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乾生
一個北京人,1984年為了圓出國夢,賣掉了自家位于鼓樓大街的一個四合院,湊了30萬元,到意大利去淘金。
此人在異國風餐露宿,在大雪天送外賣,夜半學習外語,在貧民區(qū)被搶劫7次,被打了3次,生活非常辛苦節(jié)儉,如今已是兩鬢霜花。30年以后,他終于攢下1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768萬元),打算回國,葉落歸根,安度晚年。一回到北京,他到當年賣掉的四合院去看,發(fā)現房屋中介掛牌價為8000萬元,剎那間精神崩潰了……
不知道內情的人當然不會理解這個人為什么會崩潰,與這個人一樣追逐財富的人一定會感到十分惋惜。了解這個故事的人,從人生的角度思考,就不得不發(fā)問,這個人辛苦一生究竟有什么意義,為什么會得到這樣一個結局?
大部分人都像蜜蜂一樣終生忙碌,沒有多少人想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因為改變就要冒風險。而這個人屬于少數謀求改變者,只是當他為了一朵花而去到另外一座山的時候,原來所在的這座一直沒有開花的山卻變成了巨大的花園。
也許,當事者痛定思痛,會認為這是命運弄人。其實,人一生多半都是瞎忙,差別只是在于,有的人瞎忙的時間短,有的人瞎忙的時間長,有的人很不幸,一生都在瞎忙。
作為旁觀者,當然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假設,如果他不出國淘金,如果他花費同樣的辛苦在國內,如果他當年拿了30萬投資房地產,如此等等。可惜的是,人生沒有如果,只有結果與后果。
如果說有錯,那就錯在他不該放棄在國內發(fā)展而出國,可是,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知道,那時候國內外差別太大,凡有能力和機會出國的人,都帶著驕傲與夢想義無反顧地走了,有幾個人能想到國內后來會發(fā)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再說了,后來在國內發(fā)了財的那些私企的老板,不是照樣卷了錢移民國外享受生活去了嗎?
所以說,人一旦僅僅把生活定格在物質層面上,你可以因為貧窮而痛苦,也可以因為富裕而高興,但是,你絕不會因為精神的滿足而感到幸福。
有個村子遭遇了洪水的襲擊,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妻子,卻沒有能夠救起自己的孩子。事后,有人說應該先救孩子,畢竟妻子可以再娶;有人說先救妻子是對的,孩子還可以再生。后來有人問這個農民,他說,當時什么都沒有想,妻子就在身旁,拉起她就往岸上游去,回頭再去救孩子,已經來不及了!沒有想,容不得想,來不及,力所不及,這大概就是多數人的人生寫照。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雖說人生無常,但命運只垂青有準備的頭腦。
當勤奮成為一種美德,學習成為一種愛好,思考成為一種習慣,創(chuàng)新成為一種性格,走向光明的未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命由天設,運由己造。自己不聰明,瞎折騰,或者不努力,運氣差,怨天尤人,一點用處都沒有。不想瞎忙嗎?站穩(wěn)腳跟,莫亂跟風,看遠一點,順勢求變。