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越,陳慧娥,張中瓊,符銳,原國紅
(1.吉林大學建設(shè)工程學院,吉林長春130026;2.中國科學院寒區(qū)旱區(qū)環(huán)境與工程研究所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甘肅蘭州730000;3.上海巖土工程勘察設(shè)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143)
風沙地區(qū)鐵路深路塹防護形式分析
高越1,陳慧娥1,張中瓊2,符銳1,原國紅3
(1.吉林大學建設(shè)工程學院,吉林長春130026;2.中國科學院寒區(qū)旱區(qū)環(huán)境與工程研究所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甘肅蘭州730000;3.上海巖土工程勘察設(shè)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143)
某煤運鐵路部分路段穿過毛烏素沙漠。該地區(qū)分布大量固定、半固定沙丘,沉積物中粉粒含量少,砂粒含量高,結(jié)構(gòu)疏松,透水性較大,導致風沙是影響線路穩(wěn)定性的最大不良地質(zhì)因素。本文針對一段深路塹(最深22.91 m)的特殊工程條件和風沙危害的特征,提出工程防沙與植物防沙相結(jié)合的路基防護形式,即路基本體采用水泥砂漿砌片石拱形骨架護坡,路基兩側(cè)設(shè)置植被保護帶、平整帶(防火帶)、防護帶、阻沙柵欄和圍欄的風沙防護體系。
風沙地區(qū) 深路塹 防護形式
某煤運鐵路通道自內(nèi)蒙古浩勒報吉至江西省吉安市,正線長度約1 817 km。沿線風沙地區(qū)路基工點主要分布在起點至靖邊(DK225+600)毛烏素沙漠地區(qū),多為固定沙丘及半固定沙丘,部分地區(qū)分布流動沙丘。根據(jù)風沙活動程度劃分為嚴重、中等和輕微風沙地段。其中嚴重風沙地段主要集中在烏審召境內(nèi),中等和微風沙地段主要分布在納林河至靖邊段內(nèi),由北向南風沙危害整體呈降低趨勢。本文選取DK189+870—DK190+740段風沙地區(qū)深路塹工點,針對風沙地區(qū)路基的防護問題加以闡述。
1.1 區(qū)域地理概況
毛烏素沙地是我國四大沙地之一,位于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高原向陜北黃土高原的過渡區(qū)內(nèi),總面積達3.98萬km2,全區(qū)流沙面積達1.38萬km2。本次研究區(qū)域位于毛烏素沙漠南緣,地勢起伏較大,年平均降水量364.7 mm,集中于7—9月,尤以8月居多,屬半干旱地區(qū)。冬春季西北風盛行,夏秋兩季東南風盛行,起沙風集中出現(xiàn)在冬末春初季節(jié),風力強勁。地表植被覆蓋率30%~80%,以草皮、沙蒿、沙柳為主,地表多辟為耕地、村莊[1-3]。
由于該地區(qū)地形復雜,在路基設(shè)計施工中勢必遇到深路塹,將嚴重破壞周邊植被,并在風力作用下使路塹積沙。本文所選取的深路塹工點位于納林河—海則灘段內(nèi),從縱斷面圖上(圖1)可以看出,該段地勢起伏較大,中間高兩邊低,為路基深路塹挖方集中地段,深路塹段落長度約500 m,占整個工點長度的50%以上。對深路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此段,線路最大挖深17.34 m,最大邊坡高22.91 m。
1.2 風積砂的工程特性
該地區(qū)從上到下依次分布細砂、粉砂、砂質(zhì)新黃土三種地層。細砂(),褐黃色,松散~中密,稍濕,厚0~7.0 m,基本承載力σ0=100~270 kPa;粉砂(),褐黃色,松散~密實,稍濕,厚0~2.5 m,σ0= 190~300 kPa;砂質(zhì)新黃土(),褐黃色,中密~密實,稍濕,厚>7.1 m,σ0=140~160 kPa,新黃土具濕陷性,濕陷系數(shù)δs=0.005~0.065,屬Ⅱ級(中等)自重濕陷場地。
風積砂天然干密度為1.53~1.64 g/cm3,天然密度為1.59~1.69 g/cm3。對于沙丘地貌,坡峰的干密度一般較大,在1.59~1.64 g/cm3之間,迎風坡、坡谷、背風坡的干密度相對較低,在1.53~1.59 g/cm3之間[4]。
本工點砂土粒徑主要分布在0.075~0.25 mm(見圖2),由國內(nèi)學者研究結(jié)果可知躍移砂粒的粒徑范圍為0.05~0.50 mm,最易躍移的砂粒粒徑為0.10~0.25 mm[5]。由于砂粒粒徑處于躍移范圍內(nèi),其孔隙比為0.70~0.85,結(jié)構(gòu)疏松,極易起沙。在大風作用下,當?shù)匮鼐€砂粒運動以躍移為主,形成活動或半固定的沙丘、沙地及沙垅,且每年沿主導風向緩慢向前移動,這是鐵路產(chǎn)生沙害的主要原因。
圖1 地質(zhì)縱斷面
圖2 砂土顆粒級配曲線
圖3 砂層含水率隨深度變化曲線
該地區(qū)降雨量小,保水能力低,表層天然含水率在2%~3.2%之間,砂粒具有良好的透水性,砂粒表面對水幾乎沒有物理吸附性。風積砂的濾水作用十分明顯,水在砂層中直接向下滲透,表層一般都為干燥狀態(tài)。試驗表明(圖3),砂層的含水率隨深度的增加有增大趨勢,但變化幅度較小,工點大里程方向含水率先增大后減小??傮w上看,砂層的含水率>4%,具備植物生長的條件,適合采用植物固沙。
風沙對鐵路路基危害的表現(xiàn)形式主要有沙埋和風蝕兩種[6]。沙埋的產(chǎn)生是在風沙流通過路基時風速減慢,造成了一部分砂粒的沉落把路基掩埋。風蝕是由于風力作用引起坡面砂粒的搬移。風蝕的形成給路基造成了削低、掏空和坍塌等危害[7],這一后果直接影響了路基的寬度以及高度,使路基嚴重變形。在風力作用下,路塹積沙嚴重,特別是深路塹。氣流在路塹處形成反向渦流使氣流受阻,塹內(nèi)風力顯著降低,氣流中的砂粒沿背風坡堆積,逐漸掩埋道床,危及行車安全[8]。研究段落內(nèi)風沙危害等級為輕微,以沙埋為主,風蝕次之。主要表現(xiàn)為鐵路積沙使道床不潔,易引起線路其他病害??紤]到深路塹的高邊坡對其自身穩(wěn)定性的影響及風沙的危害特點,本段線路潛在危害較大。
在風沙地區(qū),路基本體采取的防護措施,應因地制宜。目前常用的塹坡防護形式有以下幾種。
1)卵礫石包坡。在砂質(zhì)路基邊坡及路基面上鋪設(shè)0.1~0.2 m厚卵礫石。卵礫石包坡施工簡便,堅固耐用,防風蝕效果良好,且有效抵御雨水沖刷,適用于石料來源豐富的地區(qū),但造價較高。
2)漿砌片石護坡。漿砌片石是用水泥砂漿將片石間隙填滿,使砌石成為一個整體,以保護坡面不受外界因素的侵蝕。但這種封閉性不適合植物的生長,且自重大,不宜在高邊坡上使用。
3)拱形骨架護坡。這種方法適用于砂土路塹邊坡的風沙危害防護。大面積的坡面被分成小塊的窗格后,滑體的范圍和厚度有很大程度的減少,而骨架可以有效地阻止其上方將要滑動的小塊體,保證坡面的穩(wěn)定。骨架間種植植被,在固沙的同時,達到綠化的效果。為減輕坡面沖刷,設(shè)計時采用截水型漿砌片石骨架(圖4)。
圖4 路塹拱形骨架護坡設(shè)計方案(單位:cm)
在對DK189+870—DK190+740段風沙地區(qū)深路塹工點風沙特點調(diào)查的基礎(chǔ)上,綜合考慮深路塹段本身的特殊條件及沿線的風沙特點,借鑒以往防沙治沙的成功經(jīng)驗,結(jié)合當?shù)氐氖┕l件,提出該工點的沙害治理原則為工程防沙與植物防沙相結(jié)合,即工程前期以工程防沙為主,工程后期以植物防沙為主。
3.1 坡率的選定
不同于黃土地區(qū)的分級防護,該方法會使坡面及平臺積沙,且施工較困難,也不易保持,故邊坡采用一坡到頂?shù)闹本€型[9]。研究表明:邊坡越平緩,高度越矮,這樣的邊坡越穩(wěn)定,反之邊坡在塹頂受到巨大的張應力,使邊坡發(fā)生失穩(wěn)。深路塹由于其挖深較大,邊坡較高,開挖過程中破壞了原土體的內(nèi)力平衡及周邊植被,更容易失穩(wěn)。為了維持塹坡穩(wěn)定,隨著邊坡高度的增加,應適當放緩邊坡。本工點地勢起伏較大,邊坡高度為0.31~22.91 m。考慮到前后斷面的連續(xù)性,邊坡坡率并未嚴格按照《鐵路路基設(shè)計規(guī)范》[10]的規(guī)定。其具體坡率見表1。
3.2 防護形式
鐵路的正常運營離不開各種防護措施,沙害治理的關(guān)鍵是抑制風蝕及沙埋。通過前文對風沙鐵路的各種危害來看,風沙地區(qū)路基防護工程應包括兩部分:工程防沙及植物防沙。工程防沙針對路基本體而言,通過在路塹坡面安置拱形骨架,防止邊坡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滑動失穩(wěn),同時達到防風蝕的目的;植物防沙針對路基兩側(cè)而言,在鐵路兩側(cè)設(shè)置風沙防護體系,防止沙丘或沙流侵向路基。
1)路基本體防護——工程防沙
通過對各種防護措施的對比,結(jié)合本工點的地質(zhì)條件,在該地區(qū)沒有石料來源,所以卵礫石包坡的方法不適用;而在深路塹工點邊坡較高,不宜采用自重較大的漿砌片石護坡。因此采取3 m×3 m M7.5水泥砂漿砌片石帶截水槽拱形骨架,骨架內(nèi)鋪0.10 m厚碎石土并種沙棘、檸條防護。路塹兩側(cè)設(shè)梯形側(cè)溝,溝深0.8 m,底寬0.4 m,側(cè)溝外留設(shè)積沙平臺,根據(jù)風沙危害程度,選用2 m平臺。路基本體防護形式見圖5。
表1 邊坡坡率
圖5 路基本體防護設(shè)計(單位:m)
圖6 路基兩側(cè)風沙防護體系(單位:m)
2)路基兩側(cè)防護——植物防沙
風沙地區(qū)路基應根據(jù)風沙的危害程度,于路基兩側(cè)設(shè)置風沙防護體系(圖6)。自路塹向外依次設(shè)置平整帶(防火帶)、防護帶、阻沙柵欄、植被保護帶和圍欄。阻沙柵欄采用高立式土工材料柵欄,設(shè)置于防護帶外側(cè)20 m處。于植被保護帶邊緣設(shè)置嚴禁放牧和開墾等護林標志的刺鐵絲網(wǎng)圍欄。
植物防沙是鐵路防沙的一項根本措施,凡具備植物生長條件的沙害地段,都要采取植物固沙措施。植物可以很好地改善當?shù)匦夂颍疑成参锞哂邪l(fā)達的根系,能固定周圍砂層,對抑制土壤沙化具有長期效果。本工點砂層含水率>4%,具備植物生長的條件;再考慮風沙危害程度,采用植物固沙,具有可靠性。
綜上所述,DK189+870—DK190+740段風沙地區(qū)深路塹工點采取工程防沙與植物防沙相結(jié)合的方法。其防護形式如下:路基本體采用3 m×3 m M7.5水泥砂漿砌片石帶截水槽拱形骨架,骨架內(nèi)鋪0.10 m厚碎石土并種沙棘、檸條防護。路基兩側(cè)設(shè)置平整帶(防火帶)、防護帶、阻沙柵欄、植被保護帶和圍欄。工程前期以工程防沙為主,植物防沙為輔;當植物生長到一定程度時,采取植物防沙為主、工程防沙為輔的綜合措施。這種方法能有效地抑制風蝕及沙埋兩種風沙危害形式,提高了路基的穩(wěn)定性,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方法。
[1]秦雷.太中銀鐵路沙害調(diào)查和治理措施選擇及效果評價[D].蘭州:蘭州交通大學,2013.
[2]李鵬,高雪蓮.某運煤鐵路風沙地區(qū)工程地質(zhì)選線及工程處理措施[J].鐵道勘察,2013,39(3):44-46.
[3]秦雷,朱生憲,楊有海.太中銀鐵路沿線沙害特征及防治措施[J].路基工程,2013,30(3):44-46.
[4]宋焱勛.毛烏素沙漠風積砂力學特性及復合地基承載力試驗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1.
[5]劉輝.太中銀鐵路沙害特點及其防治措施研究[D].蘭州:蘭州交通大學,2013.
[6]賀鵬.風沙地區(qū)鐵路防護工程設(shè)計[J].鐵道建筑,2013 (5):112-115.
[7]裴立軍.風沙地區(qū)鐵路路基設(shè)計探討[J].鐵道標準設(shè)計,2010,35(7):8-10.
[8]李銀芳.蘭新鐵路哈密地區(qū)的沙害[J].中國沙漠,1986,6 (4):44-46.
[9]賀斌.風積沙地區(qū)鐵路路基設(shè)計淺議[J].山西建筑,2011,37(9):161-162.
[10]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TB 10001—2005鐵路路基設(shè)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
Analysis of protective types of railway deep cut in w ind drift sand region
GAO Yue1,CHEN Hui'e1,ZHANG Zhongqiong2,F(xiàn)U Rui1,YUAN Guohong3
(1.Engineering College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026,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rozen Soil Engineering,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 Gansu 730000; 3.Shanghai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Design Institute Co.,Ltd.,Tianjin 300143,China)
A coal-transport railway line of China,bypassing the M aow usu desert,is severely p lagued by sand-w ind inf luence,as fixed and sem i-fixed dunes w idely distributes and gravel-dom inan t p recipitan t is loosely com posed and perm eable.T he paper selects one deep cut section(w ith a m axim um depth of 22.91 m)and looks in to its engineering conditions and the w ind-sand hazard.O n this basis,it proposes the integration o f engineering and vegetation approaches for subgrade protection,in other wo rds arch-shaped fram ew ork slope protection w ith rubble intervals filled w ith concrete m ortar is adopted fo r the m ain body,while two sides of the subgrade is equipped w ith a w ind-sand protection system of vegetation protection zone,sm ooth zone(fire-p roof zone),protection zone,sandblocking fence and fence.
W ind drift sand region;Deep cut;Protective types
U216.41+3
A
10.3969/j.issn.1003-1995.2015.06.26
1003-1995(2015)06-0101-04
(責任審編孟慶伶)
2014-12-08;
2015-04-1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472242)
高越(1991—),女,遼寧沈陽人,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