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勇
摘 要:高校學生工作是一項復雜繁瑣的工作堅持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就是要結合學生管理工作的實際,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事業(yè)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始終站在學生的立場,堅持不懈地做好本職工作。就是要緊緊圍繞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這一目標,認真研究高等教育教學規(guī)律,服務于廣大學生成長成才,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好的人才。在學校,學生就是我們的群眾,密切與廣大學生的血肉聯系,全心全意地為廣大學生服務,就是落實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最終落腳點。堅持群眾路線在于學生是一切工作的主體。
關鍵詞:高校 學生工作 群眾路線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a)-0000-00
1 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深刻認識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內涵和意義
群眾路線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領導人根據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的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論獨創(chuàng)。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路線,是其根本態(tài)度和領導方法。一方面反映黨的根本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即“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另一方面,它是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即“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做為一線的學生工作者要在學生工作中繼續(xù)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并結合學生工作的實際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黨的群眾路線。把群眾路線當做我們服務學生思維與理念的起點,學生的呼聲與需求是我們學生工作出發(fā)點。
2 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求真務實堅持和踐行群眾路線做好學生工作
堅持和踐行群眾路線,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要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高度認識全黨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重要性,更要以求真務實的作風認真做好新時期黨的群眾工作。
1)師生黨員要更新理念貼近群眾。師生黨員要加強知識學習,自覺加強黨性修養(yǎng)和黨性鍛煉,不斷增強宗旨意識、公仆意識,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踐行群眾路線,要以學生與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為出發(fā)點與落腳點,圍繞“服務”這一理念,創(chuàng)新學生管理,加強師生黨員群眾路線的宣傳教育,使黨的群眾路線深入人心。
2)要求真務實貼心服務。師生黨員干部要樹立“沒有落后的學生和群眾,只有落后的服務”的觀念,樹立干部與群眾平等的思想,突出人民群眾是發(fā)展的主體的基礎地位,與時俱進地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工作理念。以一顆感恩的心去尊重學生、以一顆真誠的心去每一名學生,把學生當作自己的親人,從而換取了廣大學生對工作的理解與擁護,做到服務零距離,成為學生的貼心人。
3 服務學生是落實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最終落腳點
作為高校學生工作者,當前學習群眾路線,就是要結合本職工作,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事業(yè)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始終站在學生的立場,堅持不懈地做好本職工作。就是要緊緊圍繞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這一目標,認真研究高等教育教學規(guī)律,服務于廣大學生成長成才,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好的人才。作為高校的一名學生工作干部,群眾就是我們的學生,密切與廣大學生的血肉聯系,全心全意地為廣大學生服務,就是落實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最終落腳點。堅持群眾路線在于學生是一切工作的主體。毛澤東曾說過,日常工作應堅持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教育教學工作也應該切實貫徹這一原則,切切實實為學生做實事、做好事。
4 將群眾路線實踐教育實踐活動與本職崗位工作相結結合,確保群眾路線落到實處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點突出和強調了實踐,就是要取得真正效果,體現了我黨務實的工作作風。作為高校學生工作者。師生黨員干部應做到以下三點。
4.1 在學生工作中樹立群眾觀點
樹立群眾觀點是堅持群眾路線的基本前提。黨員干部必須樹立群眾觀點,自覺摒棄那些輕視群眾、看不起群眾、甚至把黨和群眾對立起來的錯誤觀點。在學生工作中樹立群眾觀點,必然要求廣大師生黨員干部要經常深入學生、相信學生、依靠學生,同學生打成一片,竭誠為學生服務。
4.2 在學生工作中尊重學生
黨員和干部來源于群眾之中,群眾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壤。只有懂得尊重,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設立和架設與群眾溝通橋梁,讓群眾的意見和反映能夠暢通的表達給黨組織,讓他們能夠暢所欲言的將有利于企業(yè)發(fā)展的好主意、好點子,分享給企業(yè)。即便是群眾中出現不同的聲音,第一,反映出我們的工作還沒有做好,群眾對相關的政策理解不到位,那就需要黨員干部深入到群眾中去,進一步的帶領群眾進行學習和研究,減少和打消群眾的疑慮,化解矛盾。第二,黨員干部,要把群眾放在很高的位置,把自己放在很低位置,堅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群眾,對待群眾不分貧富,一視同仁;堅持用平等的身份接待群眾,堅持用平等的心態(tài)聯系群眾,不高高在上,不以權壓人,讓群眾說心里話,提好建議。
4.3 在學生工作中傾聽學生的心聲
學生滿不滿意是檢驗學生工作的唯一標準。要做好學生工作,就得經常走進學生、深入學生,了解學生。對學生的呼聲和合理訴求,師生黨員干部只有認真傾聽后,才能真實地了解學生的需求,使相關決策正確,減少并避免失誤。要傾聽學生呼聲,就必須經常深入學生基層、深入學生才能“接地氣”,與學生坐在起、一條凳子上,談學習、談理想,只有這樣,才能了解學生的呼聲和訴求,及時發(fā)現工作中的不足,進而加以整改。
總之,在學生工作中要保障“路線”不走樣、不走調,必須要提高服務意識,提高走“服務路線”的能力,學生工作的出發(fā)點就是為學生服務、要真心實意當學生的服務員。因此,在學生工作中實行黨的群眾路線,要求學生工作者要樹立密切聯系群眾的觀念,立足本職,踏實工作。
參考文獻
[1] 尹國慶.淺談高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內涵與價值[J].教育教學論壇,2014,19:177-178.
[2] 王義全,殷沖,張劍.高校黨的群眾路線學習教育的認識與實踐[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7-12.
[3] 劉穎杰.關于高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研究[J].黨史博采(理論),2014,01:8-9.
[4] 高金祥.關于搞好高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思考——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赤峰學院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2:1-2.
[5] 伍處文.深入開展高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6:1.
[6] 伍處文.深入開展高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