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英,陳春濤,朱春林,孫東平
(化學生物學與功能材料研究所 南京理工大學 化工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4)
面貼膜是以賦型物(合成或天然片狀纖維物)為基底,吸附各種功能性營養(yǎng)物質(zhì),直接敷于皮膚表面,起集中護理和清潔作用的產(chǎn)品。上個世紀90 年代,研究人員開始研究棉纖維作為面貼膜基材的可行性,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2]。細菌纖維素(BC)是由D-吡喃葡萄糖以β-1,4-糖苷鍵連接而形成的直鏈多糖。與動、植物纖維相比,BC 具有更多的優(yōu)異性能,如纖維直徑為10 ~100 nm[3];親水性極強,能吸收比自身干重大60 ~700 倍的水分。因此,BC 在許多領(lǐng)域都有很高的應用價值,特別在醫(yī)藥方面,對于受損皮膚,BC 是一種良好的醫(yī)藥載體,原因如下:第一,其能向患處輸送治療藥物的同時隔絕患處與外界的接觸,防止傷口感染;第二,由于較高的保濕作用,BC 能保證患處的濕潤,易于患者康復[4]。另外,BC 也可以作為人工皮膚,誘導受損上皮細胞修復,Lin Y K 等[5]通過物理破壞,制備微孔BC 凝膠,隨后修飾上細胞外基質(zhì)(膠原蛋白、彈性蛋白和透明質(zhì)酸)和生長因子等來提高凝膠的生物適應性及生物可降解性,制得了理想的皮膚替代物。
不難看出,BC 滿足應用于美容行業(yè)的條件:第一,BC 具有優(yōu)良的保水保濕性能,能保持皮膚的濕潤;第二,BC 在將藥物(包括護膚及美容的有效物質(zhì))輸送到皮膚的同時,能抑制皮膚感染。若以BC為面貼膜,膜在保持皮膚濕潤的同時更能促進有效物質(zhì)的輸送。
目前,國內(nèi)外對于化妝品的透皮吸收研究則非常有限,分散于各種文獻資料[6-7]。而護膚品中營養(yǎng)成分只有被吸收才能發(fā)揮功效[8]。因此,只有建立在透皮吸收的基礎(chǔ)上,功效性成分的開發(fā)和應用才有意義。
此文旨在利用BC 為護膚物質(zhì)的載體,研究其制備的面貼膜的功效性。將BC 制備的面貼膜與市售的面貼膜材料(棉纖維、蠶絲)的各種性能進行對比,利用藥學理論,研究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情況,為產(chǎn)品的有效性提供科學的數(shù)據(jù)依據(jù),同時也優(yōu)化產(chǎn)品性能。
尿囊素、維生素E 等營養(yǎng)液配方組成均為分析純;異丙醇,色譜純;BC 薄膜,自制;0.22 mm 棉纖維及0.12 mm 蠶絲薄膜,市售;小型豬豬皮用剃須刀刮去毛發(fā),手術(shù)刀除去皮膚脂肪,用生理鹽水清洗干凈,冷凍保存。
安捷倫1200 高效液相色譜儀;TP-6 智能透皮儀。
將膜材浸于5 mL 實驗室新鮮制備的含有0.1%尿囊素及0.2%的維生素E 醋酸酯的水包油乳液中,充分吸收營養(yǎng)液至飽和。乳液配方列于表1 中,乳液的制備方法參考Allef 等[9]。制得乳液呈白色,于顯微鏡下觀察:乳液為粒徑在3 ~10 μm的圓形顆粒。
表1 水包油乳液配方Table 1 Formula of O/W emulsion
將膜材置于乳液中,測定吸附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含量,具體方法如下:
取2 cm ×2 cm 的待測膜片若干片,充分浸入乳液中5 d,剪碎超聲提取其中營養(yǎng)物質(zhì),測定膜材料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附量。每個樣品重復測定5 次,結(jié)果列于圖1 中。
本實驗分別采用尿囊素(親水性抗炎物質(zhì))及維生素E 醋酸酯(疏水性抗氧化物質(zhì))兩種小分子為模型營養(yǎng)物質(zhì),考察3 種不同材質(zhì)對該兩種物質(zhì)的控制釋放行為。同時,優(yōu)化BC 膜片的厚度,即研究不同厚度的BC 膜片對模型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控制釋放情況,并進行比較,選出釋放效果最好的BC 膜片。在此實驗中,考察的BC 厚度依次有0. 5,1,1. 5,2.0,2.5 mm 等。
透皮實驗具體操作如下:豬皮置于接收池與供給池中間(有效透皮面積S =2.49 cm2),表皮層朝供給室方向,用鑷子固定后,將吸附乳液的材質(zhì)膜緊貼于皮膚表皮層。另外,接收池的接收液選擇:測定尿囊素透皮量時,以去離子水為接收液;測定維生素E 醋酸酯時,以異丙醇為接收液。透皮條件:水浴溫度37 ℃,接收池轉(zhuǎn)速250 rad/min,供給室處于開放狀態(tài)。
1.4.1 BC 對尿囊素的透皮實驗方法分別取面積為2.48 cm2圓形BC 濕膜8 片,分別浸泡于5 mL 實驗室新鮮制備的含有0.1%尿囊素及0.2%維生素E 醋酸酯的乳液中5 d,待其充分吸收精華液至吸附平衡后,用于透皮釋放實驗。分別對每片膜設定一定的透皮時間(如5,10,15,20,25,30,35,40 min),每片膜僅測一個時間,透皮完畢后取下。對皮膚處理如下:利用去離子水除去皮膚表面的尿囊素,將皮膚剪碎浸于去離子水中,超聲提取真皮及表皮的尿囊素,用高效液相法分析輸送到皮膚的尿囊素含量。上述實驗重復5 次,取平均值。對膜材輸送到皮膚的營養(yǎng)物的量與時間關(guān)系作圖,得到材質(zhì)控制釋放曲線。
BC 對維生素E 醋酸酯的透皮實驗方法同上,只需將超聲用溶劑用異丙醇代替。
棉纖維、蠶絲等控制營養(yǎng)物質(zhì)釋放實驗方法同BC 的實驗方法。
圖1 為棉纖維、蠶絲及不同厚度的BC 膜對兩種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能力研究結(jié)果。
圖1 3 種不同材質(zhì)載營養(yǎng)物的測定結(jié)果Fig.1 The results of carrier amount of nutrients for three different materials
由圖1 可知,BC 對2 種物質(zhì)的吸附量隨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對親水性小分子尿囊素而言,這種增幅更明顯,而對疏水性小分子維生素E 醋酸酯的增幅較小。
上述結(jié)果與BC 及乳液的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乳液中,尿囊素溶于水為連續(xù)相,維生素E 醋酸酯則形成油狀顆粒(粒徑為5 ~10 μm),而BC 為有致密的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的親水性高分子(見圖2),對連續(xù)相具有親和作用,使之可以不斷的擴散進入膜材中,因此膜厚度越大,吸收量增幅越大;反之,油狀顆粒的孔徑較大,在吸附過程中受到BC 孔徑的物理阻礙而使吸收被部分抑制,且膜厚度越大,纖維層層重疊,抑制作用越明顯,吸收量的增加幅度越小。
同時與棉纖維及蠶絲相比,除0.5 mm 薄膜的對尿囊素的吸收量較小外,其它厚度的BC 膜的吸收量均略高,最高的2.5 mm 薄膜(79.85 ±3.50)μg/cm2的吸收量約為棉纖維的1.35 倍,蠶絲的1.39 倍;而對維生素E 醋酸酯的吸收量明顯較小,吸收量最大的2.5 mm 薄膜(35.98 ±1.70)μg/cm2的吸收量約為棉纖維的55%,蠶絲的67%。結(jié)果表明,BC 對親水性小分子的吸附能力要強于其它2 種材質(zhì),而對疏水性小分子的能力較弱。
圖2 3 種膜材料的微觀結(jié)構(gòu)圖Fig.2 The SEM micrographs of CC (a),NS (b),BC membrane (c)and the optical microscope of emulsion (d)
BC 及棉纖維、蠶絲的控制釋放研究見圖3。
由圖3 可知,棉纖維及蠶絲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釋放速度較快,在15 min 時對2 種營養(yǎng)物質(zhì)的釋放量已達到最大值,而BC 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釋放因膜厚度而異??傮w而言,BC 膜越厚,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最大釋放量越大,達到平衡的時間也越長。說明膜越厚,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釋放速度越慢??赡茉蚴荁C 的三維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使得物質(zhì)的釋放過程中需要經(jīng)過的路徑較長,且膜越厚,路徑越長,使得物質(zhì)的釋放越緩慢,此推斷與黃琳等[10]研究結(jié)果一致。同時,膜厚度大于1.5 mm 的BC 膜的輸送速度慢,在短時間內(nèi)輸送累計量小,但是根據(jù)釋放曲線趨勢可知,如果透皮實驗時間繼續(xù)延長,膜會繼續(xù)輸送營養(yǎng)物質(zhì)進入皮膚,此依據(jù)來源于Trovatti 等[11]的研究結(jié)果。
圖3 3 種膜材料對尿囊素及維生素E 醋酸酯的控制釋放曲線Fig.3 Allantoin(a)and tocopherol acetate (b)control released profiles from three different films
各膜材的最大釋放量結(jié)果見圖4。
圖4 膜材傳遞到皮膚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最大釋放累計量Fig.4 The highest cumulative amount of nutrients delivered onto skin
由圖4 可知,在實驗時間內(nèi),棉纖維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最大釋放量要高于蠶絲的釋放量,而膜厚度大于1.0 mm 的BC 薄膜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最大釋放量均高于其它兩種材質(zhì),且1.5 mm 薄膜的釋放量最大,對尿囊素的最大釋放量約為棉纖維的2 倍,對維生素E 醋酸酯的最大釋放量約為棉纖維的1.5 倍。
就實際應用而言,在恰當?shù)臅r間內(nèi),如20 ~30 min,1.0 ~1.5 mm 厚的BC 膜輸送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明顯比其它膜多。因此,1.0 ~1.5 mm BC 膜更適合于制備面貼膜,且其產(chǎn)品效果比其它兩種材質(zhì)更優(yōu)。
BC 膜與其它兩種商業(yè)可用的材質(zhì)(棉纖維,蠶絲)相比,當以尿囊素及維生素E 醋酸酯為模型營養(yǎng)物時,BC 膜對親水性小分子的吸附能力普遍較高,而對疏水性小分子的吸附能力普遍較低;就膜材料對物質(zhì)的輸送性能而言,1.0 ~1.5 mm 的BC 膜在20 ~30 min 內(nèi)的傳遞效果最好,即采用同一營養(yǎng)乳液配方,該厚度的BC 膜制備的面貼膜產(chǎn)品能將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輸送到皮膚,功效性更好。因此,在面貼膜制備方面,BC 膜是一種優(yōu)良的備選材料。
[1] Eden J L,Cole M A,Santacecilia R. Method for treating non-woven webs:US,7141108[P].2006-11-28.
[2] 戴杰龍. 一種生物纖維面膜:CN,201949364U[P].2011-08-31.
[3] Yoshinaga F.Bacterial cellulose production by aeration and agitation culture and its application as a new industrial material bioscience[J]. Biotechnology and bochemistry,1997,61(2):219-224.
[4] Huang Y,Zhu C,Yang J,et al.Recent advances in bacterial cellulose[J].Cellulose,2014,21(1):1-30.
[5] Lin Y K,Chen K H,Ou K L,et al.Effects of different extracellular matrices and growth factor immobilization on biodegradability and biocompatibility of macroporous bacterial cellulose[J]. Journal of Bioactive and Compatible Polymers,2011,26(5):508-518.
[6] 林婕,何聰芬,董銀卯,等. 化妝品功效成分的透皮吸收途徑與技術(shù)[J].中國化妝品,2009(2):90-97.
[7] Kezic S.Methods for measuring in-vivo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in humans[J].Human & Experimental Toxicology,2008,27(4):289-295.
[8] Wiechers J W. Avoiding transdermal cosmetic delivery[J].Cosmetics and Toiletries,2000,115(2):39-46.
[9] Allef P,Veeger M,Klotzbach V.Foamable oil-water emulsion:US,13380064[P].2010-06-30.
[10]黃琳,王心怡,向繼洲,等. 新型納米纖維素藥用緩釋載體的研制[EB/OL]. 北京: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11-02-22].http://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1102-521.
[11]Trovatti E,F(xiàn)reire C S R,Pinto P C,et al.Bacterial cellulose membranes applied in topical and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lidocaine hydrochloride and ibuprofen:in vitro diffusion stud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2012,435(1):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