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卉
(揚州大學 美術與設計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0)
1917年,一件以《泉》命名的作品被送到了紐約“獨立藝術家協(xié)會”舉辦的第一次展覽上,盡管這件作品被展覽上的評委們都拒絕了,但這一重大舉動轟動了當時整個西方現(xiàn)代藝術,使得西方現(xiàn)代藝術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杜尚從商店買回了一個男士小便器,在上面署了別人的名字,這樣的一個現(xiàn)成品被他拿過來直接在展覽展出,意在嚴厲抨擊當時西方藝術傳統(tǒng)的內(nèi)涵。杜尚帶給我們的藝術不僅是在一張畫紙上運用各種技巧畫出一幅好的畫,而且更多的傳達給我們的是一種精神思想的自由。
蔡國強近幾年的裝置藝術成就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除了使用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火藥為裝置藝術的材料,還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風水等加入作品當中,豐富作品的內(nèi)涵。蔡國強更多的是按達達主義的思路做作品,可以說是“西體中用”。
蔡國強在悉尼雙年展上的一個作品,就延用了杜尚的思想模式。請了一些畫家,也雇了一個女模特騎著一匹馬,讓畫家畫模特。模特寫生這樣的一件在普通課堂上再簡單不過的繪畫訓練,卻被他直接將這種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場景搬到展覽會上,讓全世界的當代藝術家和觀眾參觀這樣一個場景。他在溫哥華做同一類作品《水墨寫生表演》,他請了浙江畫院的一些畫家到溫哥華,溫哥華市內(nèi)有一個蘇州園林,他請這些畫家到加拿大的“蘇州園林”來畫山水。在蔡國強的這個作品里,讓那些國畫家面對人造景觀再造自然景觀,一種多重人造自然的藝術便呈現(xiàn)出來。
(一)題材類型的比較。杜尚的作品的選材主要是以生活為主,提取平常生活中的繪畫題材,他認為藝術來源于生活,他所構造的是生活的藝術。
蔡國強的作品最鮮明的特點就是選材表現(xiàn)的主題具有明確的個人風格,基本特征一是“爆破”的宏大感官藝術,集視覺、聽覺、嗅覺于一體;二是富有傳統(tǒng)詩意的形式美藝術;三是富有中國和東方象征性符號的藝術。
(二)挪用藝術的比較。在我看來對作品《泉》的解讀是:杜尚借助作品《泉》是要向大眾傳達一種思想,藝術源于生活,生活源于藝術。并且,杜尚是想打擊那些將藝術推到特別的一個高度的人,嘲諷這些將藝術作為個人專利的人們。他一直強調(diào)的是藝術終要回歸到生活,不要再追求藝術本源的問題。在杜尚的藝術觀念里,任何創(chuàng)作的源泉都是來自生活,脫離生活的藝術就缺乏了真實性,這也是杜尚把其作品命名為“泉”的意義。
蔡國強善于將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和觀念進行融合,從而使用新的方法向大眾展示。2006年在柏林展出了一幅名為《草船借箭》的裝置作品。整個裝置被布置成了一個大場景,從福建打撈出了很多古船,在空中停住,船頭上插滿了3000多支箭和一面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這件裝置作品聲勢浩大,又完整的向西方再現(xiàn)了三國故事。
兩幅作品都秉承了挪用藝術思想,就是將現(xiàn)有的物品放置到一個新的藝術場所,就會產(chǎn)生一個新的意義。杜尚這幅轟動世界的作品向大眾啟發(fā)了要將藝術生活化的獨特思想;而蔡國強的這幅作品是富有中國和東方象征性符號的藝術。
(三)當代藝術思想的比較。杜尚是一個絕對的精神自由者,做事不受任何拘束,生活上和藝術上追求自由。他的創(chuàng)作源于真實的生活,他并不是為了創(chuàng)作而追求出一幅藝術品,而是重視生活本身,他的藝術就包含了他的生活。將藝術與創(chuàng)作很好的結合起來,就是一次壯舉。杜尚的思想觀念影響了整個西方的現(xiàn)代藝術,他不參與任何的流派和藝術團體,他要始終保持自己精神與思想上的獨立與自由。
在蔡國強的裝置藝術作品中,宏大的、動態(tài)的意向被一瞬間禁錮,蓄勢待發(fā)。所以他試圖從東方的風水、中醫(yī)等觀念演繹當代藝術,用極具現(xiàn)代化或者說是與西方人一樣的行為方式創(chuàng)作,但根本出發(fā)點不同,就帶來了視覺上的差異。他的作品中保留的傳統(tǒng)繪畫情結,讓作品更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標準,將傳統(tǒng)古老的東方智慧移植到現(xiàn)代西方的情景中加以表現(xiàn),運用更多科技手段,融入他的觀察和生活進行大膽的發(fā)揮,使得作品更具有藝術感與自身獨特的風格特色。各種不同文化底蘊的結合更加豐富了藝術作品的內(nèi)涵,多種中國歷史元素與西方文化元素的混搭使得作品的內(nèi)容更加飽滿與真實。
通過對東西方的兩位當代藝術大師的分析來看,中西方當代藝術基于今日社會生活感受的當代性,但它們?nèi)匀桓髯员3至吮久褡宓膫鹘y(tǒng)文化和藝術文化。
[1]孫欣.蔡國強作品中民俗符號的借用[J].民俗學文萃,2007.
[2][法]卡巴內(nèi).杜尚訪談錄[Z].王瑞蕓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西]畢加索等.現(xiàn)代藝術大師論藝術[C]常寧生編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