升,金融、保險、房地產及租賃業(yè)在GDP中所占比重逐步超過第二產業(yè)在GDP中所占比重,國內經濟體系中儲蓄與投資(S-I)的缺口越來越大,經常項目赤字不斷擴大,占GDP的比重21世紀以來幾乎都在3%以上,其中2011年依然達到3.1%(見圖1)。同時,美國憑借美元的國際本位貨幣地位,扮演了“世界中央銀行”角色,大量向世界輸出貨幣,演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并把匯率和經濟調整的責任部分轉移到其他國家。

      在美國經常項目赤字短期內難以扭轉的背景下,美國經濟的增長與發(fā)展越來越依賴吸納外部融資,尤其是向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國家融資。這決定了美國必須通過借貸維持經濟體系的運轉,通過向國際市場提供以國債為代表的金融產品吸引資本回流,即需要資本與金融項目的順差來彌補其經常項目的巨額赤字。于是,從政府方面來看,國債規(guī)模不斷擴大,政府批準的國債上限不斷提高,2001年尚只有5.95萬億美元,到2011年5月觸及14.3萬億美元的國債上限,其后又多次觸及上限。2012年9月又推出QE3,強化了其金融恐怖平衡另一方的地位。

      中美兩國經濟發(fā)展增長模式,實際上就是美國輸出美元交換中國商品,中國再用獲得的美元購買美國的金融產品,從而完成美元資金的循環(huán)。在國內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中國通過出口可以轉移過剩產能,解決就業(yè)問題,而美國則憑借美元來享受中國價廉物美的商品,同時又用中國回流的美元資金來維持平衡,短期內中美這種經貿依存關系,體現(xiàn)了二者的互補性。Eichengreen(2004)從博弈論的視角分析了美國經常賬戶逆差可持續(xù)性的問題,認為在美國與順差國之間的中央銀行就像一個卡特爾組織,由于持有巨額的美元資產,他們最優(yōu)的策略是共同維持美元匯率穩(wěn)定,從而保持所持有的美元金融資產的穩(wěn)定。{14}在中美經濟發(fā)展模式沒有根本改變的背景下,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wěn)定成了中國外匯儲備的首要任務。中國一旦減持美國國債,勢必造成其他債主的恐慌,產生足以壓垮債券價格的連鎖反應,最終吃虧最大的,一是“欠債人”美國,二是“大債主”中國。在兩難的境地當中,中國持有美國國債越來越多,2008年超過日本成為海外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者,逐步被拴上了金融恐怖平衡的戰(zhàn)車。

      三、中美金融恐怖平衡維系困境

      自前蘇聯(lián)解體以來,美國以全球最發(fā)達國家身份獨享全球霸主地位,建立了當今國際政治經濟體系、金融體系,形成了美國軍事霸權和美元霸權。在此狀態(tài)下,中國以一個后來者、外來者、弱者的身份逐漸進入體系。雖然中國經濟近30多年來快速發(fā)展,但與美國相比,仍處于不同的層次上。30余年來,中美因經濟結構的巨大差異,建立了非常好的基于互補性的相互依賴關系,中美金融恐怖平衡格局的長期存在就是這種關系的直接反映,并曾經推動了兩國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中美之間的“金融恐怖平衡”格局實質是全球商品與資本流動失衡的直接反映,是中美經濟增長模式的結果,是世界經濟結構性失衡的表現(xiàn),是現(xiàn)有國際貨幣體系、貿易體系和國民經濟運行體系非均衡發(fā)展的體現(xiàn),但從長期來看,繼續(xù)維系這種格局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zhàn)。

      1. 以美元為主要儲備貨幣的國際貨幣體系內生的高風險性

      在傳統(tǒng)的BWI時代,存在“特里芬悖論”,即信心與清償能力不可調和。在BWII時代,并沒有徹底解決這一矛盾,其表現(xiàn)形式還出現(xiàn)了一些新變化。作為主要儲備貨幣發(fā)行國的美元,若不維持逆差,則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國家和地區(qū)等非儲備貨幣國難以獲得相應的順差,也就難以獲得發(fā)展資金,并抑制其經濟增長。而美國經常赤字不斷擴大,又不可避免地會影響美元信心。這實際上就是“特里芬悖論”的新表現(xiàn):美國要維持原有的債務型經濟體系,需要保持債務的持續(xù)增長,而這將影響美元資產信心,使美元面臨貶值壓力;美國要進行經濟轉型,則需減少美元輸出,縮減貿易逆差,這又將影響其進口,進而影響到中國等東亞國家原有的經濟發(fā)展模式,制約其從美國進口商品及繼續(xù)購買美元債券的資金來源,同時也抑制雙方的經濟增長。對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經濟體,若繼續(xù)購買美國國債將因持有美元資產過多而面臨其賴債的風險,尤其是隱性賴債風險;若不購買美國國債則面臨美國經濟規(guī)模縮減并影響其經濟增長,以及因美元資產需求減少而貶值所導致的隱性賴債。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斯蒂格莉茨(2009){15}認為BWII對世界經濟增長存在收縮作用,余永定(2009){16}則強調,BWII下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美國國債作為儲備資產的資格本身,存在較大風險,繼續(xù)維系面臨巨大挑戰(zhàn)。

      2. 美國債務膨脹降低了美元資產整體吸引力,美國融資缺口擴大

      沒有足夠的實體經濟支撐,債務型經濟體系最大的問題是美元資產整體吸引力下降,外部融資缺口擴大。美國大量海外駐軍、預算赤字,尤其是巨大的醫(yī)?;鹑笨冢枰峁姶蟮馁Y金支持。美國經常項目持續(xù)巨額赤字又難以消除,美元資產吸引力不斷下降的趨勢也將難以有效扭轉。這事實上成為一個惡性循環(huán),經常赤字越大,美元負債越大,美元資產的預期風險也就越大,通過資本與金融項目的順差來彌補經常項目赤字的難度也越大。2001年,受“9·11”恐怖事件的影響,美國資本與金融項目是41.34億美元,同比下降13.45%。2006年美國發(fā)生次貸危機以來,資本與金融項目惡化嚴重,美國明顯失去了原本對全球FDI的巨大吸引力,2007年美國資本與金融項目順差是6 114.22億美元,比上年驟降將近21.38%,2009年降至1 860.63億美元,達到亞洲金融危機之后的最低點。實際上2000~2005年,美國資本與金融項目順差和經常項目赤字大致相等,但美國次貸危機以來,資本與金融項目和經常項目的缺口不斷擴大,2006~2012年,美國經常項目比其資本與金融項目多出1 727.13億美元(圖2)。

      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對傳統(tǒng)經濟增長模式進行了全面的反思。其中的首要方向就是要致力于減少對消費的依賴,也就是減少過度的進口,減少貿易逆差。然而,經濟轉型路徑漫長,短期內難以扭轉經濟增長對債務的依賴,美國國債上限不斷提升就是明顯的例子。一旦這種趨勢繼續(xù)并得到強化,將動搖美元的霸主地位,影響美元資產的信心,從而威脅整個金融恐怖平衡格局。

      3. 中國外需拉動趨緩及外匯管理多元化,逐步減少了美元資產需求

      (1)中國經濟模式調整與轉型,外匯儲備增長壓力趨減

      馬丁·惠爾(2009)提出了一個代表性的觀點:中國在未來20年里仍會保持制造業(yè)出口經濟的模式,并且中國現(xiàn)行的外匯體制依然與美元掛鉤,因此中國經濟要想一直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那么繼續(xù)購買美債,支持美國經濟向前發(fā)展是個可行性較高的方式。{17}然而中國已經逐步認識到現(xiàn)有經濟發(fā)展模式的弊端,正在逐步擺脫出口拉動與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中國所推行的擴大內需戰(zhàn)略、中西部產業(yè)承接戰(zhàn)略,其效果也在逐步顯現(xiàn)。尤其是中國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后所帶來的環(huán)境壓力、工資上漲壓力及其他國家貿易摩擦的壓力,將制約中國對外貿易的繼續(xù)大幅度增長,中國對外貿易增速將趨于下滑甚至出現(xiàn)負增長。而且,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逐步出現(xiàn),儲蓄率及對外資的吸引率將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下降。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將導致中國國際收支順差減少并向平衡方向發(fā)展,外匯儲備增長也將趨緩,這也將直接減少對美債的高額需求。

      (2)中國推進儲備資產管理的多元化,美國債券需求增長壓力趨減

      從長遠來看美國經濟實力確實遠超他國,美國金融市場的容納能力大,美國經濟實力也決定了持有美國國債是中國外匯儲備的首選。但一旦中國成為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時,美元貶值及美債評級的下降都可能使持有美債者遭受巨大損失。然而,中國已無法承受美國債務型經濟增長模式所導致的債務無序增長,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美國國債的無限膨脹,不得不做痛苦決策。{18}明顯信號就是2011年以來,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幾乎停止了增長,而持有的日元債券、歐元債券總額在增長,2011年前5個月中國購買了大約240億美元的德國、法國所發(fā)行AAA級債券,以及720億美元的歐洲公司債。另外就是中國在努力推進與周邊貿易伙伴之間的貨幣互換規(guī)模,以減輕對美元的依賴。2008~2013年6月,中國已與19個國家和地區(qū)簽訂的貨幣互換協(xié)議,總額高達2萬億人民幣。

      4. 美國制造業(yè)重振與中國經濟追求平衡的共同作用將沖擊原有均衡體系

      當前,中美兩國都在努力對經濟增長模式進行調整。從美國層面來看,美國正在努力改變其債務型、服務與虛擬型經濟增長模式,并將再工業(yè)化戰(zhàn)略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意義層面上。為此,2009年奧巴馬政府提出制造業(yè)重振戰(zhàn)略,并宣傳將從以債務推動型增長模式轉向出口推動型增長模式,從虛擬經濟增長模式過渡到制造業(yè)增長模式;從高消費、低儲蓄的增長模式過渡到消費、多儲蓄的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從美國實際經濟表現(xiàn)來看,雖然短期內沒有改變債務型經濟增長的實質,但成效明顯。2010~2012年經濟增長取得了不錯的業(yè)績,實際增長率也分別增長了2.4%、1.8%和2.2%,其經常項目逆差2009年迅速下降到3 818.96億美元,較上年度減少近3 000億美元,但2010年卻又增長到4 419.51億美元(圖2)。制造業(yè)開始出現(xiàn)一定程度上的復蘇,制造業(yè)占GDP的比重2011年比2009年提升了0.5個百分點。美國失業(yè)率則由2007年底的4.6%攀升至2010年底的9.4%,2011年以來,逐步下降,但到2013年底仍高達6.7%。同時,美國的居民儲蓄率,長期以來處于較低水平,2005年一度下降到負數(shù),2008年以來大幅度上升,年底達到6.2%,2013年仍有4.3%。美國重回實體經濟增長模式,推行再工業(yè)化戰(zhàn)略,意味著美國將努力改變用美元交換他國實物商品的局面,從長遠來看,反映的是美國本身要去沖擊全球金融—制造分工格局,這也必將倒逼重要貿易伙伴國轉型,尤其是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

      從中國層面來說,中國也在努力擺脫原有的經濟增長模式,這也包括了主動與被動兩個層面。從被動層面來說,人民幣升值和國內房地產價格不斷上漲帶來的租金成本壓力、人口紅利消減帶來的工資上漲壓力以及資源消耗加劇,加之對外貿易總額已經與美國不相上下,達到了一個大平臺,外需繼續(xù)大幅度增長已不現(xiàn)實。這些因素的存在,正在倒逼中國經濟轉型。從主動層面來說,中部崛起、西部開發(fā)戰(zhàn)略的實施,城鎮(zhèn)化、貿易平衡等都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并努力減少美國國債的持有量,積極應對美國制造業(yè)重振戰(zhàn)略,這都體現(xiàn)了中國的主觀能動性。

      這一發(fā)展態(tài)勢的直接結果是中美經濟關系之間的互補性減弱了,競爭性加強了。美國制造業(yè)重振、出口翻番計劃的實施,也意味著美國將從生產、供給和投資等方面來拉動經濟增長,并強化進口替代的效應,這預示著中美經貿間的競爭性將日益加劇,那么美國經濟增長得越好,反而對中國的負面影響越大,這與過去將有很大的不同。{19}這事實上將沖擊中美金融恐怖平衡的運行基礎。

      四、中國化解金融恐怖平衡的思路

      走出中美金融恐怖平衡困境的關鍵是兩國經濟增長模式的成功轉型。從美國方面來說,促進美國經濟復蘇,奧巴馬政府正在努力擺脫債務型經濟發(fā)展模式,采取了四大振興舉措,其中重振制造業(yè)戰(zhàn)略被認為是為美國人提供優(yōu)良就業(yè)機會、推動美國高科技領域的創(chuàng)新、改變美國長期的經常賬戶赤字和政府債務赤字、推動美國經濟走上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的途徑。對中國來說,外匯儲備資產管理的多元化,只是走出金融恐怖平衡的短期策略,經濟模式轉變才是根本?;诖耍袊攧罩笔抢^續(xù)實施擴大內需戰(zhàn)略,抓住城鎮(zhèn)化的戰(zhàn)略機遇,改革外匯管理體制,通過政策、法律的完善促進生產企業(yè)技術改造與產業(yè)結構的升級,鼓勵更多企業(yè)對外投資,促進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與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推動出口貿易可持續(xù)發(fā)展,使中國的出口創(chuàng)匯更好地服務于自身的經濟發(fā)展。

      1. 主動應對打破金融恐怖平衡的可能損失,促進外匯儲備多元化

      美國制造業(yè)重振戰(zhàn)略面臨資金壓力,同時財政預算又難以大幅度減少,因此美國政府仍將面臨通過提升國債上限以新債還舊債來暫時擺脫困境的局面。中國需要積極應對美國制造業(yè)重振的挑戰(zhàn),并及時進行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的調整。對中國來說,目前所要做的是勇于面對打破金融恐怖平衡可能造成的損失,并盡量減少這一損失。首先,在日本、英國等經濟體增持美國國債時中國應盡量保持穩(wěn)定,使其他國家持有美國國債的增量超過中國,部分轉移維持美元匯率、美元資產穩(wěn)定的壓力,并與持有美國國債的主要國家聯(lián)合起來,共同向美國政府施加影響力,降低美國國債違約的風險。其次,加強與美方的對話、溝通與合作,使美國意識到國債違約的代價,中方有打破金融恐怖平衡的堅定決心。第三,積極采取措施調整外匯儲備資產結構,實現(xiàn)儲備資產投資渠道的多元化。例如:在投資組合中增加歐元、日元、英鎊等資產的比重,逐步增持能源與大宗商品的現(xiàn)貨與期貨;推進美元資產的多元化,例如增持通脹保值類美國國債與短期國債,減持長期國債;增持美國股票與企業(yè)債,減持美國國債;加大國有企業(yè)、民營企業(yè)走出海外步伐;改革結售匯辦法,藏匯于民、藏匯于企業(yè),適度分流外匯持有,減少國家集中持有外匯的壓力;順應市場需要,改革主權財富對外投資機制,使之更能適應市場變化的需要。{20}第四,加強匯率市場化,逐步開放資本賬戶。讓市場來優(yōu)化配置企業(yè)和居民的資產,以此減輕持續(xù)的貿易盈余與不斷增長的外匯儲備對我國人民幣匯率波動造成的壓力,減輕我國外匯資產的匯率波動風險。{21}

      2. 制定長期對外投資的利益戰(zhàn)略,理性承擔世界責任

      中國更需要理性思考自己的處境與地位,因為金融恐怖平衡格局中,中美的利益與風險并非對等,中國將比美國承擔更大的風險。中國在美國經濟面臨危機與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通過金融資產的形式向以美國為代表的世界經濟體注入流動性,承擔了維持世界經濟穩(wěn)定的重要責任。{22}但是,中國目前還是發(fā)展中國家,自身還有許多問題要解決,還無力承擔這么多的全球經濟責任。金融危機期間大舉增持美國國債,使中國自己失去了購置實體經濟股權與資產以及大宗商品的最佳時機,使自己處于兩難境地。而且,美國經濟復蘇之后,立即從金融、貿易到軍事等多個領域對中國進行全面封堵,給中國發(fā)展施加了巨大的壓力。過去10余年來,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國家在積極推進貿易與金融合作,然而美國自金融危機緩過神來之后,在2010年即高調宣布重返亞太。延坪島炮擊事件、天安艦事件、中國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等,美國主導了一個個東亞爭端,中日、中國與東盟關系尤其是與菲律賓等國關系迅速惡化。東亞地區(qū)的關鍵性主題,已由過去10年的“經濟、合作”轉變?yōu)槲磥?0年甚至更長時間內的“安全、互疑”。由此看來,中國要按照既有的方針政策進行海外市場開拓,將合理管理外匯儲備置于戰(zhàn)略地位,而不是當他國缺乏流動性的時候,以犧牲自身的物價穩(wěn)定為代價向全球注入流動性。同時,中國政府要適時向美國政府施壓,敦促美國妥善處理債務問題,并探討高額持有美國國債優(yōu)勢轉化為政治優(yōu)勢的途徑。

      3. 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與人民幣國際化,減輕對美元的依賴

      當前國際貨幣體系造就了美元霸權地位,美元霸權也是美國的核心利益之所在。美國濫發(fā)貨幣而不用承擔代價,美國經濟波動綁架世界經濟發(fā)展。美國國債市場的大幅波動和不確定性將影響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穩(wěn)定,拖累全球經濟復蘇。由此要想擺脫中美金融恐怖平衡的命運,也依賴于建立多元化儲備體系的國際貨幣新體系。

      人民幣國際化,一方面能給外貿企業(yè)帶來交易方便,降低因使用美元等外匯結算的匯率風險,減少用人民幣兌換外匯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能為國家管理外匯儲備緩壓減負,有效控制外匯儲備的增長,緩解當前人民幣穩(wěn)定的壓力,有利于中國經濟存量的保值與增值,逐步化解外匯儲備越積越多的壓力,避免對美國國債的高額被動持有。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崛起的必然結果,然而人民幣國際化將動搖美國的中心利益,遭受美國的強力反擊。因此,中國在積極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新一輪改革之時,要更多地運用20國集團的力量,要漸進式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減少與美元的直接沖突。

      五、結 語

      金融恐怖平衡格局,反映的是以金融—制造為特征的新型國際分工局面,以及中美之間商品與美元的運動規(guī)律與趨勢,是全球商品與美元流動失衡的直接反映,是中美兩國經濟發(fā)展模式的必然結果,是世界經濟結構性失衡的表現(xiàn),是現(xiàn)有國際貨幣體系、貿易體系和國民經濟運行體系非均衡發(fā)展的體現(xiàn)。中國大量持有美國國債,短期內強化了中美經貿關系,擴展了中美的戰(zhàn)略合作空間,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兩國的政治沖突,并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以美國為代表的發(fā)達國家對中國崛起的擔憂及阻撓,為互惠共贏奠定了基礎,這樣也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fā)展。

      但是,以美元為主要儲備貨幣BWII體系中,美國面臨債務型經濟增長模式與美元信心及逆差的可持續(xù)性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而奧巴馬政府執(zhí)政以來所實施的經濟增長模式調整、制造業(yè)重振戰(zhàn)略、出口翻番計劃,均需要資本的大量流入與美國逆差的收縮,這又勢必弱化金融恐怖平衡格局一方的維系基礎。而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調整與轉型,外匯儲備增長趨緩,加之推行儲備資產管理多元化戰(zhàn)略,意味著對美國國債的需求在逐步減少。同時,美國制造業(yè)重振戰(zhàn)略的推行,也意味著中美之間的經貿關系正在逐步由互補性向競爭性轉化,這也動搖了原有的金融恐怖平衡格局。正因為如此,這種格局難以長久維系,化解的基礎在于兩國經濟增長模式的成功轉型。展望未來,中美兩國要繼續(xù)實現(xiàn)經貿領域的互惠共贏,共同努力擺脫恐怖平衡格局的危機。但中國也要努力擺脫美國國債對中國資金流國內外循環(huán)機制的制約,避免美國通過操縱國債影響中國資金安全及經濟安全,努力探索將高額持有美國國債的經濟優(yōu)勢轉化為政治優(yōu)勢的途徑。

      注 釋:

      {1}Summers,Lawrence H:“The U.S.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and the Global Economy”,IMF,Per Jacobsson Lecture,2004.

      {2}巴曙松:《金融恐怖平衡”到“再平衡”》,《廣州日報》2009年5月12日。

      {3}Dooley,Michael P,David Folkerts- Landau,Peter M Garber:“The Revived Bretton Woods System:The Effects of Periphery Intervention and Reserve Management on Interest Rates & Exchange Rates in Center Countries”,NBER Working Paper,2004,http://www.nber.org/papers/w 10332.

      {4}羅納德·麥金農:《落入國際美元本位制陷阱》,《新金融》2005年第7期。

      {5}李楊、何海峰:《美國經常賬戶失衡:表現(xiàn)、理論與政策——兼駁伯南克“世界儲蓄過?!闭摗罚秶H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6}宋鴻兵:《美國國債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騙局》,《證券市場周刊》2009第3期。

      {7}趙錫軍、張斌:《專家解析大量持有美國國債利與弊》,新浪網,http://news.sina.com.cn/c/2009-01-09/124617011917.shtml.

      {8}張明:《美國國債中長期價值堪憂》,《中國證券報》2009年3月20日。

      {9}余永定:《見證失衡——雙順差、人民幣匯率和美元陷阱》,《國際經濟評論》2010年第3期。

      {10}余永定:《中國借錢給別人還要付利息》,證券之星網,http://finance.stockstar.com/SS2012110300000751.shtml

      {11}余永定:《后危機時期的全球公共債務危機和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國際經濟評論》2011年第1期。

      {12}雷達、趙勇:《中美經濟失衡的性質及調整:基于金融發(fā)展的視角》,《世界經濟》2009年第1期。

      {13}徐建煒、姚洋:《國際分工新形態(tài)、金融市場發(fā)展與全球失衡》,《世界經濟》2010年第3期。

      {14}Eichengreen B:“Global Imbalances and the Lessons of Bretton Woods”,NBER Working Paper,10497,2004 http://www.nber.org/papers/w 10497.

      {15}Bruce Greenwald,Stiglitz Joseph:“A Modest Proposal Fo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Reform”,Istanbul Unpublished,Vol.8,2009.

      {16}余永定:《中國儲備資產所面臨的威脅》,《財經》2009年第8期。

      {17}Morrison W M,M Labonte:“China s Holdings of US Securities:Implications for the US Economy”,CRS Report for Congress,Jun,2009.

      {18}楊峰、劉先良:《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風險及對策——以日本和新加坡為借鑒》,《國際貿易問題》2014年第2期。

      {19}徐以升:《全球體系的四個重要邏輯變化》,《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報告》2013年第2期。

      {20}藍茵茵、羅新星:《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機遇、風險與安全對策》,《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年第3期。

      {21}張彰、季圓美:《國家治理水平與匯率制度選擇的實證分析》,《求索》2012年第3期。

      {22}袁冬梅:《美國制造業(yè)重振面臨的人才儲備挑戰(zhàn)》,《國際貿易問題》2012年第4期。

      (責任編校:文 香)

      但是,以美元為主要儲備貨幣BWII體系中,美國面臨債務型經濟增長模式與美元信心及逆差的可持續(xù)性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而奧巴馬政府執(zhí)政以來所實施的經濟增長模式調整、制造業(yè)重振戰(zhàn)略、出口翻番計劃,均需要資本的大量流入與美國逆差的收縮,這又勢必弱化金融恐怖平衡格局一方的維系基礎。而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調整與轉型,外匯儲備增長趨緩,加之推行儲備資產管理多元化戰(zhàn)略,意味著對美國國債的需求在逐步減少。同時,美國制造業(yè)重振戰(zhàn)略的推行,也意味著中美之間的經貿關系正在逐步由互補性向競爭性轉化,這也動搖了原有的金融恐怖平衡格局。正因為如此,這種格局難以長久維系,化解的基礎在于兩國經濟增長模式的成功轉型。展望未來,中美兩國要繼續(xù)實現(xiàn)經貿領域的互惠共贏,共同努力擺脫恐怖平衡格局的危機。但中國也要努力擺脫美國國債對中國資金流國內外循環(huán)機制的制約,避免美國通過操縱國債影響中國資金安全及經濟安全,努力探索將高額持有美國國債的經濟優(yōu)勢轉化為政治優(yōu)勢的途徑。

      注 釋:

      {1}Summers,Lawrence H:“The U.S.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and the Global Economy”,IMF,Per Jacobsson Lecture,2004.

      {2}巴曙松:《金融恐怖平衡”到“再平衡”》,《廣州日報》2009年5月12日。

      {3}Dooley,Michael P,David Folkerts- Landau,Peter M Garber:“The Revived Bretton Woods System:The Effects of Periphery Intervention and Reserve Management on Interest Rates & Exchange Rates in Center Countries”,NBER Working Paper,2004,http://www.nber.org/papers/w 10332.

      {4}羅納德·麥金農:《落入國際美元本位制陷阱》,《新金融》2005年第7期。

      {5}李楊、何海峰:《美國經常賬戶失衡:表現(xiàn)、理論與政策——兼駁伯南克“世界儲蓄過?!闭摗?,《國際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6}宋鴻兵:《美國國債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騙局》,《證券市場周刊》2009第3期。

      {7}趙錫軍、張斌:《專家解析大量持有美國國債利與弊》,新浪網,http://news.sina.com.cn/c/2009-01-09/124617011917.shtml.

      {8}張明:《美國國債中長期價值堪憂》,《中國證券報》2009年3月20日。

      {9}余永定:《見證失衡——雙順差、人民幣匯率和美元陷阱》,《國際經濟評論》2010年第3期。

      {10}余永定:《中國借錢給別人還要付利息》,證券之星網,http://finance.stockstar.com/SS2012110300000751.shtml

      {11}余永定:《后危機時期的全球公共債務危機和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國際經濟評論》2011年第1期。

      {12}雷達、趙勇:《中美經濟失衡的性質及調整:基于金融發(fā)展的視角》,《世界經濟》2009年第1期。

      {13}徐建煒、姚洋:《國際分工新形態(tài)、金融市場發(fā)展與全球失衡》,《世界經濟》2010年第3期。

      {14}Eichengreen B:“Global Imbalances and the Lessons of Bretton Woods”,NBER Working Paper,10497,2004 http://www.nber.org/papers/w 10497.

      {15}Bruce Greenwald,Stiglitz Joseph:“A Modest Proposal Fo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Reform”,Istanbul Unpublished,Vol.8,2009.

      {16}余永定:《中國儲備資產所面臨的威脅》,《財經》2009年第8期。

      {17}Morrison W M,M Labonte:“China s Holdings of US Securities:Implications for the US Economy”,CRS Report for Congress,Jun,2009.

      {18}楊峰、劉先良:《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風險及對策——以日本和新加坡為借鑒》,《國際貿易問題》2014年第2期。

      {19}徐以升:《全球體系的四個重要邏輯變化》,《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報告》2013年第2期。

      {20}藍茵茵、羅新星:《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機遇、風險與安全對策》,《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年第3期。

      {21}張彰、季圓美:《國家治理水平與匯率制度選擇的實證分析》,《求索》2012年第3期。

      {22}袁冬梅:《美國制造業(yè)重振面臨的人才儲備挑戰(zhàn)》,《國際貿易問題》2012年第4期。

      (責任編校:文 香)

      但是,以美元為主要儲備貨幣BWII體系中,美國面臨債務型經濟增長模式與美元信心及逆差的可持續(xù)性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而奧巴馬政府執(zhí)政以來所實施的經濟增長模式調整、制造業(yè)重振戰(zhàn)略、出口翻番計劃,均需要資本的大量流入與美國逆差的收縮,這又勢必弱化金融恐怖平衡格局一方的維系基礎。而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調整與轉型,外匯儲備增長趨緩,加之推行儲備資產管理多元化戰(zhàn)略,意味著對美國國債的需求在逐步減少。同時,美國制造業(yè)重振戰(zhàn)略的推行,也意味著中美之間的經貿關系正在逐步由互補性向競爭性轉化,這也動搖了原有的金融恐怖平衡格局。正因為如此,這種格局難以長久維系,化解的基礎在于兩國經濟增長模式的成功轉型。展望未來,中美兩國要繼續(xù)實現(xiàn)經貿領域的互惠共贏,共同努力擺脫恐怖平衡格局的危機。但中國也要努力擺脫美國國債對中國資金流國內外循環(huán)機制的制約,避免美國通過操縱國債影響中國資金安全及經濟安全,努力探索將高額持有美國國債的經濟優(yōu)勢轉化為政治優(yōu)勢的途徑。

      注 釋:

      {1}Summers,Lawrence H:“The U.S.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and the Global Economy”,IMF,Per Jacobsson Lecture,2004.

      {2}巴曙松:《金融恐怖平衡”到“再平衡”》,《廣州日報》2009年5月12日。

      {3}Dooley,Michael P,David Folkerts- Landau,Peter M Garber:“The Revived Bretton Woods System:The Effects of Periphery Intervention and Reserve Management on Interest Rates & Exchange Rates in Center Countries”,NBER Working Paper,2004,http://www.nber.org/papers/w 10332.

      {4}羅納德·麥金農:《落入國際美元本位制陷阱》,《新金融》2005年第7期。

      {5}李楊、何海峰:《美國經常賬戶失衡:表現(xiàn)、理論與政策——兼駁伯南克“世界儲蓄過?!闭摗罚秶H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6}宋鴻兵:《美國國債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騙局》,《證券市場周刊》2009第3期。

      {7}趙錫軍、張斌:《專家解析大量持有美國國債利與弊》,新浪網,http://news.sina.com.cn/c/2009-01-09/124617011917.shtml.

      {8}張明:《美國國債中長期價值堪憂》,《中國證券報》2009年3月20日。

      {9}余永定:《見證失衡——雙順差、人民幣匯率和美元陷阱》,《國際經濟評論》2010年第3期。

      {10}余永定:《中國借錢給別人還要付利息》,證券之星網,http://finance.stockstar.com/SS2012110300000751.shtml

      {11}余永定:《后危機時期的全球公共債務危機和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國際經濟評論》2011年第1期。

      {12}雷達、趙勇:《中美經濟失衡的性質及調整:基于金融發(fā)展的視角》,《世界經濟》2009年第1期。

      {13}徐建煒、姚洋:《國際分工新形態(tài)、金融市場發(fā)展與全球失衡》,《世界經濟》2010年第3期。

      {14}Eichengreen B:“Global Imbalances and the Lessons of Bretton Woods”,NBER Working Paper,10497,2004 http://www.nber.org/papers/w 10497.

      {15}Bruce Greenwald,Stiglitz Joseph:“A Modest Proposal Fo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Reform”,Istanbul Unpublished,Vol.8,2009.

      {16}余永定:《中國儲備資產所面臨的威脅》,《財經》2009年第8期。

      {17}Morrison W M,M Labonte:“China s Holdings of US Securities:Implications for the US Economy”,CRS Report for Congress,Jun,2009.

      {18}楊峰、劉先良:《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風險及對策——以日本和新加坡為借鑒》,《國際貿易問題》2014年第2期。

      {19}徐以升:《全球體系的四個重要邏輯變化》,《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報告》2013年第2期。

      {20}藍茵茵、羅新星:《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機遇、風險與安全對策》,《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年第3期。

      {21}張彰、季圓美:《國家治理水平與匯率制度選擇的實證分析》,《求索》2012年第3期。

      {22}袁冬梅:《美國制造業(yè)重振面臨的人才儲備挑戰(zhàn)》,《國際貿易問題》2012年第4期。

      (責任編校:文 香)

      猜你喜歡
      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增加并不必然引致貨幣發(fā)行量增大
      中國外匯(2019年11期)2019-08-27 02:06:18
      2017年末我國外匯儲備31399億美元
      金融周刊(2018年2期)2018-12-26 09:03:24
      黃金和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去哪兒了
      支點(2017年3期)2017-03-29 08:31:38
      黃金和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對最優(yōu)貨幣政策的影響
      當代經濟(2015年4期)2015-04-16 05:56:56
      安义县| 宁波市| 平遥县| 宜君县| 绥德县| 普兰店市| 丽水市| 西充县| 武宁县| 屏东市| 义马市| 开化县| 渑池县| 麻栗坡县| 平南县| 扶沟县| 札达县| 武穴市| 贡觉县| 耒阳市| 彭州市| 永清县| 白水县| 江西省| 志丹县| 河东区| 仪征市| 商水县| 麻江县| 永春县| 新兴县| 宝兴县| 大宁县| 康乐县| 泾源县| 白山市| 二手房| 新竹市| 武清区| 巴彦淖尔市| 乌鲁木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