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將軍衙署與綏遠城古城墻:呼和浩特歷史文化的文物記憶

      2014-12-24 07:17:58劉建祿
      實踐·思想理論版 2014年9期
      關鍵詞:衙署綏遠城門

      劉建祿

      呼和浩特作為內(nèi)蒙古地區(qū)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86年12月8日國務院第二批公布),是在明歸化城和清綏遠城的基礎上逐步發(fā)展起來的。位于今北垣東街的一段直角狀城墻和新華大街的將軍衙署,是綏遠城兩處重要的歷史遺存。2006年5月25日,這段古城墻與將軍衙署一道,被國務院確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屏藩朔漠”的塞外軍事重鎮(zhèn)

      在將軍衙署正門南面高大的照壁正中上方鑲有一塊“屏藩朔漠”的石額,為光緒十六年(1890年)綏遠城將軍克蒙額所書,意思是屏衛(wèi)和藩護北方大漠南北地區(qū)。這四個字凝練地說明了清朝政府修筑綏遠城的軍事戰(zhàn)略目的。

      據(jù)《敕建綏遠城碑》和《土默特旗志》等史籍記載,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鑒于歸化城土默特地區(qū)“周圍千里有余,東連察哈爾,西帶銀河(指黃河),南鎮(zhèn)殺虎口,北通喀爾喀(即外蒙古)”,為“京畿之鎖鑰,烏、伊諸盟(即漠南烏蘭察布盟、伊克昭盟)之屏蔽,庫、科、烏之門戶”(即漠北庫倫[烏蘭巴托]、科布多、烏里雅蘇臺地區(qū))、“路當通衢,地廣土肥,駐兵可保護札薩克蒙古,調用亦便”,議定新建一駐防城,并派員勘察地形。1736年(乾隆元年),繼位不久的乾隆帝降旨在歸化城東北5里許筑一新城,使兩城“連為犄角,聲勢相援,便于呼應”。1737年(乾隆二年)3月正式動工,1739年(乾隆四年)6月完工,歷時兩年零四個月,共用銀130萬兩,用工10萬個,木材30萬根,“欽定佳名日綏遠城”。此后,民間習稱綏遠城為新城,歸化城為舊城。

      綏遠城建成后,原駐山西右衛(wèi)的建威將軍移駐綏遠城,直隸于朝廷,品秩從一品,是當時全國13個駐防將軍之一。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改綏遠城建威將軍為綏遠城將軍”。從1739年(乾隆四年)到清末1911年(宣統(tǒng)三年)的170多年間,清廷共授封79任將軍。綏遠城將軍不僅管理綏遠城駐防八旗官兵、右衛(wèi)官兵和歸化城土默特官兵,還兼管土默特兩翼和伊克昭盟、烏蘭察布盟事務;遇有戰(zhàn)事,還具有調遣宣化、大同二鎮(zhèn)等處綠營官兵,節(jié)制沿邊道、廳等權力。城內(nèi)駐防八旗官兵最多時達8000余人,最少也近3000人。不僅擔負著拱衛(wèi)京師安全,確保戰(zhàn)區(qū)(今內(nèi)蒙古西部、山西北部和河北西北部)境內(nèi)穩(wěn)定的重任,而且多次奉派赴西北乃至西藏參加平叛戰(zhàn)爭和抗擊外敵入侵。時人稱綏遠城“當關外之沖,扼隴西之隘。所謂‘北門鎖鑰者,洵無以要于茲矣?!奔丛诒苯母鱾€軍事重鎮(zhèn)中,沒有比綏遠城更重要的了。

      清代營建城垣的實物范例

      清朝入主中原后,大多沿用明代城池,僅對其城墻和城內(nèi)建筑維修加固而已。綏遠城城墻的營建,正逢1734年(雍正十二年)清工部頒布《工程做法則例》之后,體現(xiàn)了清代官式城垣的規(guī)范制式,代表了清初時期城池建設的最高水平,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綏遠城平面呈正方形,城周九里十三步(約4522米),占地面積約1.27平方公里。城墻高二丈九尺五寸(約10米),頂寬二丈五尺(約8.3米),底闊四丈(約13.3米);地基為大型花崗巖條石,明三暗二;墻體內(nèi)部夯土用粘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攪拌,分層夯打而成;內(nèi)外壁及頂部用大青城磚包砌,嚴絲合縫。設城門四座,城樓兩重五楹,東門“迎旭”,南門“承薰”,西門“阜安”,北門“鎮(zhèn)寧”,均由乾隆皇帝親筆擬名,并用滿漢蒙三種文字石刻,鑲嵌在門額上。出于防衛(wèi)考慮和風水講究,城內(nèi)東街和北街在東門、北門處設置直彎,形成“東西門不對,南北門錯開”。各城門前有半圓形甕城,上有箭樓,各兩層三楹。城門內(nèi)側兩邊建有上墻梯道(俗稱馬道),供人員車馬軍械上下城墻。四角有兩層角樓,面闊六間、進深兩間,外側墻身每層箭孔16孔,兩層共32孔。每面城墻各4處敵樓(又稱哨樓,滿語稱堆撥),共16處,均兩重,共安放炮臺44個。城墻每隔50—60米有一墩臺(俗稱馬面),四面城墻共26個。城墻上外側垛墻(又稱雉堞)高五尺七寸(1.9米),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內(nèi)側女墻高三尺五寸(近1.2米),無垛口。城墻外環(huán)繞護城河,河道上寬20米左右,水源為發(fā)源于大青山的哈拉沁河。四座城門外河道上各建有一座吊橋、兩座石橋和一條泄水河。南城墻兩側建有水閘,用于防洪泄洪。

      城內(nèi)布局為棋盤式,嚴整有序,整齊劃一。城中建有一座高30余米的三層鼓樓,以其為中心向四邊延伸出四條干街,另有小街24條、小巷46道。城內(nèi)共有各類屋舍1.2萬間。城內(nèi)西南建有小教場,西門外建有大校場和演武廳。

      將軍衙署位于鐘鼓樓西北側,坐北朝南,坐落于全城中心,磚木構制,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建筑群按照“前朝后寢”的功能分布,沿中軸線排列,體現(xiàn)了古代官式建筑的規(guī)劃設計理念。正門南面為高大的照壁,門兩側蹲立石獅一對。大門內(nèi)廳堂凡3進,前為公廨,后為內(nèi)宅。自正門進入后為儀門,儀門凡3門,中門形同過殿但不常開,平常出入經(jīng)由兩旁門。儀門正北為大廳,為議事決策中心;東西各建有廡堂和廂房,為官吏辦公場所。第二進正中建有宅第門房3間,東西各建廂房3間,同是官吏的辦公場所;第三進為將軍宅第,建在正中高臺基上,東西兩側各建配房3間。宅第與配房間并建有走廊相通。在大廳東面建有花園,園內(nèi)建有亭榭;東南隅建有馬號;大廳西南面建有更房,為衛(wèi)戍官兵住所。衙署內(nèi)外眾多石碑等附屬文物,具有較強的審美價值,體現(xiàn)了清代典型的工藝水平。作為主體的第一、二進建筑和正門前照壁保存至今。

      綏遠城建成后,光緒、同治年間兩次對城垣城樓增補修繕,并浚濠種樹。到清末,綏遠與歸化兩城已“市衢毗連,不異一城”,奠定了今日呼和浩特的城區(qū)格局。

      呼和浩特城市文脈傳承的歷史見證

      呼和浩特北枕大青山,東依蠻汗山,西南臨黃河,區(qū)位優(yōu)越且水草豐美,是我國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發(fā)祥地,也是草原文明與農(nóng)耕文明、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交匯地帶。從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胡服騎射”,到西漢時期的“昭君出塞”,從北魏時期的敕勒歌和木蘭從軍,到遼金元時期的豐州城和白塔聳光,從明末的“蒙明議和”和歸化城的興建,到清初的“康熙西巡”和綏遠城的修筑,草原各游牧民族,特別是蒙古族,同漢族等各族人民在這里共同演繹了團結、統(tǒng)一、和諧、相融之歌,形成了呼和浩特薪火相傳的城市文脈。綏遠城建成后,傳承和發(fā)展了這一文脈。

      綏遠城作為駐防城,駐軍官兵可攜帶眷屬子女城內(nèi)居住,建城初期城內(nèi)人口就達1.5萬,是東北地區(qū)以外的最大滿族聚居區(qū)。為滿足他們?nèi)粘K?,城?nèi)臨街建起1500多間店鋪作坊,多由漢民和回民經(jīng)營。城內(nèi)外還陸續(xù)建有旗纛廟、馬神廟、滿文廟(八旗文廟)、關帝廟、城隍廟、財神廟、藥王廟、娘娘廟、文昌廟、清真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建筑,各種文化相互影響,融合發(fā)展。綏遠城所需的大宗物資要到舊城采購或定做,城內(nèi)軍民要到舊城參加商貿(mào)、文化、宗教等活動。蒙、漢、滿、回等各族人民在經(jīng)濟文化長期交往的歷史進程中和睦相處,形成了相互依存、休戚與共、誰也離不開誰的密切關系。清朝詩人王循曾寫有《歸化城》一詩:

      西北風雪連九徼,古今形勢重三邊。

      穹廬已絕單于域,牧地猶稱土默川。

      小部梨園同上國,千家鬧市入豐年。

      圣朝治化無中外,十萬貔貅尚控弦。

      詩中不僅描寫了歸化城地區(qū)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和強大駐軍,而且描寫了當?shù)剞r(nóng)牧業(yè)發(fā)展、文化繁榮的景象,一首詩,見證了呼和浩特地區(qū)特有的塞外繁華。

      綏遠城將軍衙署和幸存城墻的保護現(xiàn)狀

      新中國成立之初,呼和浩特有舊城、新城、火車站三片居民區(qū),中間部分除一些零星的建筑外,大都是農(nóng)田林地和沼澤草灘。人民政府大力恢復國民經(jīng)濟的同時,大規(guī)模進行城區(qū)建設。但由于受“城池是封建主義產(chǎn)物”、“古城已失去作用,且影響交通”等觀念影響,從1951年到1960年間,陸續(xù)拆除了綏遠城的甕城、城樓和大部分城墻。1958年“大躍進”時為建小高爐大煉鋼鐵,不僅對剩余城墻加快拆除進度,而且把鼓樓全部和將軍衙署北區(qū)拆毀,將軍衙署的主體建筑得以幸存。出于保證自治區(qū)黨委機關安全的需要,留下現(xiàn)存的東北角城墻和3個墩臺。北墻殘存245米,東墻殘存453米,總計698米?,F(xiàn)存綏遠古城墻至今總體保存良好。但由于自然侵蝕、人為開鑿孑L洞、靠墻搭建棚舍等原因,尚存有不少隱患。

      綏遠城四座城門的位置現(xiàn)在依然可以確定。東城門(迎旭門)在今維多利國際廣場處;南城門(承薰門)在烏蘭察布西街與昭烏達路十字路口;西城門(阜安門)在內(nèi)蒙古博物館前街心花園東端;北城門(鎮(zhèn)寧門)在今新城區(qū)醫(yī)院西巷北頂頭處。近年來城市改造擴路時,1984年出土承薰門(南城門)石匾,2004年出土了鎮(zhèn)寧門(北城門)石匾,兩石匾現(xiàn)收藏于將軍衙署博物院。1998年挖出阜安門(西城門)城基,有關部門在原址立有一塊“清代綏遠城阜安門遺址”標識臥碑。

      2012年11月,內(nèi)蒙古將軍衙署博物院由自治區(qū)文化廳下屬單位改為隸屬于呼和浩特市政府,市有關部門已對將軍衙署進行了全面維修和重新布展,拆除了違章建筑,整治了周邊環(huán)境,以嶄新的面貌迎接越來越多的游客。自治區(qū)和呼和浩特市有關部門還采取有效措施,對現(xiàn)存綏遠古城墻有計劃地進行維修保護。

      (作者系自治區(qū)政協(xié)文史委原主任)

      責任編輯:劉秉承

      猜你喜歡
      衙署綏遠城門
      民國時期綏遠改省時間小考
      寬厚的“綏遠方式”
      論宋代地方衙署修造制度
      社會科學(2019年3期)2019-03-29 05:05:06
      保定衙署文化保護政策探析
      當代旅游(2018年8期)2018-02-19 08:04:22
      河南傳統(tǒng)衙署法律文化引論
      中州學刊(2017年11期)2017-12-14 01:14:01
      城門城門幾丈高
      幼兒100(2017年10期)2017-05-04 04:15:03
      虞山城門
      小主人報(2016年17期)2016-02-28 20:50:48
      城門苦蕎
      東漢城門校尉略論
      平遙縣衙署
      青年時代(2015年2期)2015-04-03 12:17:12
      门源| 绥化市| 平阳县| 杂多县| 凯里市| 久治县| 西畴县| 托克逊县| 西乡县| 波密县| 中西区| 南开区| 常宁市| 长治县| 中山市| 盘锦市| 龙川县| 乌什县| 景德镇市| 河西区| 谷城县| 射洪县| 浦城县| 金寨县| 绥德县| 大洼县| 南澳县| 吉林省| 平和县| 隆昌县| 定日县| 阆中市| 崇文区| 新绛县| 抚顺市| 镇江市| 芦溪县| 交口县| 壶关县| 道真| 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