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芳 淮陰師范學院附屬小學
淮陰師范學院附屬小學系列報道:攻堅克難 圓夢足球
王素芳 淮陰師范學院附屬小學
創(chuàng)建于2008年11月的淮陰師院附小新區(qū)實驗學校,是淮陰師范學院附屬小學的分校,學校擁有一個標準400米跑道的田徑場,四周看臺座椅2000多張,有一個標準的天然草皮足球場,是一所建在農(nóng)村家門口的優(yōu)質(zhì)學校。
學校初辦時只有從老校區(qū)轉(zhuǎn)過去的全托班155名孩子,這些孩子平時吃飯、住宿、學習全天在學校,只有周六、周日回家,他們的家境非常好。從2009年9月,學校開始招收施教區(qū)的農(nóng)村孩子,這些走讀班的農(nóng)村孩子和全托班的孩子同在一所校園,如何讓孩子們學在一起,玩到一塊,同享陽光,共同成長,為新校區(qū)找到一條特色發(fā)展之路?這是校領(lǐng)導和全體教師共同關(guān)心的大事。2010年9月,經(jīng)過反復調(diào)研論證,學校決定:充分利用好體育資源,以足球為媒,助推學校發(fā)展。
問泉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何讓現(xiàn)代足球活動有序進入校園?如何讓校園足球成為學生成長的優(yōu)質(zhì)營養(yǎng)劑?如何解決學生人手一球問題?如何讓孩子們走進足球、體驗足球、喜歡足球……一系列的困難,考驗著老師和學校的智慧。敢想就要能做,能做還要巧為。為普及校園足球,淮陰師院附小人,動足腦筋,想盡辦法。
我們的想法:調(diào)動家庭全員參與足球運動的熱情。
我們的做法:讓孩子牽著家長的手,一起愛上足球!
行動的效果:家長和孩子一起喜歡上了足球,積極來校參加親子足球運動會。
我們的策略:
2010年8月,淮陰師院附小新區(qū)實驗學校開展校園足球活動,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解決學生人手一個足球問題。校領(lǐng)導本打算由學校統(tǒng)一購置,但有些教師提出,如果讓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去選購足球,會不會更有意義?于是,學校做了大膽的嘗試,沒想到第一周就有85%的學生帶著新買的足球在操場上踢了起來,第二周全校學生幾乎人手一球。對于個別因家境問題沒有購買足球的學生,學校家長委員會主動為他們解決了買球問題。有了家庭的支持,學生們踢球更加富有動力。就像種莊稼一樣,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過踢球獲得更多的成長。
學生的心語:我愛親子足球運動會!
五(1)班 蔡毅君:得知學校要舉行向陽足球文化節(jié),而且要進行顛球比賽,我和同學們都踴躍報名,而后就開始了一番苦練。一開始練習,并沒有想象中的順利,腳面也會疼,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位顛球高手,他一次可以巔96個,我徹底被征服了,并主動向他請教。從那時起,我每天堅持一小時,練習用頭頂球、大腿巔球,汗水潤濕了我的頭發(fā),我還踢壞了一雙鞋子,但我憑借努力刷新了學校頭頂顛球的紀錄。
我們的想法:用網(wǎng)兜足球,讓零基礎(chǔ)的孩子熟悉球性,學會踢球。
我們的做法:“四操”普及足球。
行動的效果:孩子們喜歡上了踢足球。
我們的策略:
剛開始,學生拿到足球,沒有技術(shù),不會踢,一著急就用手拍球。只要用上腳,就滿地的找球,玩了一兩天,學生們對于踢球的興趣就減弱了,怎么辦?如何讓零基礎(chǔ)的孩子學會踢足球?于是全校教師開動腦筋。學校給每個學生買來了一個網(wǎng)兜,把足球裝在網(wǎng)兜里,用手拎著,用腳的不同部位練習踢球技術(shù)。這真是個好辦法,學生們就像踢毽子一樣,認真而專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學生們的控球技術(shù)都有所提高,足球變成了學生們足下的“乖寶寶”。
為了讓學生們能更快地熟悉球性,體育組在創(chuàng)編了首套“網(wǎng)兜足球操”后,緊接著又創(chuàng)編了第二套“靈動足球操”,整套操時長四分二十秒,手上動作只占15%,腳上動作占85%,主要是撥球和傳接球動作,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腳下控球的能力;第三套“快樂足球操”,主要是兒童化的足球游戲,強化了雙人合作與配合的動作組合。第四套“秀足球”,學生主要練習左右腳顛球、大腿顛球、頭頂球,跑動中傳接球等高難度技術(shù),為舉行班級間的足球聯(lián)賽做準備!
學生的心語:快樂足球,我的愛!
五(1)班 寧忠航:我顛球不到十個,很多同學說我是菜鳥……我傷心地決定放棄足球,遠離它!可是過了一會兒,足球好像有一種巨大的吸引力,又把我召喚過去,我終于沒有抵擋住足球的誘惑,被它“抓”了回去,就這樣我如饑似渴地訓練著足球,腳踢到了墻上,流了血,我沒有停下!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我用足球打敗了很多同學!我愛足球,踢足球是一種享受,它已經(jīng)是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我們的想法:校園足球先是教育,其次才是足球。
我們的做法:獻計獻策,營造良好的踢球環(huán)境。
行動效果:無論天氣好惡,學生隨處可以練球,玻璃不再被踢壞。
我們的策略:
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司長王登峰說:“體育是教育的基石”。校園足球是體育中重要的運動項目之一。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鍵說:校園足球不能等同于“競技足球”,它的目標確定為“育人”。我們認為,一所學校開展校園足球,“踢好球”不是最重要的,“做好人”才是最終目的?;搓帋熢焊叫≡谛@足球頂層設(shè)計過程中,始終堅持“三分踢球,七分育人?!?/p>
學校的聲音:撞壞玻璃不用賠!
孩子們勁頭十足,每天上學、放學都抱著足球。一天,6位班主任一起找到校長,要求學校不要再搞足球,原因是那一周,學校走廊的鋼化玻璃接連被踢壞了。另外,學生帶來的足球放在課桌下,上課時,還不時的用腳踢兩下。校長劉慶懷笑著說:“孩子天性好動頑皮,在樓道里踢球可以理解,撞壞的玻璃就不用賠了!至于孩子們的足球沒地方放,我們可以想辦法。孩子將球朝玻璃上踢,說明學??紤]不周全,沒有給他們提供可踢球的地方。我們不能因為遇到困難,就退縮,只要踢球?qū)⒆觽兒?,我們就要堅持做下去,我們不能只教他們踢球,而不管球?!?/p>
當天下午,學校召開校務(wù)會,專門針對學生課間踢足球撞壞玻璃的事情,進行深入分析。與會者針對問題,獻計獻策。緊接著,學校又開了班主任會、體育教師會、少先隊大隊部會、全體教師會、學生會。兩周后,校園里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在每個班級教室外墻上都有一個直徑為1米的足球形狀的知識版面;樓與樓之間的走廊玻璃上貼滿了各種踢球剪影畫;每層樓的平臺、通道的墻面上和教學樓前花壇壁四周,都畫有生動有趣的卡通球門,每個球門長4米,寬0.6米,中間標有彩色數(shù)字1分,稍偏的地方標上2分,最靠邊的地方標上3分,表示踢中的難度越大,得分越高;教學樓二層的足球俱樂部里有一面足球榮譽墻,有世界、中國足球比賽的實時賽況播報專欄,校園足球小明星畫像,書架上擺放著有關(guān)足球的圖書;教學樓頂上拉起了一張又長又大的網(wǎng),孩子們踢飛的足球還會乖乖地回到腳下,再不用擔心足球到處亂飛和安全問題了……
我們的想法:靠人不如靠已,變無為有。
我們的做法:外聘與自主培訓相結(jié)合。編寫校本教材,創(chuàng)編足球游戲。
行動的效果:全校教師都成為了足球教練或助理教練,學校擁有了一套自己的校本足球教材。
我們的策略:
國際足聯(lián)為發(fā)展世界足球運動,實施了草根足球發(fā)展計劃。中國為加強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決定力爭到2017年在全國扶持建設(shè)2萬所左右小學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但是中國“校園足球”在體制上、物質(zhì)上、師資上、教育上、課改上依然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師資的匱乏,讓學生無師指導,踢球技術(shù)得不到傳授;教材的缺乏,讓足球教學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F(xiàn)實問題擺在面前,怎么辦?靠、等、要!等是等不來,要是要不到,靠也只能靠自己。
學校的行動:多措并舉大發(fā)展!
打鐵須得自身硬,歷練隊伍謀發(fā)展。經(jīng)多方聯(lián)系,校領(lǐng)導從大學請來專業(yè)的足球教練,利用每天晨練時間先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早晨7∶25,校園里響起歡快的音樂,教師們便會自覺的來到操場。領(lǐng)操臺前有體育教師早已準備好的四框足球,教師們拿起足球,和著音樂的節(jié)奏,進行腳下的盤球、踩球、踢球等練習,5分鐘時間熟悉球性;接下來,廣播里傳來《來吧,來踢球!》的樂曲,教師們開始做起了足球操;5分鐘過后,大家開始學習新的足球技能。每天20分鐘的培訓,一學期下來,教師們掌握了足球的基本技術(shù)和技能,個別悟性好的教師還成為了足球高手,當上了足球社團的兼職教練。
現(xiàn)在學校每個班級都成立了“世界級”足球俱樂部,全校教師擔任起各班足球俱樂部的教練或助理教練,學生們很開心的成為俱樂部的會員。會員們不需要交納會費,便可享受足球俱樂部所有的待遇,參加足球俱樂部開展的校園足球“世界杯”聯(lián)賽、校園吉尼斯顛球比賽、足球親子運動會、足球知識搶答賽、小小裁判培訓班、向陽足球文化節(jié)等諸多活動,了解世界上各家足球俱樂部的歷史文化和知名球星的成長經(jīng)歷。
學校足球課堂教學是淮陰師院附小新區(qū)校園足球建設(shè)的組織保證。學校秉承“為學生未來發(fā)展奠基”的辦學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引導校園足球的教學內(nèi)容與文化建設(shè)。因此,學校在課程的設(shè)置中,適當增加足球課的比例,保證每班每周至少上一節(jié)足球課。在教學內(nèi)容上,低年級以熟悉球性為主,中高年級堅持以普及為主,選擇一些較為基礎(chǔ)的技術(shù)。為了更快更有針對性的提高學生足球技能水平,學校創(chuàng)編了足球校本教材,制定了各個年級的足球課堂教學目標,以滿足學生對足球課程的需求,同時,為建設(shè)足球特色的校園體育文化奠定基礎(chǔ)。學校在普及技術(shù)技能的同時,還增加足球理論、足球戰(zhàn)術(shù)、足球裁判等理論課在足球課中的比例,創(chuàng)編室內(nèi)和室外足球體育游戲、身體素質(zhì)練習和足球操,以理論推動實操,以實操保障理論。
校園足球的主體是人,核心元素是足球,核心理念是快樂足球。三者之間相互融合,使學校足球向著良性,健康、生態(tài)方向發(fā)展。為了讓同學們在足球活動中健體,在足球運動中求知。師生們共同創(chuàng)編了“螃蟹行”、“保齡球”等200多個足球體育游戲,體育教師將每一個游戲的名稱、游戲的方法、游戲的規(guī)則、游戲教學建議等用文字撰寫下來,每個游戲配上游戲的開始、游戲的主要過程、游戲的結(jié)束等關(guān)鍵動作環(huán)節(jié)且有代表性的照片,并把游戲全程拍攝成視頻,供全校師生使用,逐步形成共享足球游戲文化。學生們在強健體格的同時,更享受著足球所帶來的快樂,快樂足球的理念得到了充分的詮釋。
我們的想法:興趣決定行動,行動成為愛好,愛好養(yǎng)成習慣,習慣改變命運!
我們的做法:成立足球社團,播報國際、國內(nèi)足球大賽實況。
行動的效果:走出家門看球賽。
我們的策略:
體質(zhì)不強,談何棟梁。健康的體魄不僅是學生當前快樂學習的保障,更是他們長大成人之后,適應(yīng)社會工作節(jié)奏、生活壓力的基本保障。2010年,學校確立“點一盞校園足球之燈,圓學生體質(zhì)健康之夢”的體育特色創(chuàng)建目標,以足球健體,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全面普及足球,以足球為抓手,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活動。
如何從小培養(yǎng)學生以球健身的興趣,進而形成愛好和習慣?是擺在學校面前的又一大難題。首先,我們成立足球社團,在社團的足球教學過程中,把音樂和足球操、足球素質(zhì)練習、足球游戲等融合在一起,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參與的興趣。小學生好動、活潑,喜歡唱歌、跳舞。針對他們的這一特點盡量多編、多做游戲類足球活動,借助音樂的優(yōu)美旋律和節(jié)奏進行足球技術(shù)、足球技能和身體素質(zhì)等專項訓練。這種做法,不僅能使學生受到音樂的熏陶,也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學練足球的快樂和趣味,從而提高了對踢足球的興趣。足球社團里還有足球繪畫科目,教師要求學生們把所知道的足球知識、踢足球的活動場景用畫筆勾勒出來。讓學生在充滿激情的繪畫中創(chuàng)造出可以看得見、觸得著的足球“形象”。
環(huán)境潤澤,育人無聲。學校在圍墻上書寫踢足球的標語,畫以足球強身健體的圖案,樓內(nèi)懸掛足球名人畫像,各班有學習園地,張貼學生的足球繪畫、足球剪紙作品等,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校園主道旁設(shè)置櫥窗,及時發(fā)表學生足球方面的作品和足球有獎?wù)魑?,這里成為一道“足球文化”風景線,點燃了學生們心中想踢足球的欲望和火花。讓他們在踢足球的玩樂中求知,活動中健體,達到“以玩增長智慧、以玩啟發(fā)思考、以玩提高興趣,以玩形成愛好,以玩培養(yǎng)習慣”的效果。
學生的行動:走出家門看球賽!
六(1)班 孫芳菲:我踢足球5年了,是一位老隊員。但很多人認為,女孩不能踢足球,可我跟他們想法不一樣,男孩能踢,女孩一樣可以踢。我不但對踢足球感興趣,還特別喜歡看足球比賽。清楚的記得,2013年我通過電視,觀看了一場廣州恒大淘寶VS首爾FC的冠亞軍決賽。在那場比賽中,現(xiàn)場球迷揮動著手中的紅旗、橫幅等熱情的吶喊,觀眾席成了一片紅色的海洋,這讓我第一次真正感覺到足球的魅力。2015年4月26日下午,爸爸媽媽帶著我,坐飛機去廣州看足球比賽。我既激動又興奮,這可是第一次親臨足球比賽現(xiàn)場。晚上八點,中超聯(lián)賽第七輪在廣州天河體育場開賽。我見證了那激動人心的一刻,現(xiàn)場真的是一片紅色的海洋,球迷們熱血澎湃,不約而同吹著勝利的號角。
足球如人生,人生如足球。我的興趣是踢足球!我要當學校女子足球隊射門高手!我要通過踢足球,為班級爭光、為學校添彩。足球,磨練了我堅強的意志力,使我變得更加勇敢和自信,也提高了我抗挫折的能力,我深愛足球,它賦予我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