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位嘉賓媽媽的部分:
嘉賓媽咪簡介:
陳靜抒,有一個2歲半的男娃陶陶,現(xiàn)在一家三口居住在美國中部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
她有著2年多一個人帶娃的經(jīng)歷,她覺得如果媽媽對家里的清潔程度要求不太高,再加上有一個在心理和行動上雙重支持你的爸爸,會大大減輕媽媽的辛苦程度。
轉(zhuǎn)眼來美國五年,陶陶也快3歲了。從今年春天開始,我們每周挑幾個半天送他去家附近的日托中心上學。記得陶陶第一天去上日托,我送他后回到家,環(huán)顧四周時才發(fā)現(xiàn)這差不多是兩年多來第一次一個人面對空蕩蕩的屋子,一時竟有點不能適應:這個成天離不開我的小人兒,這個我以為日復一日漫長的一個人帶娃的生涯,竟然就這么快進入倒計時了。
一開始的飽受質(zhì)疑:有無能力和耽誤工作
剛懷孕時,我和陶陶爸就商量好了要學美國人,孩子自己帶,既不送回國,也不把父母搬運過來坐“帶孫牢”。陶陶出生時,是陶陶爸博士生涯的最后一個學期,論文已接近尾聲,沒有什么特別忙的大事;而作為陪讀的我,也早就停下了自己的翻譯和撰稿工作,迎接他的到來。開頭手忙腳亂的三個月是我父母來幫忙的,所以我其實是從陶陶滿了一百天之后才開始正式接受這獨自帶娃的工作。
這份工作從一開始就受到了各方質(zhì)疑。問題基本集中在兩點上,一是我們倆哪比得上父輩有經(jīng)驗,就憑自己如何能照顧好一個新生命?二是這一耽擱就是兩三年,我的工作、再充電計劃全都要順延下去了,知識女性(怎么說我也是碩士畢業(yè))的職業(yè)生涯怎能經(jīng)得起耽誤?
這兩個問題也曾動搖過我的自信,卻被那些同樣是一個人在家?guī)薜拿绹鴭寢尰饬恕?/p>
關于“我有沒有能力帶好寶寶”,曾經(jīng)照顧過我的護士卡拉笑嘻嘻地說,如果你們的父母覺得自己很有經(jīng)驗,教育很成功,那就應該放心自己教出來的女兒是健全的,是有能力成長為一個合格的母親。如果他們認定你沒能力照顧好自己的孩子,那就只能說明他們的“教育產(chǎn)品”很失敗唄,那他們還敢再教一個?這么“忤逆”的話我當然不敢對父母說,不過這一席話卻從側面堅定了我對自己的信心。
至于“職業(yè)生涯是否被耽誤”,我的律師朋友露西亞說,我有三十年的時間可以慢慢做律師,可是我卻只有三年的時間能全天候地陪我的兒子。孰重孰輕?當然,她是美國人,她的就業(yè)軌跡和我們中國人有很多不同,在美國,很多全職媽媽在家待了十幾年還能重新考證進入職場,在中國這樣的可能性就狹窄多了。不過我打量了一下自己,目前既不是商場上呼風喚雨的女將,也不是公司里前途大好的重點培養(yǎng)對象,暫時將工作放下兩三年,我相信自己還是有返回原點重新開始的能力。
陶陶第一百一十天的時候,我們送外公外婆上了回國的飛機,就這樣開始了一家三口的生活。
1歲以內(nèi)的帶娃生活:睡+玩+吃
盡早建立合理的作息,我就省心多了
美國很有趣,把嬰幼兒撫養(yǎng)也當成標準化操作,有許多說明書可供參考,我們這種游走在“照書養(yǎng)和照豬養(yǎng)”之間的新手父母,自然也買了不少。這其中,在陶陶1歲以前,我覺得最有用的一本書就是被北美的華人媽媽簡稱為CLB的育兒寶典(中文翻譯為《超級育兒通》)。這是英國一位金牌保姆寫的書,里面詳細地講述了如何給小小嬰兒建立合理的作息。
按照書中的介紹,在陶陶從醫(yī)院回到家的第一天,我就有意地利用光線和聲響,給他區(qū)分白天黑夜的感覺,每天給他建立固定的睡前程序,無論夜里抱起來喂奶再哄睡有多麻煩,都堅持讓他自己睡小床。這些在當時看來有些矯情的做法,在幾個月之后都漸漸顯示出了效果。陶陶除了前3個月因為常見的嬰幼兒腸絞痛有點鬧騰之外,幾乎就是個除了吃喝睡就是傻笑的天使寶寶。到了6個月他就可以從晚七點睡到早七點了,中間偶爾會醒來哼唧一下。就這么著,在15個月,他就獨自一個人睡在自己的房間了。白天的午睡也是這樣,通過固定的程序讓他熟悉,知道到時候就要做什么。瞧,我們書呆子照著書帶娃也是不差的嘛。
我也有一個人做事的時間
陶陶奶娃娃的時候其實事情并不算多,他每天上午一個晨覺,下午一個午覺,閑暇的時間我都可以用來準備一天的飯食,自己休息休息,甚至還可以看書,看電視做點心,用微博微信傳點陶陶的糗照跟工作中的陶陶爸分享。他的行動能力變大了之后,我就買了一個超級大圍欄,把整個客廳圍了起來,讓他在里面和一堆玩具安全地玩耍,我就可以做飯做菜了,再不時地從廚房伸出頭來跟他聊兩句,雖然都是自說自話。
說到做飯,大家也知道,美國人大都在超市買菜,我們通常也都是在周末帶上陶陶把一周的菜買好。有時候,我還會在周末趁著爸爸在家看孩子的時候,熬一些高湯或者鹵幾斤牛肉,為下一周的家務減輕負擔。
繁瑣的輔食,也有捷徑
陶陶5個月時開始添加輔食,周末的活計里又多出制作各種糊糊的工作,我會做好糊糊后用冰格分裝好冷凍起來。因為小嬰兒的食量很小,每次取出一兩塊解凍就可以了——冷凍是保持食物口感和保存營養(yǎng)成分最有效的辦法,比冷藏要好多了。
在做輔食方面,我們書呆子型的父母自然也是求教于醫(yī)生和圖書館,嚴格遵循“每次添加一種,每種取少量,持續(xù)試驗三天確認無過敏”的原則,再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既不拘泥于某些保守的美國醫(yī)生危言聳聽“1歲之前絕對不要添加雞蛋和魚蝦”,也通過不斷地自我催眠過濾掉在國內(nèi)的父母大人對于要給娃保證蛋肉供應的聲聲呼喚。
我也借了一些做輔食的書,還去超市參觀了琳瑯滿目的成品輔食貨架找靈感。比如雞肉就算打成泥還是很難吃吧,別說娃,就是我自己也吃不下呀。去超市一看,哇,美國人真敢想,雞肉芒果泥、牛肉蘋果泥,于是我也拿甜味的果蔬,如芒果、山芋之類和雞肉混在一起,果然他就吃得歡天喜地了。其實1歲之前,添加輔食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營養(yǎng)供應,而是為了幫助小孩體驗各種食物的口感,幫助腸胃建立一個健全的消化系統(tǒng),另外鍛煉舌頭和咀嚼肌。搞清楚這兩點后,我就不再為娃少吃了一口多吃了一口而頭痛了。少了這些煩惱,帶娃的心情也會比較愉快呢。
我累的時候,有爸爸在
一個人帶娃,說不累也是假的,畢竟整天就只有自己一個人,頭疼腦熱時也只能自己撐下來,而且娃也不是天天都在理想狀態(tài),有時候你想打個盹了他還在蹦跶,等他好不容易倒了你又累過了頭睡不著了。所以每每到了晚上陶陶爸下班,我就趕緊解放自我,把娃全權丟給他,美其名曰讓他培養(yǎng)親子感情。從晚飯后的陪玩到洗澡哄睡,包括夜間的喂奶(瓶喂)哄睡,自陶陶出生以來基本都是陶陶爸的工作。所幸陶陶比較體貼爸爸,一直是個睡覺標兵,很少鬧夜,我給陶陶計過時,他小的時候從夜里開始哼唧到喂完奶再次睡著,全程不超過半小時。而擁有“頭沾枕頭就能睡著”神功護體的陶陶爸,也就很少會耽誤他的睡眠和第二天的工作了。
至于特別累或者生病不舒服的時候,我就干脆打個電話,讓陶陶爸帶點外賣回來,或者等他回來我們一起出去吃飯,這樣在陶陶睡覺時,我也可以舒舒服服地睡個長覺啦。有時候我們也會請鄰居家的大學生女兒做看小孩的鐘點工(baby sitter),按小時付錢,幫助應付一下突發(fā)狀況。
1歲以后的帶娃生活:漸入佳境
陶陶過了1歲之后,社交方面的要求多了。我開始頻頻帶他出入圖書館和公園,有時候也會自己一個人帶他去超市買菜(之前都是和爸爸一起)。第一次自己開車帶他,我很緊張,還準備了餅干賄賂他,沒想到他表現(xiàn)還不錯。
我想,所有獨自在家?guī)薜膵寢?,都應該避免成日只有自己和娃四目相對的問題。這對孩子和媽媽,都不是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就算沒有圖書館和公園可以去,超市也是不錯的選擇。
一個人帶娃,固然累得像狗一樣,可是那其中的快樂和甜蜜,也是像狗一樣歡實。哦對了,說到狗,半年前我們還養(yǎng)了一只狗。陶陶漸漸大了,有了自己的集體生活和喜好,我也有更多的時間忙自己的事情了。養(yǎng)了狗,修了院子,我減完了肥,也開始恢復了從前出門倒個垃圾都要化妝的生活習慣,翻譯和寫專欄的工作也慢慢重新接手了起來,另外我還在計劃回學校充個電什么的。
說點題外話,作為我即將結束一個人帶娃生活的告別(這一段要破開)
去年帶陶陶回國的一段日子,我也體會了一把國內(nèi)對于獨自在家?guī)迡寢尩母鞣N“有色眼鏡”,一個人在家?guī)逈]那么難,反而難在外界的理解和包容。
我希望我們,和孩子一起,能夠見識、包容各種各樣的世界觀人生觀,不輕易為一時一地的觀念所束縛。在世界的有些地方,暫時還有人不能理解讀了那么多書的媽媽為什么“不為社會做貢獻”,要“浪費”時間精力全天候帶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奶娃娃;在有些地方,生完孩子匆匆就回去上班的媽媽卻有可能會被人側目。在歷史長河的有些時代,女人不結婚生子就是敗類;在有些時代,早婚早育的女人卻有可能被視為“沒出息”。
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堅持自我的強大內(nèi)心,以及對別人的寬容。這種寬容包括了不過問原由的尊重。那個生完孩子就匆匆上班的媽媽可能是在夜班為你接生的醫(yī)生,那個獨自在家?guī)薜膵寢屢簿徑饬巳胀兄行挠邢薜拿~壓力。那個花費了很多時間堅持要實現(xiàn)母乳的媽媽可能不光喂了自己的孩子還有醫(yī)院里的早產(chǎn)孤兒,而那個孩子沒滿月就斷奶的媽媽她可能是上了手術臺。我希望每個人都會變成這樣的心情,不去過問原由,就接受別人選擇的生活。這樣的社會,并不在一時一日,也不是在美國或者中國一地就能實現(xiàn)。而我相信,這樣的過程中,不能沒有職場媽媽,也不能沒有全職媽媽。
媽媽去哪兒,是孩子的方向,也是媽媽自己的道路。你和我,都一樣重要。
(陶陶媽的育兒利器以圖片形式出現(xiàn),監(jiān)視器、圍欄)
編后記:做一個合格的父母的信心到底去哪兒了?
一個能獨自帶好寶寶的媽媽并沒有三頭六臂,也沒有特別過人的本領,他們也只是平凡而普通的爸媽,他們也是在生活上零起點、零基礎的80后,他們也是在給寶寶換了1000次尿布,喂了1000次奶,哄了1000次覺中慢慢學習做父母的。
不管你的身邊是否有祖輩、保姆幫忙,帶孩子的事,你還是得自己學習,親自動手,作為父母的自信就是從這1000次的重復練習中而來。
最后,我們要說,無論你是一個人帶寶寶還是家中有N個人圍著寶寶轉(zhuǎn),寶寶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就是這些,至于是化繁為簡,還是化簡為繁,都是你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