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念席, 沈廣爽, 石雪芹
(南開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天津300071)
硝酸還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是高等植物氮代謝的關鍵酶。植物的氮源主要是無機氮化物,而無機氮化物中又以銨鹽和硝酸鹽為主,約占土壤含氮量的1% ~2%,植物吸收銨鹽后可直接用于氨基酸的合成,而如果吸收了硝酸鹽,則必須通過NR 進行代謝還原才能被植物利用[1]。另一方面,因為NR 與植物吸收利用氮肥有關,對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和品質(zhì)有重要影響,因而NR 活性被當作植物營養(yǎng)或農(nóng)田施肥的指標之一,也可作為品種選育的指標之一,因此關于NR 活性影響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2-4]。
基于NR 的重要性,多數(shù)高校會在本科植物生物學實驗中安排NR 活性測定,其中,實驗中一般都會重點強調(diào)NR 是一種誘導酶,通常在有NO-3存在時,會誘導NR 的活性,且光照能提高NR 活性。因此,在準備實驗材料過程中,注重KNO3誘導過程和光照過程。但我們多年實驗經(jīng)驗證明:有許多植物材料經(jīng)誘導也很難檢測到NR 活性,還有一些材料非誘導對照組和誘導組NR 活性無顯著差別。因而,尋找并確定好的本科實驗材料成為本科實驗教學工作的一個關鍵點[5-6],如果選不對實驗材料會使整個實驗失敗,學生則不能準確掌握知識點。然而,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和技術的進步,關于NR 活性調(diào)節(jié)的可能機制已經(jīng)被廣泛研究。結果表明:除受到NO-3 底物濃度、光,以及培養(yǎng)環(huán)境因子等方面的影響外[7-9];在植物N 代謝中,NH+4濃度對NR 活性也有影響,且對不同植物的影響方式并不一致[10-12],但關于遺傳因素對NR 活性的影響涉及較少,從而使得本科教學中將NR 活性的大小和誘導響應作為一個普遍規(guī)律來講解,其實作為物種選育的指標之一,NR 應該會具有物種特異性和品系特異性。因此,對植物NR 活性的特異性的了解不僅對提高農(nóng)業(yè)施肥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對學生探究其原因也具有興趣引導的作用。
隨著高校綜合性實驗的逐漸推進,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習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出發(fā)點,我們在試驗教學改革中設置綜合實驗,檢測了不同植物硝酸還原酶對KNO3誘導的敏感性問題,并進一步檢測了兩種N 源對其中3 種植物硝酸還原酶誘導敏感性的影響。
本文選擇小麥(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辣 椒(Capsicum annuum)、白 菜(Beassica pekinensis)、蘿卜(Raphanus sativus)、番茄(Lycopersicon esculintum)、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作為本研究所用的實驗材料。
種子發(fā)芽3 ~4 周后,將這些植物幼苗移栽至1 L培養(yǎng)缸中1 ×Hoagland(缺N 素)營養(yǎng)液培養(yǎng),每種植物6 盆,其中3 盆用于NR 的誘導,另外3 盆作為對照,分別作好標記。
3 d 后,在9:00 ~10:00 中向誘導組處理溶液中加入6 mL 1 mol/L KNO3溶液,而向?qū)φ战M中加入6 mL蒸餾水,放置在人工光源400 μmol/(m2·s)下光照培養(yǎng),誘導硝酸還原酶活性。2 d 后14:00 ~16:00(選擇此時間段是希望與學生上課時間同步),用于硝酸還原酶活性的測定。
試劑配置參考高玉葆等[2]略作修改,其中磺胺和萘基乙烯胺溶液參考劉亞麗等[13]配置。
每種植物材料在不同處理條件下采集樣品3 份,采用離體法測定NR 活性。具體方法為:
(1)每組處理樣品分別隨機選取均勻植物葉片3份,每份0.5 g,于研缽中剪碎置低溫冰箱冰凍30 min,取出置于冰浴中并加少量石英砂及4 mL 提取緩沖液,研磨成勻漿,轉(zhuǎn)移入離心管中,在4 ℃8 000 r/min 離心5 min,上清液即為粗酶提取液。
(2)從每份粗酶液中吸取2 個1 mL,其中一份加入0.1 mol/L KNO3磷酸緩沖液和NADH 溶液(0. 1 mol/L pH7.5 磷酸緩沖液溶液配制),進行酶反應;另一份加入0.1 mol/L KNO3磷酸緩沖液和0.1 mol/L pH7.5 磷酸緩沖液溶液而不加入外源的NADH,作為參比。所有溶液混勻,在25 ℃保溫30 min。
(3)保溫結束后立即加入1 mL 1% 磺胺溶液終止酶反應,再加1 mL 0.2%萘基乙烯胺溶液,黑暗中顯色30 min 后(此次保溫時間與標準曲線測定時的保溫時間需嚴格一致),過濾,以參比管為空白參比,測定酶反應組濾色在540 nm 的光密度。
對番茄、辣椒和小麥實施不同的N 素培養(yǎng),營養(yǎng)液在1 ×Hoagland 營養(yǎng)液的基礎上略作修改,其中包括以(NH4)2SO4作為N 源和以KNO3作為N 源2 種培養(yǎng)液,分別記作-N 和-N,每種植物在每種培養(yǎng)液下培養(yǎng)6 盆,其中3 盆用于硝酸還原酶的誘導,另外3 盆作為對照,分別作好標記,每種植物共培養(yǎng)12 盆,3 種植物共36 盆。3 d 后,實施1.3 節(jié)和1.4 節(jié)內(nèi)容。
將所得數(shù)據(jù)輸入Excel,借助SPSS 中的方差分析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對缺N 營養(yǎng)液中的植物材料進行硝酸還原酶的誘導,結果表明各材料間NR 活性有顯著差異。其中,除番茄外,其余6 中植物均誘導測得NR 活性;但是在這6 種測得NR 活性的植物材料中,僅有辣椒在未誘導組未檢測到活性,而其他5 種植物中均檢測到很高的NR 活性;活性大小方面6 種植物都很好,對于本科實驗來講都還比較合適(見表1)。
表1 不同植物硝酸還原酶活性的差異
選擇有代表性且在本科實驗教學中經(jīng)常使用的小麥、辣椒和番茄為實驗材料,研究不同N 源對NR 活性的影響。結果表明:2 種N 源對3 種植物KNO3誘導敏感性的影響具有物種特異性。對于番茄,在NH+4-N培養(yǎng)條件下,添加KNO3誘導能檢測到微弱的NR 活性,其他3種培養(yǎng)條件均未檢測到NR活性;對于辣椒來講,4 種處理均檢測到NR 活性,但在培養(yǎng)條件下,添加KNO3誘導對NR 活性無顯著提高,而-N 培養(yǎng)條件下,KNO3誘導能顯著提高NR 活性;對于小麥來講,4 種處理均檢測到NR 活性,培養(yǎng)-N 條件下,對照組檢測到很低的NR 活性,添加KNO3誘 導 能 顯 著 提 高 NR 活 性(達 8. 68 μg/(g·h));-N 培養(yǎng)條件下,未誘導組和添加KNO3誘導處理所得NR 活性接近,表明KNO3添加對在-N 培養(yǎng)的小麥NR 不能起到誘導作用。
表2 不同培養(yǎng)條件對番茄、辣椒和小麥硝酸還原酶活性誘導的差異
本研究結果證明:在誘導環(huán)境相對適宜并相同的情況下,物種的差異(即遺傳因素)對NR 誘導活性且決定性作用。本研究中辣椒(Capsicum annuum)在無KNO3的添加的對照組中未檢測到NR 活性,而在KNO3的添加的誘導組中檢測到很好的活性,從某種程度上能證明NO-3的誘導作用;此外,小麥(Triticum aestivum),大白菜(Beassica pekinensis),蘿卜(Raphanus sativus),玉米(Zea mays),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在無KNO3添加的對照組中,仍能檢測出很高的NR 活性,表明NR 誘導中的作用不在于(至少不完全在于)通過影響KNO3的吸收,即已經(jīng)存在NR 活性的植物,在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即使無KNO3的添加也能維持其活性[14]。但本研究中多數(shù)物種在添加KNO3的誘導組,NR 活性顯著提高(見表1)。隨著科學研究的進行,NR 作為誘導酶的定義(植物本身不含有,只有外加NO-
3 才能誘導生成)也需要通過正式的教科書進行修訂。其實,林建明等[14]就對NR 的誘導機理提出過有兩種情況:①酶蛋白的重新合成(植物本身不含有,只有外加NO-3,才能誘導生成);②酶前體的活化(說明不一定需要外加NO-3,才能誘導生成)。另外,番茄在對照組和誘導組均未檢測到NR 活性,在其他研究中也有類似的實驗結果,如陶懿偉等[6]實驗中紫藤等6 種植物未檢測到NR 活性,隨著科學的進步,相關機制會逐步清晰。
本研究結果證明:不同形態(tài)的氮素對植物體內(nèi)的NR 活性有不同的影響,可能表現(xiàn)為促進、抑制或者無顯著影響,在相同的培養(yǎng)環(huán)境中,主要體現(xiàn)在物種水平上的差異。在本研究中有如下幾種情況:
[1] 王 忠. 植物生理學[M]. 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9:264-352.
[2] 高玉葆,石福臣. 植物生物學與生態(tài)學實驗[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3] 杜永成,王玉波,范文婷,等. 不同氮素水平對甜菜硝酸還原酶和亞硝酸還原酶活性的影響[J].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12,18(3):717-723.DU Yong-cheng,WANG Yu-bo,F(xiàn)ANG Wen-ting,et al. Effect of nitrogen fertilization on nitrate reductase and nitrite reductase activities of sugar beet[J].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2012,18(3):717-723.
[4] 李雙雙,付 馳,孫 繼,等. 施氮量對春小麥根系生理活性及籽粒蛋白品質(zhì)的影響[J]. 麥類作物學報,2012,32(6):1139-1143.LI Shang-shang,F(xiàn)U Chi,SUN Ji,et al. Effects of nitrogen amount on root physiological activity and grain protein quality in spring wheat[J]. 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s,2012,32(6):1139-1143.
[5] 劉亞麗,陳明霞. 植物生理學部分實驗材料的選擇與培養(yǎng)[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12):159-161.LIU Ya-li,CHEN Ming-xia. Selecting and cultivating experimental materials in phytophysiology experiment [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11,28(12):159-161.
[6] 陶懿偉,史益敏. 硝酸還原酶活性測定實驗中的植物材料選擇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nóng)業(yè)科學版),2004,22(2):185-187.TAO Yi-wei,SHI Yi-min. Plant materials suitable for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assay in student experiment [J].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Agricultural Science),2004,22(2):185-187.
[7] 王學穎,韓士里,郭守華. 蘋果葉片硝酸還原酶活性測定體系的優(yōu)化研究[J]. 北方園藝,2010(6):52-55.WANG Xue-ying,HAN Shi-li,GUO Shou-hua. The measurement system optimization study on the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of apple leaf[J]. Northern Horticulture,2010(6):52-55.
[8] 楊洪兵. 滲透脅迫和鹽脅迫對蕎麥硝酸還原酶及亞硝酸還原酶活性的影響[J]. 作物雜志,2013(3):53-55.YANG Hong-bing. Effects of osmotic and salt stress on nitrate reductase and nitrite reductase activities of buckwheat[J]. Crops,2013(3):53-55.
[9] May Sandar Kyaing,顧立江,程紅梅. 植物中硝酸還原酶和亞硝酸還原酶的作用[J]. 生物技術進展,2011(3):159-164.May Sandar Kyaing,GU Li-jiang,CHENG Hong-mei. The role of nitrate reductase and nitrite reductase in plant [J]. Current Biotechnology,2011(3):159-164.
[10] 胡潤芳,張廣慶,滕振勇,等. 不同形態(tài)氮素對大豆硝酸還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蛋白質(zhì)含量的影響[J]. 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2,43(1):31-35.HU Rui-fang,ZHANG Guang-qing,TENG Zhen-yong,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nitrogens on activities of nitrate reductase,glutamine.synthetase,and seed protein contents in soybean cultivars [J].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2,43(1):31-35.
[11] 張曉麗. 氮素形態(tài)對小麥礦質(zhì)營養(yǎng)吸收和氮素代謝相關酶類活性的影響[D]. 濟南:山東大學,2012.
[12] 唐曉清,肖云華,王康才,等. 氮素營養(yǎng)對苗期菘藍葉中硝酸還原酶活性與礦質(zhì)元素吸收的影響[J]. 西北植物學報,2013,33(9):1851-1858.TANG Xiao-qing,XIAO Yun-Hua,WANG Kang-cai,et al. Effect of nitrogen nutrition on nitrate reductase activeity and mineral elements absorption of Isatis indigotica Fort. at seeding stage. 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2013,33(9):1851-1858.
[13] 劉亞麗,趙喜婷. 教學實驗中硝酸還原酶活性測定方法的改進[J]. 植物生理學通訊,2006,42(3):502.LIU Ya-li,ZHAO Xi-ting. The measurement system optimization study on the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in teaching experiment[J].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2006,42(3):502.
[14] 林建明,林振武,湯玉瑋. 水稻黃化葉片硝酸還原酶活性的暗誘導[J]. 科學通報,1985,22:1747-1749.LIN Jian-ming,LIN Zhen-wu,TANG Yu-wei. The dark induction of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ies in the leaves of etiolated rice seedlings.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85,22:1747-1749.
[15] McClure P R,Kochian,L V,Spanswick,R M,et al. Evidence for cotransport of nitrate and protons in maize roots I. Effects of nitrate on the membrane potential[J]. Plant Physiology,1990,93:28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