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
如今回想起來,似乎跟《紅樓夢》結下了不解之緣,仿佛前世曾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被赤霞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的絳珠草,和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那塊無緣補天的大頑石。
話說17歲那年,八十年代電影公司在臺北拍《窗外》期間,有一天,導演宋存壽叫我化古代裝、梳上古代女子發(fā)型、換上古裝裙子,然后拍了幾張照,我沒敢問為什么,也沒人告訴我為什么,只是覺得奇怪,為什么拍《窗外》要扮古裝。
5年后邵氏電影公司決定開拍《紅樓夢》,聽說最初的人選是甄珍演賈寶玉,林鳳嬌演薛寶釵,我演林黛玉,張艾嘉演紫鵑。后來與甄珍、林鳳嬌沒談成,改由張艾嘉演賈寶玉,米雪演薛寶釵,狄波拉演紫鵑,我還是演林黛玉。
1977年我到了香港,導演李翰祥約我在酒店大堂的咖啡座見面,他見我扎著馬尾,白色直條襯衫配白色牛仔褲,挽著母親遠遠走來,第一句話就問我愿不愿意跟張艾嘉交換角色。我一口答應,因為自己也曾想過演賈寶玉,只是沒料到他會認為我也可以反串男角。他送我四個字“玉樹臨風”。
《紅樓夢》是我22年演戲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電影——是我拍過唯一改編自中國文學名著的戲,也是我唯一和李大導演合作的戲,還是我第一部反串小生的戲。
有一天李導演約我到錄音間聽錢蓉蓉錄賈寶玉的歌,我才知道我們要邊演邊唱。因為對古裝戲毫無概念,不知道手該怎么擺、腳該怎么走,李導演卻胸有成竹毫不擔心。我和張艾嘉還是不放心地請了京劇老師,晚上輪流到他家學走臺步。拍攝前,導演請我們到他家二樓回廊的小剪接室,看大陸演員徐玉蘭和王文娟演的越劇《紅樓夢》。
《紅樓夢》人物很多,所以演員也多,回想寶玉娶親那場戲,除了演黛玉的張艾嘉不在場,幾乎所有女演員都到齊了,有演襲人的祝菁,演賈母的王萊阿姨,演王夫人的歐陽莎菲阿姨,演王熙鳳的胡錦姊,還有演薛寶釵的米雪。邵氏片場沒有冷氣,熱得厲害,打燈的時候,所有演員都脫了戲服,只剩穿在里面的白色水衣,坐在尼龍椅上一邊扇著扇子一邊閑話家常,好不熱鬧。就這樣,我們在邵氏片場待了3個月,戲拍完,人也散了,大家各奔東西,有的人再也沒見過面,導演和莎菲阿姨先后去了另一個國度,這可真是《紅樓夢》一場啊。
《金玉良緣紅樓夢》上演之后,宋存壽導演才告訴我,17歲那年拍的古裝照,是拍給李翰祥導演看的,那時候李導演已經想拍《紅樓夢》了。好笑的是,他說方逸華小姐嫌我嘴歪。后來我看那張照片好像真的有點嘴歪。
床邊一本《紅樓夢》,睡前聽蔣老師導讀,有時半睡半醒間,老師磁性的聲音一會兒傳入耳內,一會兒淡出耳外,就這樣在聽見與聽不見之間,讓平時難以入睡的我,幸福地進入夢鄉(xiāng),夢里還做著“紅樓夢”。
蔣老師說如果在一個荒島上只許帶一本書,他會帶《紅樓夢》。我想如果不準帶安眠藥的話,我會帶蔣勛老師細說《紅樓夢》的有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