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他忽然什么都想不起來了
方華13歲,剛上初中。這天,他忽然得了一種怪病,把全家人都嚇壞了。
這天早晨,一覺醒來,父母讓他動作快點,因為馬上該準備上學了。方華卻愣愣地問:“上學?上什么學?上學干什么?”父母以為他還沒有完全醒來,不禁埋怨道:“這孩子,都是中學生了,還這么貪睡!快醒醒吧,起床、吃飯、整理書包。要不,上學該晚了?!狈饺A還是愣在原地:“書包?我有書包?書包是什么?”這時,父母才發(fā)現(xiàn)孩子其實已經(jīng)完全醒過來了,但是好像腦子壞了,說什么都不知道,都想不起來了似的。不過,隨后父母發(fā)現(xiàn),方華知道自己叫什么,多大了,只是忘記了與學習有關(guān)的事。比如,忘記了自己是中學生,忘記了自己上哪所學校,忘記了同學、老師,忘記了所有跟學習有關(guān)的事。
這下可把父母嚇壞了,方華的媽媽甚至抹起了眼淚,方華的爸爸一時也有點六神無主,孩子怎么會突然腦子壞掉了呢?
還好,他們很快清醒過來,兩人顧不得上班,趕緊帶方華上醫(yī)院看病。先看腦內(nèi)科,然后看神經(jīng)科??墒墙?jīng)過兩個科室的醫(yī)生檢查,都沒有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大腦有什么問題。這反倒讓方華的父母心里更沒底了:這孩子到底怎么了?
既然腦子沒有器質(zhì)性病變,只是忘記了跟學習有關(guān)的事情,神經(jīng)科醫(yī)生建議方華的父母帶孩子去心理??凭驮\,同時給我打了電話,簡單介紹了情況。方華的父母抱著既然到了醫(yī)院,就聽醫(yī)生建議的想法,帶著孩子來找我。
我詢問了相關(guān)情況,并給方華做了一系列的檢查,認為方華患上了心因性失憶癥。
心因性失憶癥,是一種選擇性的反常遺忘現(xiàn)象,因心理壓力和精神創(chuàng)傷而產(chǎn)生的選擇性失憶。具體說來,它的特征主要有三:一、原因是心理性的?;颊唠m然喪失了對過去經(jīng)驗的記憶,但是并無生理癥狀,失憶現(xiàn)象完全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二、內(nèi)容是有選擇性的。與因車禍等事故造成喪失記憶不同,心因性失憶往往是有選擇性的,比如,只忘記了某一方面的事情,只忘記了某一時段的事情,其他的都還記得。三、發(fā)展是階段性的。心因性失憶都是階段性的,持續(xù)時間從一兩天到幾個月,過了這個階段通常都能自然恢復正常。
方華的癥狀是典型的心因性失憶。首先,選擇性是顯而易見的,他的失憶選擇了學習方面的事情。其次,階段性也是顯而易見的,來訪咨詢的時候,方華的記憶已經(jīng)有所恢復了。至于心理性的誘因也是肯定的,只是需要進一步的詳細探究。
為什么會出現(xiàn)心因性失憶
方華為什么會出現(xiàn)心因性失憶?帶著這個問題,我進一步了解了方華的成長經(jīng)歷。
方華小時候沒有上過幼兒園,是奶奶一手帶大的。作為家族中唯一的孫子,老人對孩子的疼愛那是沒的說,要星星不給月亮。父母對方華也是百般疼愛,尤其父親對孩子更是疼愛有加,方華都長大了,他還當方華是個小孩子一般呵護著。
從方華背起書包走進校園的那天起,全家人對方華就抱有很高的期望,“好好念書,上個好大學”,幾乎成了父母的口頭禪。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雖然很高,但是方華卻不很爭氣,身體比同齡孩子弱,隔三岔五就要生一場病。每次一生病,全家人沒有不心疼的,大家都對他百般呵護和遷就,媽媽還會做很多好吃的給他補身體。
大約到了小學三年級,方華的體質(zhì)沒有好轉(zhuǎn),經(jīng)常因為生病而不去上學。到了六年級,方華的身體更差了,每逢考試總要生病,不是頭疼,就是胸悶,再不就是腸胃不好,后來干脆渾身難受。每次生病,醫(yī)生都沒檢查出什么問題。更讓人莫名其妙的是,只要一回家,方華就沒事了。就因為方華身體不好,總生病,父母不敢再跟他說“將來考個好大學”之類的話了,但是心里總還是抱著美好期望的。
轉(zhuǎn)眼,方華上初中了。第一次月考后,老師找家長談話,說方華的學習有進步,希望家長配合學校一起督促孩子好好學習,爭取三年后考上重點高中。方華的父母得知孩子學習有了進步,非常高興?;丶液?,他們來不及坐下,就迫不及待地找方華談話,希望方華能鉚足勁兒,好好學習,并為孩子加油鼓勁。得到了老師和父母的肯定,方華也很高興,勁頭十足地表示,一定好好學習,爭取期中考試拿個好名次。
就在這時,“禽流感”開始流行,學校門口每天都有專人對學生監(jiān)測體溫,如果發(fā)現(xiàn)某個學生體溫過高,就不能入校。方華因為體溫總是偏高而一個月沒能上學。后來,傳染病流行期過去,學校不再檢測體溫了,可是方華依然因為生病而不上學。父母心疼孩子,心想:既然孩子身體弱,總生病,暫時不上學就不上學吧。就這樣,方華自己在家看書,父母下班后有時間的話也會輔導他做功課,周六、周日則請老師來家里給孩子講課。
可是,眼看就要期中考試了,而方華在家里待了一段不短的時間,總不上學怎么行?這天晚飯后,全家人一起給方華做思想工作,言辭溫和,但是態(tài)度堅決,大家都勸方華去學校,跟同齡人一起坐在教室里學習。這個意思,媽媽說了爸爸說,爸爸說了爺爺說,爺爺說了奶奶說,中心就一個,不能不上學了。
大家輪流上陣勸說后,方華感到再也沒有退路了,只能硬著頭皮表示明天去上學。說完,他就到自己的房間去整理書包和學習用具??墒?,媽媽進去送水時發(fā)現(xiàn),方華在整理書包時暈倒了。爸爸媽媽趕緊把方華攙扶起來,請社區(qū)診所的大夫看了看。大夫說沒什么事兒,安慰了幾句,就讓他們帶孩子回家休息了。
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第二天早晨起床后,方華就出現(xiàn)了心因性失憶,也就是文章開頭嚇人的一幕。
這就很明顯了,方華心因性失憶的直接結(jié)果就是,躲過了入學后的第一次大型考試,而且可以每天不上學不寫作業(yè)。一句話,不用面對學習上的任何壓力了。
失憶是為了更好地避難
人在無法承受某些打擊或壓力時,潛意識會采取一些保護措施,來進行自我心理防衛(wèi)。心因性失憶癥,從實質(zhì)上說,就是一種自我心理防衛(wèi)機制,是一種自我逃避,也是一種自我保護。心因性失憶,與其說是想不起來了,不如說是不愿意想起來,從而讓心靈免于面對困境或壓力。
上面說過,心因性失憶癥的原因是心理性的,大致說來有三個方面:一是生活壓力。這個壓力可能是持續(xù)性的,比如學業(yè)、事業(yè)上的壓力,也可能是突發(fā)性的,比如家庭遭遇重大變故。二是人格特征。有些人的人格特征容易出現(xiàn)心因性失憶,比如表演型人格,還有退行型人格、回避型人格等。三是心理素質(zhì)。有些人心理脆弱,自我防御體系的閾值較低,難以抵御心理壓力和精神打擊,遇到困境就容易導致心因性失憶癥。
就方華的情況看,他小學經(jīng)常生病,就屬于軀體化現(xiàn)象。所謂軀體化現(xiàn)象,就是人在遇到生活困境難以面對時,潛意識里會讓心理壓力轉(zhuǎn)換成某種軀體癥狀。這是人在進行自我心理防衛(wèi),以減輕內(nèi)心的痛苦。軀體化現(xiàn)象實際上就是一種心因性反應,是心病跑到了身體上。這樣,生病就成了心靈的避難所。
三年級是學業(yè)的一個特殊期,也是一個轉(zhuǎn)折期,而六年級又馬上面臨畢業(yè)和升學,對孩子來說,這兩個階段都是心理壓力較大的時期。正是因為這時期的學業(yè)壓力大,結(jié)果導致方華只能逃進病里來避難。
我在職業(yè)生涯中,經(jīng)??吹竭@兩個年級的學生生病,就是這個原因。這也是方華在三年級和六年級的軀體化現(xiàn)象比較嚴重的由來。那時候,方華確實也通過生病而避難成功——他逃避了上學和考試,而無人指責他。
但是,到了初中,方華不能通過生病來避難了——盡管他病休在家,但是全家人為了他以后的前途,紛紛敦促他上學,這讓方華感到無路可走。
怎么辦?逃進病里還不能避難,自我心理防衛(wèi)就只有一條路了,那就是傻了,什么都不知道了。于是,方華逃進了心因性失憶癥里。因為失憶可以更好地逃避困境,更好地實現(xiàn)避難。這樣說來,心因性失憶癥就成了孩子最后的心靈避難所。常言道“眼不見心不煩”,心因性失憶卻是連心都“不見”了,什么都不知道了,自然他也就不煩了。于是,方華成功避難,沒有了煩惱,不用再去面對學習和考試壓力了。
面對壓力,我們都會尋找避難所。但是,要逃到心因性失憶癥里的,確實不多見。那么,方華為什么會“中招”呢?
從前面方華父母的講述中,可以得知:病根在家庭,在家庭教育的失誤上。這個失誤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愛,愛護過頭;一方面是壓,壓力過大。愛護過頭導致的結(jié)果,是孩子的年齡增長了,但是心靈沒有成長,形成了退縮、退行、回避等人格特征。這些人格特征在學習、生活中的表現(xiàn)就是見困難就怕,就躲,就逃。壓力過大導致的結(jié)果,是讓孩子面對學習感到困難重重,難以面對,于是,越害怕越想逃,越想逃越害怕,惡性循環(huán),狀態(tài)越來越差。這兩方面的失誤,導致方華先是逃到病里,后來發(fā)現(xiàn)逃到病里也不行了,只好逃到心因性失憶癥里了。
心病還需心藥醫(yī)
通常,心因性失憶都能恢復正常,且恢復過程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醫(yī)學治療,或者說采用醫(yī)學治療也沒有什么好辦法。心病還需心藥醫(yī),重要的是,對當事人及其家人進行適當?shù)男睦碚{(diào)節(jié)。
一是緩解現(xiàn)實壓力。
如果現(xiàn)實壓力有所緩解,適應能力有所增強,生活環(huán)境有所轉(zhuǎn)換,心因性失憶往往可以獲得緩解,甚至完全消失。所以,如果了解了當事人的心理壓力所在,首先需要幫助當事人心理減壓。其中,心理疏導、心理宣泄、轉(zhuǎn)換環(huán)境、增強能力,都有心理減壓的作用。一般來說,壓力緩解了,癥狀就會得到緩解。
二是增強心理素質(zhì)。
生活中壓力不可避免,所以我們要增強心理素質(zhì),學會直面生活,勇敢應對壓力。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心理輔導,增強心理素質(zhì),重塑良好人格,引導當事人學會直面生活中的困境和壓力,有助于避免出現(xiàn)心因性失憶。在出現(xiàn)癥狀后,更需要做好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導工作,當事人一旦在心理上可以直面現(xiàn)實,失去的記憶也就能夠恢復了。
三是利用事件重演。
有的心因性失憶,可以通過事件重演來幫助恢復記憶。所謂事件重演,就是重復當初導致精神創(chuàng)傷的類似情境,這樣會激活相關(guān)的記憶內(nèi)容。這個事件重演,常常在自然狀態(tài)下發(fā)生。比如,一個偶發(fā)刺激恰好與當初的情境相關(guān)聯(lián),就可能激活相關(guān)記憶。必要的時候,可以求助專業(yè)人員引導進行事件重演,也可以采取催眠療法來恢復記憶。
針對方華的情況,應該從前兩個方面著手。
一是幫助他減輕壓力。為此,我與他做了較長時間的溝通,給予他足夠的心理支持,幫助他緩解學習壓力。同時,與老師溝通協(xié)商后暫時免除了他的作業(yè),允許他暫時不參加考試。有了這些措施,方華的壓力減輕了不少,記憶逐漸恢復。
二是讓他學會直面生活。方華的心靈要得到成長,家庭教育是關(guān)鍵。父母要幫助孩子重塑人格,給他機會鍛煉。這也是根本所在,只有人格成熟,能夠坦然面對學習壓力,才不會想再逃到心因性失憶中避難。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父母要意識到這一點,積極配合,幫助孩子逐漸走向成熟。
【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