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雄
(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北京)
1978 年歸國華僑陳關珍在南昌開設第一個羽毛球培訓班,江西省羽毛球事業(yè)的序幕由此拉開,之后在江西的各地順應全國的羽毛球運動浪潮興建了一大批羽毛球室內場館,各種規(guī)模的球隊、俱樂部。盡管受到經濟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江西現役的國家隊運動員并不多,但江西省深刻落實全民健身的觀念,民眾運動健身的熱情高漲,羽毛球在各地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江西南昌據不完全統(tǒng)計已有70 多家經營性羽毛球館,各類羽毛球用品店隨處可見,在周末場館往往供不應求甚至要提前一到兩天進行預訂。可見江西省羽毛球市場整體較熱,羽毛球運動的風氣較濃,場館的建設與經營處于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
各地的商業(yè)經營羽毛球館采取的經營方式紛繁復雜,但從經濟學角度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收入主要來源于場地租金,這里稱之為娛樂消費型球館;另一類則主要采取球館――羽毛球培訓模式,即收入有較大一部分來源于在該球館接受專業(yè)或半專業(yè)訓練的學員。這類球館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即球館的擁有者也是球隊的教練員,因此這類球館可以稱之為訓練型場館。這兩類場館最根本的區(qū)別,按照我們上面說的,是其盈利的主要手段不同,即利潤主要來源不同。但在形式表現上的區(qū)別卻不那么明顯,因為有的娛樂消費型球館也開設訓練班,而訓練型場館也會對外正常營業(yè)。為了區(qū)分二者,首先得了解一個事實,在江西絕大多數消費者會選擇晚上19:00―22:00 去進行鍛煉,晚上七點到十點這個時間段通常稱之為運動的黃金時段,有研究表明目前去球館打球的人大部分屬于社會中上層的消費者,他們白天都比較繁忙,19:00―22:00正是他們放松身心的時間,而且在這個時間段鍛煉也最有益于身體健康,這也是為什么幾乎所有的羽毛球館都采用價格歧視的手段(絕大多數球館白天收費比晚上便宜1/3 左右)企圖將對價格相對敏感的消費者分流到白天卻鮮有成效。因此絕大多數球館,尤其是目前地方性的球館租金主要來源于19:00―22:00 這個時間段。其次是訓練隊的時間安排,幾乎所有的隊員都是在校的學生。除了周末外,他們的訓練時間通常定在17:30―19:00。這個時間安排的合理性在于既保證了訓練量(2 個小時)又讓學生們能趕回家吃上晚餐并完成作業(yè)。下面以江西省永修縣某羽毛球館A 及共青某羽毛球館B 為例。具體分析兩個球館對待這個時間段的重疊的不同,及其最終造成的經濟結果。
先來看看A 球館,經過多年的訓練,不少學員都在省級比賽中取得了名次,還有幾位學員大學直接進入體院專修。目前,A 球館內有五塊羽毛球場地,但容納了一支近50 人的球隊。而B 球館很少有堅持了三年以上的學員,雖然體育館內有共11 塊場地,但日常球隊總人數僅30 人,非常特別的一點是這兩支球隊的教練是同一個人。因此有理由認為在同等時間內,兩支隊伍的教學質量應該是幾乎相同的,但結果很明顯兩支球隊的表現有著較大的差異,實際觀察中我們發(fā)現,這個差異極有可能來源于教學時長的不同。在規(guī)定時間均為2 小時的情況下,B 球館內的學員習慣于19:30 之前就結束訓,因為教練會宣布停止訓練以保證19:30 球館能正常經營。但在A 球館,教練習慣于安排一定量的訓練量,對于一些天賦相對較好的學員,教練會加大訓練量或者進行額外的訓練,從而確保訓練效果,由于這種不確定性球館的正常經營需要往后延長近1 個小時,也就是說A 球館大約20:30 才能正常營業(yè),下面的表格反映出了兩家球館每月的經營收益情況。
表1 兩家羽毛球館月經營收益
從表格不難看出,A 球館收入的76%來自學費收益而B 球館的87%來自場地租金,這就印證了我們之前的分類是正確合理的,從上面的結果我們發(fā)現,B球館比A 球館的場地數目多了一倍,但最終A 球館的收益卻更高,并且很明顯的在兩個規(guī)模與發(fā)展程度相近的地方,B 球館的租用成本及各種日常成本都將高于A 球館,那是不是說訓練球館的利用率高于娛樂消費消費型球館呢。下面表格反映出了兩家球館的會計成本及除開成本后球館帶來的凈收益。
表2 兩家羽毛球館月凈收益
正如上面分析的,本來在收益上還略占優(yōu)勢的共青球館在減去會計成本后,凈收益反而低于A球館了。不過,A 球館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中包含了教練本身的勞動所得,從經濟學的角度探求球館本身帶來的收益時不僅僅應當考慮會計學成本,還應計算機會成本。兩家球館的擁有者所付出的機會成本是完全不同的。B 球館的擁有者的機會成本幾乎為零,他只需花點時間檢查一下賬目并做一些重大的決策就行了。但A 球館的擁有者所付出的機會成本是他在任意一家球館帶隊訓練所能掙到的收入,大約為300×30=9000 元,這么一來,考慮到機會成本之后兩家球館的受益情況分別為A 球館2800 元,B 球館5000 元。
對既得數據進行進一步加工,B 球館的平均利用率為70%而A 球館平均利用率為80%,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約等式2800×2/0.8≈5000/0.7,通過這個約等式我們看出如果兩家球館的大小相同并且利用率沒有差別的話,兩家球館本身收益應當是相近的。也就是說對于任意的個體經營者而言,排除其自身擁有的特殊性(例如自身是教練能夠通過建設訓練型球館盈利),提高球館利潤率的唯一途徑是擴大球館規(guī)模與提高球館的利用率。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利用率是指整體的占有時間的按場地租金加權后的比率,因為有的館主為了提高白天的利用率卻犧牲了晚上消費最旺盛時間段的利用率結果導致了整體利用率的下降。
羽毛球塑膠場地折舊費用由場地的更新速度,塑膠場地價格,塑膠場地更換年限確定。通過與其他地區(qū)場地折舊的對比發(fā)現,江西省場地損壞的速度,即場地的更換年限通常為5―6 年,遠低于場地的正常使用年限8―10 年,折舊費用大約為每月每塊場地200 元,這說明大多數地方球館的管理水平低下,產生了不必要的損耗,因此要提高江西省地方性羽毛球館的經營收益還要加強管理水平,從而降低各種不必要的損耗和無形的損失。最后我們發(fā)現,合理的引入球隊,能夠促進場館的發(fā)展,并挖掘出潛在的消費者。
通過對經營者的訪談與實地考察,筆者發(fā)現,對于江西省地方經營性球館而言,擴大球館規(guī)模在絕大多數地區(qū)行不通,因為很大一部分地區(qū)的羽毛球館數目達到了市場飽和。雖然從前面的分析看球館帶來的收益在一個江西省縣市級城市還是比較可觀的,高于平均工資(2500 元左右),但事實上近幾年并沒有大量投資者的加入,球館數目相對固定。一方面是球館的利用率過低,除南昌、九江等較為發(fā)達的地區(qū),其他縣市級城市的球館白天的利用率幾乎為0,晚上利用率較高但也不會過分溢出,這樣就很難吸引新的投資者。另一方面,在一個球館數目已飽和的地區(qū)建設新球館甚至可能降低整體的市場效率,因為并不是所有打羽毛球的人都是羽毛球愛好者,有一部分消費群體是出于社交或其他目的來打球,這類人群更傾向于一個熱鬧富有人氣的球館,一旦有新的球館建成并成功地吸引了部分的羽毛球愛好者或俱樂部的轉移,而羽毛球愛好者及俱樂部的整體數目并沒有上升就會使球館變得相對空曠,也許球館的利用率最初只是因為消費者分流略微下降了,但時間一長許多以娛樂為主的消費群體就會漸漸轉向其他娛樂方式導致整個消費者群體變小。
實際走訪發(fā)現絕大多數的館主都有提高球館利用率的意圖,他們自身也意識到白天場館的閑置為自己帶來了不小的損失,并試圖用各種方式提高場館的利用率卻鮮有成效。例如幾乎所有場館都企圖用價格歧視的方法制定不同時段的價格企圖將部分消費者轉移到球館閑置的時間段進行消費,白天場地租金的價格可能只有晚上的一半甚至更低。但目前來看,無論是實際考察還是眾多文獻已得的結論都表明羽毛球運動最大最主要的消費群體是收入水平中等以上,年紀在18 到50 歲的消費者。這類人群即便白天的價格再低,由于工作原因他們也沒有辦法進行羽毛球鍛煉,況且他們對于這種價格變動的幅度也是相對不敏感的。
因此要提高球館的利用率就要培養(yǎng)新的消費者。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這種情況會逐步得到改善,羽毛球運動市場最終必然會被各類人群接納。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利用率,館主在近幾年就難以提高球館的收益。因此,另一方面館主可以主動的挖掘新興消費群體,主要是收入中等偏下的消費者。一個可行的辦法是更大幅度的降低場地租金,可能是一小時3 到5 元左右,以切合低端消費者及中老年人、兒童的消費水平,但很明顯這樣為所創(chuàng)造的收益并不高。另一個較好的辦法是與政府合作,隨著政府新一代《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大力推行,越來越多旨在提高中低端消費者群體的項目于計劃出臺。羽毛球館可以與政府進行合作,白天以公共物品的形式存在,為廣大民眾帶來福利,而球館方面通過協(xié)商可以獲得政府的補貼或是相關的經營特權以提高球館的收益,并且有利于球館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起到一定的宣傳效果。
實地考察中發(fā)現,大多數球館聘用的都不是專業(yè)的場地管理人員,部分是閑職兼職人員,球館的管理制度也沒有對聘用管理者的明顯約束或激勵。這就導致球館管理者工作積極性不高,管理不細致嚴格,加之管理水平有限,導致目前江西省地方性球館的整體經營管理效率低下,甚至出現了不少較為嚴重的管理問題。
另外,不少球館依然采取原始的人力計時的方式,這一方面導致許多消費者拖延使用場地的現象比較嚴重。羽毛球場地計時通常以小時為單位,因此消費者拖延10 分鐘為球館帶來的損失就不僅僅是10 分鐘球館的的收益而可能是一個單位時間內可獲得的收益。另一方面,人力計時容易出錯,加之管理者素質不高,容易引發(fā)糾紛,在場館內發(fā)生沖突會極大地影響球館的聲譽,干擾球館的正常經營。在調查的20 余家球館有13 家發(fā)生過類似的糾紛,且這些球館在發(fā)生糾紛時使用的都是最原始人力計時報時的方式。
幾乎所有成熟的球館內至少都有一支羽毛球訓練隊。但球隊的引入通常并不是在球館經營成熟以后,大多數球館在建立之初就積極組建了羽毛球訓練隊。球隊的建立可以起到快速傳播羽毛球信息與技術的作用,從而極大地推動羽毛球消費者市場的形成。因此對于那些沒有球隊,多方宣傳效果不佳的球館而言,組織一支相對專業(yè)的羽毛球訓練隊一方面可以提高球館的閑時占有率,另一方面可以在長期中起到一個非常不錯的宣傳作用,對于羽毛球運動風氣的形成至關重要。
1.胡曉斌,黃曉華.南昌市羽毛球體育館經營管理現狀調查分析.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6).
2.楊向明,吳愛兵.安徽省部分城市羽毛球場館運營現狀的調查與對策研究.滁州學院學報,2014(4).
3.于麗輝.群眾性羽毛球運動的發(fā)展策略研究.遼寧體育科技,2008(12).
4.許建.南寧市羽毛球場館體育消費的調查與分析.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8).
5.羅建英,程勇民.現代羽毛球發(fā)展趨勢及我國發(fā)展對策思考.體育科學,2002(1).
6.薛泉.聊城大學羽毛球場館經營管理現狀的調查與研究.當代體育科技,2014(4).
7.朱宏亮.大慶市群眾羽毛球運動開展現狀調查與分析.首都體育學院碩士論文,2014.
8.王燕.江西省吉安市高中羽毛球運動開展情況的研究.江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