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祎
【適用話題】堅守 優(yōu)勢 價值
在國外居住的我,和朋友們一起出去吃飯時,事先總是反復(fù)向大家強調(diào),千萬不要因為我的緣故去中國餐館吃飯。其實有一句話我不好意思說出口,那就是,我不愿意去國外的中國餐館吃飯。
在我生活的這個城市,有大大小小300多家中國餐館,但是沒有一家讓我有興趣走進去。因為除了菜名以外,跟真正的中國菜差了十萬八千里。
最絕的是,我去過一家中國餐館,他們也一視同仁地給我送上刀叉和盤子。在我的堅決要求下,他們才給我換了一次性筷子和一個小碗。
我一個朋友的父母來德國,在一家中國餐館吃了一個跟宮保雞丁的味道和樣子相差十萬八千里的宮保雞丁,她的父親去責(zé)問餐館,人家回答說,這里是專門做給德國人吃的。多少年來,中國餐館總是在想方設(shè)法適應(yīng)當(dāng)?shù)厝说目谖?。但事到如今,它在海外已?jīng)成了廉價餐館的代名詞。我們中國美食文化的優(yōu)勢,在我看來,已經(jīng)消失殆盡。
我家附近有一家很小的日本餐館,他們的餐單很簡單,就幾種菜,價格也不菲,但做的是地地道道的日本菜。不管什么客人來,他們擺出的永遠(yuǎn)是一雙筷子。有一次,一個德國人請求換成刀叉,說他不會使筷子。端盤子的日本女孩禮貌而客氣地告訴他,日本菜就是用筷子吃的,他應(yīng)該試一試。
如果一個中國人在法國餐館想要一雙筷子,我相信服務(wù)員會客客氣氣地把他帶到門外,對他說,往前走100米再左拐,那里有家中國餐館,去那里用筷子吃吧!他們寧可失去一個客人,也不愿隨意遷就。這不是傲慢,而是堅守。
在很多時候,文化不應(yīng)該融合,因為融合等于消失。如果一個人熱愛某一種文化,就應(yīng)該帶著崇敬堅守它。有了這份堅守,我們的文化才會綿延不斷地一代代傳遞下去,永遠(yuǎn)保持它真正的尊嚴(yán)和價值。
【素材分析】中餐館偏執(zhí)的“顧客至上”迎合了外國人的需求,實際上卻喪失了其自身獨一無二的價值——唯有正宗中國菜方能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中國文化、中國傳統(tǒng)。當(dāng)菜無味,人無骨時,怎能得到他人的認(rèn)可與青睞?因此,大多數(shù)中餐館淪為了“廉價餐館”就成為一種必然。堅守是一種智慧,一種可以獲得成功的智慧。
【速用名言】
1.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意大利詩人 但丁
2.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膽量?!F(xiàn)代文學(xué)家 林語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