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濤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2-0079-01
近幾年來,我對作文教學作了一些新的嘗試,一改過去全力教學生全面審題,正確立意,如何使中心明確,材料充實,如何使語言準確生動的傳統(tǒng)做法,把重點轉移到深入學生實際,教學生認真體驗生活,疏通源頭活水,擴充閱讀面,加強形象積累,學會現(xiàn)象思維,充分發(fā)揮定勢的積極作用上來,初見成效,反應良好。
1.提高學生認識,強化寫作意識
"人具有學習的天然傾向,但他常常只對能有益于個人行為的知識才感興趣"。因此,當學生從心里感到寫作是"影響個人行為"的技能時,他的寫作興趣就能生成。于是,在教學中,我們努力將寫作能力的重要性深植于學生的意識中。
首先,結合社會生活的需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寫作能力是個人素質的重要體現(xiàn),是個人成才的重要因素。上第一節(jié)寫作課時,我們向學生介紹了自己和一些大學同學的求職經(jīng)歷,向學生展示了我大學同學的作品集,講述了這些東西的重要性;同時,結合某一些職業(yè)性質,充分強調(diào)了寫作能力作為個人素質的重要意義。課后,很多同學在隨筆中都表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其次,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親身體驗中感知提高寫作能力的必要性。如競選學校廣播站記者、參與學生刊物的編輯等,有些學生利用周末走出校門參與社會活動,如參與廣播電臺的節(jié)目制作、搞社會調(diào)查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得到了能力鍛煉,同時他們認識到寫作上存在的差距,意識到提高寫作能力的必要性。
2.在激情中培養(yǎng)學生寫作愛好
教師對寫作的愛好,以及充滿激情的教學,是激發(fā)學生愛好寫作的誘因。教師對寫作的愛好,必然會長期積累寫作方面的諸多知識和特殊的能力,教學中不僅能信手拈來,嘻笑怒罵皆可成文,而且對學生的指導具有無可替代的權威性和實用性。教師對寫作的愛好,對學生的潛移默化,具有任何口頭說教達不到的效果。同時,教師將自己在報刊上發(fā)表的文章在學生中傳閱,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每個人都有一種向往美好和激發(fā)潛能的強烈欲望,小學生更是如此。一旦讓學生的激情充分燃燒起來,其效果往往事半功倍。學生的激情需要教師去引導,去激發(fā)。引導和激發(fā)學生激情的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最主要的是在于不斷激勵,多從正面肯定和激發(fā)學生。如從理想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成為"小作家",在教學方法上,解除學生對作文的神秘感,消除學生的作文心理障礙,較多地運用口頭鼓勵、課堂點評、成果展示等,真正實現(xiàn)讓學生的激情充分燃燒,主動自覺地愛好寫作。
3.組織開展活動,引導體驗生活
新課標指出"要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創(chuàng)作空間,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因此,平時還應給他們多提供觀察、體驗生活的習慣,給他們創(chuàng)設個性張揚的空間,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望,一篇篇神采飛揚的習作就會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精心設計組織開展的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生活,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fā)展個性,陶冶情操,而且能夠加速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師努力創(chuàng)造各種生活實踐條件,促使學生自覺主動投入生活實踐,并且加于隨機引導啟發(fā),融作文指導于活動中,就可以開發(fā)學生的寫作潛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次野營活動以后,教師以《野炊》為題讓學生作文,不少學生的作文就出現(xiàn)了比較多的精彩片段和鏡頭。如一個學生寫野炊生火:"我只想把火燒得旺旺的,一下子把松枝、枯草塞進灶膛,伏在地上用力吹氣,沒想到一股濃煙倒灌出來,熏得我眼淚直流,咳個沒停"。就這幾句話,把一個平時不善家務的小家伙非常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了。事實也正是如此,學生參加了實踐,就會有切身的體會。在活動中,學生看了、聽了、想了、也做了,內(nèi)容越豐富,他們的感受就越多,體驗就越深刻,作文起來就得心應手,也就不難了。
4.指導觀察生活,提高認識能力
學生文章空洞、干巴,教師總在寫作技巧上予以指導,可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葉圣陶在談到提高學生作文的認識水平時強調(diào)說:"識得深切,寫出來當然親切;識得淺薄,寫出來不免淺薄。"所以我們應該在豐富學生生活的同時,注意指導學生有意識去留心觀察生活,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的習慣與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從寫"有意思"的,過渡到寫"有意義"的,漸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個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觀察一棵老桑樹時,初看,覺得老桑樹長得很高大茂盛,與別的桑樹沒有什么不同。再從下往上一點點細看時,發(fā)現(xiàn)了密密枝葉掩映著的細微痕跡:老桑樹頂端的兩根大腿粗的枝杈被鋸掉了,樹的身上還被筷子粗的鐵絲緊緊地捆綁著,鐵絲都擰成了麻花,勒進樹皮,變成灰褐色了。但桑樹像堅強的戰(zhàn)士一樣,不怕疼,不掉淚,攢足了勁兒,讓被鋸掉的地方長出新枝杈,新枝條,讓被鐵絲勒緊的地方長出更茂盛的枝葉。這個學生由此認識到了老桑樹頑強生命力,在習作寫道:"老桑樹,你真是好樣的,我從心眼里佩服你的頑強精神!"
又如指導學生寫"心愛的文具盒",可以先讓學生觀察這個文具盒的實體,從它的體形、色彩、結構等構成"心愛"形象,再讓大家聯(lián)想到它的作用,那么"心愛"之情就會油然而生,如實地把這些內(nèi)容寫下來,自然會具體實在。
5.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作文興趣的培養(yǎng)不是憑空構建的,正如剛學會游泳或騎自行車一樣,只有在實踐的過程中才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只有通過一定訓練量的習作練習,才有可能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產(chǎn)生興趣。在學生負擔不斷增加的前提下,習作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適量的訓練中產(chǎn)生了興趣,學生就會形成一種主動、自覺參與訓練的心理動因,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循環(huán)狀態(tài),從老師的要求變?yōu)?我很想寫作文的"的心理動因,那就離"我最能寫作文"的境界為期不遠了。從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在高年級學生中一般采用倡導的形式,讓學生每周完成三篇日記,一篇課堂作文和一篇課外作文,絕少有學生完不成的,有的學生甚至達到一天一篇作文,作文的興趣、能力和水平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
成功是人人所企盼的,渴望成功,獲得成功和體驗成功的快樂,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最佳途徑之一。小學生大多對自己充滿信心,具有好表現(xiàn)的心理特征,時刻渴望得到老師肯定的評價。以人為本,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教師經(jīng)常性的正面評價,是學生感受愉悅的根本所在,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抓好學生的習作,是當前語文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課題。教學中,語文教師有義務想盡辦法使學生不認為寫作文是一件苦事、難事,要培養(yǎng)學生作文興趣,調(diào)動學生觀察思考的積極性,讓學生"樂"寫,提高習作水平。endprint
讀與寫·下旬刊2015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