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裕
我的寶寶1歲半了,因為工作關系,我不得不把寶寶送回老家兩三個月,這個過程中寶寶會不會產(chǎn)生分離焦慮?我們該怎么引導?做些什么好呢?
答:分離性焦慮是與依戀對象分離時出現(xiàn)與年齡不適當?shù)?、過度的、損害行為能力的焦慮,是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情緒障礙之一。由于孩子的個體差異,他們表現(xiàn)的程度會不同,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分離焦慮,年輕的爸爸媽媽應該了解這點。
當然,未雨綢繆總勝于手忙腳亂。不妨可以試試:
1.平時多帶孩子到公共場所,接觸形形色色的陌生人,寶寶在人群中不輕易產(chǎn)生恐懼感。
2.在送寶寶回老家之前,可以讓老家的親人先過來和孩子生活一段時間,彼此之間建立感情,這樣即便帶寶寶離開熟悉的環(huán)境,寶寶也有熟悉的親人在,不至于焦慮。
3.把寶寶送回老家時,先陪伴寶寶在老家生活一段時間,帶他漸漸走入這個“新家”、認識“家人”、喜歡“家人”,在對這個“新家”產(chǎn)生感情后,便不太會產(chǎn)生焦慮。
4.回老家時,把寶寶習慣使用的奶瓶等器皿、喜歡的玩具等物品帶上,在老家盡量按照寶寶原來的生活習慣,使寶寶不至于覺得突兀,引起焦慮。
5.雖然父母不能在寶寶身邊,但依然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媒體,如電腦、手機視頻等手段,和寶寶常常通話,就算寶寶無法說話,也要和他不斷地說,讓他感覺爸爸媽媽就在身邊。
我是一個2歲寶寶的媽媽,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是我不得不去上班了,寶寶沒有人看管。現(xiàn)在有兩個選擇,一是請個保姆來帶寶寶,二是把寶寶送到托幼機構,不知道哪個選擇比較好一點?
答:每個媽媽都有可能面臨這樣的問題,自己要上班了,家里又沒老人搭手幫忙,寶寶怎么辦呢?到底是請個保姆帶,還是送到托幼機構?
我以一個幼兒園老師的身份給父母一點參考建議:
1.如果是正規(guī)的托幼機構,有良好的環(huán)境、優(yōu)質的師資、明確的教育理念,能夠從硬件和軟件上同時保證其保育教育的質量。因此,孩子可以送過去。在這樣的空間中,和其他同齡的寶寶一起游戲、生活,開始初步的集體生活,這無論是對孩子生活習慣或者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極為有利的。
2.如果請保姆到家里來帶寶寶,這對保姆的要求其實是非常高的。首先是身體健康,另外還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否則的話,出于文化限制,保姆最多就是讓寶寶吃好喝好,很難再和寶寶產(chǎn)生其他高質量的互動。
3.友情提醒:現(xiàn)在的公辦幼兒園,基本不設2歲年齡段的托班。社會上針對2歲年齡段的早教班、托班比較多,但良莠不齊,父母事先一定要對其環(huán)境、教育理念、師資情況等作全面、充分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