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維尼克/文+龔志偉/譯
在美國,“聯(lián)邦雇員”指在聯(lián)邦官僚機構里任職的工作人員,包括軍隊系統(tǒng)、政府部門、獨立機構(中央情報局、聯(lián)邦調查局等)以及其他一些實體部門。
政府雇員分15個等級
美國人根據(jù)工作類型、崗位所需技能、雇員所受教育程度,把聯(lián)邦雇員劃分為15個等級。其中,第1級屬于入門級別,對技能和學歷幾乎沒什么要求;上升到中層如第5-7級,雇員必須擁有學士學位方可擔任;再上升到更高級別,雇員必須擁有碩博士學位,或者該級別專為高級官僚而設。每一級又分為10等,由此在一級之內參照資歷、經驗和能力劃分出待遇高低。此外,聯(lián)邦雇員的薪酬逐年遞增,以與雇員的經驗積累相匹配,即所謂“階層式增長”。制訂這樣一套結構層次分明的報酬系統(tǒng),公正公平、避免歧視是其宗旨。大多數(shù)政府雇員在同一個崗位上都能提升一到兩個級別,但僅此而已。若欲更進一步,則必須升遷到更高的崗位上。
當然,同處于“一般薪資階進表”的政府雇員,實際報酬也會參照各自地區(qū)的消費水平略有浮動,紐約市和中部地區(qū)的報酬自然不可能相等。在2012年漲薪前,1級1等雇員的基本年薪為17803美元,1級10等則上升到22269美元。到了15級1等是99628美元,10等則達到129517美元??偨y(tǒng)每年都會對這套薪資系統(tǒng)提出修訂建議,然后交付國會批準。
奧巴馬總統(tǒng)在今年3月份發(fā)布了明年的財政預算案,其中有一條是為聯(lián)邦雇員漲薪1%。如果奧巴馬的這項提議得以實行,就意味著美國政府雇員的薪資在經歷了2010—2012年的原地踏步之后,將實現(xiàn)兩連漲。激烈而又熟悉的爭吵伴隨著總統(tǒng)的提案再度降臨。共和黨認為,政府雇員已經從納稅人那里榨取了太多的錢,民主黨則和政府雇員工會站在一起,后者堅信自己配得上加薪。
早在去年年底,由參議員帕蒂·穆雷和眾議員保羅·瑞恩聯(lián)手推出的“穆雷—瑞恩”預算案就讓整個國會辯論了幾個月。隨著討論的深入,無論保守派還是自由派逐步達成了一致,雙方均贊成通過間接手段削減政府雇員的薪酬,即讓他們自己承擔更多養(yǎng)老攤派金。共和黨并沒有對奧巴馬的漲薪提案提出太大異議,但保守派注定不可能待見它。另一方面,自由派對這套漲薪1%的預算也沒給予什么掌聲,比如全美政府雇員聯(lián)盟主席戴維·考克斯就管它叫“可憐的施舍”。
收入比私企雇員低35%
截至2012年1月,美國共有230萬聯(lián)邦雇員(不包括軍方工作人員和諸如郵政系統(tǒng)等自負盈虧的政府單位),這個數(shù)字相當于全美勞動力的1.7%。230萬雇員分散在超過100個機構中的800多個崗位上。2010年,聯(lián)邦雇員平均一個小時的報酬是32.3美元,聽上去似乎不低,可事實并不那么簡單。聯(lián)邦雇員同在私企的同行們相比,他們付出的平均教育成本更高,52%的人擁有學士以上學位,相比之下,私企雇員僅僅達到32%。
國會預算辦公室在分析了2012年的就業(yè)數(shù)據(jù)后得出結論:一般而言,一個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在私企得到的報酬比他在政府部門高,換言之,勞動者身懷的技能越多、越精,也就越有資本向私人雇主要求更豐厚的報酬。相反,在工會強勢的政府部門,低技能工作者則比他們在私企的同行過得更滋潤。至于養(yǎng)老金和健康保險,又是另一回事了。根據(jù)國會預算辦公室的統(tǒng)計,同一教育背景的勞動者從私人雇主那里獲得的福利待遇和政府雇員相差甚遠。
聯(lián)邦工會代表們算了另一筆賬。他們認為勞工統(tǒng)計局的數(shù)字更可靠,而根據(jù)該局的數(shù)據(jù),2012年同一地區(qū)的類似崗位上,政府雇員的收入比私企雇員低了35%。工會是雇員的代言人,他們算賬的目的無外乎為了漲薪尋找理由。平心而論,算上福利這一層的話,兩者所謂薪金的鴻溝就要另說了。
鐵飯碗對美國年輕人吸引力低
不過令人憂慮的是,聯(lián)邦雇員的鐵飯碗和高福利對美國年輕人的吸引力越來越低。
2013年,全美年齡不滿30周歲的聯(lián)邦雇員只占了總數(shù)的7%,而在40年前,這一數(shù)字高達20%。與之相較,今日年滿50周歲的雇員占了45%,預計到2016年9月,將近四分之一的現(xiàn)職雇員將步入退休年齡,這引發(fā)了一位政府官員的感嘆:“在數(shù)字化一浪高過一浪的今日,美國政府的新鮮血液卻漸漸蒸發(fā),與時代越離越遠?!眲诠そy(tǒng)計局的數(shù)字顯示,2009年至2013年間,約92.8萬名從政府崗位上離職,而另一方面,全美僅有9%商科和2.4%的工科的本科畢業(yè)生把去政府部門作為自己的職業(yè)理想。
如今很多年輕人不再和他們的父輩那樣,迷信政府部門是萬年鐵飯碗,尤其是親眼目睹了去年政府的“關門”事件之后。鮑爾·萊特在紐約大學研究公共政策,依照他的說法,官場里聲名遠揚的官僚主義和森嚴等級也是年輕人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1年,37歲的杰米·沃倫剛從司法部首席技術官的位置上辭職,他在該部門干了7年。那幾年里,沃倫經手了大量具有挑戰(zhàn)性的項目,但更揮之不去的記憶是,自己曾經為了讓計劃得到批準、爭取課題經費,不得不經年累月地輾轉于各個部門,同各色領導打交道,還時不時擔憂做到一半的項目遭遇縮減經費的尷尬,“日復一日,令人心力憔悴”。他自陳離職的理由是“想親手駕駛一艘快艇,而不是在遠洋游輪上劃槳”。三年之后,40歲的沃倫已經在致力于家務自動化的Vivint集團里擔任副總裁。
科技部門是最吸引新鮮血液的地方,本也應該是新鮮血液的匯聚所在,可是情況正慢慢發(fā)生變化。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NASA)渡過了5年輪轉實習的艾麗莎·巴特薩蒂,平日里的工作是教授宇航員如何在太空環(huán)境下行走,在她看來這份工作“猶如夢幻”。然而即便如此,她還是會時不時反思這份職業(yè)“路在何方”。NASA在2010年公布了縮編計劃,這讓和巴特薩蒂一樣的年輕人意識到,這年頭吃政府飯也存在風險,現(xiàn)在她說自己的擇業(yè)觀變得“靈活多了”:“我不是非得在這兒呆一輩子,這兒的機會太少了,我甚至可以看到10年后的自己?!保ㄕ浴妒澜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