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銳
(河北省胸科醫(yī)院 河北石家莊 050041)
結核病是一種由結核桿菌感染所引起的慢性傳染病,結核桿菌會入侵到人類機體中的各個器官,對人體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通常情況下醫(yī)院所采用的臨床診斷方法為結核菌素試驗(TST),但此方法受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影響大,故靈敏性和特異性不夠。國外學者以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T-SPOT-TB)的方法,具有高靈敏性和特異性的特點。本研究通過比較T-SPOT-TB與TST,探討二者在結核病診斷中的靈敏性和特異性。
該試驗收集了2013年7月-2014年5月的某醫(yī)院的128例疑似結核病患者,這其中男72例,女56例,平均年齡(45±5.7)歲。肺結核及肺外結核疾病的明確診斷根據其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檢查、組織病理學和對抗癆治療反應等判斷標準。
T-SPOP-TB檢測方法:此試驗方法需按照試劑盒中的說明書具體步驟進行操作。首先抽取這128例患者的外周靜脈血液5ml,并分離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在抗體微量板中的4個小孔里分別注入不同的陽性對照物,分別是植物血凝素、陰性對照細胞培養(yǎng)液、A抗原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以及B抗原濾液培養(yǎng)蛋白10。
之后依次向4個小孔中加入2X105濃度的PBMC,并將其放在37℃條件下的CO2培養(yǎng)箱內等待20小時。再將PBS溶液進行洗脫處理后加入堿性磷酸酶標記的抗干擾素抗體,在室內常溫條件下孵育處理2個小時,PBS溶液會在洗脫處理后顯色,利用PBS溶液終止反應,會在細胞因子分泌處形成斑點,通過記錄斑點數量檢測出試驗結果[1]。
TST檢測方法:針對128例患者提取0.1ml的結核菌素,并對患者進行前臂尺側皮內試驗,2-3天內可看出試驗結果,結果表明TST陽性結果是硬結直徑≥10毫米。
本次試驗根據靈敏性、特異性以及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的數據作為結核病診斷試驗的評價指標。
表1 T-SPOT-TB試驗結果比較
表2 TST試驗結果比較
數據以SPSS13.0軟件分析,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
128例疑似結核病患者共確診結核病85例,其中肺結核45例。肺外結核40例。
詳細結果見表1。
詳細結果見表2。
通過這兩種方法的比較研究,T-SPOT-TB試驗方法的靈敏度和特異性要優(yōu)于TST方法(P<0.05),而假陰性率和假陽性率則要明顯低于TST試驗方法[2]。
T-SPOT-TB試驗方法是由西方發(fā)達國家傳入到我國的,經過近幾年的鉆研,這項技術在結合結核病的診斷方面被證實有較高的靈敏性和特異性。在傳統(tǒng)的結核病診斷方法中,更多的還是采取TST技術,該方法對診斷活動性結核病以及測定人類機體中的細胞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是臨床中十分常見的判斷結核病十分感染的重要指標[3]。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人都接種了卡介苗疫苗,會導致TST方法中的假陽性率偏高,因此在臨床中作用有限。
而T-SPOT-TB試驗方法主要是應用了結核分枝桿菌特異性抗原刺激PBMC的方法來檢測抗原特異性T淋巴細胞的反應狀況,并且不會受到卡介苗和人體自身免疫細胞的影響。
通過試驗結果顯示,T-SPOT-TB試驗無論從靈敏性還是特異性上來看,都要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TST試驗,同時,其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還要比TST方法低。根據這項結論可以看出,T-SPOT-TB試驗更加適用于結核病感染的診斷,能夠有效避免誤診的產生,具有十分顯著的意義。
[1]陶臻,曾娟.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在結核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肺科雜志,2012,(09):1632-1633.
[2]趙靜,蔣彩花,汪運山,王海英.抗結核抗體及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在結核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防癆雜志,2009,(01):19-21.
[3]周晴,胡必杰,黃聲雷,周春妹,高曉東,蔣文海,王學理,陰憶青.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在結核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07):1726-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