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亦舒
購買臺北設計之酒店
好旅館?融合在地美好種種
設計旅館在全球興起,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的事。其因擁有強烈的主題和獨特的品味設計裝潢而自成風格,一開始并非主流的旅館類型,1997年國際時尚精品 Gianni Versace介入,打造位于澳洲黃金海岸的Palazzo Versace旅館,使設計旅館成為新潮。
臺北設計旅館風潮興起,是近十幾年的事情。位于臺北市光復南路的國聯(lián)飯店是第一家標榜“設計”的旅館。這家原本憑借優(yōu)越地理位置生存的毫無特色的老飯店,1990年代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決定以設計作為旅館的新出發(fā)點,并找來臺灣知名設計師陸希杰重新設計。重新定位后的國聯(lián)飯店,在當時成為潮流的引領者,影響了許多旅館業(yè)者。之后,小型連鎖的商務型精品旅館代表——臺北商旅和城市商旅,以簡約又獨特的設計風格輕取市場,強化了設計旅館在市場的位置,此后風格顯著、設計感極強的設計旅館如雨后春筍涌現,北投溫泉區(qū)原為私人會館的三二行館、長安東路的喜瑞飯店、敦化南路的小西華飯店等等,都是臺北設計旅館的代表。
好的設計旅館應具備哪些要素?設計在旅館中如何帶給旅行者好的體驗?臺北的設計旅館如何展現臺北的氣質?臺灣知名設計師劉國滄認為,“設計再怎么流行,新鮮感總有過去的一天,創(chuàng)新應該與在地種種美好結合,讓旅行者能更完整地感受在地文化與環(huán)境。”由劉國滄負責主建筑體“窗屋”設計與整體規(guī)劃的佳佳西市場文化旅館,是臺灣這幾年非常夯的設計旅館。這家旅館前身為臺灣第一位女性設計師設計的“佳佳飯店”,最火的時候,是電影《小城故事》在臺南拍攝時主演們下榻的飯店,但隨著時間遷移,佳佳飯店的輝煌景象只存在耆老與長輩的記憶中。臺南“打開聯(lián)合設計工作室”對其進行重新詮釋,將老旅店與臺南在地老房子做形象結合并發(fā)展出獨特建筑風格,使其成為臺南地區(qū)飯店的新典范。劉國滄從五感入手,賦予佳佳在地的文化和元素,比如視覺上,有非常臺南感的窗體設計;味覺上,旅館供應的早餐是臺南人家早上吃的虱目魚粥,等等。居住于佳佳的旅行者,因此有非常地道的臺南體驗。
“設計旅館應該提供只有在那個地方才能感受到的獨特性。所謂在那個地方,我指的是那座城市和它特有自然環(huán)境才能取得的資源,日常生活里最平凡但常被當地人忽略的感受,透過設計和服務的改良,參與和調配到旅館的設計中?!?/p>
劉國滄?臺灣知名空間設計師
“臺南三寶”藍曬圖、安平樹屋和佳佳西市場旅館背后的靈魂人物
臺南“打開聯(lián)合工作室”主持人
Q:您覺得好的設計酒店需要哪幾個要素?
A:首先,藝術和文化的表現要有精致度。好的設計旅館要把當地的文化內涵優(yōu)化,融入旅館的軟硬體中。比如有的鄉(xiāng)鎮(zhèn)出產竹編技術,那就在旅館中運用當地的竹編文化。又或者有的地方有獨特的飲食文化,就在旅館中提供的餐食里加入這個部分。有些地方有自己獨到的待客方式,比如我們臺南人的“款待”,設計應該把旅館所處的大環(huán)境的種種收納到旅館這個特殊的空間環(huán)境里。設計再怎么流行,新鮮感總有過去的一天,創(chuàng)新應該與在地種種美好結合,讓旅行者能更完整地感受在地文化與環(huán)境。
其次,設計是與時俱進的,因為環(huán)境變遷,環(huán)保、節(jié)能是現在很重要的議題,好的設計旅館應在細節(jié)上體現這些,盡量使用環(huán)保的建材,不過度浪費,當面對環(huán)境是好的態(tài)度的時候,設計的細節(jié)品質也會是有保證的。
再者是服務,也就是我們臺南人說是款待。把客人當成自己的家人,適度的關心和有親切感。
另外,假設酒店有提供食物的話,這些食物是與在地的食材、菜色相結合的。
這四個部分能讓旅客在旅店里感受到和身處的環(huán)境有一種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能讓他們更容易有對城市的完整感受。我推崇在一些規(guī)模不大的小城市、城鎮(zhèn)里做精致的設計旅館,認為這種旅館是可以變成了解地方文化、地方人文的入口。
Q:在您看來,臺北的設計酒店是否有一些共同的特質是和其它城市所不同的?
A:我認為臺北的旅館和其他一些大城市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即使豪華也仍有溫馨感在,不管是服務人員的親切度還是設計的細節(jié),都特別考量旅客的需求。比如在空間設置上,有等候的區(qū)域,旅客可以很輕易地獲取城市的資訊,不同價位的旅館,不管再怎么樣節(jié)約、簡約,通常都還是會有一些比較舒適的服務。
另外,臺北這座城市的風格很多元,體現在設計旅館上,風格也很多樣,奢華、簡約的、時尚的、精致的,等等。
Q:這種特質是否能夠成為代表臺北這座城市氣質的一個切面?
A:從單一個旅館看可能沒辦法,但因臺北陸續(xù)涌現了各種風格的設計旅館,比如北投用老房子改造出來的設計旅館三二行館,在臺北城歷史建筑里的臺北賓館等等,透過差異很大的這些旅館,是可以讓人感受到臺北的城市風貌的。
Q:您怎么看待設計對臺北的改變?
A:我會建議從臺北歷史變化的角度去感受設計對臺北的改變。大到建筑,小到器皿,都可以是設計的體現。從歷史的切片去看臺北,這座城市有各個時期留存下來的房子、食物、器物,日本風的,臺灣模仿歐式風格的,現代主義的,最新潮的設計品和建筑物同時并存。走進城市的歷史脈絡,把這些看成是有趣的設計的時光體驗,這是臺北設計的優(yōu)勢。
新穎的設計層出不窮,不斷更新,如果只是用“新穎”去維持設計的強度,永遠都有更新的出現,那會變成很奇怪的競爭。還是要回到歷史的,對好的質感的欣賞,和生活的層面去看待。
Q:您很強調在地生活和文化對設計的影響。
A:設計是為了更美好的生活,所以,美好生活所需具備的,小到細節(jié)大到整體環(huán)境都是設計要照應的。脫離對生活的關照和人性、自然的關懷,設計只是形式上的,視覺的和感官的滿足,給人的感動不會持久。
地點:臺北市慶城街12號endprint
推薦理由:城市中低調幽靜的人文體驗
成立13年的臺北商旅,其特色是打造“私密的家居感”。飯店設置在偏僻巷弄內,保有隱密感;飯店的餐廳不對外經營,完全接待房客,成為客人的專屬咖啡廳;入住客人能收到一支免費專用手機,用以打開房門、使用悠游卡購物與撥打免費室內電話;免費提供付費電影給客人觀看。種種服務都強調家的感覺,因為在家使用所有東西都不用花錢。慶城街的臺北商旅是一家“隱身都會叢林的精品商務旅館”,仍舊以“全館空間專屬住客使用”的獨特方式經營。
地點:臺北市南京東路三段333號
推薦理由:都會生活結合文藝氣氛
HOTEL QUOTE 是華泰瑞舍酒店集團的成員之一。有著北歐風格的感覺,簡單、干凈、不花俏,是一種溫馨且又親近自然的舒適風格。設計上,它運用了原木等自然的材質,不華麗,但卻有著奢華的感覺,再加上以麋鹿作為象征以及裝飾,讓人有置身北歐國度的飯店里的感覺?!癏OTEL QUOTE Taipei”獲選為SLH (Small Luxury Hotels)小型奢華酒店 (Small Luxury Hotels)之一。
臺北寒舍艾美酒店
地點:臺北市松仁路38號
推薦理由:時尚與藝術融合
艾美酒店素來以人文、藝術聞名全球,臺北寒舍艾美酒店更是以“當代藝術”為特色的藝術旅館自居,結合獨特的“體驗”規(guī)劃,賦予旅客一個全新的方式探索現代臺北的迷人姿態(tài)。
Amba Hotels 意舍
地點:臺北市武昌街二段77號1樓、5樓-10樓
推薦理由:城市中低調幽靜的人文體驗
Amba Hotels 意舍為臺灣頗負盛名的旅館業(yè)者國賓大飯店的副品牌。主打年輕旅客住宿,多元化經營,風格年輕活潑。意舍與eslite誠品商場結合,樓下是誠品商場,樓上就是飯店,是一個住宿體驗、文創(chuàng)藝饗、實驗室奇想、音樂狂想、美食絕享混搭組合的旅館。
地點:臺北市士林區(qū)福德路48巷8號
推薦理由:臺北閑適生活體驗
佳佳·士林佩柏為長租型公寓。因原為紙業(yè)公司相關公寓系統(tǒng),故以其英文字paper為概念。公寓的設計概念以家的“出張所”為發(fā)想,將旅人外出對家的想念化為實質空間概念。公寓幾乎每間房間皆具備獨立陽臺,使旅客不管在室內或室外,都能享有一方休憩的小天地。服務團隊更延續(xù)臺南“佳佳西市場”的精神,以其敦厚多禮的盛情,款待來訪旅客。
購買臺北設計之空間
空間滋養(yǎng)創(chuàng)意的小環(huán)境
藝術空間是藝術與文化活動的容器。臺灣的藝文空間如社會面貌般呈現多元的發(fā)展,是伴隨著經濟發(fā)展、“解嚴”、民主化進程而發(fā)生的。臺北的公共空間發(fā)展,也曾有過消費場所為主要公共空間的階段。百貨超市、購物商圈逐漸取代傳統(tǒng)街道、廣場,成為市民公共空間體驗的重心,再加上1990年代中后期開通地鐵,方便市民的出行和流動,都市消費場域成為臺北市民生活最易接近的公共空間。在城市的發(fā)展過程中,臺北市對位于市區(qū)中的“邊緣空間”——依附鐵道生存的工廠重新定位,規(guī)劃出如華山文化園區(qū)(臺北酒廠)、松山文創(chuàng)園區(qū)(松山煙廠)等藝文空間。此后,于1999年成立的臺北市文化局,成立之后密集推動“閑置空間再利用”政策,帶動都市藝文空間發(fā)展的新面貌。
近二十年的時間里,臺北藝文空間的光譜不斷拓大,走在臺北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大的有政府級別的美術館、藝術館,小的有個人開設的咖啡館等等。這些場域為臺北藝術和文化活動提供了場所,為藝術創(chuàng)作者的作品提供了看見的可能。大大小小的空間與常民的生活緊密連結,是滋養(yǎng)文化和藝術發(fā)展的小小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臺北的藝文空間有什么獨特性?不斷涌現的藝文空間,對臺北人的生活有怎樣的影響?1977年出生、在大陸文藝青年中具有極高知名度的臺灣平面設計師聶永真,是臺灣中生代平面設計師的代表。他的工作室永真急制,位于臺北鬧市安靜住宅區(qū)的小巷里。工作之余,他喜歡到附近的多么咖啡吃超贊的松餅,有時也會在那里和客戶開會。他也喜歡逛誠品書店、亞當藝術書店,到臺北當代藝術館看各種展覽,去The wall公館看表演……這些融入生活的不同空間,給予設計者,難以言說的能量。
聶永真
永真急制workshop負責人
臺灣流行音樂暢銷歌手、出版社和作家均與其合作過作品,近年屢獲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德國Red Dot傳達設計獎、iF傳達設計獎
是臺灣第一位進入AGI(瑞士國際平面設計聯(lián)盟)的設計師
同時為2013年德國Red Dot傳達設計獎國際評審之一
Q:臺北有非常多有創(chuàng)意的各種空間,都是在比較生活化的街區(qū)中,這種氛圍是在什么時候慢慢形成的?
A:我想可能是臺北市這幾年推動了URS計劃,利用了許多在地的老建筑(可能是民宅、工廠、店家)改造作為藝文空間,而這些地區(qū)又都剛好位于地小人稠、常民感較強的區(qū)域。也可能這十年間,臺灣年輕人整體社會風氣仰慕的城市面貌,不是高樓大廈等國際感的都市,開始以自我生活實現為主。在這類型的區(qū)域里進行文化與創(chuàng)意相關的消費構建,一方面和生活可以緊密地連結在一起,二來也是因為這樣的生活化街區(qū),讓在此的產業(yè)和空間可以呈現悠閑、簡單生活的氛圍。
Q:隨著這些社區(qū)創(chuàng)意空間的數目增長,您和周圍朋友的生活有因此被改變嗎?
A:即便有所改變,可能也不全來自于社區(qū)創(chuàng)意空間,而是臺灣開始發(fā)展生活感較強的消費模式,如咖啡廳、獨立書店、獨立服飾店、文具店、各類小型聚會節(jié)等等,進而影響到生活休閑方向的變異。
Q:臺北的創(chuàng)意空間和其他城市的相比,有什么獨特性?
A:以臺北為例最重要的是和生活緊密的結合,這可能和臺灣傳統(tǒng)住商混合的模式有關,不太大張旗鼓、簡單、職人風格,讓越來越多小眾但不錯的品味,潛移默化存在于日常生活。endprint
在我的認知里這些地方不全然存在于“社區(qū)創(chuàng)意空間”的定義里,除了少部分區(qū)域。大部分都是散布于城市各處,因為不同區(qū)域的特色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共同的特質可能在于都不是大型集團所屬的,一般都是個體所創(chuàng)的,個別的特色較強,友善且商業(yè)化的程度也不會這么高。
Q:您去過的臺北這些空間里,有沒有哪個空間,給你的觸動最大?
A:民生社區(qū)里的咖啡店。主要不是來自于店家裝潢或是餐點多美味,而是因為民生社區(qū)本身的氛圍,大樹林立、人少、悠閑簡單,在這個區(qū)域的任何一家店,因為外在的環(huán)境極舒服,可以很輕松地坐在里面一個下午。
Q:臺北作為設計之都,設計深入城市的各個面向,作為生活在其中的人,您怎么看待設計對這座城市的改變?
A:目前設計之都計劃所發(fā)酵出來的改變還沒有在臺北真的很明顯地出現,然而目前政府對于生活當中的設計實踐沒有真的夠敏感(政府嘛?。?,所以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未被留意,不過當然是期待臺北會因為設計之都的推廣,很快地遍地開花、處處皆是舒服友善的文化角落。
Q:平時生活中,哪些地方或者時候,您感受到設計對生活的改變?
A:我自己覺得“好的社會政策”是可以讓一個城市邁向設計之都,而且是最重要的基礎。以臺北市的環(huán)保相關政策而言,在臺北我們都有默契垃圾不落地、嚴行分類,不管是在自己家里還是街上,也因為推動官方的環(huán)保垃圾袋,將環(huán)保稅投諸于袋價上,進而自然影響、降低到每一戶住宅的垃圾制造量,也讓垃圾袋本身所帶來的污染有所減少。對我來講,這樣的政策就是一項完美的設計,也是一個美學的實踐,比起任何有形的建設都來得更具水平。
地點:臺北市大安區(qū)安和路二段217巷16號
推薦理由:離工作室近、餐點好吃、干凈舒服
“多么咖啡”位于安靜的住宅區(qū),由獨棟的白色兩層老建筑改建而成。“多么”是由意大利文“Duomo” (意為大教堂)而來,希望來這里的人都能像在大教堂旁的廣場一樣聊天、發(fā)呆、看人、想事情,那么地輕松、那么地自在。它的松餅驚為天人,是文藝青年們的開會勝地。
THE WALL公館
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200號B1
推薦理由:主流與非主流歌手、樂團都可以在此享有很好的表演設備
成立于2003年的THE WALL公館,是THE WALL MUSIC的創(chuàng)始店。位于公館商圈外圍的地下室角落,已成為臺灣最重要的音樂演出重鎮(zhèn)。結合練團室、音樂創(chuàng)意商品、刺青工作室與酒吧的地下街機能空間,使 THE WALL 公館具有來自各種音樂形塑出的多元文化,成為臺灣搖滾音樂同義詞,更獲得國際媒體大力推薦。
臺北當代藝術館
地點:臺北市長安西路39號
推薦理由:展覽主題時有前衛(wèi)與驚艷的當代之作
建于1921年的臺北當代藝術館是日本殖民統(tǒng)治時期的小學校舍,歷經古跡活化再利用而成為臺灣第一座以推廣當代藝術為宗旨的美術館。除了有各種類型的豐富展覽外,也舉辦各種教育推廣活動,并依照參觀者的不同年齡和偏好,規(guī)劃適合的系列主題工作坊和創(chuàng)作營,以帶領民眾將藝術與生活結合。
誠品書店
誠品敦南店(24小時書店)
地址:臺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45號
臺灣大型連鎖書店之一,由吳清友于1989年創(chuàng)辦,初期以販售藝術人文方面的書籍為主,之后轉型為綜合性書店,同時結合商場經營,是許多大陸文藝青年到臺灣必去的朝圣之地。
亞典藝術書店
地址:臺北市仁愛路三段122號B1
自1985年開始代理銷售進口藝術圖書,2000年遷至現址,書籍種類也拓展到建筑、空間、數碼藝術、攝影、應用美術、流行文化等。希望能讓臺灣的藝術愛好者,幾乎零時差地獲得更豐富的藝術資訊。
推薦理由:在書店看書籍的設計就是一種反應當下的出版品面貌展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