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不是冷冰冰的,也不是艱澀難懂的,科學的最終精髓就是滲透到慣常的生活中,本期《科學會》向妹紙們推薦五本讓你漲姿勢的科學書籍,快把它們列入明年的必讀書單里吧!
海倫·費舍爾 著 ?小莊 譯
一本科學著作,生生給作者寫成了文學作品。大量引用詩句,來自古代的《雅歌》,來自《圣經(jīng)》,甚至有來自中國的古典詩詞。里面講到一種愛情里面的“侵入性思維”(心理學上的說法),意思就是當一個人喜歡上另一個人時,其實會不停地想到對方,作者居然選了一首12世紀德國詩人寫的長詩來描述。
科學松鼠會和它的朋友們 著
這本書的作者有一大堆,不是博士就是醫(yī)生,來自生物、化學、物理、心理、數(shù)學等各個領域。他們寫這些文章的初衷是想讓影迷們?nèi)ァ翱吹诙邸?,也就是去想一想“像《盜夢空間》那樣夢套夢是否真的可能存在于現(xiàn)實中”“要多少個氣球才能讓飛屋飄起來”“《趙氏孤兒》里面的那碗面是不是早出現(xiàn)了500年”等這樣的問題。無論如何它和你在市面上能看到的那些傷春悲秋或裝深沉的影評書是完全不同的。嗯,它的使命除了讓你漲姿勢,還有開腦洞。
瑪麗·羅琦 著 ?賀金 譯
這是一本以所謂“女性視角”寫成的觀察人類航天的科學著作,它不是以贊美宏大為主題的——盡管你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但你要面對的現(xiàn)實是如下一些:吃飯怎么解決?屎尿屁怎么解決?洗澡怎么解決?空間幽閉帶來的心理障礙和無重力帶來的骨質(zhì)疏松癥怎么解決?作者很厲害,一路采訪過去,把該玩的航天實驗室玩了個透,然后開始黑人家……
弗朗斯·德瓦爾 著 ?劉旸 譯
作者德瓦爾老爺養(yǎng)了三十多年黑猩猩,對這個種群的觀察記錄之豐厚,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他從動物身上追根溯源,找到了很多人類特性的由來,比如共情,也就是你能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fā)出感受的一種能力。毫不夸張地說,社會和諧進步發(fā)展,全賴這種機制。書里有一個細節(jié)很動人,有只母猩猩很聰明,總能找到食物,于是黑猩猩群的首領就強力要挾,想讓她只為自己服務??蛇@“小娘兒”居然陽奉陰違,想方設法躲過首領,偷偷把食物留下來給群體里的其他弱者。另一位著名科學作家德斯蒙德·莫利斯評價本書:關于人類善行的生物學根源,本書提供了重要而又及時的信息。
馬克·亞伯拉罕斯 ?著 ? 陳曦 ?譯
每年九十月份,在哈佛教堂的一個禮堂里,都會上演一場惡搞與嚴肅齊飛的重要活動,就是“搞笑諾貝爾獎”。諸如今年的亮點就有物理學獎研究的是“人與香蕉片、香蕉片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而心理學獎研究的是“晚睡的人更自戀、控制欲也更強”這種。本書是該獎項創(chuàng)始人根據(jù)獲獎以及提名的研究結合采訪寫成的系列書里面的一本,除了這本,還有《笑什么笑,我們搞的是科學》、《別客氣,請隨意使用科學》,據(jù)說還會繼續(xù)以一年一本的勢頭出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