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貴州仡佬族剪紙藝術探究

      2014-12-25 02:37:44
      文藝論壇 2014年2期
      關鍵詞:仡佬族儺戲剪紙

      歐 爽

      對民間美術類型個案進行調查,必須將其還原到具體的生活事實中,去認知其存在的狀態(tài)和活態(tài)文化的解釋。筆者通過對仡佬族信仰儀式的跟蹤采訪和口述調查,并結合當?shù)氐牡胤叫灾R等方法,發(fā)掘蘊含在具體地域生活中的經(jīng)驗解釋、民眾認同的文化信仰內(nèi)涵及其敘事方式,并以此研究文化傳承的相關問題與保護搶救的實踐對策。通過對儀式的跟蹤調查,發(fā)現(xiàn)剪紙作為儀式中的道具,仍存活在仡佬人的鄉(xiāng)村生活之中,也說明村社文化在當下文化傳承中仍在發(fā)揮作用。

      一、仡佬族剪紙概述

      仡佬族有著豐富多彩的民俗信仰活動,剪紙在其喪葬儀式、儺戲儀式、花燈戲等獨特的信仰儀式中均保持了活態(tài)使用。這些儀式主要體現(xiàn)了對祖先的敬畏和對美好生活的祈愿,剪紙在這些信仰儀式中的功能,是充當人與神靈、祖先溝通的重要媒介。

      據(jù)史料記載,仡佬族婦女以穿“桶裙”為主要特點。剪紙則作為其服裝刺繡的底樣,而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仡佬族的衣著已與當?shù)貪h族無異,傳統(tǒng)的民族服飾已成為一種民族記憶,被封存在各地的博物館、展覽館中,成了仡佬族的一個文化符號。因此,剪紙沒有以作為刺繡底樣的形式流傳下來。

      此外,在婚禮和壽慶上也會張貼一些剪紙,如婚禮上的“喜”字,做壽時會貼“福祿壽”等,也只是少量使用。

      由此可見,仡佬族傳統(tǒng)剪紙的制作、使用情況并不繁雜,除了個別單獨使用的情況外,基本上是作為紙扎的組成部分或者作為儀式道具。

      二、仡佬族儀式剪紙類型

      1.喪俗中的剪紙類型

      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都是人生大事,在傳統(tǒng)的民間習俗中,這些人生重要禮儀都要大辦,仡佬族也不例外。仡佬族自古就有厚殮崇葬之風,其喪葬習俗復雜而又嚴格,既有濃厚的宗教文化積淀,也具有特殊的地域文化烙印。仡佬人認為父母去世后,亡靈有三重意向,一是要去與先祖聚會,在另外一個世界里繼續(xù)過群體生活;二是要像在世一樣生產(chǎn)生活;三是會惦記兒孫,不時會回來看望。因此,孝家在為老人辦喪事時,會根據(jù)老人的意愿做出安排,也會大操大辦,體現(xiàn)自己的孝心。大量使用剪紙的是外壇紙扎,各類紙扎品類繁多。

      仡佬族送亡人儀式通常會請佛教、道教的內(nèi)壇師父舉行一套嚴格的喪葬儀式。道真縣有用儺戲儀式送亡人,但還是以佛教和道教為主。曾經(jīng)儒教和三教(儒、釋、道) 送亡人儀式也曾流行于仡佬族地區(qū)。由于現(xiàn)今民眾經(jīng)濟普遍好轉,且儀式作為送亡人“上山” (仡佬族的墳地多選在山坡上,故稱上山。) 之前最后的盛宴,能制造出熱鬧氣氛的儀式更能得到孝家親睞,而儒教和三教因為無法制造出大場面的熱鬧氛圍而逐步受到冷落。

      民間信仰是依托于民間事象而存在的,信仰與民俗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并自上而下地干預民俗生活。筆者在田野調查中親歷了由務川縣泥高村楊正蛟先生主持的七天規(guī)格的道教送亡人儀式、安全村王國華先生操辦的五天規(guī)格的佛教送亡靈儀式。通過對這兩個儀式的調查整理,筆者發(fā)現(xiàn)如今在仡佬族地區(qū)盛行地佛教與道教,早已經(jīng)喪失了其最初的面貌,而是相互滲透、揉雜在一起,形成了紛繁復雜的局面。

      道教與佛教送亡人儀式的區(qū)別,在于所供奉的神祗不同,想達到的目的也不一,佛教講究輪回,而道教則追求升仙。道教師父楊正蛟說:“道教和佛教的科目、文書、唱腔、樂器皆各異。”七天的道場是天地道場,可通天界,天上和地下的神靈都會知道;五天的道場是只有通知地下的神靈;而三天的道場是天上地下都沒通知,只是給了亡人一個便條而已。若文書能到達地府的那一段,就說明已把亡人在陽間犯的罪都給消解了。

      在葬禮中,有的內(nèi)壇需要外壇先生布置靈堂,外壇先進場布置完之后內(nèi)壇才進場,有的內(nèi)壇班子則有能做外壇的師傅。儀式中內(nèi)壇使用的剪紙主要是屋內(nèi)的靈吊、三保靈罩、神壇閣(隔) 堂、引魂幡等。內(nèi)壇使用的吊紙會因為選擇的壇班不同上面的文字會不同,所剪的形制也各異,屋內(nèi)的靈吊分布是一排吊紙一排錢的布局,吊紙的數(shù)量也有講究。各壇班所制作的引魂幡大小形狀不一,隔壇布置則比較相似。內(nèi)壇剪紙不僅僅體現(xiàn)了佛教道教之區(qū)別,就算同一種教派,也會因為壇幫的不同其剪紙紋飾各有千秋。這取決于內(nèi)壇的師承關系,由于儀式中的剪紙紋樣沒有明確規(guī)定,內(nèi)壇師父會在既定的母題紋樣上進行自我發(fā)揮或者再創(chuàng)造。

      外壇紙扎則有靈屋、紙馬、花轎、荃龍(也有錢龍、乾龍等說法。) 引吊、罩王花傘、纏龍玉棍、金山銀山、望鄉(xiāng)樓等,與儀式的規(guī)格和孝家的經(jīng)濟能力相關,外壇紙扎多為亡人的女兒購買。靈屋無異,靈屋的鰲頭(房頂?shù)膬蓚龋?和頂尖(房頂中間) 都是用剪紙張貼,其余紙扎都有用剪紙制作的構件。大體按照皇帝出行的規(guī)格制作,寄托了孝家希望亡人生活好、并蔭福子孫后代的愿望。(如圖1)

      圖1:2012年6月30日泥高村道教儀式靈堂

      2.儺戲中的剪紙類型

      主持一場儺戲道場,首先要安置好一個法壇(法壇也稱為祖師壇,區(qū)別于祖先壇是儺戲傳承的牌位,供奉著壇幫全部的祖師。) 早先法壇都是在主家安置的,現(xiàn)在由于多種原因,有許多人選擇在儺師家的主壇(私壇) 上進行。儺戲儀式有一天一夜、三天三夜、五天五夜的區(qū)別,一天一夜叫扛神或者打保福,三天三夜叫沖儺,七天七夜叫沖全儺。①完全看主家的意愿。

      在仡佬族儺戲中,會用剪紙制作一部分道具,最重要的就是八卦旗,這是各家儺班必備的旗幟。務川陳洪喜壇班有使用花旗、三角形烏云旗、招兵旗等。道真縣的張邦憲除了制作八卦旗、烏云旗外,還會在驅瘟儺戲中制作驅瘟船,在船的頭尾也貼有鏤空花紋剪紙,有時也會使用寶蓋。

      儺戲中剪紙使用的不多,通常由儺師制作,少有請外壇先生代做?!皼_儺”道場中也要置三寶,形制與喪事道場基本一致。通常舉行儺戲儀式的時間是需要儺師擇吉日才可以舉行,只有做壽不需要擇吉日。儺戲結束的時間也須折吉,若時間不吉,儺師會根據(jù)推算來決定提前開始或者延后結束。

      3.花燈戲中的剪紙類型

      務川縣安全村的花燈戲已經(jīng)進入了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安全村的王美智老人是務川唯一的縣級傳承人。花燈戲作為一種既帶有娛樂性又具功能性的民間信仰儀式,廣泛地流傳于務川地區(qū)。在早期,花燈戲分為驅瘟燈、神夾燈(也有燈夾戲的說法)、耍燈三種。②其中驅瘟燈和神夾燈只是在曾經(jīng)流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文化自身的演變,目前務川境內(nèi)的花燈戲主要是耍燈。

      耍燈通常在正月舉行,充滿娛樂性也承載著傳統(tǒng)的求嗣功能。跳燈過程中伴有偷寶(寶是竹子做的一個蛋狀物,用紅布包著。偷寶就是在沒人看見的情況下偷偷將寶從牌燈上拿走。)、送寶(送寶是燈班把寶光明正大的送去主家。)、接寶(接寶是在燈班送寶來的時候,準備煙、酒、香、燭、錢等迎接送寶的燈班。)、還寶(還寶是當許的愿望實現(xiàn)的時候,主家就把接寶或者偷寶時許下的功德,在第二年辦燈戲的時候兌現(xiàn)給燈班。) 等內(nèi)容;同時,走燈時會有程序,大致順序為:送燈貼,由燈班向附近村寨或人家先奉送賀燈帖,愿接燈之家便掛上燈籠,表示歡迎;接燈,燈班來到主家,說四言八句的吉利話;盤燈,主家盤、燈頭(或唐二) 答,一來一往,一呼眾喝。也有懂耍燈規(guī)矩且家庭條件較好的人家,為了達到娛樂的目的,給燈班出難題,主燈人能解答才能拿走主家給他們準備的“功德錢”(功德錢是燈班走燈時候主家給的錢,用于燈班的相關支出費用。通常是12的倍數(shù),以前是12元、24元;現(xiàn)在經(jīng)濟好了,都是120元、1200元、2400元等)?,F(xiàn)在已少有人接寶了,一方面是因為在經(jīng)濟上可節(jié)省一點,另外一方面是受到國家生育政策的影響。

      張貼于燈籠上的剪紙,通常是由燈頭制作,目前安全村的燈頭是王美智的二兒子王國華。王國華已主持燈戲幾年,但未掌握花燈剪紙的技藝,現(xiàn)辦燈所使用的剪紙均由王美智老人制作。在他一本舊得發(fā)黃的書中,夾著許多他制作好的花燈剪紙樣本。因他已年至耄耋,怕日后辦燈沒人會剪紙,才制作了一些留下來作為臨習底樣。

      五顏六色的剪紙張貼于花燈上,讓簡單樸素的燈籠變得五彩斑斕。跳燈時,燈里面都燃上蠟燭,這又呈現(xiàn)出了另外一種奇特的面貌,不像北方窯洞上的剪紙那么靜謐宜人,卻與儀式中獨特的氣氛融合在一起,體現(xiàn)其特殊的功能。(如圖2)

      圖2:2013年2月18日安全村花燈戲儀式現(xiàn)場

      三、仡佬族儀式剪紙的文化內(nèi)涵

      仡佬族地區(qū)的剪紙圖樣,幾乎都來自他們生產(chǎn)生活中的花、草、動物,沒有敘事情節(jié),也只是在特定的儀式之中才能發(fā)揮其功用。儀式中的剪紙具有很強的情境性,脫離了儀式環(huán)境,脫離了做儀式的班子,其文化內(nèi)涵和傳承的意義必定會受影響。

      1.喪葬儀式中的剪紙

      內(nèi)壇儀式中的剪紙紋樣主要有銅錢花、海椒花、四銀菜、指甲花、豆花、單四銀(眼) 菜花、雙四銀菜花、八角花、水仙花、水上花、蝴蝶花、蓮花等。其中墓碑雕刻也有用剪紙作為底樣,有鹿、牛、瑞獸、龍、鳳、麒麟、暗八仙等紋樣。

      外壇剪紙多為建筑中的構建:

      靈屋中的剪紙的構件中主要有鵲鳥、燈籠、鐘、樹、寶鼎等紋樣。道真縣的紙扎比較精美,除了傳統(tǒng)的剪,還配合畫和鉆孔的方式,較三十年前的外壇剪紙更加華麗,其中,靈屋的建筑構件具有典型性,都盡量向宮殿建筑靠攏。靈屋的頂尖、熬頭、回廊等和現(xiàn)實中的皇家宮室建筑形制是一樣的。傳統(tǒng)的靈屋走廊是有剪有鉆的,窗子的造型以不同的花紋來體現(xiàn)。

      鐘:走廊有表現(xiàn)鐘的紋樣,據(jù)紙扎師傅韓秋元說,這是國民黨時期才吸納進來的紋飾。

      頂尖:由寶瓶加牡丹組合而成,下部加有底座,寓意為平平安安,花開富貴。頂尖是屋脊的中間,也是一個屋脊的最高處。不同規(guī)格的靈屋的格局會有區(qū)別,有四合院形制的也有三合院形制的,三合院前面是沒有屋脊的。屋脊多靈屋的高低就不一樣了,造型也可以不一樣了。

      鰲頭:是指屋脊的兩端,和現(xiàn)實中的建筑一樣,熬頭也是由祥瑞組成。最典型的是雀鳥的紋樣,這傳統(tǒng)觀念中的朱雀有關。

      吞腦殼:類似獅子的動物,用于保護家財?shù)模绻腥思掖箝T朝向不好,或者有尖狀物擋著,就要掛一個吞腦殼在門前,保佑宜家平安如意。

      古老荃:古老荃的形狀是圈套圈、轱轆圈,中間圓套圓(務川縣豐樂鎮(zhèn)朱俊祿口述)。也有古老錢、古老圈的說法。

      2.花燈戲中的剪紙則更趨于程式化。

      花燈上所用的剪紙紋樣有螃蟹、蜘蛛、蟑螂、蟬、竹子蟲、飛蛾、蚱蜢、蜜蜂、海椒花、四銀菜、藥材接骨木花、刺秋花、蝴蝶花、蓮花、古老荃、九連環(huán)等,還有一些不知名的花草紋樣。

      四銀菜:四為雙數(shù),有吉利的意思,又是藥名,且好看。

      接骨丹:蟲子,一種外科藥,用于接斷骨,功能強大。

      蚱蜢:在農(nóng)作物中會吃別的害蟲,是吉祥物。

      蝴蝶:有幸福的含義,蝴在當?shù)氐闹C音為fu,和幸福的fu一個音,包含吉祥的祝愿。

      野鹿:鹿,諧音有福祿的意思。

      八角花:八也是雙數(shù),是吉祥數(shù)字。

      螃蟹:螃蟹有八只腳,是很好的賺錢手,代表子孫發(fā)達。

      海椒花:生活中的植物,開的花很美,當?shù)赜蟹N植海椒愛吃海椒的習俗,在當?shù)乇粡V泛使用。

      蟬:聲音很響亮,“隔山喊隔山應”,具備靈氣。

      3.儺戲儀式中使用的剪紙主要有五云旗、招兵旗和花旗,旗幟皆為雙層。

      五云旗有五種顏色:青、赤、白、黑、黃,分別對應東、南、西、北、中。

      八卦旗上的五個洞代表五方兵馬,一端有三個角代表能穩(wěn)固的立起來。

      五瘟船上的剪紙主要是船身和甲板處,船身剪紙有有齒輪,寓意它能通過所有阻礙,到達任何地方。甲板上的窗用剪紙表現(xiàn)是為了透氣,船頭、尾、兩邊都有一些不同的紋樣。多用黃色的紙表現(xiàn)龍的紋樣。

      4.不管是儺戲儀式中的剪紙道具(儺戲儀式中的旗幟為反復使用,不會化掉。),還是喪葬儀式中的內(nèi)壇、外壇剪紙亦或是花燈戲儀式中使用的花燈剪紙,最后都會因為儀式的完成而被化掉(俗語,燒掉的意思。),完成它最后的使命??傮w來看,仡佬族傳統(tǒng)剪紙皆是以母題傳承與傳播。盡管形制各異的剪紙紋樣隨處可見,每一個地方、每一個壇班的剪紙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但仔細分析其內(nèi)涵,卻是同一母題下的靈活創(chuàng)作。體現(xiàn)了仡佬地區(qū)文化的共同性,也體現(xiàn)了仡佬文化的生命力。

      四、仡佬族剪紙的傳承

      1.傳承人及傳承現(xiàn)狀

      花燈戲剪紙的傳承已面臨瀕危的狀況,安全村唯一的傳承人王美智已86歲,他兒子王國華僅僅學會了操辦儀式,并未掌握花燈剪紙的制作。儺戲之中的剪紙主要是令旗和五瘟船上的剪紙裝飾,由于令旗可以反復使用,五瘟船也是在有瘟災的時候才會使用,一般由儺戲師父制作,工藝比較簡陋,傳承也顯得不那么受到重視。在喪葬儀式中,剪紙主要作為內(nèi)壇裝飾和外壇紙扎使用?,F(xiàn)在許多內(nèi)壇師父已經(jīng)不會制作內(nèi)壇裝飾,皆由外壇師父布置,內(nèi)壇師父只管做法事,逐漸有了內(nèi)壇與外壇的社會分工。喪葬儀式的傳承也逐步分成了兩個方向,外壇師父帶徒弟專門做外壇手藝,內(nèi)壇師父教授專門的做道場的徒弟。

      筆者發(fā)現(xiàn),內(nèi)壇傳承皆為家族內(nèi)部傳承,更像是一種職業(yè)。內(nèi)壇師父會廣泛帶徒弟,但多數(shù)選擇把最關鍵那部分傳授給自己的孩子。而外壇師父則很少逼著自己的孩子學習手藝,其師承也沒有內(nèi)壇那么嚴謹復雜。例如,儺戲的傳承會有排帶代表出師,祖師壇也會隨著師承而傳承下去,如果師承斷了,那意味著這一壇的所有祖師都會因沒人供奉而成為游師,所以儺戲藝人會很重視傳承的問題。而道真縣的紙扎藝人韓秋元告訴筆者,自己有過三個師傅,其中有一個師父,自己給了師父錢,且做了一套紙扎還給師傅,這師徒之情就此兩清。這或許體現(xiàn)了內(nèi)壇和外壇在傳承上的區(qū)別。

      現(xiàn)在仡佬族聚居區(qū)從事剪紙創(chuàng)作的人為數(shù)不少,有剪紙藝人、愛好者和美術教師。他們用剪紙表現(xiàn)仡佬族題材,且屢屢獲獎,卻罕有傳統(tǒng)剪紙傳承。據(jù)務川縣文史資料記載,縣里曾在藝術中心開展剪紙教學活動,活動中心也人才濟濟,有美術教師、業(yè)余愛好者和內(nèi)壇道師等參與其中,縣小學在美術手工課上也有剪紙教學項目。由于傳統(tǒng)的仡佬族剪紙是依附于儀式才得以傳承下來,這有區(qū)別于北方地區(qū)的剪紙文化。從剪紙本身出發(fā),脫離了儀式就是去了仡佬族剪紙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僅僅是出于業(yè)余愛好的教育傳承,很難體現(xiàn)出仡佬族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容易趨附于其他文化潮流。

      2.仡佬族剪紙傳承中的問題與建議

      (1) 鄉(xiāng)村生態(tài)環(huán)境、生產(chǎn)方式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大城市經(jīng)濟的繁榮吸引了大批外出務工者。國家政策使得許多村小學被拆并,這對村民的離開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許多村民為了方便小孩上學,紛紛搬離村莊,讓曾經(jīng)繁盛的村莊逐漸趨于消沉。傳承的主力離開了傳承的土壤,使得許多傳統(tǒng)儀式的傳承日益艱難。

      (2) 儀式的發(fā)展與變遷

      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也帶來了文化與信息的快速傳播。近年國內(nèi)外一些專家學者紛至沓來,開始研究仡佬族獨特的民族文化。這也引起當?shù)卣闹匾?,并以此為噱頭大打文化宣傳牌。為了突出自身的文化特色,一些平時只應用于解決生活中困難的獨特儀式,逐步演變成了給領導、學者專門表演的節(jié)目,體現(xiàn)了儀式由功能性向娛樂性的轉變(據(jù)張邦憲口述,由于儺戲必須在有人請的條件下才能進行,不能自主表演,所以在給領導、學者進行無目的表演時,要改變操作的儀軌)。

      (3) 政府工作與文化傳承

      目前政府在本土文化傳承上也做了一些工作。道真縣在縣青年活動中心開設了儺戲培訓課程,由儺戲藝人張邦憲在此設點帶徒弟,并在有領導、專家到來時做娛樂性表演;務川縣的龍?zhí)舵?zhèn)仡佬之源也會組織安全村的花燈班來表演,大力宣傳仡佬文化、吸引游客,同時,還將從事內(nèi)壇法事的先生全部登記在冊,方便管理。這些方式對于仡佬文化的傳承保護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讓這些儀式脫離開其生長繁衍的土壤,儀式必將失去它的生命力,變得空泛無依。

      對仡佬族剪紙使用情況的調查,勾畫出了仡佬人獨特的信仰世界,而剪紙作為信仰的外化形式,只有在信仰能繼續(xù)傳承的前提下才能得以繼續(xù)流傳。自古以來,民間的文化信仰主要是通過戲劇、儀式、評彈、快板、皇歷等渠道傳播。③民間信仰的世界,從古至今延續(xù)性很強,至今沒有出現(xiàn)涇渭分明的斷裂。仡佬族的信仰、儀式的傳播和保存亦是如此,其承載了仡佬人久遠的歷史。這種大多數(shù)普通人的信仰,是以能不能靈驗、有沒有實際用處為基礎的自覺的信仰,是一種自然的不需要理解的信仰。一方面它通過儀式的過程及其內(nèi)容娛樂神靈或是告慰死者在天之靈,同時也向世人傳遞著傳統(tǒng)的儒家孝道;另一方面,信仰也通過儀式的形式,彰顯了仡佬族獨特的文化及身份,進一步滿足仡佬人多方面的精神需求。

      注釋:

      ①《仡佬故土風》,道真文史資料第四輯,第10頁。

      ②《中國仡佬族》,黃河出版?zhèn)髅郊瘓F寧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7頁。

      ③葛兆光:《古代中國文化講義》,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80頁。

      猜你喜歡
      仡佬族儺戲剪紙
      非遺瑰寶·儺戲 王雪寧 絕版木刻 60cm x 90cm 2021年
      軟陶儺戲面具
      少兒美術(2020年3期)2020-12-06 07:32:42
      剪紙
      文苑(2020年4期)2020-11-22 13:45:55
      池州儺戲面具在動漫角色創(chuàng)意中的應用
      剪紙
      剪紙
      武陵山區(qū)仡佬族傳統(tǒng)體育的流變發(fā)展研究
      體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08
      中國儺戲文化的傳承、保護與發(fā)展問題研究——以貴州儺戲表演文化為例
      仡佬族民居建筑的傳承與發(fā)展
      大眾文藝(2015年5期)2015-01-27 11:12:44
      傳承和弘揚仡佬族優(yōu)秀文化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通山县| 连州市| 酉阳| 蒙城县| 高平市| 安阳县| 湛江市| 湄潭县| 博白县| 新巴尔虎右旗| 依兰县| 绥化市| 奈曼旗| 保定市| 马公市| 津南区| 江都市| 甘泉县| 巴彦淖尔市| 凌海市| 郴州市| 全州县| 陈巴尔虎旗| 通海县| 桃园县| 临邑县| 合作市| 噶尔县| 林口县| 凤庆县| 秦安县| 南陵县| 绩溪县| 留坝县| 江城| 蛟河市| 漯河市| 河池市| 长宁县| 迁西县| 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