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會林,殷安鵬
(湖北宜城市人民醫(yī)院,宜城 441400)
陰道鏡(colposcope)是婦科內窺鏡之一,也是女性疾病早期診斷的重要方式,在婦科疾病診斷中具有重要的價值[1]。陰道鏡檢查就是應用陰道鏡將子宮頸、陰道、外陰和女性生殖道的黏膜放大一定的倍數,在光源的照射下,觀察肉眼所看不到的上皮和血管的變化[2]。電子陰道鏡是陰道鏡中的一種通過電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將光學信息轉變?yōu)閿底中畔⒊上竦年幍犁R[3]。本文主要通過對收集我院婦科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門診或住院治療婦科疾病患者800例,探討電子陰道鏡在宮頸疾病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募集我院婦科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門診或者住院治療婦科疾病患者800例,均采用電子陰道鏡檢查,年齡在20~75 歲,平均(45.23±4.78)歲,主要臨床表現為白帶增多、疼痛、不孕不育430例,接觸性陰道出血以及陰道不規(guī)側流血211例,無癥狀體檢者159例。納入標準:(1)進入試驗的婦女均為已婚婦女,并且處于非妊娠期和哺乳期,年齡在20~75歲。(2)不患有其他重要的合并癥或者并發(fā)癥,或者內分泌性疾病,實驗之前2周未服用各種治療婦科疾病的藥物以及近期曾沖洗過陰道,或者子宮切除以及遺傳病史,所有患者都適合電子陰道鏡檢查。(3)所有的患者在48h內未發(fā)生過性交、盆浴或者陰道檢查。(4)符合倫理道德,家屬或患者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患有其他重要的器官衰竭性疾病,或者內分泌性疾病,或者其他癌癥。比如:肝腎衰竭、糖尿病等。(2)正在服用可能影響研究效果和結局的藥物的患者。(3)凡對試驗的調查研究不依從、不配合、容易產生失訪的以及拒絕參加試驗者都應排除。(4)試驗過程中不按照規(guī)定進行檢查,或者在調查過程中采用了其他的治療的措施的可能影響試驗結果的患者。(5)在治療過程中病情突然加重不能再參加試驗的患者。
1.電子陰道鏡檢查適應證:(1)陰道脫落細胞學涂片檢查巴氏三級以上。(2)細胞學檢查顯示陰性,但肉眼觀察疑似癌瘤。(3)長期按宮頸炎治療,而效果不佳者。(4)肉眼觀察難以確定病變的細微外形結構,需要放大倍數觀察病變者。(5)宮頸癌手術前,需要在其引導下確定病變部位手術范圍者。
2.陰道鏡檢查方法:檢查對象應該為月經干凈3d以上,患者檢查前均未有過性生活或者陰道沖洗等行為。用陰道窺器充分暴露宮頸陰道部,用棉球輕輕擦凈宮頸分泌物;采用EK-6000C 型數碼電子陰道鏡(徐州億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國家生產專利號201020589627.2)行陰道檢查,打開儀器照明開頭,將物鏡調至與被檢部位同一水平,調整焦距,調至物像清晰為止,先在低倍鏡下初步觀察陰道,再用3%醋酸棉球涂擦宮頸陰道部,使上皮凈化并腫脹,對病變的境界及其表面形態(tài)觀察更清楚,精確地觀察血管時應加綠色濾光鏡片,并放大20倍。最后涂以復方碘液,在碘試驗陰性區(qū)或可疑病變部位,取活檢送病理檢查。
3.細胞學診斷:細胞學診斷采用伯塞斯達系統(TBS):正?;蛘吡夹约毎淖儯╓NL);上皮細胞異常改變包括未明確診斷鱗狀上皮細胞(ASCUS)、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相當于病理報告CIN I)、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相當于病理報告CIN II、CIN III、原位癌、鱗癌);腺上皮細胞包括未明確診斷不典型腺體上皮細胞(AGC)、宮頸腺癌、子宮內膜癌,子宮外的腺癌,來源不明的腺癌
(SCC)。
4.研究指標:(1)結果判斷標準[4]:①正常宮頸鱗狀上皮:上皮光滑呈粉紅色,涂3%醋酸后上皮不變色,碘試驗陽性;②宮頸糜爛:管內的柱狀上皮下移,取代宮頸陰道部的鱗狀上皮,臨床稱宮頸糜爛。肉眼見表面絨毛狀、色紅,涂3%醋酸后迅速腫脹呈葡萄狀,碘試驗陰性。③鱗狀上皮化生:鱗狀上皮與柱狀上皮交錯的區(qū)域,陰道鏡下見樹枝狀毛細血管;由化生上皮環(huán)繞柱狀上皮形成的葡萄島;開口于化生上皮之中的腺體開口及被化生上皮遮蓋的潴留囊腫(宮頸腺囊腫)。涂3%醋酸后化生上皮與圈內的柱狀上皮對比明顯。涂碘后,碘著色深淺不一。病理學檢查為鱗狀上皮化生。④異常陰道鏡圖像:碘試驗為陰性,但陰道鏡圖像異常。其中包括:a:白色上皮:涂醋酸后色白,邊界清楚,無血管。病理學檢查可能為化生上皮、不典型增生。b:白斑:白色斑片,表面粗糙隆起且無血管。不涂3%醋酸也可見。病理學檢查為角化亢進或角化不全,有時為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在白斑深層或周圍可能有惡性病變,應常規(guī)取活檢。c:點狀結構:舊稱白斑基底。涂3%醋酸后發(fā)白,邊界清楚,表面光滑且有極細的紅點(點狀毛細血管)。病理學檢查可能有不典型增生。d:鑲嵌:不規(guī)則的血管將涂3%醋酸后增生的白色上皮分割成邊界清楚、形態(tài)不規(guī)則的小塊狀,猶如紅色細線鑲嵌的花紋。若表面呈不規(guī)則突出,將血管推向四周,提示細胞增生過速,應注意癌變。病理學檢查常為不典型增生。e:異型血管:指血管口徑、大小、形態(tài)、分支、走向及排列極不規(guī)則,如螺旋形、逗點形、發(fā)夾形、樹葉形、線球形、楊梅形等。病理學檢查多為程度不等的癌變。f:早期宮頸癌:強光照射下表面結構不清,呈云霧、腦回、豬油狀,表面稍高或稍凹陷。局部血管異常增生,管腔擴大,失去正常血管分枝狀,相互距離變寬,走向紊亂形態(tài)特殊,可呈蝌蚪形、棍棒形、發(fā)夾形、螺旋形或絨球等改變。涂3%醋酸后表面呈玻璃樣水腫或熟肉狀,常併有異形上皮。碘試驗陰性或著色極淺。
5.陰道鏡檢查評價指標:真實性:電子陰道鏡檢查靈敏度(Se)、假陰性率、特異度(Sp)、假陽性率、正確指數(YI=Se+Sp-1)。有效性:電子陰道鏡檢查與病理診斷的一致率。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
釆用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χ2)。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行電子陰道鏡共檢查800例,檢查結果為慢性宮頸炎565例、CINⅠ120例、CINⅡ55例、CINⅢ12例、宮頸癌8例、宮頸濕疣10 例、宮頸肥大囊腫16例、正常宮頸14例,其中有600例取活檢行病理診斷,不同宮頸疾病病理診斷特征詳見表1、2。
表1 不同宮頸疾病病理診斷特征比例[n(%)]
表2 電子陰道鏡檢查與病理組織檢查結果的比較[n(%)]
總共有600例患者取樣活檢行病理診斷,電子陰道鏡檢查與病理組織檢查結果比較,電子陰道鏡對宮頸疾病診斷靈敏度為94.6%,假陰性率為5.3%;特異度為85.7%,假陽性率為14.3%;正確指數為0.803;電子陰道鏡檢查與病理診斷的一致率為94.5%,陽性預測值為99.8%,陰性預測值為15.8%(表3)。
表3 兩種方法篩檢結果綜合比較[n(%)]
宮頸是女性內生殖器的一部分,如果感染上細菌、病毒,或是外傷、創(chuàng)傷,會引起宮頸區(qū)域發(fā)生的各種病變,包括炎癥、損傷、腫瘤以及癌前病變等,是女性最常見的疾患之一。宮頸疾病主要包括宮頸炎、宮頸糜爛、宮頸息肉、宮頸肥大、宮頸白斑、宮頸癌、宮頸囊腫等,最嚴重的情況是宮頸癌[5]。宮頸癌在世界各地均有發(fā)生,是人體最常見的癌瘤之一,不但在女性生殖器官癌瘤中占首位,而且是女性各種惡性腫瘤中最多見的癌瘤,嚴重地危害著女性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6]。所以應尋找一種簡單、可靠、方便易行的篩檢方法,以便早期發(fā)現高危人群和早期診斷疾?。?]。電子陰道鏡可通過放大、縮小、近聚、遠聚、凍結等功能鑒別微小病灶[8]。電子陰道鏡數碼成像系統是集計算機技術與電子陰道鏡于一體的光機電高科技診斷系統,它利用高分辨的電子成像技術、優(yōu)質的光源和高水平的放大技術,使醫(yī)生只需在病人陰道外借助擴陰器,即可清晰地觀看陰道、宮頸組織的細微病變[9]。但是目前對其篩檢疾病效果還沒有達成統一共識[10]。
本文主要以病理組織檢查為金標準,通過對我院婦科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門診或住院治療婦科疾病患者共800例,均采用的電子陰道鏡檢查,結果顯示,慢性宮頸炎565例、CINⅠ120例、CINⅡ55例、CINⅢ12例、宮頸癌8例、宮頸濕疣10例、宮頸肥大囊腫16例、正常宮頸14例,其中有600例取活檢行病理診斷。將電子陰道鏡檢查與病理組織檢查結果比較。電子陰道鏡對宮頸疾病診斷靈敏度為94.6%,假陰性率為5.3%;特異度為85.7%,假陽性率為14.3%;正確指數為0.803;電子陰道鏡檢查與病理診斷的一致率為94.5%,陽性預測值為99.8%,陰性預測值為15.8%,電子陰道鏡對宮頸疾病的篩檢正確指數較高,說明此法對真正病人和非病人的區(qū)辨能力較高,值得應用推廣,特別在基層醫(yī)療單位應用,有利于廣大婦女的健康保健工作的實施。
綜上所述,電子陰道鏡在宮頸疾病的篩檢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宮頸病變的診斷,對子宮頸早期癌變及病變特性識別有其重要的臨床價值。此法具有較高的靈敏度、特異度,以及與病理診斷一致率好,并有檢查方法簡單、易行、結果可信等優(yōu)點;而且對于臨床上早期宮頸癌診斷、癌前病變二級預防、發(fā)現宮頸癌高危人群行一級預防等有了可靠的手段,故值得臨床上采納應用。但同時也要注意電子陰道鏡檢查的適應證,一般適用于宮頸糜爛、癌變的早期篩檢。另外,還應與其他篩查相結合[11],以提高宮頸病變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更有利于廣大婦女的健康保健。
[1] 劉亞玲.電子陰道鏡在宮頸病變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151-2152.
[2] 陸麗琴,廖玲.液基細胞學聯合陰道鏡檢查在診斷宮頸病變中的作用[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29:569-570.
[3] 林強,吳丹梅,徐雯,等.電子陰道鏡在宮頸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1,38:2042-2043.
[4] 周宗艷.液基細胞學聯合陰道鏡檢查在宮頸病變診斷中的應用[J].亞太傳統醫(yī)藥,2012,8:132-133.
[5] 廖戎,陸海音,宋向菁,等.電子陰道鏡診斷宮頸疾病134 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6043-6044.
[6] 程娟.數碼電子陰道鏡在篩查宮頸疾病中的應用[J].醫(yī)學信息,2011,24:233-234.
[7] 蘇萍,渠會玲.電子陰道鏡對子宮頸病變的診斷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3018-3019.
[8] 伍海鷹.宮頸液基細胞學聯合陰道鏡檢查在宮頸病變早期篩查中的應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450-452.
[9] 徐華,閆金菊,劉雪峰,等.電子陰道鏡檢查在宮頸疾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2590-2591.
[10] 趙霜.電子陰道鏡在宮頸疾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118-119.
[11] 董立軍,宋國軍.人乳頭瘤病毒E6/E7mRNA 檢測聯合宮頸活檢在宮頸病變中的應用價值[J].生殖醫(yī)學雜志,2013,22:51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