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軼
一般認為,權利來源于自然法理論和實證法理論。德肖維茨在《你的權利從哪里來》一書中,從自然法理論源頭追溯,駁斥了這種理論。權利若真來自于造物主,那權利內容將不受時空更迭影響。這種權利來源論,是由社會精英傾聽造物主的聲音決定的。但造物主能成為永不出錯的先知嗎?造物主規(guī)定的神圣權利,有可能在某一時空得到推崇,在另一時空未必適用。種族滅絕、奴隸制度、反猶主義和恐怖主義,都是借造物主的律法實行的罪與惡。造物主含混不清的話語,會被任何意識形態(tài)征用。
權利來源問題因時間而產生的內在矛盾沖突,在現代民主社會中,變得越來越難以通行,神圣權利的傳統(tǒng)論證與民主社會格格不入?!胺泊嬖诒卣敗钡慕Y論,等于將惡行的發(fā)生視為不可避免,認為來自于自然的道德懲罰。但自然的各項要素并不能直接轉為權利。即使社會生物學家能夠證明男人的自然天性傾向于在性上面迫使女人屈服,我們也不能因此創(chuàng)設出“強奸權”。天性與道德之間的復雜關系,需要通過人類經驗來調節(jié)。
德肖維茨同樣發(fā)現,權利來源于實證法也不一定正當。法律是人類的發(fā)明,它的修改、廢除來自立法者意志。實定法可賦予、也可剝奪人民權利;若肯定人民有對抗政府的權利,那這個權利又被排除在實定法之外。實定法因民主程序而制定,就有可能導致多數人暴政,如猶太大屠殺。
近世一些思想家們既質疑權利來自造物主,又反對實證法剝奪少數人權利。但這條中間帶的條件是假定人類平等。這沒法真正解決權利來源問題。如美國法院認為婦女有墮胎權,許多人卻認為這違反胎兒生命權。
鑒于歷史上很多源于自然法主義和法律實證主義的權利內容導致很多罪惡發(fā)生,法理學家哈特認為亟須一種權利理論,以免重蹈覆轍。權利著眼于個體,權利意味著少數對多數的抵御,多數不應通過立法來限制少數的權利。若權利本身被設計來避免悲劇再現或減少悲劇可能性,那權利被誤用的概率會大幅降低。德肖維茨指出:權利是經驗與歷史——尤其是極端的邪惡——教會我們的更好選擇,這些選擇是如此重要,應該教導公民將它們確立為權利,同時別讓權利屈從于善變的多數之下。
道德不是靜態(tài)的,不該認為它是不受挑戰(zhàn)的,但僅停留于發(fā)現與宣布道德遠遠不夠,還須持續(xù)維護、反復思量、重新界定并隨時準備改變。一旦人們產生共識,我們便能開始建構權利體系,防止惡行再度發(fā)生。
這種惡行經驗的理論的權利取向,首先需要我們辨識出試圖避免重演的惡行有哪些,接著探尋是哪些權利缺失到惡行已經發(fā)生。權利也必須以不斷變遷的歷史經驗為根據,持續(xù)地加以辯護和闡釋。
德肖維茨將他的權利理論命名為“培養(yǎng)權利”。但培養(yǎng)權利的成功,取決于人類對惡行經驗的學習程度、對權利的確定能力。維護權利最好的方式是主動持續(xù)地為權利辯護,而非仰賴更高權威,當我們認定某種惡行是因權利的缺失造成的,我們就必須為缺失的權利發(fā)出聲音,不斷辯護,最終讓這種權利被確定下來,再借助被確定的權利,防止暴政再度發(fā)生。
本欄責編 / 永東
ddgrhy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