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在忠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論述使我們清楚地明白,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現(xiàn)代語文課堂教學。語文課一直給學生的感覺都是枯燥、古板的,使學生學之無味。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作為語文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出讓學生更好地表現(xiàn)自我的課堂環(huán)境,使機械、沉悶的課堂變得寬松、自然、愉悅。課堂的中心目標是促進學生的有效發(fā)展,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真正成為學生發(fā)展的天地。如何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認為先決條件應該是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
“活”起來,即不呆板,不被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呢?下面就談點自己的看法。
一、巧設民主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想要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首先就要教師以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去感化學生、親近學生。并且教師還要善待學生,當學生出錯時,老師不訓斥,不懲罰,要耐心指導;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應給予及時地肯定,并鼓勵他們。如:我在教學時,將自己也列為學習的一員,與學生一起操作,一起討論。對表現(xiàn)出色的學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來表揚他們,對學困生不厭惡、不指責,更是耐心地指導他們、鼓勵他們。常鼓勵他們說“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來”等。使他們感到老師在和他們一起動腦,一起學習。這樣就慢慢地打消了學生對老師的懼怕和隔閡的心理,于是在輕松愉快地合作學習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二、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習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不是負擔”,這句話飽含深刻的道理。當學生對知識不感興趣時,一個再小的任務對他來說也是負擔,是不可逾越的“鴻溝”,反之對知識有濃厚興趣時,就會產生不斷前進,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強烈渴望,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所感興趣的學習中。教師的責任在于以豐富的教育經驗、智慧和教育藝術來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使之處于“激活”狀態(tài),從而爆發(fā)出強烈的學習動機,教師之責任不在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所教學科內容,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興趣,這樣不但課堂效果好,更主要的是學生全身心投入,這樣有利于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否則就變“我要學”為“要我學”,課堂效果不會太好。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抓住每堂課的內容,巧設導語或問題或聯(lián)系生活的課堂活動,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提供參與機會,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新課程強調: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動。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梢?,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所以,課堂上教師要解開對學生的束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有自己合理的要求,滿足學生的內部需要。心理學家認為,當某種事物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并能立刻創(chuàng)設這種能滿足學生興趣的情境的時候,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會充滿激情的。是的,從事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怎么會覺得枯燥和乏味呢?學生沒有束縛了,自由起來了,而現(xiàn)實的情境又滿足了他們的需求,課堂能不活躍起來嗎?因此,在課堂中,我經常鼓勵學生有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或者有效的學習方法,讓他們積極的活動,快樂地參與學習;在目標達成上,讓他們根據自己現(xiàn)有的水平制訂出自己能夠達到的目標,讓他們都能有成功的體驗,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情緒;在能力訓練的活動中,我常常創(chuàng)設不同層次的訓練項目,體現(xiàn)課程的選擇性,適應或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在盡量滿足他們合理的需要的基礎上,配以教師的價值引導,讓其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從而自由地構建、快樂地發(fā)展!例如,我在教學《西門豹》這一課時,我先出示學習要求,然后讓學生根據學習要求學習課文,把找到的問題答案用直線畫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標出;自學時要求學生做到動嘴讀、動手畫、動腦想。通過這樣的訓練,能促使學生在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安排小組討論。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啟發(fā),達到互相吸收,互相補充,互相糾正。這樣的教學,使學生更多機會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順利地完成學習目標,課堂也一改沉悶的局面,學生在課堂上也“活”了起來。
總之,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有了自由輕松的學習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山東省膠州市膠萊鎮(zhèn)馬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