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誤名“雞樅菌”看科技名詞規(guī)范化

      2014-12-26 13:21:28江紀武鄭禮勝
      中國科技術語 2014年4期
      關鍵詞:樅菌辭源本草綱目

      江紀武 鄭禮勝 王 潔

      (天津藥物研究院,天津 300193)

      一 緣起

      2013年中央電視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總決賽冠軍爭奪戰(zhàn)中,主考官出的“jīcōngjūn”一題,公布的答案是“雞樅菌”,這是錯誤的。規(guī)范化的正名應為“雞菌(jīzōngjūn)”。《咬文嚼字》雜志將雞樅菌定為2013年十大語文差錯第一錯。

      二 文獻考證

      裘維蕃[1]曰:雞菌首先見于明代潘之恒的《廣菌譜》(1500)中,這個菌譜論述的主要是安徽一帶的大型食用菌和毒菌。其后,吳林又有論述江蘇一帶蘑菇的《吳菌譜》(1703),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758),清代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1848)論述了一些菌物。

      李時珍[2]曰:雞菌,南人謂為雞,皆言其味似之也。雞出云南,生沙地間丁蕈也。高腳傘頭,土人采烘寄遠,以充方物。點茶,烹肉皆宜,氣味如香蕈。……[氣味]甘、平、無毒。[主治]益胃、清神,治痔。

      《中藥大辭典》[3]:雞jizong(《本草綱目》),異名:雞(zōng,《通雅》),雞菌(《廣譜菌》),雞菜(《本草求真》),雞腳蘑菇、雞肉絲菇、三壇菇(劉波,《中國藥用真菌》),斗雞菇(《中國藥用真菌詞鑒》)。[基源]雞菌菌蓋寬3 ~23.5 cm,頂部凸起呈斗笠狀,老時輻射狀開裂?;^粗壯,長3~15 cm,粗 0.7 ~2.4 cm,具細長假根,可達40cm,生于山坡、草地、田野及林緣。其假根與地下白蟻巢相連。分布于江蘇、福建、廣東、廣西、貴州、云南、臺灣等地。[藥性]甘、平。歸肺、脾經。[功能主治]《綱目》益胃、清神、治痔。[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 g。

      《中華本草》[4]:雞jizong(《本草綱目》)。釋名:雞言其形?!墩滞āね敛俊?,土菌,俗謂之雞。蟻,以其生長處下多蟻穴而得名。植物名:雞菌Termifomyces albuminosus(Collybia albuminosa)。藥材名:雞Fractificatio termitomycetis Albuminosi。

      《現代漢語詞典》第 6 版[5]:zōng:見【雞】。雞jizōng:真菌的一種,菌蓋圓錐形,中央凸起,熟時微黃色,可以吃。樅[樅]zōng:樅陽,地名,在安徽省;樅[樅]cōng:冷杉。

      戴芳瀾[6]:雞菌只能從地下白蟻窩生長出來,與白蟻有共同生存的關系,以致有人已為生自白蟻的真菌另立一屬名蟻窩傘屬(Termitomyces)。雞菌產生的地方其下必有白蟻窩。蟻去窩存,雞菌不能產生。白蟻在土下二三尺處筑窩,夏季濕潤時窩上生小白球菌,然后生突起的幼雞菌,最后鉆出地面。白蟻有時遷居,這時窩上不再產生雞菌,而產炭角菌(Xylaria)。

      《辭源》[7]:zong,咨容切,土菌。見《玉篇》,高腳繖頭。俗謂之鷄?!稘h語大詞典》[8]:,指雞菌,菌類的一種,分布于云南、廣西等地。味鮮美,可食用,亦可入藥?!稘h語大字典》[9]:*:的類推簡化字,一般稱作雞?!队衿ね敛俊?,土菌也。

      2.樅

      《中華大辭林》[10]:樅(樅),cong,①冷杉,②隆起,聳立。zong樅(樅):樅陽,地名,在安徽省。雞菌長在土上,所以從土。而不是長在樅樹(冷杉)上,不能從木,所以雞樅菌是錯的。

      可以看出,自明朝中葉1500年起至20世紀末的500年中,唯有雞菌之名,而無雞樅菌之說。表示如下:雞菌正名,雞樅菌誤名。

      四 誤名產生原因

      五 思考和建議

      中央電視臺漢語聽寫比賽在社會上的影響較大,比賽目的是為了使用漢字規(guī)范化。使用規(guī)范化要以規(guī)范化的辭書、工具書為準,不能以民間寫法為準。“雞樅菌”的誤用有損漢字規(guī)范化。解鈴還須系鈴人,中央電視臺應及時做更正,以消除其以訛傳訛和誤導學生和觀眾的影響。建議《中國科技術語》雜志在已有欄目“探討與爭鳴”中多刊登一些小微文稿,通過學術討論與爭鳴來探討一詞一字的規(guī)范使用,通過刊登誤名有關的文章來宣傳規(guī)范名詞。

      [1]裘維蕃.菌物學大全[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1002.

      [2]李時珍.本草綱目(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719.

      [3]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M].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678.

      [4]《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5]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6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6]戴芳瀾.真菌的形態(tài)和分類[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269.

      [7]辭源修訂組.辭源(修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687.

      [8]羅竹風.漢語大詞典(普及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561.

      [9]徐中舒.漢語大字典[M].2版.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455,576.

      [10]《中華大辭林》編委會.中華大辭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331,2921.

      猜你喜歡
      樅菌辭源本草綱目
      拒絕二手學問
      愛上《本草綱目》 不只因為健身操
      少先隊活動(2022年9期)2022-11-23 06:56:32
      黑雞樅菌遇上5G擦出智慧火花
      不同干燥方式對黑皮雞樅菌氨基酸含量的影響
      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Total Flavonoids of Chrysanthemum and Medicated Serum on Castrated Dry Eye Animal and Cell Models
      Silkworm Extract Ameliorat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otects 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s in Rats
      Fabrication of A Folic Acid-Modified Arsenic Trioxide Prodrug Liposome and Assessment of its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ity
      雞樅菌搬家記
      《辭源》第三版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出版廣角(2016年1期)2016-03-21 15:53:27
      《辭源》注音中存在的問題探析——以肉部字為例
      贵定县| 平和县| 德保县| 秦安县| 康乐县| 福海县| 金秀| 仁布县| 苍溪县| 黄浦区| 亳州市| 同仁县| 桂东县| 平阴县| 嫩江县| 普兰县| 保康县| 克拉玛依市| 石渠县| 永泰县| 寻甸| 冀州市| 宜良县| 邵东县| 宣威市| 鹤峰县| 肥乡县| 嘉荫县| 龙山县| 龙门县| 新野县| 名山县| 灌云县| 江阴市| 拜泉县| 福鼎市| 南康市| 金溪县| 隆林| 贺兰县| 娄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