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嵱
2014年5月,96歲樂山籍抗戰(zhàn)老兵通過微博尋親,找到分離72年的兒子。
一路兼程從樂山趕往中緬邊境的半個山村的楊云清,難以想象72年前,父親是以怎樣的心情告別親人,離開家鄉(xiāng)?又是什么原因讓他再也沒能回到故土?
跨越72年的父子重逢,有圓夢的喜悅,也有無法填滿的缺憾。
72年后,當(dāng)志愿者游小玲和謝家俊根據(jù)云南志愿者提供的信息,輾轉(zhuǎn)打聽,找到老兵楊友富的兒子時,這位73歲的老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父親還活著。
游小玲告訴他:“你的父親現(xiàn)在還在,他在尋找你?!睏钤魄逡粫r怔在那兒,喃喃自語:“老漢還在。”(老漢是樂山稱呼爸爸的土話。)
自從1942年踏上滇西抗日戰(zhàn)場,楊友富便留在滇緬邊境,再也沒有回過家鄉(xiāng)夾江。2014年5月4日 ,這位96歲高齡的原國民革命軍第二軍新33師97團老兵,通過云南志愿者和家鄉(xiāng)志愿者的愛心接力,終于找到了分離72年的親人。
5月12日,楊云清從四川樂山輾轉(zhuǎn)昆明、臨滄、乘車到鎮(zhèn)康縣,再搭面包車行走顛簸山路,終于抵達中緬邊境的半個山村,來到96歲的老父親面前,實現(xiàn)了跨越72年的重逢。
尋親“接力”
72年后,風(fēng)燭殘年的老兵楊友富面對來訪的志愿者道出自己埋藏已久的心愿:“我想找我的兒子,看看他還在不在?”
2014年4月底,云南志愿者走訪流落在中緬邊境的老兵楊友富。老人居住的村子叫半個山村,位于中緬邊境臨滄市鎮(zhèn)康縣勐捧鎮(zhèn),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志愿者騎摩托車趕到村子時已是傍晚,村里停電了,黑黢黢的。楊友富簡短地介紹了自己的抗戰(zhàn)經(jīng)歷后,向志愿者吐露出尋子的心愿。
暮色深沉,流落邊境的老兵心底的那一聲呼喚讓志愿者難以釋懷。
5月3日,云南志愿者武思琪(新浪微博名@阿琪啊)在微博中發(fā)出了一條尋親信息,他寫道:“原國民革命軍新33師97團老兵楊友富,祖籍四川夾江縣房修公社順河大隊,1918年8月出生,1942年從軍到云南耿馬同日軍作戰(zhàn),現(xiàn)居云南臨滄半個山村,由于歷史原因一直未回老家…… ”微博中還提到,“老人當(dāng)年從軍抗戰(zhàn)時,樂山的兒子楊云清還不到1歲,如今老人甚是思念親人,希望能找到相見?!?/p>
這條微博迅速引起網(wǎng)友關(guān)注,大家紛紛轉(zhuǎn)發(fā)、評論,希望能通過愛心“接力”,幫助這位老兵尋找到分離72年的家人。四川抗日老兵救助會也把消息轉(zhuǎn)發(fā)到QQ群里 ,通過QQ網(wǎng)友擴散。
長期從事關(guān)愛抗日老兵的樂山志愿者游小玲對 “樂山”、“遠征軍老兵”、“云南”、“96歲”、“耿馬作戰(zhàn)”這些詞十分敏感。她看到這條微博后,給志愿者謝家俊打電話,兩人立即行動起來,希望能幫這位樂山籍老兵找到兒子,實現(xiàn)心愿。
“根據(jù)對方提供的資料查詢,發(fā)現(xiàn)夾江并沒有‘房修公社順河大隊這個地方。”游小玲告訴記者,云南話“云”和“永”不分,志愿者一開始提供的名字是“楊永清”,這讓他們的尋找頗費了一些周折。
第二天,經(jīng)過多方打聽,他們得知楊友富口中的“房修公社順河大隊”如今早已改名為“順河鄉(xiāng)龍興村”。他們四處查詢龍興村的電話, 終于聯(lián)系上了村干部,從村干部口中得知該村確實有一個名叫楊云清的老人,父親70多年前當(dāng)兵,上了戰(zhàn)場抗日便再也沒有回來。
當(dāng)天下午3點,游小玲、謝家俊二人和一位夾江縣電視臺記者便前往順河鄉(xiāng)龍興村實地核對。在村支書的引領(lǐng)下,他們終于找到了楊云清。通過詳細詢問、了解,確信他就是老兵要找的兒子,游小玲和謝家俊興奮不已,馬上為老兵與兒子現(xiàn)場連線。
電話撥通了,73歲的兒子楊云清卻在電話這頭哽住了,游小玲在邊上教他:你喊他爸爸,爸爸。哽咽了兩分鐘,楊云清才喊出這個久違的稱呼—“爸爸!”幾十秒后,電話那頭傳來老父親激動的聲音,一連幾聲應(yīng)答:“唉!唉!”
父親在電話中問兒子:“你是云清?。磕闵眢w好嗎?”兒子答道:“還行,還行。我在這邊子孫滿堂了?!睏钤魄逶陔娫捴谐兄Z一定帶上家人,前往云南與父親見面。
提起父子相認的那一幕,游小玲至今感嘆唏噓,百感交集?!拔耶?dāng)時講不出來,眼淚忍不住就往下掉。我第一時間完成了兩位老人時隔72年的第一次通話?!?/p>
父子重逢
第二天早上6點多,楊友富就讓孫子給四川的兒子楊云清打電話,電話里,老人急切地問兒子:你什么時候來云南看我?
5月12日下午兩點半,在樂山抗戰(zhàn)遠征軍聯(lián)絡(luò)小組以及樂山本地企業(yè)家的資助下,楊云清踏上了開往昆明的K113次列車?!拔乙恢币詾樗呀?jīng)不在人世了,這次聽到消息后,很驚訝、很高興!”楊云清說。
老兵楊友富所在的臨滄市勐捧鎮(zhèn)半個山村位置偏僻,與緬甸接壤,離昆明有600多公里。楊云清一家人抵達昆明后轉(zhuǎn)車前往臨滄市鎮(zhèn)康縣,當(dāng)他們趕到家時,已經(jīng)是14日凌晨2點多。
楊友富一直坐在門口的屋檐下等待,身邊圍滿了現(xiàn)在的家人。楊云清的一聲呼喚:“老漢,我來看你了!”讓楊友富抹起了眼淚。他從椅子上站起,緊走兩步握住兒子的手。
與楊云清一同前往的是他的一兒兩女、孫女、 孫女婿,一家六口?!拔野终f這是大事,喊我們都要去?!备赣H和爺爺重逢的那一幕讓兒子楊培全難以忘懷。
70多年過去了,楊友富不知道兒子的模樣,卻一直記得兒子手指曾受過傷。楊友富捧起兒子的左手,看到殘疾了的中指,一把抱住楊云清,口中念道:“這是我的兒?。≌娴氖悄阃?!這個指頭是你還不到1歲的時候斬斷的?!彪S即,父子倆相擁而泣。
5月15日,96歲的抗戰(zhàn)老兵楊友富擺下酒席,慶祝這次久別重逢。一些在外打工的孫輩們,陸續(xù)趕回半個山村。來自四川家鄉(xiāng)的記者為他們拍下了一張珍貴的全家福。
這個背靠半邊山,家家都在半山腰上的村子,有200多戶人家,很多村民這才知道楊友富這段讓人感嘆的過去。
滄桑歲月
72年歲月阻隔,多少滄桑,多少無奈。endprint
1942年春,楊友富被抓壯丁,加入中國遠征軍,前往云南前線。走的時候,兒子楊云清不到1歲,家里的新房剛蓋到一半。
“爺爺奶奶跟我說,爸爸當(dāng)年被抓壯丁時正在家里炒花生,說第二天趕峨眉場的時候要拿去賣?!蓖ㄟ^爺爺奶奶的描述,楊云清得知父親上戰(zhàn)場前一邊務(wù)農(nóng)一邊做生意,炒一些花生等小貨在峨眉、 夾江等地販賣。楊友富走后第二年,其妻改嫁離家,爺爺奶奶將楊云清拉扯大,一家人再也沒有見過楊友富。
1942年,楊友富趕往緬甸抗擊日本鬼子。當(dāng)年的中緬邊界一帶全是原始森林,沒什么路。他靠一雙腿,和大部隊從四川走到了云南中緬邊境。從菜籽花開的時候離家,直到端午節(jié)前后,歷經(jīng)艱辛的楊友富才走到指定戰(zhàn)場。奶奶惦記生死不明的兒子,每年油菜花開的時節(jié),精神就受一次痛苦的折磨,家鄉(xiāng)人都說,奶奶是想兒子想瘋了。
楊友富是通信兵,當(dāng)時被安排到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地處臨滄市西南部)作戰(zhàn),給部隊運送過衣服大米,和日本兵狹路相逢,拔槍對射過,也被炮彈炸暈過……將日軍擊退后,部隊便駐守在耿馬邊界處,防止日軍再次進攻。
1944年,楊友富與幾名戰(zhàn)友流落到中緬邊境的這個村莊,當(dāng)年的勐捧鎮(zhèn)半個山村,幾乎與世隔絕,連路都沒有。為何不回四川與家人團圓?個中緣由楊友富一直不愿提及。
“當(dāng)年,他孤苦一個人來到我們這里,但如今已經(jīng)兒孫滿堂了?!蓖宓泥椫久骼先擞浀米约?歲那年,楊友富來到村上,說話口音和他們很不同,當(dāng)時他從父親手中抱起他說:“我在四川老家有個男娃兒,和你同歲,今年也該6歲了?!?/p>
后來,楊友富娶了村里的戴巧地,從此在這里落腳。如今,老人在云南的家庭已經(jīng)有3個兒子3個女兒,已是四代同堂,人丁興旺,四代人已經(jīng)有整整50人。
“這么多年,父親過得苦,一直忙到80歲忙不動了才停下來?!贝笈畠簵钚鹿f,他們有6個兄弟姐妹,家里沒多少地。因為太窮了,幾個女兒都沒讀書,只有兒子讀了小學(xué)和初中。好在父親有編篾子的手藝,“全家就靠他編篾子換點錢?!?/p>
云南的兒女都知道樂山有座峨眉山,山下不遠有個地方叫九里,楊友富以前就在那兒做生意。
上世紀(jì)70年代,楊友富按照記憶中的地址從云南寫過信回夾江,楊云清才得知父親在戰(zhàn)后流落在了云南邊境。當(dāng)時楊云清的爺爺已經(jīng)過世。
“爸爸在信里面提到自己還活著,說記得我的手指受傷,問我媽媽情況怎么樣。”收到信件,不怎么識字的楊云清專程托人寫了回信,講述家中情況。雖然與父親取得了聯(lián)系,但是由于家庭困難、山路不通等多種原因,雙方并沒有找到機會相見?!爱?dāng)時我要養(yǎng)一家人,每天忙著掙工分,生產(chǎn)隊根本不讓我走?!睏钤魄寤貞浀馈?/p>
父親聽說兒子添了女兒,還寄了兩雙手工做的嬰兒布鞋回來。而得知父親惦記著老家的鐮刀好用,楊云清也特意寄了10把過去?!爱?dāng)時一把鐮刀也就一塊錢,寄過去的運費就花了我十幾塊錢?!睏钤魄寮倪^去的鐮刀,楊友富的云南家人一直用了十幾年。
但是,在短暫的幾次通信之后,由于地名更改等原因,他和父親的聯(lián)系又中斷了。此后幾十年,兩地親人都在努力嘗試找到對方,卻一次次失敗。
上世紀(jì)80年代,楊云清讓在云南當(dāng)兵的鄰居幫忙打聽父親下落。但是,他只知道父親在鎮(zhèn)康縣,鎮(zhèn)康那么大去哪里找?從那以后,楊云清提父親的時候就越來越少。這幾年偶爾提起,也只是會感嘆,“恐怕已經(jīng)不在了吧”。
父親楊友富也從沒有放棄尋找樂山的兒子。上世紀(jì)90年代,老人十分希望能再次聯(lián)系上樂山的親人,他不斷讓自己的晚輩寫信到樂山?!暗刂纷兞?,每次寄出去都會被退回來……”孫子楊文兵說,直到2012年春節(jié),爺爺還讓自己朝“房修公社順河大隊”這個地址寫信。
“爺爺讓我在那封信里提到自己還活著,問四川大伯這邊家人還在不在,還在信里寫了我們家里人的名字 ,留下每個人的電話號碼?!睏钗谋f,爺爺擔(dān)心老家的兒子沒法及時聯(lián)系上自己,所以把家中十來個人的名字全部寫了上去,“他說,萬一老家這邊打電話過來,這個的電話打不通,可以換個人再打?!?/p>
但是,這封信依然沒能寄到,老人便不再讓子孫們朝樂山寫信了,只是偶爾會念叨,說老家的房子地勢低,擔(dān)心兒子一家漲水的時候被水淹到了。
不平靜的兩天
四川兒子的到來,讓楊友富顯得很激動。他讓兒子把床支在自己床邊,每天晚上兩人還要擺擺龍門陣。
讓楊云清遺憾的是,剛開始,父親濃重的云南口音他根本聽不懂,他的樂山話父親也聽不懂,大多時候是各說各的,甚至要找家人做翻譯,而且要靠近老父親耳朵大聲說話才行。更多的時候,父子倆是拉著手用眼神在交流。在云南生活了72年的父親,飲食、口音、生活習(xí)慣等都已經(jīng)徹底云南化?!八牪欢艺f啥子,我也聽不懂他說啥子。”楊云清說。
慢慢地,聊起家鄉(xiāng)順河大隊時,父親的記憶之門好像突然打開了。他拉著兒子的手,不斷詢問老家情況。
“父親常說到想回四川看看,但以前家里太窮了,就沒考慮這事。等有條件可以出去了,父親卻又老了,身體不好走不動了?!睏钣迅辉颇系膬鹤訔钚沦F說。
大約80歲后,楊友富就再也沒出過村子,以前也只去過勐捧鎮(zhèn),連縣城南傘鎮(zhèn)都沒去過。這么多年,楊友富過著寡淡簡單的生活,頂多就是到附近村寨走走,因為這些地方有他的幾個好朋友。
不平靜的兩天之后,楊友富抹著眼淚送別兒子返回四川。
“老漢,我走了哦!你保重身體,我會再來看你的哦!”楊云清背上背包,用雙手緊緊摟住父親的頭,臉貼著臉和父親道別。楊友富濁淚滿面,幾次用手抹去臉上的眼淚?!吧岵坏媚阕?,我回不去了!”“還要來看我。下次把孫子帶來看我!”聽到老父親的話,楊云清連連點頭。
替爺爺回家看看
找到70多年未見的父親,一家人赴云南與親人團聚,帶云南的親人回老家尋根……對于楊云清而言,這短短半個月充滿了驚喜、激動與難忘。
5月18日中午,當(dāng)游小玲、謝家俊一行,再次來到夾江縣順河鄉(xiāng)龍興村楊云清的家中時,看到的是兩地親戚團聚的熱鬧景象。寬敞的小院里擺上了兩張大圓桌,聞訊而來的親戚們正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廚房里,楊云清的家人忙著準(zhǔn)備午餐,招待遠道而來的云南親戚……
在與父親楊友富短暫相聚兩天之后,楊云清一家回到夾江縣順河鄉(xiāng)家中。與他們一起回來的,還有父親在云南的三兒子楊新貴、孫女楊文會、孫子楊文兵。這也是他們最遠的一次出門。
“爺爺對叔叔們說,那是你們的老家,也是我們?nèi)胰说母?。”楊文兵說,爺爺當(dāng)年到云南就靠一雙腳走去的,他知道這段距離有多遠。臨走前,爺爺拉著他叮囑:“阿佬(勐捧當(dāng)?shù)貙πO子的稱呼)啊,夾江很遠很遠的,我回不去了,你們過去要慢一點啊!”
“我們這一趟來樂山就是為了尋根,走走親戚 ,替爺爺回老家看看,我們也熟悉熟悉,知道在哪里,以后來往就更方便了?!睏钗谋f。
當(dāng)年楊友富住過的老屋,早已不見痕跡,舊址上重新蓋起了小樓。惟有屋后的一大片竹林依然茂密。楊友富就是在老家學(xué)會的編竹篾子??窟@門手藝,在云南將6個孩子拉扯大。
“我們當(dāng)?shù)匾郧皼]有這種編篾子的技術(shù),是我爸爸把這技術(shù)帶過去的,連我們也跟著學(xué)會編了。”楊新貴從小就看著父親沒日沒夜地砍竹子、編篾子,手上全是老繭?!熬幰粋€曬墊要花兩天時間。每次趕場那天,天還沒亮,他就背著幾十斤重的各種篾子制品,走山路到30多里外的鎮(zhèn)上去賣。每次走到鎮(zhèn)上要4個鐘頭,賣一個曬墊才幾毛錢。”
來到爺爺?shù)募亦l(xiāng),年輕的楊文兵對各種事物充滿了好奇。“這邊土地肥,蔬菜長得好,我們那邊一斤黃瓜要賣四五塊,這邊便宜得多?!薄拔覀兡抢镆惶斐詢深D飯,這邊一天三頓?!薄盃敔斠郧熬驼f老家靠著河、不缺水,我們那邊就缺水呢?!?/p>
從房前屋后的菜地到旁邊的青衣江,從大伯楊云清現(xiàn)在的房子到以前老宅的舊址,楊文兵都用手機拍了下來。
在老屋背后的竹林里,楊文兵用紙包了一捧泥土,大伯楊云清用瓶子從老屋旁的壓井里裝了些井水帶給老父親。楊文兵說,爺爺沒法回老家了,他要把老家的水和泥土帶回云南給爺爺看看,將泥土灑在院子里,跟當(dāng)?shù)氐哪嗤粱煸谝黄稹?/p>
(本文圖片由樂山志愿者游小玲提供,特此致謝?。〆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