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嬌
所謂“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指不聽從、不依賴于他人的獨立自主的學習。它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zhì)疑、創(chuàng)造等方法,來實現(xiàn)學習目標,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是與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他主學習”相對應的。
在當前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形勢下,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具有重要意義。因為自主學習強調(diào)的是培育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學生能夠進行能動的學習,即主動地、自覺自愿地學習,而不是被動地、不情愿地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是學生個人發(fā)展的需要,更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自主學習能力也已成為21世紀人類生存的基本能力。
而面對如此重要的學習方式,想說“愛你”不容易。尤其是在高中語文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更是困難重重,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問題、干擾和阻礙。
從學生的角度,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學生學習經(jīng)驗的盲區(qū)障礙。
現(xiàn)在的學生雖然是在教育改革大潮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但是他們在從小學到初中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接觸最多的學習方式還是比較傳統(tǒng)的“接受式”“他主式”方式。這樣,無論是在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認識上,還是在學習方式與方法上都比較陌生,存在學習經(jīng)驗的盲區(qū)。同時9年的時間已經(jīng)使他們形成了習慣,如想改變,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確實都需要“從零開始”。
二是學生知識積累的欠缺障礙。
高中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的障礙,還包括他們自身已掌握知識的欠缺。高中課堂教學任務是比較繁重的,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也是非常豐富、蕪雜的,這就要求學生要善于調(diào)動自己已有的學習知識,并以此為基礎,通過不斷的思考,學習到更多的、新的知識。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思想的碰撞固然是重要的,然而學生自己固有的學習知識更是關鍵。而學生的現(xiàn)狀是,無論是固有知識,還是自身能力,都參差不齊,這就無疑成為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的又一障礙。
三是學生學習工具的不足障礙。
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是受限定的,那就是一般是在教室內(nèi)開展。但是面對更加深、廣的高中學習內(nèi)容,學生除了以已有的知識為基礎,還需要借助更多、更豐富的學習資料和工具。小到字典、詞典,大到黑板、電子白板、電腦,這些都是幫助學生解決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的有效工具。而目前空間的限制和自學工具的準備不足,已經(jīng)成為學生課堂自主學習的一大障礙。
四是學生自主學習形式的單一問題。
因為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再加上每堂課都必須要有一定量的學習目標要達成,因此目前階段高中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也是受到限制的,一般在10~15分鐘。在僅此有限的時間內(nèi),教師安排給學生的自學任務一般內(nèi)容和形式上都是比較接近的。這就使得學生在面對單一不變的自學形式時,難免會出現(xiàn)膩煩、倦怠心理,大大地影響了自主學習的效率。
從教師方面看,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師對學生的信任危機,不敢放手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與空間。
二是教師自學任務的布置缺少分層,難以兼顧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的學習要求。
三是教師難以充分了解每個學生、每個學習小組的自學情況,不能和學生進行充分對話。
四是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缺少適當?shù)?、有效的評價機制,導致學生不能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自主學習的氛圍中去。
當然,課堂上學生的自主學習或許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更多的問題、干擾和障礙,自主學習的有效開展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作為教師,必須從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的角度考慮,更要從教師自身的發(fā)展、乃至社會的發(fā)展角度考慮,從而去“熱愛它”,并為此付出不斷的努力和實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