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長專權總理震怒
國務院部委中一個處長到底有多牛,一條新聞就是答案:重慶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曾在一個會上說,中國嚴格意義上是“處長治國”,投資環(huán)境的主要癥結在處級及其以下。99%的企業(yè)家都要和具體的辦事人員打交道,各處處長、副處長直到科員,這部分人的工作作風形成了具體的投資環(huán)境。
據《中國青年報》披露:某省一個富豪在接受采訪時感嘆的說,老板再大,政府部門中一個處長都能把你搞死。
盡管處長離總理很遠,但在4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針對國務院文件運轉流程梗塞問題嚴肅地說:“要堅決打破原來的規(guī)矩,不能讓文件再在處長、司長那里一層一層地‘畫圈’了!”而前總理朱镕基曾嚴厲斥責:“有些部門,處長在那里做主,地方省長、市長來看他,他對人家眼皮都不抬一下。國家計委就存在這種現(xiàn)象,地方有很強烈的反映。一個小姑娘坐在那里,地方的同志跑到她跟前去匯報,不但不讓人家坐,而且連眼皮都不抬。變成‘處長專政’,那還得了?”
國家發(fā)改委民航處原處長匡新被尊稱匡爺,曾有一位副省長去找他,他讓人在外面等著,自己在電腦上玩游戲;還有一位副省長被他呵斥之后,依然唯唯諾諾。他們不敢惹匡爺,只因各地機場建設規(guī)劃、航空公司購買飛機都須經民航處審批。2009年11月,匡爺被銬進牢房。
官位不高的處長們之所以這么“?!保皇翘庨L們精通政策,而一把手“走馬燈”換個不停,他們卻長期不大挪位,一個位子上做長了,門道也就多了。缺乏對他們監(jiān)督造成處長成為部門內部的“實權派”。二是目前的“現(xiàn)官不如現(xiàn)管”“官大不如管大”制度,讓“現(xiàn)管們”手中的自由裁量權過大。上級領導過于宏觀的指示,政策的模糊性和解釋的可篩選性,行政審批的非標準化或標準要求不高,以及行政審批和答復的無時間限制等等,給處長們留下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間,而“欺上瞞下”的技巧更使他們“游刃有余”“取財有道”。
“處長治國”現(xiàn)象之所以成為一種上至總理、下至民企都“吐槽”的“機關病”,就在于它折射出體制上的漏洞。一些部門的“權利”很大,但實際上卻分解、掌握在幾個關鍵處室中,具體權利又落到了幾個人手里,一個處長的一句話就可能涉及成千上萬元的資金、項目。一般情況下,如果沒有大的問題,他們的意見就基本會被采納。權利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了。
“處長治國”現(xiàn)象之所以積重難返,其中既有體制因素,也有人為原因,而在沒有好處不辦事、推諉扯皮敷衍塞責的表象下,問題的實質則是國家權利部門化、部門權利利益化和部門利益?zhèn)€人化。
(摘自:中國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