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陶淵明的“真意”及歸隱的原因

      2014-12-16 17:04:36王樹雄
      甘肅教育 2014年20期
      關(guān)鍵詞:歸隱陶淵明老子

      王樹雄

      〔關(guān)鍵詞〕 陶淵明;莊子;老子;歸隱;原因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biāo)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20—0090—01

      《飲酒》《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是中學(xué)課本傳統(tǒng)的入選篇目。教這些篇目,總要碰到一個問題,就是陶淵明歸隱的原因。一般都認(rèn)為,陶淵明歸隱,是不滿意司馬氏的政治黑暗和官場腐敗,他不愿“為五斗米來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有些人也意識到了老莊思想對陶淵明的影響,但卻僅依據(jù)陶淵明的某些詩句,如人生似幻化,終當(dāng)歸空無?!稓w園田居·四》。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稓w去來兮辭》等,看到他消極遁世,樂天安命的一面,而沒有看到他對理想社會、理想人格積極追求的一面。其實,他歸隱的真正原因,就是他對理想社會和理想人格的追求。“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一》)并不是他歸隱后的托辭,而是他真實情趣的反映。他處在老莊思想盛行的時代,所受影響很深。他熱愛自然,向往老莊,這就決定了他的人生價值取向,同時也決定了他必然歸隱。

      陶淵明的理想社會——世外桃源,來源于老莊。老子在《道德經(jīng)》第八十章中描繪了他的理想社會——小國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莊子在《胠篋》中描繪了同樣的畫面:“當(dāng)是時也,民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和莊子描繪的這幅社會畫面,與陶淵明時代司馬氏統(tǒng)治下的社會相比,是那么美好。于是陶淵明在他的《桃花源記》中,就描繪了一個封閉、安寧、和諧、自足的社會理想——世外桃源。那里是如此美麗:“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蹦抢锱c外界完全隔絕:“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蹦莾旱娜藗兩畹檬挚鞓罚骸包S發(fā)垂鬢,并怡然自樂?!边@一畫面,與老莊的理想社會何其相似。他歸隱田園,是他思想歸屬與老莊的必然結(jié)果,是他追求理想生活的必然選擇,所以,我認(rèn)為,即使沒有“折腰”的屈辱,他也未必會留在官場。

      陶淵明的人格追求——與自然合一,也來源于老莊。陶淵明歸隱后寫了許多飲酒詩,從不同角度表達了他的精神追求和人格理想?!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五》)是他最理想的生活境界?!按酥杏姓嬉?,欲辯已忘言”(同上),是他借《莊子》中的故事,對自己達到的精神境界的自我欣賞。莊子在《知北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智向無為謂問道,三問而三不答。反又問狂屈,狂屈說:“我知道這個道理,心里想告訴你,但又忘了要說什么。最后他又去問黃帝,黃帝給了他滿意的回答。智問黃帝:“我們倆個知道這些道理,他們不知道,究竟誰的對呢?”黃帝說:“那個無為謂才是正確的,狂屈接近于正確。我和你則始終沒有接近道。因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莊道家思想認(rèn)為,得道,就是人的精神與自然融為一體,達到物我同一,物我兩忘的精神境界。莊子講的這個故事中,無為謂就是真正的得道者,達到了我即自然,自然即我,物我同一的境界,所以,對智的問題不知道回答??袂鸵圆钜稽c,與自然時而相融,時而疏離。疏離時,便與自然互為對立,看自然如同看眼前擺的東西,一清二楚;相融時,便與自然成為一體,就如和眼前的東西成了一體,反而看不清楚,連剛想要說的話都忘了。黃帝與智,則完全與自然對立,看自然以及自然規(guī)律,就像看眼前的東西,什么都很清楚,但精神境界卻離自然千萬里。陶淵明隱居后,美麗的田園風(fēng)光,自由愜意的農(nóng)耕生活,的確給了他不少快樂,使他時時感到陶醉,有時精神飄逸,似乎覺得自己真與自然相融了。但他知道,自己終究要食人間煙火,而且也不甘心永遠遠離塵世。所以,說他像無為謂那樣完全得道,顯然不合實際。但又不甘心像智和黃帝那樣與自然格格不入。于是他選擇了狂屈式,以狂屈的“忘言”(“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來暗示自己的精神境界。與自然合一,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這就是他的“真意”,也就是他的精神追求。為了實現(xiàn)他的追求,歸隱便是必然選擇。

      陶淵明的歸隱,固然有不滿司馬氏政權(quán)的政治黑暗的原因,“折腰”的屈辱,促成了他的決心離開。但這不是他歸隱的根本原因,至少不是全部原因。他對老莊描繪的理想社會的向往,對回歸自然、追求獨立人格的執(zhí)著,是更為重要的原因。從他的詩歌中的確可發(fā)現(xiàn)樂天安命的思想因素,但通過深入研究我們會發(fā)現(xiàn),更為本質(zhì)的是他對理想社會與理想人格的追求。歸隱,是他的具體實踐,他在努力接近自然,融入自然。正是這種追求,讓他這個在世俗社會中無法立足的才子,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園,以致成了后世失意文人的精神榜樣。

      編輯:劉於誠

      猜你喜歡
      歸隱陶淵明老子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你好,陶淵明
      草堂歸隱
      寶藏(2021年11期)2021-01-01 06:17:24
      天宮院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陶淵明:永恒話題與多元解讀
      《陶淵明 飲酒》
      中華詩詞(2017年5期)2017-11-08 08:48:02
      智者老子
      論陶淵明歸隱的掙扎與追尋——基于《飲酒》其四的詩歌文本分析
      沈從文與汪曾祺的歸隱情結(jié)比較研究
      蒲江县| 丹凤县| 大渡口区| 荆门市| 洮南市| 左贡县| 禹城市| 达拉特旗| 黄平县| 乌拉特前旗| 库车县| 固原市| 富宁县| 尚义县| 礼泉县| 林周县| 卢湾区| 垣曲县| 湖州市| 乐清市| 嘉定区| 习水县| 平塘县| 淮滨县| 京山县| 静海县| 揭阳市| 临沭县| 娄底市| 禄丰县| 阆中市| 平江县| 新源县| 麟游县| 南乐县| 临沂市| 抚顺市| 鹿邑县| 盱眙县| 长岭县| 萍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