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劍明/文
世間最大的遺產(chǎn),不是金銀堆積如山,領(lǐng)地一望無邊,而是封建時代的帝位。某個龍子龍孫,一旦襲位繼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一切全歸一人掌控,生死予奪,在我一人。這權(quán)力的誘惑決非金山銀山、良田萬頃可以相比。于是,帝王父子之間就會發(fā)生意想不到的怪事。
太遠太近的且不說,單說清代康熙皇帝,是歷史上少見的賢君,卻在骨肉之間發(fā)生極不幸的事。
康熙的長子允亸,貴妃納喇氏所生;次子允礽,仁皇后所生。按照立嫡的傳統(tǒng),允礽于康熙十四年被立為太子,還未到兩歲。康熙對這個已失去親母的兒子極為鐘愛,期望甚深,悉心培養(yǎng)。允礽不但熟讀經(jīng)書,兼通滿、漢文字,騎射武藝也頗精熟,本來是個有文有武的人材。但卻有一點,他生成一副野心家的心腸,殘暴的性格,仗著自己是太子,便肆無忌憚,荒淫無法,干出許多使人震驚的壞事;而又勾結(jié)朝中阿諛獻媚之徒,妄想早日奪取皇位。其中有秘密定計迫父遜位,迫位不成則實行弒殺的陰謀。當(dāng)時有個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索額圖,執(zhí)掌宮禁大權(quán),允礽與他勾結(jié),秘密策劃,欲以武力逼宮,令康熙退位。這一陰謀被康熙察覺,遂將索額圖逮捕處死。但允礽仍不死心,繼續(xù)積聚黨羽,準(zhǔn)備發(fā)動宮廷政變。康熙忍無可忍,便于康熙四十七年,正式宣布廢黜允礽,加以幽禁??滴跖庠实i罪惡之事,其中有云:“索額圖助伊潛謀大事,朕悉知其情,將索額圖處死。今允礽欲為索額圖報仇,結(jié)成黨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似此之人,豈可付以祖宗宏業(yè)?”
康熙還斥責(zé)允礽“侮辱廷臣,擅權(quán)鳩黨,窺伺朕身,起居動作,靡不探聽,”“今更加甚,有使朕諸子無有噍類之勢。更可異者,彼每夜逼進布城,從裂縫窺視,不外欲為索額圖報仇耳”。
請看,為了早日篡奪皇位,做兒子的居然干出這種種傷天害理之事,可謂駭人聽聞。尤其是此人已被立為太子,詔書天下,世人皆知。他卻覺得皇帝死得不早,等待不來,便悍然陰謀暗殺。那做父皇的,便日夜處于心驚膽戰(zhàn)、魂夢不安之中。這種父子關(guān)系,也真是太可怕了。
權(quán)力欲是可以使人發(fā)狂的,他們前赴后繼,不到丟了腦袋,始終不休。康熙的那個壞兒子,無非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證罷了。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曹操手下有兩個怪道士,一個叫左慈,一個叫管輅。小說家把二人寫得能掐會算,神乎其神。左慈還把曹操大大戲弄了一番。
其實在三國時代,到處都有裝神弄鬼的家伙,統(tǒng)名曰“方士”。光是在曹操手下的,就有教人“房中術(shù)”的甘始、封君達、東郭延年,“看相先生”朱建平,“解夢”的周宣,“辟谷”有術(shù)的郗儉等等,而左慈也精通“房中術(shù)”?!逗鬂h書·甘始傳》說,曹操把這些活寶收容起來,“問其術(shù)而行之”。原來這個“一世之雄”也喜歡這一套,還想親自體嘗一番。
歷代帝王大抵都是“做了皇帝想成仙”的。秦皇、漢武大名鼎鼎,盡人皆知,不須多說;便是唐代,許多皇帝也相信吃了道士煉的“金丹”,便可長生不老。結(jié)果是,初服似乎有效,服得多了,慢慢中毒,等到毒性大發(fā),頃刻一命嗚呼,任何神醫(yī)也束手無策了。唐憲宗、穆宗、武宗和宣宗,都是惑于道士“金丹”之說,死于非命的。當(dāng)時不少貴戚大臣也跟著效法,甚至大文學(xué)家韓愈也不能免俗。白居易有詩云:“退之服硫磺,一病迄不痊。”就是說他因服金石而死。
明世宗嘉靖皇帝更是個迷信入骨的人,道士把黑鉛煉成白粉,叫什么“先天玉粉丸”,說是服了可以長生,他照吞不誤。終于長期患病,藥石無靈。
清代那位雍正皇帝,在位僅十三年,死得非常突然。因此不少傳說都認(rèn)為,他是被呂留良的孫女呂四娘行刺而死。但也有人認(rèn)為他是服用道士的“金丹”致命的。
雍正曾一再秘密下詔寵臣,暗中查訪外間“有道”的道士,于是便有個白云觀道士賈士芳來到北京,向他施展法術(shù)。雍正皇帝大為嘉獎,甚至批示寵臣李衛(wèi)說:“朕安,已全愈矣。朕躬之安,皆得卿所薦賈文儒(即賈士芳)之力所致。”可見他對道士的信服。不料過了兩個月,舊病又發(fā),賈道士再向他“口誦經(jīng)咒,并用以手按摩之術(shù)”,也無法治好他的病。雍正忽然龍顏震怒,說賈道士對他“蠱毒魘魁”,下令處死了。一個人吃了丹藥,很容易暴怒,因為這些藥都是使精神高度亢奮的毒劑。雍正如此喜怒無常,其原因很可能也是中了“金丹”的毒。
看來,雍正皇帝被刺之事,未必是真,而他因縱欲而病,因病而服用道士的丹藥,因而暴崩,倒是近于事實的。
乾隆是個巡游興致極濃的皇帝,盛大的南巡進行過六次,北巡四次,西巡五次,而一般祭奠曲阜、秋狩木蘭、近游京畿以及到中岳上香等等,更是舉不勝舉。每次出巡,鋪張奢華,耗費金錢無數(shù),沿途迎駕,老百姓疲于奔命,早已怨聲載道。
有一年,乾隆又南巡,御駕所到,老百姓又受到一番折磨。忽然有個村民,手持利器,直接奔向御駕,企圖行刺。立即被護衛(wèi)們擒獲。乾隆聽到此事,大怒道:“朕每次出巡,都豁免沿途百姓錢糧,他們都應(yīng)感恩歡喜才是,如今卻發(fā)生此種事,一定有幕后主使的人,必須徹底究查!”
是時直隸總督方觀承隨駕在側(cè),一聽“徹底”二字,知道必然要興大獄,大獄一興,牽連千家萬戶,不但京畿千萬百姓面臨家破人亡威脅,而且總督、巡撫、府尹、縣令直到地方保甲,也都可能大者殺頭、小者充軍,掀起一場浩劫。方觀承急中生智,立即飛馬上前,伏于道旁,向乾隆駕前叩頭稟告道:“臣方觀承奏明,此人是保定村中一瘋子也?!鼻≡诔溯浡犃?,回到皇宮,對軍機大臣道:“據(jù)方觀承奏稱,犯蹕之人是個瘋子,究竟如何?”軍機大臣磕頭回道:“方觀承久在直隸,據(jù)所奏是瘋子,自然不錯?!鼻〉溃骸叭羰侨绱?,你等會同刑部嚴(yán)訊,作瘋子辦理亦可?!庇谑?,一場可能關(guān)系千萬人性命的大案,便以瘋子無知冒犯結(jié)束。滿朝大臣,都舒了一口大氣。以后便有人說,方觀承做了一件大功德,后來其子方維甸也繼任了直隸總督,乃是上天報施云云。
原來乾隆每次出巡,都使百姓遭受一次極大騷擾,由此傾家蕩產(chǎn)的人不計其數(shù)。前人記載乾隆南巡揚州時,“清蹕所至,戲臺、采棚、龍舟、燈舫等物,沿途點綴。水行巨舟千萬艘,四周皆侍衛(wèi)武職,役夫乘勢稱威,強向人民勒索,有不與者,以礙皇駕,立毀其宇,百姓怨聲載道。運河兩岸,并令打纖,謂之龍須纖。舟過揚州,于支港叉河、橋頭村口,各設(shè)卡兵,禁民船出入,計纖道每一里,安置站兵三名,令村鎮(zhèn)婦女,踣伏瞻仰,令男子退出。衛(wèi)道盡鋪錦繡,周圍百十里,而露天蒙以綢帳,所費不貲,其為義炭商者,令加意供給,材料山積,而頃刻無余。甚至沿路設(shè)置便桶,備纖夫之用,每縣動置千萬,御舟一過,即破碎無余……”種種浪費,可見一斑,因此那個“瘋子”突然舍身行刺,實在是代表了百姓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