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與一個節(jié)日有關(guān)(三題)

      2015-01-04 02:31:40葛取兵
      文學(xué)港 2014年11期
      關(guān)鍵詞:箬葉艾蒿菖蒲

      葛取兵

      與一個節(jié)日有關(guān)(三題)

      葛取兵

      谷雨過后,便是立夏,小滿的腳步還沒有跨出鄉(xiāng)村的門檻,夏天就不約而至了。

      此時正是五月。五月的田野遍地蔥蘢,綠意蒸騰,所有的生命都生機盎然在季節(jié)的每一個空隙,不留余地,不講客氣地恣意地生長著。在南方,我的家鄉(xiāng)——浩浩蕩蕩的洞庭湖邊的丘陵山岡上,正在瘋長著一種叫艾的植物,風(fēng)生水起,一不留神間,就會在倏忽間爬滿山坡、洼地,潛入河岸、堤壩。

      艾,艾蒿!一種浸潤著怨愁與不屈的植物。

      艾蒿原本是一種香草,它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也如眾多的荒原野草一樣,立春,燕子的身影剛剛剪開一角溫情,它就從泥土中不緊不慢地探出頭來,不管是肥沃還是貧瘠,它如鄉(xiāng)下不為關(guān)注的孩子在山坡河邊瘋跑,攪得這一團綠,那一團綠。一入夏就跑成了高挑窈窕的姿態(tài),一坡坡,一壟壟,蓬蓬勃勃,又如農(nóng)家的媳婦,不喜孤獨,抱成一團,扎成一堆,熱熱鬧鬧地相守在熟稔的土地上,扯家常,也不忘了國事天下事。

      艾的生命力是如此的旺盛。初生出來的艾,水靈,柔嫩的莖葉簡直可以與少女媲美。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締造者曹操在《短歌行》中寫道“呦呦鹿鳴,食野之蘋”中的蘋,即是初生的艾蒿。入夏,艾就是豐碩肥厚了,這時是采摘艾的最好季節(jié),晾干,切成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就是中藥鋪的藥材了。你看艾一定會發(fā)現(xiàn),艾的葉并不光滑細膩,而是長滿了一層細細密密的茸。艾碾細,被中醫(yī)稱之為“艾絨”。在中國的三大國粹中的中醫(yī)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針灸,就離不了艾絨的熏蒸穴位,竟然可以達到讓世人無比驚嘆的神效。這聲驚嘆卻是如此綿長,從春秋戰(zhàn)國至今,日子在一茬茬艾蒿的生生滅滅中延伸,驚嘆了兩千多年歲月,歷夏周,經(jīng)春秋,過秦漢,吸魏晉風(fēng)霜,飲唐宋雨露,鐫山的記憶,潤水的智慧,流傳為華夏鄉(xiāng)土的族譜。

      入秋后的艾就慘不忍睹了,尤其是受到極度的干旱,艾就更加衰弱了。但是艾卻始終保持著生命的綠,在炙日之下,在秋風(fēng)之中,艾葉是暗綠的,抑或是一種青色,風(fēng)一吹卻是一層層淡淡的白,在風(fēng)中翻圈,仿佛透著一種雪的質(zhì)地。我想,這艾正如鄉(xiāng)下四五十歲的婦人,但質(zhì)樸從容,把美看得淡薄自然,去了,就去了,哪個女人不走向衰老?與城里的女人比,總是用這霜那霜的挽留正在消失殆盡的姿顏。但是歲月不饒人,歲月是一把鋒利的刀,任憑你左沖右突,上遮下掩,也是無法避開歲月雕刻的憔悴。

      艾的香味在我的記憶中更是一種苦,一種徹入心境的苦。艾,本是一種鄉(xiāng)下人的土藥方,《本草綱目》上記載:性溫,味苦,祛寒濕。年少時一有傷風(fēng)感冒,母親一定會到田頭地邊扯上幾支壯碩的艾,洗凈切細,再倒入瓦罐,添入清清的水,放在爐火中細細地煨,很快屋子里便盈滿了艾的苦味。當母親將一碗釅釅的略帶淺灰色

      的艾湯捧入手中,我就會執(zhí)拗地拒絕,但卻扭不過打鐵的父親,他把我夾在胯間,一只滿是老繭的大手握住我纖細的身軀,一只手捏住我的鼻子(現(xiàn)在我老是怨恨父親打鐵的手粗暴地捏塌了我的鼻梁),母親則用筷子撬開我本來就不夠鋒利的牙齒,一碗藥湯便不可阻擋地長驅(qū)直入了。三服艾湯汁,鼻通了,頭醒了,人也清爽了。如今在抗生素猖獗的日子,母親依舊迷戀著艾。我一遇到頭痛鼻塞,年邁的老母總會無聲無息地為我煮一碗艾湯。少不懂事的女兒曾好奇地舔過,吐了半天舌頭:老爸,這么苦,你好像吃糖水一般也。我摸了摸了女兒的頭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女兒還不懂真正意義上的苦,人生充滿了苦,苦是一種心境,苦更是一種生命的大書,需要用一生的經(jīng)驗來閱讀。但適應(yīng)了苦之后,苦也會變淡,苦也會讓人回味無窮。

      其實艾是一種精神的象征,艾與愛諧音,有表示摯愛之情。在南方,艾的名字與一個節(jié)日有關(guān),一個中國人看得格外隆重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一個與生命有關(guān)的節(jié)日,菖蒲、艾蒿、粽葉、蒼術(shù)、白芷……無不詮釋著希望的注腳。在中國,中秋、春節(jié)與端午是傳統(tǒng)的三大節(jié)日,中秋與春節(jié)講究的是團圓兩字,唯有端午卻是一種緬懷,一種祭祀。祭祀一個幾千年來卻依舊鮮活的偉人——屈原,這位行吟江畔、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歲月的青蒼中,我們懂得了艾葉蘊涵的苦澀年華,我們越來越景仰那靈魂深處的華美樂章,深深地折服那高貴的吟唱和優(yōu)美的縱身一躍。

      年年端午,南方的門楣上,家家戶戶約定俗成地插上一束艾蒿與菖蒲,散發(fā)著憂郁的清香,那是屈原不屈的精神。菖蒲是劍,艾蒿如鞭,驅(qū)趕世間的污穢與邪惡。有的地方,人們還會用艾煮上一大鍋熱氣騰騰的艾湯,用來洗滌凈身,以此洗去一身的傷痛與穢氣。艾虎更是小孩子的貼身寶物。艾成為招百福的吉祥草,成為看家護院的門神?!笆謭?zhí)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一個原本纖弱的植物在五月一下了變得剛烈起來。

      走進五月,南方的雨格外充沛,鄉(xiāng)間的院落村舍彌漫著艾的清香,與龍舟競渡的吆喝聲讓這個季節(jié)格外傷感與迷離。藏在記憶角落的那幅圍繞父母膝下裹粽夜話圖也清晰地現(xiàn)于眼前。當然也有日漸模糊的艾葉煮蛋和艾香制囊的濃烈氣味,都氤氳在我濃濃的鄉(xiāng)愁里。南宋著名詩人陸游的《乙卯重午詩》是這樣寫端午的:“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淡碧艾葉,青翠婉約。艾,本來就是民俗的,盡管落魂在萋萋荒野中,與狗尾巴草一樣,生生滅滅,但它如終保持著站立姿勢,霧氣彌漫似的青蒼,白的霜葉上依舊殘留著屈原的愁怨。不像有的草,要么撲籠一地,任憑動物踐踏而不足惜。要么糾纏枝丫上,裝模作樣地努力向上攀緣,一旦失去了依附,就如一攤稀泥,全無了先前的風(fēng)光。而艾,挺拔著的艾,讓鄉(xiāng)村更有了一種雄壯的味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艾,從從容容地生長著,守護著,生長的是生命的延續(xù),守護著的是一種精神的注解。

      大苦!一定有大愛!

      菖蒲

      菖蒲與艾蒿是一對好兄弟。

      在江南一帶,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農(nóng)家的門楣、窗欞上總會斜插幾根艾蒿與菖蒲。鄉(xiāng)下的父親說,這是祛避邪疫。艾蒿散發(fā)出的濃郁氣味可以讓妖魔鬼怪聞而卻步,而菖蒲如一柄鋒利的劍,閃耀著熠熠寒光?!笆謭?zhí)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鄉(xiāng)下人隨口都能誦吟的這句詩,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南方多山亦多水。高高低低的山巒峰谷中,只要有水聲潺潺的地方,溪流、池塘、河灘、渠旁、濕地、湖泊,一定會有菖蒲,三個一叢五個一簇,散落在水邊的石縫間、巖石傍、樹陰下,挺水臨石、青青蔥蔥,生機盎然,一副富有而滋潤的姿態(tài),讓你不得不多看它一眼。不看則已,就這么一眼,你就記住了,這個叫“菖蒲”的水草。

      菖蒲與水為鄰,依山為伴,倚石而立,與清泉相擁,與清風(fēng)對語,葉具劍脊,根似白玉,便

      有了水的溫情與柔媚,便有了山的剛毅與倔強。明代的詩人戚龍淵作詩云:“一拳石上起根苗,堪與仙家伴寂寥,自恨立身無寸土,受人滴水也難消?!备菍懗隽溯牌驯P根結(jié)節(jié)屹立于山巖石縫之中的風(fēng)骨氣節(jié)。

      菖蒲寂寥地生活在大山之腳,河灘之緣,與世無爭。寒冬剛盡,春的腳步才開始踏響,萬物還在冬眠中未醒,菖蒲就早早地冒出嫩綠的頭,一副精神抖擻的樣子;卻又與眾草不同,不忙于開花,待到入夏,菖蒲才開出一束碎碎的淡黃的小花,因其穗狀花序呈蠟燭狀,故又稱水燭。在溪水邊,劍葉盈綠,白花透姣,亭亭玉立,飄逸而俊秀,不時有兩三只竹雞,抑或是成雙成對的鴛鴦,在水中恩愛地游蕩,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水墨畫。

      看到菖蒲,一定會想到一個人,一個偉人——屈原。明朝戲曲家湯顯祖就寫過一首詩“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以此寄托哀思,憑吊屈子詩魂。

      春秋戰(zhàn)國時代,烽煙四起,楚秦爭霸,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守舊派的反對,四處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將其逐出郢都,流放到蠻荒之地——洞庭湖畔——我的故鄉(xiāng)。雖處江湖之遠,屈原對國事的關(guān)心并未因之減弱,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先天下之憂而憂。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至今仍膾炙人口。在流放途中,屈原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悲憤難捱,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直面生活,固然不易;直面死亡,或更艱難。屈子投江,頗有些無奈。他何嘗不想好好活著。但他最終的選擇,成就了他,也成就了一個地域,讓汨羅江走向世界,成為“藍墨水的上游”。

      我的家鄉(xiāng)在洞庭湖邊,就是屈原曾經(jīng)流浪的地方。行走洞庭湖畔的南岳坡、梅溪橋、麥子港,懷想兩千多年前,說不定正是屈原歇足,抑或賦詩之地。如今每年端午節(jié),處處龍舟聲聲,粽葉飄香。穿越過兩千多年的歷史時空,屈原和端午,沉淀進中華的民魂,永遠不會老去。“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蓖甑母柚{時常在記憶中脆脆地響起,驚醒幾多游子的懷鄉(xiāng)夢。

      其實,艾和菖蒲與屈原并無多大關(guān)聯(lián)。在民間,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多是劃龍舟,包粽子。而菖蒲則與避邪有關(guān)。農(nóng)歷五月,早在先秦時期,就有惡月、兇月之說。此時漸入熱夏,濕熱彌漫,人很容易得病。菖蒲,是一種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揮發(fā)性芳香油,有提神、通竅和殺菌的作用。我國的傳統(tǒng)習(xí)俗中,端午節(jié)前后,時興在門上插艾蒿、懸菖蒲,以菖蒲作劍、以艾作鞭,以此退蛇蟲、滅病菌、驅(qū)毒邪。門前掛艾草和菖蒲,按《紅樓夢》中文雅的說法,是“蒲艾簪門”。這其中,有一分虔誠,更有一分美好的希冀,在夏日里,讓我們在一個節(jié)日里安定下來,被菖蒲艾草的香繚繞。幾千年來,菖蒲的香氣已密密地交織在中國人的生活中。

      至今不少地方有沐蘭湯的習(xí)俗,端午日用煎菖蒲、艾草、鳳仙、白玉蘭等花草或柏葉、大風(fēng)根、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可治皮膚病、去邪氣。尤其是菖蒲酒深受鄉(xiāng)人的喜愛,其酒性溫味辛,據(jù)說喝了還能延年益壽。美酒飄香,喜樂融融。怪不得北宋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有詞云: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只可惜,菖蒲酒已離我們遠去,無法尋覓,我多么想飲一飲菖蒲酒,最好一醉方休,夢里不知身是客。

      遙想當年,一身著漢服的女性端著一盆艾葉水,人們排好隊依次走到主祭面前,主祭用菖蒲草沾盆里的水,在參加活動的人雙手、額頭、脖頸輕輕拂拭一下,以示驅(qū)除晦氣,消去病毒。更有意思的是古人夜讀,常在油燈下放置一盆菖蒲。就是因為菖蒲具有吸附空氣中微塵的功能,可免燈煙熏眼之苦。如今在鄉(xiāng)村的夏、秋之夜,有月無月,搬一把竹椅,搖一柄蒲扇,端一壺清茶,三五人于曬谷場,或坐或蹲或站或靠,扯古論今,天南地北,在身邊燃一堆菖蒲、艾葉,少了蚊蟲的騷擾,夜風(fēng)習(xí)習(xí),情意融融……

      菖蒲“不假日色,不資寸土,不計春秋”、

      “耐苦寒,安淡泊”的風(fēng)骨氣節(jié),應(yīng)該說是菖蒲的氣質(zhì)——剛?cè)嵯酀?、明凈生姿,以及它散發(fā)的獨特香氣,讓古人視其為神草,把它用在神圣的祭典上。而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手執(zhí)荷花與菖蒲的形象流傳至今。傳說中菖蒲是伴隨堯帝而生,因此又有“堯韭”的別稱,并被用來指代帝王?!冻o·九歌》中稱:“夫人自有兮美子,蓀何以兮愁苦?”其中的“蓀”既是菖蒲的名稱,也是對國君的尊稱;《本草·菖蒲》載日:“典術(shù)云:堯時天降精于庭為韭,感百陰之氣為菖蒲,故曰:堯韭。方士隱為水劍,因葉形也”。人們在崇拜的同時,還賦予菖蒲以人格化,把農(nóng)歷4月14日定為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葉,積海水以滋養(yǎng)之,則青翠易生,尤堪清目?!?/p>

      自唐朝以來,菖蒲就被青年男女賦予了愛慕之意,北宋風(fēng)流才子秦觀更是樂得將菖蒲的清香味,用來比喻少女的體香……試想菖蒲這種葉形扁平、邊緣鋒利又被稱“水劍”的草,如果不是因了端午這個節(jié)日和那些迷人的傳說,能讓大詩人們“恨”和“慕”嗎?小時候就背過的唐代詩人羅隱《仿玉臺體》中的句子:“解吟憐芍藥,難見恨菖蒲。試問年多少,鄰姬亦姓胡?!泵鑼懩信g求之不得、勞燕分飛的苦戀。元稹也寫過:“別后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fā)五云高?!毙凶咴卩l(xiāng)野的池塘和小河旁,或漫步于湖邊,你肯定能幸運地與菖蒲相遇。就是它們,那一叢叢修長挺拔的葉,集合在一起,向你展示著青翠和活力。在陽光下,在緒風(fēng)里,在水光的映襯下,它們潤澤青碧,讓你想起曾經(jīng)流逝的愛情的美好。

      “風(fēng)斷青蒲節(jié),碧節(jié)吐寒蒲”。菖蒲是一種高潔的香草,其盤根錯節(jié),葉纖細多節(jié)、青綠可愛,與蘭花、水仙、菊花并稱為“花草四雅”。傳統(tǒng)的中國文人,以特別的方式表達著對它的青睞。他們把菖蒲莊重地移植到身邊——在書桌旁放置,日夜相伴。菖蒲、古石、香櫞、爆竹、砂壺……在傳統(tǒng)的清供圖中,菖蒲總是翠翠的,文文靜靜,昌茂俊秀,一派天然恬靜之美,讓人過目難忘。菖蒲平素吸取天地間的靈氣,立身于塘畔溝旁,是能入得煙火平實的雅。菖蒲是養(yǎng)性悟道之物,漸漸地使雜亂的情,浮躁的心,慢慢地開始走向?qū)庫o,找到人生旅途的歸宿,不再流浪。

      粽葉

      其實只是一片葉子,一片在大自然中再普通不過的葉子了,說它大,大不過荷葉、芭蕉葉,說它小,比它小的葉子多的是,柳葉、樟樹葉等等,但它因為一個節(jié)日因為一個人,它也成為了一片不再普通的葉子,走上了高高的神壇,更是走入尋常百姓家。它就是一片粽葉。

      正是這一片小小的葉子,其背后所講述的故事,卑微、靜默,卻充滿力量。

      兩千多年前的五月初五,應(yīng)該是陰雨綿綿的日子,在那個叫楚國的蠻荒之地,號稱八百里的浩瀚洞庭湖畔的汨羅江,因為一個叫屈原的官員兼詩人,縱身一躍,投江自盡,把這一天永遠地定格下來,于是誕生了一個節(jié)日——端午。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日就成了一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當?shù)匕傩章動嵑螅诮飫澊驌魄?。為了防止魚傷害屈原,百姓便用粽葉包裹糯米煮熟后投入江中。也正是這一投,粽子便當之無愧地成為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食品。古人稱“角黍”,那一天人們便互相送粽子作為紀念。兩千年,粽子穿過風(fēng)雨穿過歲月,一路走來,已成為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tǒng)食品。我不知道你會如何,我自己,至少,每臨佳節(jié)吃那一個粽子的時候,會想起這個人,更會對自然里這一片普通的葉子,給予應(yīng)有的尊重。

      年年端午,我總要想起那片青山,想起那潭碧水。青山碧水下,湘楚一帶的男子,頭包黃巾,赤膊擂起大鼓,江上龍舟,在鼓聲填然中勢如箭發(fā)。女子們則站在水邊,將一顆顆五彩絲線扎好的香粽,拋入清流。波浪翻滾處,魚蝦爭食,繼而托出一個須發(fā)冉冉,衣帶飄卷的詩人,口吟著“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拂袖悲憤而去……

      如今,江浪與龍舟,屈子與離騷,艾草與粽子,已成為這個節(jié)日獨有的符號。端午節(jié)翩躚著楚風(fēng)的遺韻,帶著屈子的江畔行吟,走進我們的

      生活,成為記憶的追尋和生活的暢想。

      粽葉學(xué)名箬葉,是生長在長江以南的丘陵山區(qū),在廣袤的崇山峻嶺中,箬葉動不動就是漫山遍野,一望無際。有時也是一蓬蓬地生長在房前屋后的石坎邊,抑或是河岸,山澗,翠綠雅麗,與世無爭?!扒囿梵?,綠蓑衣,斜風(fēng)細雨不須歸”,南方多雨的季節(jié),粽葉與人民的農(nóng)耕生產(chǎn)有著更多的關(guān)聯(lián)。箬葉是農(nóng)人做斗笠或船篷襯重要的材料,將箬葉順著一個方向放在用竹篾編織的鏤空斗笠的雛形里,靜穆的箬葉成為人們遮風(fēng)避雨的工具,這就是大家稱呼的斗篷(斗笠)。如今斗篷已成為人們的記憶,早已淡化出生活的視線,抑或成為藝術(shù)家的一點修飾,懸掛于雅室一隅,靜默著,懷念室外的風(fēng)雨。

      烏篷船曾是江南的獨特交通工具,被看做是水鄉(xiāng)的精靈、流動的生命。著名作家周作人在他的《烏篷船》中寫道:“篷是半圓形的,用竹片編成,中夾竹箬,上涂黑油”??梢婓枞~對于船的重要性。只是時過境遷,謝軍的一首歌就唱出了烏篷船的境況,“南方小小的烏篷船,那是我記憶中最美最美的夢幻”。今天其實用的功能已經(jīng)漸漸被取代,烏篷船僅僅只是水鄉(xiāng)里的一道風(fēng)景。

      但箬葉依舊緊扣我們的生活。老祖宗幾千年前就選作包裹食物的一片葉子,延續(xù)著其清香、柔軟、堅韌。粽子,別有一番風(fēng)味,綿密清新,醇美爽口,甜而不膩,回味悠長。

      每年端午,父親總要從山中采下新鮮的粽葉,綠綠的,帶著一團清新的涼氣,遠遠地從父親身上飄過來,竄進鼻中的是一縷縷清香。母親把這些葉子清理干凈,再用水泡著,母親說泡軟不易碎。包時用兩片葉子重疊,對中一邊往另一邊卷,成錐形樣,(糯米提前一天用水泡好)從水中撈出一把米粒兒,略略瀝一下,填到握成尖筒狀的葉子里,有時嵌入兩三顆紅棗或幾粒臘肉,多余的尾巴葉往口部封好,用絲線扎緊。泡好的米要放實,松了不好吃。

      包好的粽子有棉線系著,一串串的,像放大的葡萄,懸在椅子上,房里便沖蕩著濃重的清香,讓人忍不住深呼吸一把。入鍋蒸煮,棱角分明的綠粽簇擁在鍋里,浸淫在清澈的水里,靜美安詳。一股帶有暗香的薄霧升起時,煮粽子的水達到了沸點,馬上調(diào)為文火,慢慢地煮,誰解是三江綠水濡染了群山萬壑的蒼勁,還是凝脂般的糯米浸淫了千年雪水的柔情,唯有粽子的神韻。

      箬葉的清香彌漫在屋子里,穿透肺腑的清麗撲面而來,氤氳著糯米和箬葉在文火煮沸中的魅惑:香甜、醇美、雅致。清香撲鼻,自然的純美迢遞著松際危峰的崛立,頓悟著箬葉的清純。廚房里煙雨迷蒙,氤氳彌散的香氣充滿著煙雨的蔥蘢和世俗的嫻靜。其幽香在一段日子里縈回,意緒在甜美中暈染。

      粽子的存在是端午節(jié)懷想的代名詞,品一口粽子算是對節(jié)日的祝賀。在南方,人們十分看重端午節(jié)。不像在北方,端午節(jié)卻是模糊的,不具體的,它和寒食、清明、重九一樣,僅僅是個飄忽一閃的日子。多少年過去了,南方人將粽子看做景仰與祭奠,是華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對屈原擁抱的汨羅江水的纏綿。一張張單薄的綠葉背后,浸潤著所不知曉的艱辛、寂寞、隱忍,以及一張葉子所攜帶的鄉(xiāng)村希望與隱約憂患。

      粽子的寧靜蘊含著楚歌的音律,香包的激越靈動著嫻雅,掛艾葉、插陳艾包含著龍舟競渡的深情。粽子的神奇在我心中揮之不去,因為她不僅凝聚著愛國詩人屈原的不朽篇章,更有自然的堅韌與恢弘。

      箬葉,充當著甜蜜安詳?shù)氖拐?,在日月中積淀,裝飾著生活,在市井中綻放,讓端午節(jié)的情韻洇染,歲歲芳香。

      猜你喜歡
      箬葉艾蒿菖蒲
      遂昌箬葉『共富工坊』做出富民『大文章』
      艾蒿坪聽雪
      牡丹(2021年17期)2021-09-11 23:28:38
      端午寄意
      梅全喜:艾蒿食療百味
      端午節(jié)令,明辨菖蒲
      用菖蒲水洗頭(環(huán)球360)
      箬葉飄香
      室雅菖蒲清
      旅游(2018年6期)2018-06-08 11:15:18
      硫酸銅浸泡箬葉包裹粽子實驗中銅離子遷移分析
      采一把艾蒿回家
      绥阳县| 涡阳县| 张家川| 景泰县| 天台县| 鹰潭市| 汕尾市| 新竹市| 双牌县| 彰化县| 新津县| 新昌县| 太白县| 五台县| 阳泉市| 金溪县| 凤庆县| 陕西省| 白朗县| 西峡县| 石首市| 确山县| 太湖县| 延津县| 武安市| 道孚县| 湖口县| 林州市| 灵武市| 轮台县| 遂昌县| 页游| 应城市| 深水埗区| 德钦县| 广安市| 峨山| 和硕县| 获嘉县| 龙游县| 海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